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峥  李其斌  邹鑫森  邓海霞 《蛇志》2010,22(4):353-355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伤后的救治策略,为毒蛇咬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临床及治疗措施。结果 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按临床分型,血液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青蛇伤致血液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PLT、纤维蛋白原(Fg)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甚至出现类DIC。本组危重型患者全部出现类DIC,轻型患者在应用抗蛇毒血清与血液学恢复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院外行伤口切开排毒出现出血不止,1例在院外诊为"DIC"行肝素抗凝治疗而出现消化道及伤口出血不止。经规范化治疗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按毒蛇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治疗竹叶青蛇伤,禁止伤口切开排毒;对重及危重型病例应用同亚科五步蛇、蝮蛇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对于轻型患者可暂时不用抗蛇毒血清,但应留观,动态观察血液学变化情况;出现类DIC不行抗凝治疗,而是止血、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的机制。方法根据前期实验复制竹叶青蛇伤的动物及细胞模型,均设置空白组(KB),模型组(MX),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药液组(DY、ZY、GY),共5组,每组10个样本。在动物实验中,KB组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ml/kg生理盐水,6h后灌胃10ml/kg生理盐水。MX、DY、ZY和GY组经兔右后腿皮下注射0.75ml/kg竹叶青蛇毒液,6h后分别灌胃10ml/kg生理盐水和10ml/kg低、中、高剂量蛇伤胶囊药液。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周。于末次灌胃后24h经耳缘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在细胞实验中,KB组加入10%正常兔血清培养,MX组在KB组的基础上加入5μg/ml竹叶青蛇毒液培养,DY、ZY、GY组在MX组基础上培养6h后分别加入5%、10%、15%的含中药兔血清继续培养,各组分别培养72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兔血清及细胞培养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和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结果 MX组的AT-Ⅲ和t-PA水平相对KB组均显著升高(P0.01),PAI-1水平较KB组显著降低(细胞实验中,P0.05;动物实验中,P0.01);DY、ZY和GY组的AT-Ⅲ及t-PA水平相对MX组均明显降低(动物实验:ZY组t-PA和DY组AT-Ⅲ,均P0.05;细胞实验:ZY组AT-Ⅲ,P0.05;其余均P0.01),DY、ZY和GY组的PAI-1水平较MX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蛇伤胶囊具有促凝和抗纤溶、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的作用,是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对织纹螺属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对织纹螺属6亚属11种动物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种内遗传距离(0~0.007)与种间遗传距离(0.019~0.088)无重叠,这表明线粒体16S rRNA基因能较好地反映织纹螺种间的亲缘关系; 而亚属内遗传距离(0.018~0.031)与亚属间遗传距离(0.028~0.083)存在重叠,表明线粒体16S rRNA基因不能对一些贝壳形态相似的亚属进行区分。同时,确定了疑难种灰白织纹螺Nassarius(Zeuxis)canaliculatum的分类地位,并与相似种西格织纹螺N.(Z.)siquijorensis进行了对比; 确认了秀丽织纹螺Nassarius(Hima)festivus应属于Hima亚属;建议保留单型亚属Varicinassa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EAE-SephadexA-25、Sephadex-G-100和CM-SephadexC-50三步柱层析分离法,从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蛇毒中分离纯化出具有5'-核苷酸酶活性的组分.SDS-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48.03kDa,HPLC柱层析图谱为单一峰.该组分是一个糖蛋白,以一磷酸腺苷(AMP)为底物时,其酶活力为330.33 μg Pi/(min·mg);而以二磷酸腺苷(ADP)为底物时,其酶活力为123.56μg Pi/(min·mg).金属离子zn2 、Fe3 和Cu2 对5'-核苷酸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DTA可完全抑制其酶活性.该酶的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50℃.该组分还具有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326例竹叶青蛇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少华 《蛇志》2011,23(1):45-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竹叶青蛇咬伤的疗效。方法对326例竹叶青蛇伤患者采用口服蛇伤胶囊、三草汤,外用三黄散,穴位放血,结合西医治疗。结果 326例中,治愈293例(占89.88%),显效28例(占8.59%),有效3例(占0.92%),无效2例(占0.61%),总有效率99.39%。结论口服蛇伤胶囊、三草汤,外用三黄散,穴位放血,结合西医治疗能提高治愈率,是救治竹叶青蛇伤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序列联合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了中国蚤蝇科14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联合分析序列总长度为819 bp,其中可变位点277个,简约信息位点200个;A+T平均含量为77.7%,具A、T偏倚性.系统发育分析显:中国蚤蝇科为单系发生,分为蚤蝇亚科和裂蚤蝇亚科两个单系群.蚤蝇亚科内脉蚤蝇属、锥蚤蝇属和刺蚤蝇属亲缘关系较近,栅蚤蝇属与栓蚤蝇属亲缘关系较近;裂蚤蝇亚科中虼蚤蝇属与裂蚤蝇属互为姐妹群,寡蚤蝇属与伐蚤蝇属互为姐妹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健康人龈上菌群的组成。方法取1例健康成年女性龈上菌斑并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其龈上菌群组成。结果 1例健康人龈上菌斑细菌的种水平分类有62种,其中可以培养的细菌有34种而尚无法培养的细菌有28种(45.1%);新发现的细菌物种有17种(27.4%);缓症链球菌是克隆子数最多的优势菌种;链球菌属、奈氏菌属和嗜血杆菌属占文库的60%,为主要菌群;构建的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的覆盖率为95%,文库的均匀度值为0.016。结论 1例健康人龈上菌群中45.1%的细菌尚无法分离培养、27.4%的物种尚不清楚,未培养菌及尚不清楚的菌种中可能藏匿着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致病菌,全面地了解健康人龈上菌群的组成有助于研究龋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郭鹏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4,23(4):380-386
