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融合术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74例,并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然后手术结束前40 min内以0.3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注等容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所用药物及剂量相同。通过检测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CD4~+/CD8~+)、应激因子(Cor,AngⅡ,S-100β和IL-6)水平,观察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评分变化情况,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提高患者术后CD3~+、CD4~+及CD4~+/CD8~+水平(p0.05),降低应激因子Cor、AngⅡ、S-100β和IL-6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睡眠评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这一研究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麻醉。观察并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应用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R及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HR、MAP均显著低于术前,且右美托咪定组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右美托咪定组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中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TURP患者均会造成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但右美托咪定的影响较小,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9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本院)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电休克治疗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缓慢推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20 mL),对照组推注20 mL的生理盐水,记录和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与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丙泊酚用量、意识恢复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都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都处于正常范围内,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M值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治疗期间的烦躁、惊恐发作、苏醒延迟、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36.7%,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会对机体的生命体征与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麻醉效果,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拟行急诊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在诱导后给予右美托咪定的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给药后(T1)、插管时(T2)、拔管时(T3)、手术完成(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在T4、手术后6 h(T5)、手术后12 h(T6)时,观察组血清S100β、NES、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可有效保持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术后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属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抗焦虑、催眠、镇痛和交感神经阻滞作用。最新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对心脏和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但是右美托咪定是否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迄今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小鼠为模型,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并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右美托咪定与处理组。不同剂量(10,25,50和100μg/kg)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小鼠。提取小鼠肠组织,用不同的试剂盒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水平变化。结果: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存活率并呈剂量依赖性。右美托咪定预处理(100μg/kg)抑制由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不良效应,包括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GSH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和MPO水平升高。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生存率,并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炎症细胞的活化和侵润以及NO的水平,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本研究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右美托咪定的广泛的药理活性,而且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药物,其进一步的药理效应和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行开腹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患者。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有效镇痛时间、躁动例数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S-100蛋白(S100β)水平、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及乌司他丁组,有效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右美托咪定组及乌司他丁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患者各个时点血清TNF-α、IL-6及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及乌司他丁组(P0.05)。联合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及乌司他丁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00%,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50.00%)和乌司他丁组(48.00%)(P0.05)。结论:与单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和乌司他丁相比,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可更有效预防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苏醒躁动及POCD的发生,且安全性更高,可能与其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应用对免疫功能和认知功能水平的影响。2015 年1 月至 2017 年 1 月,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 90 例拟实施脊柱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 A (麻醉诱导期及维持期给予右美托咪定 1.0 μg/kg)、实验组 B (麻醉诱导期及维持期给予右美托咪定 2.0 μg/kg)各 30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认知功能指标。结果显示,T_0时刻,3 组患者的血清补体 C3、补体 C4、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T_1、T_2时刻,实验组 A、实验组 B 的补体 C3、补体 C4 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在 T_1、T_2时刻,实验组 A、实验组 B的 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术前 1 d,三组患者的 MMSE 评分、血清 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1 天,空白组和实验组 A 的 MMSE 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 B (p0.05);在术后第 1 天、第 4 天、第 7 天,空白组和实验组 A 的血清 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实验组 B(p0.05)。实施脊柱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及维持期给予右美托咪定 1.0 μg/kg,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免疫功能损害,同时不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下肢手术患者因止血带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穿刺成功15 min内静脉输注1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0.5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止血带前(T0)、止血带充气30 min(T1)、止血带充气1 h(T2)、止血带释放后30 min(T3)、止血带释放后1 h(T4)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3、T4时点观察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T4时点观察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4时点IL-6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点观察组MA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止血带疼痛、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抑制下肢手术患者止血带诱发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进而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胸部撞击失血性休克和复苏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5只SPF级雄性健康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THSR组(胸部撞击-失血性休克/复苏组)和治疗组(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THSR组和治疗组制备胸部撞击-失血性休克/复苏致急性肺损伤模型,治疗组模型建立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模型制备6 h后采血,并处死大鼠。比较3组大鼠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和氧合指数(OI))、肺组织病理形态、炎症因子水平(血浆IL-6和IL-1β水平,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数目)以及肺组织中TLR4和p-p38MAPK表达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HSR组和治疗组的PaO_2升高(p0.05),OI降低(p0.05),THSR组PaCO_2升高(p0.05),THSR组和治疗组的PaO_2、PaCO_2和O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SR组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血浆炎症因子(BLAF蛋白,白细胞计数,IL-6和IL-1β)水平最高,治疗组次之,生理盐水组最低(p0.05);THSR组和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TLR4和p-p38MAPK表达较生理盐水组上调(p0.05),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TLR4和p-p38MAPK表达水平较THSR组显著下调(p0.05)。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可明显减轻胸部撞击-失血性休克和复苏致急性肺损伤,其起效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p-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比较盐酸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静作用及对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C组)和丙泊酚组(E组)(n=30),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TIVA)。其中C组在麻醉中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啶静脉维持;E组在麻醉中采用丙泊酚静脉维持。