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是存在于肿瘤癌巢内及间质中的淋巴细胞群体,其介导的适应性免疫是有效且持续抗肿瘤反应的关键性基础。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的乳腺癌是最具免疫原性的乳腺癌,TILs在此类乳腺癌中浸润程度较高。近年来研究发现TIL在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及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本文综述TILs在TNBC及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为探索乳腺癌新的有效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阴乳腺癌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占乳腺癌的15%~20%,具有侵袭转移率高、总生存率低、预后差等特点。三阴乳腺癌有很强的异质性,根据其基因表达特征,可分为基底细胞样1型、基底细胞样2型、间质型、间质干细胞型等7个亚类。由于其不表达ER、PR和HER-2,因此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治疗无效,通常以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对其靶向治疗如EGFR、PARP、SRC等靶向治疗已有大量研究与应用报道,并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提示靶向治疗是未来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方向。我们简要综述三阴乳腺癌的异质性、靶向治疗及预后诊断。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其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信号通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信号通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尤为重要.深入了解ER、IGFR和EGFR三条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对话对于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肿瘤治疗靶点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ER、IGFR和EGFR三条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及这三条通路与乳腺癌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阳性和阴性与乳腺癌的X线及超声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雌激素受体(o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表达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行X线及超声形态学分析,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比较并分析HER2+/ER-/PR-乳腺癌和HER2-/ER-/PR-乳腺癌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在X线上主要分析:腺体致密度、及病变类型(肿块、钙化、结构紊乱)。其中肿块主要分析形状、边缘、大小;钙化主要分析形态、分布,在超声上主要分析:肿块边缘、有无强回声点、有无腋淋巴结转移,血流情况。结果:HER2+/ER-/PR-乳腺癌在X线上的特征性表现为单纯肿块(x2=8.067,P=0.005)或肿块伴钙化(x2=4.384,P=0.036),棒状、分枝状钙化(x2=5.723,P=0.017),簇状分布(x2=12.110,P=0.007),肿块直径多2cm(x2=4.933,P=0.026),而在腺体致密度、肿块边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肿块伴钙化(x2=16.134,P0.001)、边界不清(x2=9.188,P=0.010)、伴腋下淋巴结转移(x2=5.210,P=0.022),血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ER-/PR-乳腺癌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X线常表现为单纯肿块或肿块伴钙化,棒状、分枝状钙化,簇状分布,肿块直径多2cm;超声常表现为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常伴腋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维族与汉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旨在了解两民族之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汉族病例407例,维族病例250例,对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ER、PR、Her-2、BRCA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汉族及维族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及维族患者乳腺癌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ER、PR、Her-2及BRCA1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维汉民族间三阴性乳腺癌的比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维汉民族三阴性乳腺癌与BRCA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维汉民族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维族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明显多于患者患者,维汉民族患者三阴性乳腺癌均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个体化的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广泛使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检测也因此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2013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上重新定义了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标准,使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的比例有所改变,导致原本分类为Luminal A型的部分患者重新分类为Luminal B型而使Luminal B型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及不同时间应用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认为可用于常规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除此之外,三阴性乳腺癌的小亚型的分型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乳腺癌分子分型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并获得国际同行间的认可,给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复发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目前所有的分子标记物仍不能够满足治疗需求使其临床实用性仍旧具有局限性,因此还期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牟园  熊昱  秦烨 《生命科学》2022,(12):1559-1568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乳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down regulators, SERDs)。尽管内分泌治疗增加了患者生存率,但耐药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多的耐药机制被报道,如ESR1突变、受体酪氨酸激酶改变、细胞信号通路、表观遗传调控、代谢重编程、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改变等。该文对近几年报道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及靶向治疗策略进行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溶血磷脂酸受体2(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2,LPA2),也称内皮分化基因受体4(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gene receptor 4,EDG4),是溶血磷脂酸G蛋白偶联受体类的一种,对溶血磷脂酸有较高亲和力,可介导多种细胞活动。近年研究发现,LPA2/EDG4在卵巢癌细胞中过表达,同时与乳腺癌、结直肠癌、动脉粥样硬化、呼吸道疾病、妊娠性高血压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在中国女性肿瘤发病率中居于首位。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由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均无表达,并且具有侵袭性高、容易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等特点,是乳腺癌中最棘手的一种类型,目前临床上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手段,对TNBC的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该文主要从主动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和被动治疗两个方面对TNBC近期的免疫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溶血磷脂信号分子,在体内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家族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 receptors)的5个亚型(S1P1-5)介导多种生物学功能。S1P4也称内皮分化基因受体6(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gene receptor 6,Edg-6),主要在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中表达。