广义的竹叶青蛇属于Trimeresurus(sensu lato)包含有40多个物种,广泛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目前,该类群已经相继被划分为6个属:Trimeresurus(sensu stricto)、Tropidolaemus、Ovophis Protobothrops,Triceratolepidophis,Zhaoermia本文从形态、细胞以及分了系统学等方面对Trimeresurus(sensu lato)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验已记录的4个溞属种类((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透明溞D. hyalina、蚤状溞D. pulex和大型溞D. magna)的系统分类, 用试剂盒法分别提取4种溞类的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 通过PCR扩增了4种溞属种类的16S rD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 并与来自GenBank中每个种类相似度较高的同种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 4个溞属种类的平均种间相似度分别为85.56%和80.67%, 碱基中A+T含量均明显高于G+C含量。基于COⅠ基因, 巢湖隆线溞与来自GenBank上的拟同形溞((Daphnia similoides AB549199))相似度为99%, 分歧度为0.4%0.9%。就16S rDNA和COⅠ基因而言, 巢湖透明溞更接近于盔形溞(Daphnia galeata)。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构建的NJ树和贝叶斯树, 两者的主要分枝基本一致。结果暗示, 巢湖隆线溞与拟同形溞为一个种, 透明溞应属于盔形溞。由于缺乏核基因的研究, 有关巢湖溞属的分类地位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蛇伤胶囊治疗竹叶青蛇伤患者凝血障碍的机制。方法将40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伤口消毒清创处理,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u,常规使用抗生素,给予地塞米松10mg、奥美拉唑40mg。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季德胜蛇药10片,每天3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蛇伤胶囊5片,每天3次。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各组患者血浆中t-PA、PAI-1、TAT及SFM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PA、PAI-1、SFMC、TAT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PA、SFMC值均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TAT值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PA、PAI、SFMC、TAT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伤胶囊和季德胜蛇药对竹叶青蛇咬伤均有显著疗效,两种蛇药可能通过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增强凝血酶的活性,同时抑制纤溶系统而发挥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菌种1137116S rRNA序列分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方法扩增菌种11371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将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DQ531606),并与其他链霉菌属种进行比较,通过DNAStar软件得到菌种16S rRNA基因序列进化树。同时采用插片法、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株菌11371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表明,11371的16S rRNA序列与其他链霉菌具有一定的同源性,结合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结果,进一步确定菌种为不吸水链霉菌一株新亚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subsp.wuzhouensis n.sub-sp.),菌株11371 16S rRNA序列为GenBank中首例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的16S rRNA序列。  相似文献   

12.
高家国  汪训明 《遗传学报》1989,16(4):263-268
本文报道了油菜叶绿体16S rRNA基因的全顺序及其5′端上游的156bp和3′端下游的101bp的核苷酸顺序。油菜叶绿体16s rRNA基因长为1491bp,和烟草、玉米相比,同源程度分别为98.5%、96.1%。油菜叶绿体16S rRNA基因5′端上游及3′端下游的顺序能互补而形成一个较大的茎环结构,但与烟草相比,由于3′端下游顺序有79bp的缺失,因此,该结构中的茎部分大小仅为烟草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和日本沼虾(M.nipponense)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养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祁连沼虾(M. qilianensis)是自然分布在我国甘肃省的土著虾种,因其外部形态符合沼虾属的特征,而被前人归入沼虾属.为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理解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与祁连沼虾的遗传差异,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沼虾资源提供理论基础,作者对这3种沼虾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从甘肃、浙江等地分别采集这三种沼虾的样本各10尾,共30尾,其中祁连沼虾是野生样本,而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都是养殖样本.通过PCR方法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通过比对,获得一致序列649 bp.在3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69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26.04%;共检测到7种单倍型.3种沼虾的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罗氏沼虾0.411%、日本沼虾0.092%、祁连沼虾0.031%.野生的祁连沼虾遗传多样性远远低于养殖的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三种沼虾单倍型之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在19.87%~23.84%,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提示三者均为有效种.为进一步确定这三种沼虾在长臂虾科的分类地位, 我们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长臂虾科的其它种类的COI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用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日本沼虾和罗氏沼虾与沼虾属的其它种类聚成一枝,而祁连沼虾与同亚科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长角长臂虾(Palaemon debilis)较沼虾属另10种虾的遗传距离近,即祁连沼虾与白虾属及长臂虾属聚成另一枝.凶此,COI序列的结果不支持祁连沼虾归入沼虾属.但其分类地位应该综合多方面证据重新进行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4.
