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电子显微镜术,对蒜休眠进程中鳞片薄壁细胞间胞间联络的特征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不同时期胞间联络具有随细胞间生理关系密切程度而呈现相应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萌芽期鳞片中衰败细胞与存活细胞之间有类外连丝型胞间连丝的存在;以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检测,发现不透膜荧光物质分子量为457Da的萤黄(Lucifer yellow,LYCH),可以共质体运输方式进入存活细胞内,论证了类外连丝这一胞间连丝特定修饰态的存在,并可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生理活性,起到进行物质共质运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局部组织(细胞)的衰退或脱落.存活细胞与衰亡(或脱落)细胞分界壁上的胞间连丝衍变为类外连丝结构。这已先后在小麦胚胎发育、幼胚分化、蒜鳞茎休眠进程中以及玉米根冠组织中得到了论证。前文已曾报道.在玉米根冠细胞生长脱落进程中,脱落细胞与相邻细胞间胞间连丝有被拉伸、断裂形成类外连丝的结构变化.并经药理学试验表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共同参与了类外连丝通透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植物细胞的外连丝与类外连丝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连丝作为特化的通道结构存在于植物的表皮细胞外侧壁中,而在植物局部组织衰败过程中衰亡细胞与存活细胞分界壁上有类似外连丝的半胞间连丝存在,可称之为类外连丝。本对外连丝和类外连丝的结构、功能方面的研究结果与近年进展予以综述,并讨论了植物细胞胞壁上类外连丝的出现在共质运输和细胞内含物再分配中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4.
玉米根冠中类外连丝的结构特征及其共质传输功能(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间连丝是植物体内连接两个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共质运输通道,在胞间物质的转运和通讯联络上发挥重要作用。胞间连丝的功能在生理上主要体现在它对胞间转运物质的通透性(permeability),通透性的变化和调节影响到许多生理过程的进展与协调。在植物的不同组织及其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物化因素,不同的逆境胁迫以及病原物的侵染均可导致胞间连丝的通透性呈现相应的变动。胞间连丝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对其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修饰,均可对胞间连丝的生理功能及其通透性有明显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根瘤菌胞外多糖的结构与信号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生固氮菌如根瘤菌属(Rhizob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等,能在豆科作物的根部形成独特的根瘤结构,并在根瘤内将氮气固定为氨供宿主利用。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的共生体系的形成是有种属特异性的,也就是说一种根瘤菌只能侵染为数不多的几种植物。根瘤形成因子(nodfactor,NF)对这种特异性起了重要的决定作用。NF是在植物类黄酮的诱导下由根瘤菌合成的一种脂酰基甲壳寡糖,不同根瘤菌的NF在结构上是不同的。除NF之外,根瘤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对宿主植物特…  相似文献   

6.
胞外弹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的纯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土壤中筛选到132株能分泌胞外弹性蛋白酶的细菌,经复筛得5株产酶在100u/ml以上,其中No.17-87菌每毫升发酵液含酶120单位,经鉴定为芳香黄杆菌。该菌在26℃发酵21小时酶产量即达峰值。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一的酶制品。SDS-PAGE测得分子量为21300,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7.4,在pH4.5—9.5范围内稳定,重金属离子Fe^(3+)、Zn^(2+)、Cu^(2+)、Cr^(3+)、CO^(2+)、Ni^(2+)、Hg^(2+)和Ag^+等严重抑制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精浆胞外囊泡是一种存在于精浆的膜性囊泡,按分泌器官分为附睾小体和前列腺小体。囊泡可与精子细胞膜发生融合,通过传递内容物或介导信号通路进而调节精子功能。它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蛋白质组分可影响精子活力以及顶体反应,并有清除损伤精子和促进细胞粘附的作用;脂质组分具有调节靶细胞质膜稳定性的作用;核酸组分主要参与免疫反应、跨代遗传及男性不育;离子则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在调节酶活性和精浆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组分对精子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尽的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在自然或病理条件下,多数细菌均被胞外多糖所包被,胞外多糖对细菌的粘附及在竞争环境中的存活和生长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细菌胞外多糖以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人们关注。系统介绍了细菌胞外多糖的结构性质、特性及生理功能,重点阐述了几种多糖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细菌胞外多糖在工业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深入开发利用多糖功能菌资源,进一步扩展其在工业领域上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灵芝胞外多糖最佳发酵培养基各成分质量分数为:麦芽糖2%,黄豆粉1%,FeSO4·7H2O0.02%,KH2PO40.1%,土豆汁体积分数30%,pH自然,产量可达到86.36g·L-1(湿重)。灵芝胞外多糖产量受发酵过程各因素的影响,发酵过程中pH、总糖、还原糖和氨基氮有一定的相关性。灵芝多糖整个发酵过程需要144h左右,第6d达到发酵终点。  相似文献   