近年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的迁移分化、骨骼肌前体细胞的迁移、乳腺癌细胞的增殖、TGFβ1介导的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均与S1P4相关。本文将综述近几年来关于S1P介导S1P4的生理病理应答及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细胞增殖抗原Ki-67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表达的相关性,探讨Ki-67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和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标本,其中包括27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38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67、ER、PR、HER2在乳腺癌的表达。结果 65例乳腺癌中,Ki-67表达与ER、PR呈负相关,与HER2无相关性。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Ki-67在细胞核强阳性表达。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与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比较,Ki-67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组织学分级越高,Ki-67表达越强。结论 Ki-67可能参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对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雨琴  黄剑 《生命科学》2020,32(1):47-53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是乳腺癌中最重要的癌基因,在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演化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erceptin,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广泛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并已成为靶向治疗的一线药。然而,大部分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Herceptin治疗一年后会发生耐药。现对Herceptin耐药的可能机制、恢复药物敏感性的可能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Herceptin耐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龚莎  陆元志 《生命科学》2020,32(7):746-753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目前缺乏明确治疗靶点。随着TNBC基因组学、蛋白质基因组学、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了TNBC的生物学机制,推动TNBC转化医学研究与精准诊疗,但关于TNBC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进程的许多科学问题仍亟待解决。现对TNBC分子分型、基因组学研究、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何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合理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意义重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免疫组化指标在判断乳腺癌临床类型、转移情况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功能磁共振的发展,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等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乳腺组织的检查。研究功能磁共振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对乳腺癌的临床分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就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EZH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105例乳腺癌中EZH2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EZH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PR和c-erbB-2表达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ER表达及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EZH2蛋白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结论 EZH2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侵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其与乳腺癌预后相关,与ER阴性的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超家族。视黄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s,RORs)由于在基因序列上与视黄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和类维甲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相似而得名。近年来研究陆续发现,核受体RORα不仅在一些代谢组织中表达,而且在脂质代谢,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因此,深入了解RORα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将为肥胖、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EZH2和Ki67表达与三阴性型乳腺癌的关系。根据新型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将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EZH2和Ki67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EZH2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三阴性型乳腺癌的关系。126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分别有39例、30例、21例和36例。36例三阴性型乳腺癌患者中,EZH2高表达者30例(83.33%),Ki67高表达者30例(83.33%);90例非三阴性型乳腺癌患者中,EZH2高表达者33例(36.67%),Ki67高表达者36例(40.00%);与非三阴性型乳腺癌相比,三阴性型乳腺癌中出现EZH2和Ki67高表达的概率较大。EZH2和Ki67高表达与三阴性型乳腺癌具有相关性,EZH2和Ki67可能是三阴性型乳腺癌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泌乳素(PRL)又名催乳素,是由腺垂体及一些垂体外器官如乳腺、胸腺、脾脏等合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以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的形式发挥作用,其广泛参与机体生长发育、物质代谢、性腺功能调节、应激反应、免疫调节等。泌乳素通过与其受体(PRL receptor,PRLR)在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结合,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由于泌乳素在人体内复杂的生物学效应,泌乳素及其受体又与乳腺癌、泌乳素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泌乳素发挥效应时对其受体的激活、受体激活后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泌乳素同相关疾病的联系进行了综述,相信泌乳素及其受体的研究将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孤啡肽(nociceptin/orphanin FQ)是1995年发现的阿片受体样受体(opioid receptor like 1 receptor,ORL1 receptor)的内源性配体。孤啡肽和孤啡肽受体系统构成一种新的神经肽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孤啡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或传递而对癫痫起作用。本文就孤啡肽和孤啡肽受体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孤啡肽在癫痫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受体活性修饰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体活性修饰蛋白(receptor activity-modifying proteins,RAMPs)属于单跨膜蛋白家族,分三个结构域,RAMP的N端和跨膜区决定本身的功能和受体表型,胞内C端对于配体的信号传导和受体循环有重要作用。目前发现有三个成员:RAMP1、RAMP2和RAMP3。RAMPs通过改变G蛋白偶联受体的糖基化,作用于配体结合区域来调节受体表型。RAMP1与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 like receptor,CRLR)结合表现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受体表型:RAMP2和RAMP3与CRLR结合则对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表现高亲和力,与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结合则作为胰淀粉样酶(amylin,AMY)受体。由此可见,RAMPs不仅调节受体与配体结合,还影响细胞内的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来影响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RAMPs还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