从位于西藏自治区澜沧江边一个47℃的盐井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耐热嗜盐菌菌株 YJ0238.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了测定.基于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菌株YJ0238是Idiomarina属中成员zobellii的一个亚种,其16S rRNA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数据库收录,序列号为EF693953.迄今为止,国内极少有关高温、高盐环境中微生物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可为今后研究同类极端环境中新的物种资源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提供素材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位于西藏自治区澜沧江边一个47℃的盐井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耐热嗜盐菌菌株YJ0238, 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RNA基因序列, 并进行了测定。基于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以及系统发育分析, 发现菌株YJ0238是Idiomarina属中成员zobellii的一个亚种, 其16S rRNA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数据库收录, 序列号为EF693953。迄今为止, 国内极少有关高温、高盐环境中微生物研究的报道, 本研究可为今后研究同类极端环境中新的物种资源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提供素材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舟山群岛滩涂土壤中获得了海水和底泥样品,并从中提取到了一株耐盐细菌,通过用不同盐浓度的培养基培养,挑取单菌落,反复划线纯化,得到了耐盐菌的单菌落。通过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菌株的抗性实验、质粒的提取、16S rRNA的PCR扩增及克隆、16S rRNA的全序列分析等手段,对该菌株的16S rRNA的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12S和16S rRNA序列的湍蛙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湍蛙属 6个种共 10个种群 ,以及 4个外群种的线粒体 12S和 16SrRNA基因片段 ,比对后有94 0bp序列 ,发现 35 2个变异位点、 186个简约性位点。运用NJ法、MP法、ML法构建了系统关系树 ,各系统树一致表明内群为一单系群 ,分为两组 :第一组中 ,四川湍蛙两种群先聚合 ,再和棕点湍蛙聚为一支 ;第二组中 ,香港湍蛙和戴云湍蛙聚为一支 ,而香港大屿山离岛湍蛙种群首先与华南湍蛙相聚 ,再与武夷湍蛙构成姐妹支。研究结果表明 :香港地区增加 1种湍蛙分布 ;戴云湍蛙是一有效种 ;四川湍蛙的石棉和洪雅种群间遗传差异达到或超过其他种间的分歧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分析嗜盐古生菌物种与细菌视紫红质(BR)蛋白基因资源,从40份土壤、湖水及淤泥样品中分离出148株嗜盐菌,对其中6株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其编码螺旋C至螺旋G的蛋白基因片段和16SrRN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测定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相应片段进行对比,ABDH10,ABDH1I和ABDH40中的螺旋C至螺旋G的蛋白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基于16SrR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学研究表明,ABDH10和ABDH40是Natronorubrum属下的新成员和Natrinema属下的新成员,ABDH40的16SrRNA序列已登录到GenBank,其序列号为AY989910。ABDH11中的螺旋C至螺旋G的蛋白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3个群体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定,得到长度为495bp的片段,其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6%、36.1%、22.7%和12.5%,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通过对日本沼虾16SrRNA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很小,在3个群体中只有5个位点发生转换。另外,利用其454bp的同源序列,以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外群探讨了沼虾属日本沼虾、罗氏沼虾(M.rosenbergii)等8种沼虾的系统进化关系。用MEGA3.1软件中的NJ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日本沼虾3个群体先聚在一起后与海南沼虾聚在一起;另外,罗氏沼虾与马氏沼虾、短腕沼虾与贪食沼虾亲缘关系较近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大臂沼虾和等齿沼虾聚在一起,最后才与外群中国明对虾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PCR-generated artefact from 16S rRNA gene-specific prime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rtefacts consisting of concatenated oligonucleotide primer sequences were generated during sub-optimally perform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of bacterial 16S rRNA genes using a commonly employed primer pair. These artefacts were observed during amplification for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es of complex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after amplification from DNA from a microbial culture. Similar repetitive motifs were found in gene sequences deposited in GenBank. The artefact can be avoided by using different primers for the amplification re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