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纹伊蚊垂直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5株乙型脑炎病毒(JEvirus)经口感染白纹伊蚊,证明该蚊能感染和传播乙型脑炎病毒,对感染雌蚊的1和子2代卵3443粒,幼虫7021只和成虫4853只,分171批检查乙型脑炎病毒,子1代的批阳性率,卵为46.67%(14/30),幼虫为21.21%(7/33)。雌性成虫为23.78%(9/38),雄性成虫为15.00%(3/20);子2代幼虫,雌性和雄性成虫和批阳性率依次为23.53%(4/1 相似文献
2.
3.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易感性和传播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株基孔肯雅病毒经口感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进行了易感性和传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蚊虫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无论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感染后第5-6天即可通过吸血将病毒传播给乳鼠,至第8-13天,传播率可高达55.55%-100%。感染蚊亦可经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小鸡。埃及伊蚊的易感性和传播率高于白纹伊蚊。实验还发现,不同来源毒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如分离自云南白纹伊蚊的M81株的感染率和传播率均高于其它毒株。这些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在基孔肯雅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性病原物类疾病是单一植物群落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依靠风、雨和昆虫等外力传播病菌,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元胞自动机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离散,以每个个体状态的同步更新为前提来讨论系统整体性质的模型,本文利用其特点,将整个森林中的树木分为健康、潜伏期、发病期三类,以树木的营养状况和被感染时间长度为辅助变量,在考虑到树木得病后被治愈的情况后,建立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树林生物性病原物类疾病传播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得病树所占的比例由疾病传播和被治愈的相对强度确定.疾病每次传播时,从爆发到被控制的过程具有相似的特点:随着恢复强度从小到大,初始阶段,被感染的树木迅速增加,接着进入传播速度相对缓慢的稳定过程,最终如果恢复机制足够强,则树林中的不健康树木会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6.
瑞典一委员会向政府部门提出了控制利用遗传改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措施的建议。该委员会指定研究遗传工程在人类医学、植物和动物育种及实验室和产业部门中的应用。委员会亦研究了遗传工程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公害,以及在动物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通过研究结 相似文献
7.
细胞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进化出膜系统,使各种各样的活动能在特定的空间、时间上高效有序的发生。膜系统参与物质运输、信号传递、能量代谢等过程已被广泛了解,但与无膜区室组装和功能相关的分子细节尚未研究透彻。生物大分子通过相分离在细胞内形成多种无膜区室,如核仁、中心体、应激颗粒等,这些无膜区室被统称为生物分子凝聚体。作为一种细胞生化反应的聚集分离机制,相分离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广泛参与信号转导、基因转录调控等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而异常的相分离与许多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及传染性疾病等。通过介绍相分离形成的细胞结构及功能、相分离发生的机制,进一步阐述相分离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白纹伊蚊亚组(Ae.albopictus subgroup)包括的9种蚊虫及其成蚊的校订、检索和记述,已见前文(陆,1982)。本文系对本亚组种类的幼虫,作类似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12.
13.
CELO病毒的DNA长43.8kb,具有末端倒转重复序列(ITR),基因结构与人腺病毒的比较,无可识别的E1、E3和E4区,但存在可替代的新读码框。2个fiber基因是病毒毒力基因,表达2个不同的蛋白,在病毒复制扩散中起作用,缺失fiberl导致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AR)的特异性转导作用消失,使CELO病毒只能感染禽类细胞,不能感染哺乳类动物细胞。在基因组的某些区段可以删除并插入外源基因不影响病毒复制。CELO病毒及其载体可在廉价的鸡胚中得到大量复制。CELO病毒的这些特性为其发展成新型基因工程载体提供了条件。插入表达外源基因制备疫苗成为可能,新型的无病毒基因的载体也可以应用ITR及一些调控元件、包装信号共同构建形成。CELO病毒与人腺病毒属于同一属,CELO病毒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有同样的特性,并且具有种属特异性和安全性,在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方面有特殊而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昆虫共生微生物在病虫害和疾病控制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互作形式。昆虫的种类丰富多样并且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共生微生物的帮助。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共生微生物和互利共生模式得以发现并深入研究。微生物不仅能够为昆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还能合成很多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宿主的免疫、对抗捕食者和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成为宿主昆虫健康和适应的守护者。鉴于共生微生物与昆虫生理生态的密切联系,以及昆虫对人类经济与健康的重要影响,利用共生微生物对昆虫及虫媒病进行生物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并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昆虫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学功能、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在病虫害和虫媒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17.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经卵传递登革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通过吸食病毒液或叮吸有病毒血症的小鸡血后,能感染登革1-4型病毒,并能在蚊体内增殖,对感染雌蚊了1和子2代幼虫,雌性或雄性成虫4559只,分101批进行了病毒检测,白纹伊蚊子1代的批阳性率;登革1型为10%(1/10)2型为22.22%(2/9)3型为33.33%(4/12),4型为28.95%(11/38)登革1~4型的最低子代感染率依次主国0.20%,0.71%,0.70%和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氧代丙酸化合物中筛选出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具有良好引诱效果的化合物,采用陷阱诱捕法分别测定了丙酮酸(α-氧代丙酸)、3-甲氧基-2-甲基-3-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和3-氨基-3-氧代丙酸4种氧代丙酸化合物及丙酸对白纹伊蚊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化合物中,α-氧代丙酸、3-甲氧基-2-甲基-3-氧代丙酸和3-(苄氧基)-3-氧代丙酸3种氧代丙酸化合物及丙酸的诱捕效果显著,同剂量的各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诱蚊效果依次是3-甲氧基-2-甲基-3-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α-氧代丙酸=丙酸。相同质量α-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1∶1至1∶2的配方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平均累计诱捕量均显著优于单组分α-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和对照纯水(P<0.05)。其中最优配方比是α-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1∶2,平均累计诱捕量比单组分α-氧代丙酸增加45.45%,比单组分3-(苄氧基)-3-氧代丙酸增加32.33%和比对照纯水增加73.11%(P<0.05)。现场...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为评价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在豚草发生区大面积释放后对豚草的控制潜力,于2007年和2008年5月底分别在湖南省汨罗大荆和智峰进行了野外释放试验。【方法】释放天敌后,调查豚草的株高、存活率,最后测量其生物量和种子量。【结果】在大荆释放区释放86和120d后,释放区植株高度(61.4和99.0cm)均显著矮于对照区(121.8和129.5em),释放区植株地上茎干重显著小于对照区,但根系干重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释放区植株存活率分别仅为7.3%和0。在智峰释放区,释放12d后,释放区豚草株高和存活率与对照区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释放28、44、57d后,释放区株高均显著小于对照区,植株根系和地上茎干重亦显著小于对照区;释放区豚草存活率分别为76.5%、16.5%和0。上述两地,对照区豚草在调查期内的存活率均为100%,释放区的豚草则完全丧失繁殖能力,种子量为0。【结论与意义】在湖南,5月底或6月初,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以约每10株6头的密度联合释放,可有效控制豚草。本结果为豚草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医学是高气压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高压氧医学从单一的理论性研究走向临床的广泛应用,成为临床治疗学组成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临床疾病的综合治疗注入了新的内容,其临床疗效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可,它也从单一病种的治疗逐渐涉及临床各系统疾病,目前已有治疗100多种疾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