10.
对鸡腿蘑多糖的结构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对深度发掘鸡腿蘑多糖的功效具有重要意义.制备发酵时间为72 h、96 h和120 h的鸡腿蘑胞外粗多糖,采用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发酵72 h、96 h和120 h胞外多糖均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D-半乳糖、D-...  相似文献   

11.
蒜瓣在温度调节下解除休眠前后的细胞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恒温30℃贮存大蒜可以延长休眠10来个月,短时期的放置在4℃下就能解除休眠。蒜瓣外表皮细胞核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休眠解除与否的指标。解除休眠后蒜瓣外表皮细胞核显示出酸性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处于休眠状态的表皮细胞中细胞核一直保持休眠期所特有的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内没有上述三种酶的活性。在30℃中保存一年以上,细胞也会发生局部解体与细胞内含物的撤离,细胞内明显地分布着许多蛋白质颗粒,细胞间有“核穿壁”现象。  相似文献   

12.
蒜在储藏过程中,鳞茎薄壁细胞衰退,其营养物质供给幼芽萌发生长。采用细胞化学方法,对蒜休眠进程中的鳞茎薄壁细胞进行了ATPase以及APase的细胞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薄壁细胞的质膜、细胞壁和胞间连丝上的酶活性随着蒜自休眠至萌发的不同发育进程而呈现增强的趋势,且在萌芽期酶活性表现最为强烈,表明细胞内物质的降解、转化与输出的加强有助于细胞内含物向新生芽的彻底转移。配合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衰退薄壁细胞的DNA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现出典型的DNA Ladder,为蒜鳞茎薄壁细胞的衰退属于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范畴补充了生化证据。  相似文献   

13.
火炬树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火炬树(RhustyphinaTorner.)叶柄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其腺毛起源于叶柄的表皮细胞,每个腺毛都由1个基细胞、3个柄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的头部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4.
棉田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戈峰  丁岩钦 《生态学报》1996,16(5):535-540
为探讨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效地开展棉田害虫、天敌的生态调控,作者在系统调查与测定华北棉区8种不同时空类型棉田害虫、天敌群落物种丰富度、总个体数、能流量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生产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型棉田害虫、天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总结了如下的一般规律:1)上一营养层(棉株或害虫)的生产力越高,其所支持的下一营养层(害虫或天敌)群落的总个体数和生产力增加;2)害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其群落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了结蛋白在东方蝾螈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成时期和分布部位。结蛋白最早出现在分期25的蝾螈胚胎中,位于长柱形的肌细胞两端。随后肌细胞中结蛋白的含量随着发育逐渐增加,呈纤维状与细胞的纵长轴平行,但仍保持着两端含量高的特点。在分期41的胚胎中观察到结蛋白与Z线结合,晚于横纹的出现。根据分布特点讨论了结蛋白在肌细胞内的分布形式与脊索的关系,并对结蛋白从纤维状转变为和Z线相结合的过程以及结蛋白、肌小节的量的积累之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Lanthanum tracer and freeze-fracture electron microscope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study junctional complexes between granulosa cells dur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rabbit ovarian follicle. For convenience we refer to cells encompassing the oocyte, before antrum and gap junction formation, as follicle cells.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an antrum and gap junctions we call the cells granulosa cells. Maculae adherentes are found at the interfaces of oocyte-follicle-granulosa cells throughout folliculogenesis. Gap junctions are first detected in follicles when the antrum appears. In early antral follicles typical large gap junctions are randomly distributed between granulosa cells. In freeze-fracture replica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polygonally packed 90-Å particles arranged in rows separated by nonparticulate A-face membrane. A particle-sparse zone surrounds gap junctions and is frequently occupied by small particle aggregates of closely packed intramembranous particles. The gap junctions of granulosa cells appear to increase in size with further differentiation of the follicle. The granulosa cells of large Graafian follicles are adjoined by small and large gap junctions; annular gap junctions are also present. The large gap junctions are rarely surrounded by a particle-free zone on their A-faces, but are further distinguished by particle rows displaying a higher degree of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利用完整的过氧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