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植物杂志》2009,(10):4-4
蝗虫的翅膀不但柔韧,而且其表面还有许多纹路和突起。—项新研究显示,正是这些特征使蝗虫具有很高的飞行效率。研究人员建立三维空气动力学模型,以模拟蝗虫的飞行特征,发现蝗虫翅膀上的纹路和突起,翅膀在扇动时出现的变形,都使空气能够平滑地从翅膀表面流过,有助于飞行。研究人员对该模型进行了两次改变,一次去掉翅膀表面的纹路和突起,第二次则假设翅膀处于飞机机翼那样平滑坚硬的状态,结果翅膀的飞行效率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2.
在鸟类的王国里,猛禽素以勇猛著称。这不仅因为它们拥有其他鸟类无法企及的利爪、钩嘴以及明察秋毫的视力,而且因为它们掌控着天空,掌握着其他动物的命运。猛禽习惯独来独往,喜欢出其不意地向猎物发起攻击。猛禽威风凛凛的外表与猎物搏击时的骁勇一直令人类敬畏;从古至今,它们也一直被视为勇敢与力量的化身,成为人类最崇拜的动物图腾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命世界》2010,(7):4-4
屎壳郎因推粪球而闻名,但直至近期,科学家才用数据证明它们是地球上已知最强壮的昆虫:蜣螂目中的雄性食粪金龟最多可推动相当于自身体重1141倍的粪球,这就相当于一名体重70千克的人推动80吨重物一样。科学家认为,争夺交配权是该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力气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04,(10):22-23
200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宣布。濒临来灭绝的物种已达到12259种,此外762种植物和动物已经灭绝,58种动植物仅存活在人工培育的环境中。而这几乎都是由人类造成的。专家们的估算是:目前物种灭绝的束度要比自然规律条件下高出1000倍到10000倍。最触目惊心的警告是: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消失。是的!一个小时灭绝3个物种!  相似文献   

5.
《昆虫知识》2008,45(6)
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由于数学计算上的“失误”,濒临灭绝物种的数量约被低估了100倍。当前用于评估全球物种为濒临灭绝还是上“红名单”的数学模型没有考虑到种群中个体随机差别的影响。这一差别包括了性别比例以及个体之间的体型和习性的不同,而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他们的生存和生殖率。出乎意料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差别极大地影响了物种灭绝危险的评估。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昆虫知识》2008,45(4)
格拉西利德瑞斯蚁是一种夜晚活动的蚂蚁,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灭绝已久的蚂蚁物种,事实上,之前科学家对它的了解仅来自于一块包裹着格拉西利德瑞斯蚁的琥珀化石。有报道称,发现存活的格拉西利德瑞斯蚁,但是至今很少人知道这种蚁类的存在和历史。它们生活在较小的蚁群,蚁巢位于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外来入侵物种作为猎物可能影响本土广谱捕食者的搜寻和捕食行为.本研究旨在揭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与本土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混合发生的外来入侵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搜寻和捕食行为.[方法]试验前对异色瓢虫设两个饲喂猎物种类处理:用扶桑绵...  相似文献   

8.
《生命世界》2008,(11):80-80
双头动物因为身体结构的特殊性,多数不能存活太长时间,然而一只名为“我们”的双头蛇却在美国圣路易斯世界水族馆度过了8年光阴。最近,这只双头蛇在水族馆内安然离世。经鉴定,它死于自然原因。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境毁坏速度下的物种灭绝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玉  林振山  温腾  梁仁君 《生态学报》2007,27(6):2410-2418
已有似Levins的多物种模型,在研究生境毁坏的影响时,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对瞬间毁坏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主要研究生境毁坏对强物种影响的研究。在Tilman的多物种竞争共存模型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生境毁坏直接效应和生境毁坏时间异质性,提出了全新的普适的多物种竞争共存的非自治动力模式。通过模拟物种灭绝对不同速度的生境毁坏时间异质性的响应发现:(1)物种灭绝既存在强物种由强到弱的灭绝,也存在弱物种由弱到强的灭绝。同时,弱物种灭绝机制进一步分为弱物种瞬间集体灭绝,以及较长时间由弱到强的灭绝。(2)生境毁坏速度越快,物种灭绝的时间越短,弱物种灭绝的越多,因此,生境毁坏速度越慢,越有利于弱物种的长期续存。(3)最强物种的多度越大,强-强物种抵御生境毁坏的能力越强,而弱-弱物种抵御生境毁坏的能力越弱,集体灭绝的弱-弱物种就越多。最强物种的多度大的群落(如温带森林),主要发生的是弱-弱物种灭绝,而最强物种多度小的群落(如热带雨林)同时发生强-强和弱-弱物种的灭绝。因此,争对不同结构的集合种群,不同的保护对象,应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物种受威胁状况评估:研究进展与中国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物种濒危等级,确定物种保护优先序,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不断的修订,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已经趋于完善。但是,目前人们还在探索在无法获得物种的种群数量、生境、生活史数据时,如何寻找替代指标评估物种濒危等级。我们综述了国内外物种濒危状况研究的进展,提出了结合物种分布区、生活史、生态功能、人为干扰和特殊利用价值的评估物种受威胁状况的方法,并以此方法评估了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列入灭绝级的物种有5个,功能性灭绝级的物种有30个,濒危级的物种有343个,受胁级的物种有459个,关注级的物种有439个,无危级的物种有1,032个。  相似文献   