记录患者术中镇静程度BIS监测评分、术中知晓率、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SPO_294%)、恶心呕吐发生率、寒战不适发生率和术后镇痛的满意率,分别比较麻醉诱导前10 min(T1)、术后30 min(T2)2时间点外周血中TNF-α、IL-6、CRP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中镇静程度BIS监测评分及术中知晓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小于E组(p0.01),且恶心呕吐及寒战不适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E组患者(p0.05);同时,与E组相比,C组的术后镇痛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T1时刻的TNF-α、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T2时刻TNF-α、CRP、IL-6水平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更适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乳腺癌根治术的镇静,且有利于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咪达唑仑在颅脑创伤中的镇静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镇静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右美托咪啶联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24 h内镇静效率、镇静1 d医疗费用及用药前后呼吸循环功能变化、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镇静1 d医疗费用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镇静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均较用药前降低,观察组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较用药前降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较用药前降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咪达唑仑应用于颅脑创伤中的镇静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颅脑创伤后的过度应激反应,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患者78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9例每组。对照组采取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啶进行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进行麻醉,两组均复合使用瑞芬太尼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总数(WB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苏醒即刻、苏醒后10 min、苏醒后30 min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小时血清IL-6、TNF-α、WBC、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介素(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老年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胃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术中接受右美托咪定麻醉处理,联合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泵入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及S-100β水平、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的变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S-100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7 d POCD、高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用于老年胃肠肿瘤切除术可有效控制患者手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接诊的行无痛胃肠镜患者的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3)。对照组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诱导时间、清醒时间、离室时间、术前、术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7.87%、76.7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离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3 h及6 h,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23%(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丙泊酚,并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GDFT)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TBI患者1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n=47,GDFT治疗)、对照组2(n=47,常规液体联合右美托咪定)和研究组(n=48,GDFT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记录三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12、24 h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三组患者术后12、24 h血氧饱和度(Sjv O2)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三组患者术后12、24 h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12、24 h的IL-6、TNF-α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对照组2、对照组1、研究组术中总液体量、胶体量、晶体量依次减少(P<0.05),住院天数依次缩短(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TBI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给予GDFT联合右美托咪定方案,促进机体HR、RR趋于平稳的同时还可改善脑氧代谢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镇静的效果及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麻醉后行开颅手术,观察组术后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MAP、PCO2、Sp O2、HR及脑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Sjv O2、Ca-jv DO2、CER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段两组间Sjv O2、Ca-jv DO2、CERO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4时段MAP、HR均显著降低,与T0时段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段观察组MAP、HR显著低于同时段对照组(P0.05)。从T1~T4时段两组患者血清S-100β均呈上升趋势,两组T1~T4时段血清S-100β显著高于T0时段(P0.05);T2~T4时段观察组血清S-100β显著低于同时段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够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够对患者产生镇静、镇痛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脑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硬腰联合麻醉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术中的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入丙泊酚60μg/kg·h,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0.4μg/kg·h。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中30 min以及术后的Ramsay评分、BIS评分、MAP、HR以及Sp O2等生命指征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30 min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B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30 min 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之间MAP以及Sp O2却没有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发现两者差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硬腰联合麻醉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可以显著改善镇静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PLIF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D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D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患者。HD组、MD组及LD组在麻醉诱导后分别以0.8、0.5及0.2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的基础体温值及BIS值,送入恢复室即刻、20 min、40 min、6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值、体温值;记录各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间、术中输液量及失血量以及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苏醒期各组寒战程度分级及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较基础体温明显降低(P0.05)。入恢复室后,HD组同一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HD组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C组比较,MD组及HD组术后心动过缓、口干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恶心、呕吐及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在恢复室观察期间,MD组及HD组寒战的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1);MD组寒战发生率也明显低于LD组(P0.05)。结论:0.5μg/kg/h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全麻下PLIF手术术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肠镜检查患者效果比较。方法: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8 mg/kg,均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10 min输注完毕后进行肠镜检查。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指标的变化,是否完成肠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镇静满意,均能很好耐受肠镜检查,并且检查过程中MAP、HR和SpO2稳定(P0.05)。咪达唑仑组镇静时有轻度呼吸抑制,肠镜检查过程中MAP和HR升高(P0.05),插管耐受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肠镜镇静有效,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理想的辅助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炎症因子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麻醉诱导前30 min,负荷剂量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10 min,之后给予患者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持续性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为止,对照组患者按照上述给药方法静脉输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4 h(T2)以及手术结束后1天(T3)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各相应时间点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外周血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水平,MMSE评分、TMT完成时间等认知功能;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时间的血清IL-6、TNF-α、CRP、cor、E、NE水平以及TMT、MMSE认知功能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观察组患者T1、T2、T3各相应时间点的血清IL-6、TNF-α、CRP、cor、E以及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2、T3各相应时间点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MT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血清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