11.
《植物杂志》2010,(7):4-4
众所周知,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有着强大的镇痛作用。而科学家对小鼠的—项新研究显示,小鼠可能通过类似于植物合成吗啡的生物化学路径在体内天然制造吗啡,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具有相同的生物化学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鹿科动物表现出偏向雄性的扩散行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于20世纪初在中国灭绝,1985年被重引入中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导致部分麋鹿个体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外逸,最终在洞庭湖区形成自然野化种群。野化麋鹿是否也存在偏性扩散行为?1995—2012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分区直数法、特殊个体识别法和访问调查法,按性别组成将扩散群分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对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118次扩散。其中,有65次扩散可确认扩散群的类型;60次可确认扩散群准确的个体数。结果显示:(1)雄性麋鹿较雌性更倾向于扩散。雄性群的扩散频次高于雌性群和混合群;50%的雄性扩散群仅由单一成年雄体组成。(2)雄性麋鹿的扩散能力最强,雄性群、混合群和雌性群的平均扩散距离分别为(13.73±8.74)km、(11.05±4.16)km和(8.95±2.16)km,但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896,df=2,P=0.387)。雌性群和混合群的扩散距离均短于25km,而5.88%的雄性群扩散距离长于25 km。(3)雄性群的平均个体数与混合群的差异显著(F=5.324,df=24,P=0.000.05),与雌性群的差异不显著(F=9.830,df=35,P=0.813),而混合群与雌性群之间的差异显著(F=48.085,df=55,P=0.000.05)。(4)50.00%的雄性群和53.57%的混合群选择芦苇草地作为扩散目的地的生境。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与其他野生鹿科动物一样,也存在"雄鹿较雌鹿更倾向于扩散"的现象,雄性的扩散能力比雌性强,雌性的扩散可能依赖于雄性。以上结果对麋鹿的野外放归和自然野化种群的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栖息地毁坏是物种多样性减少的首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物种演化对栖息地毁坏的响应是非常必要的。而栖息地的毁坏又有瞬间毁坏和持续毁坏两种, 以往对栖息地毁坏的研究集中在瞬间毁坏上, 而该文则是通过N种 竞争共存模型分析对比了物种演化对栖息地瞬间毁坏和持续毁坏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 :不同性质的栖息地毁坏都会导致物种强弱关系的变化, 并非如通常所认为的强物种将免于遭受物种灭绝的威胁, 也不是强物种首先灭绝, 而是因集合种群结构的不同而异。在热带雨林群落, 瞬间毁坏下物种演化一般经历了强迫适应和恢复上升阶段, 而持续毁坏下物种得不到恢复, 只能持续衰退,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毁坏比瞬间毁坏更有利于物种的续存 ;而在温带森林群落, 瞬间毁坏下物种演化一般经历强迫适应, 恢复上升和准周期振荡, 最后平衡, 而持续毁坏下物种只能持续衰退, 出现了在栖息地持续毁坏率小于瞬间毁坏率时, 物种的栖息地占有率却小于瞬间毁坏时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14.
集合种群动态对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会玉  林振山  温腾 《生态学报》2007,27(9):3711-3717
栖息地毁坏既有时间异质性,也有空间异质性,而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一种。将两种不同的异质性共同引入到元胞自动机中,模拟了集合种群动态对栖息地毁坏时空异质性的响应。发现,在随机离散的栖息地毁坏下,由于物种的迁移繁殖力受栖息地毁坏的影响很大,迁移繁殖力弱而竞争力强的物种先灭绝。在连续的栖息地毁坏下,物种的迁移繁殖力受栖息地毁坏的影响较小,物种的灭绝由竞争力和迁移繁殖力共同决定:在有绝对优势种的群落里,种间竞争显著,弱物种先灭绝,而在没有绝对优势种的群落里,种间竞争较小,则以强物种先灭绝。因此,随机毁坏不利于强物种续存,而连续毁坏则不利于具有绝对优势种群的群落里的弱物种续存。在实际开发某一栖息地时,根据集合种群结构和被保护的对象采取相应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之探讨--对IUCN物种濒危等级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保存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根据物种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种群数量波动与分布区下降速率来评定濒危物种的濒危等级,并针对物种的濒危等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1994年11月,IUCN第40次理事会会议正式通过了经过修订的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作为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虽然不是国际法和国家法律,但是对于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保护决策以及各国的自然法律法规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研究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在研究制定中国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标准时发现,如果直接应用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评定水生野生生物濒危等级将存在一些问题。如:(1)如何区别对待那些本来就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和那些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其种群数量与生境面积急剧下降的物种?(2)不同的动物类群能否应用同一濒危标准尺度?(3)如何区别对待物种边缘分布区和核心分布区的种群数量与密度的差异?(4)如何处理种群的局部灭绝、局部濒危?(5)一些濒危物种在野生环境中濒危,但是这些物种可以人工繁殖,如何处理可以人工繁殖的濒危物种?(6)如果没有种群与栖息地的精确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怎样应用物种的濒危标准评估其濒危等级?在实践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考虑与国际流行的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接轨,我们提出来一个由“无危”、“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和“灭绝”等5个级构成的濒危等级系统,其中“值得关注”、“受胁”、“濒危”又分为“一般”与“高度”两个亚等级。我们提出应区分“生态濒危物种”、“进化濒危物种”;对于不同生物类群,应区分物种的生活史对策,制定不同生活史物种的濒危标准。对于r-对策物种,引入“经济灭绝”这一等级,将这一等级对应于“受胁”等级,以解决缺少物种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历史数据这一难题;区别对待特有物种,将其濒危等级提升一等;引进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概念,将集合种群的局域种群(local population)作为“个体”对待。  相似文献   

16.
<正>淡水生物多样性受到全球性威胁,在世界上大型河流中生存的一些体型最大的、最有魅力的物种正在面临灭绝。其中一个标志性的物种是白鱀豚,它已于2007年被公布成为第一个因为人类活动造成功能性灭绝的鲸类物种。作为白鱀豚科唯一的代表物种,它的灭绝标志着一个进化枝系的消失。不幸的是,白鱀豚只是长江众多受到严重威胁的物  相似文献   

17.
欧承刚 《生命世界》2008,(5):98-101
1868年,一个寒冷清晨,德国杜宾根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微弱的灯光下,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瑞士科学家弗勒瑞克&#183;米歇尔。年仅25岁的米歇尔博士毕业后,来到德国化学家霍佩&#183;赛勒的实验室里从事细胞化学组分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2007,(10):110-110
英国的田野上,有一种叫“欧洲蓝蝶”的美丽蝴蝶不知不觉中在暖春的晴空里消失了,这给喜爱它的人们带来无限的遗憾。随后,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调查,终于发现,蓝蝶已经在英国绝种了。而引起蓝蝶绝种的原因,又与两种蚂蚁的灭绝息息相关。英国人没有想到,由于他们破坏了两种细小蚂蚁种群的生活习性,导致了它们的灭绝,同时也把蓝蝶送上了绝路。  相似文献   

19.
《兽类学报》2019,(5):594-594
精美的骨骼记录着生命成长的烙印,也埋藏着物种的无穷奥秘!从已经灭绝的渡渡鸟到长相怪异的鸭嘴兽,再到体躯庞大的非洲象,书中骨架上每一枚骨骼都被清晰地呈现。这些珍贵的生命遗存,无疑都曾书写过一段生动的传奇故事,等待着被我们探索发现。300多幅动物骨骼照片再现了脊椎动物演化的辉煌历程;它们遵循同一种逻辑,又表现得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20.
<正>说到维生素D,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它最早被发现的作用就是促进钙质吸收和骨骼发育。如果缺乏维生素D,成人就会患软骨病(Osteomalacia)1,小朋友则会更加严重,表现为佝偻病,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2。有研究表明94%的中国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这些人中有42%还有代谢综合征。维生素D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食物摄取,药物补充和日照。因此,营养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和日照时间短暂的高纬度地区是软骨病乃至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