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健康实施产前常规检查的妊娠妇女200例,其中100例接受常规产前指导(对照组)、100例妊娠妇女定期接受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随访至分娩结局,观察两组妊娠妇女的产程、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有1例妇女出现流产、对照组有2例妇女出现自然流产;研究组的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14.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5%(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相关并发症率3.03%低于对照组的11.22%(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作为观察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有效率为95.33%,活跃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确切,相对安全,是目前分娩镇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冯丽爱 《蛇志》2016,(3):324-325
目的研究导乐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及产前相关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导乐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产程进展顺利,自然分娩率(71.4%)高于对照组(58.7%)(P0.05);而且研究组产后出血率(6.9%)低于对照组(15.9%)(P0.05)。结论导乐护理对初产妇的顺利分娩有积极的影响,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也减轻了初产妇的紧张心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程、剖宫产率及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提高分娩质量.方法:9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乐陪伴式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分娩,观察两组产程时长、分娩方式、产后24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5.6%,显著高于对照组(55.2%),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乐式陪伴分娩能有效地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综合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应对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前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应对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低,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产前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初产妇分娩应对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足月妊娠初产妇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90)和对照组(n=90),治疗组采用4μg舒芬太尼复合3 mg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按阴道分娩常规处理,未用任何止痛措施。观察镇痛5 min、10 min、30min、60 min时VAS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出血量、产程、顺产率、剖宫产率,观察两组镇痛显效时间、镇痛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5 min,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镇痛后10 min、30 min及60 min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镇痛显效时间、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程、镇痛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顺产率和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产妇的顺产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对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较好,减轻疼痛,减少出血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本院)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当产生确切的镇痛效果,进入第二产程后,观察组的51例产妇采用0.4μg/m L舒芬太尼以及0.08%罗哌卡因进行持续镇痛分娩;对照组的50例产妇则在宫口开全后,使用生理盐水替代泵内的局麻药物,直到分娩结束。比较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镇痛时间、第一以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小于8分的新生儿所占的比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的影响,但可显著提高产妇对第二产程镇痛和修复会阴部时镇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法和分娩减痛法结合起来在初产顺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初产顺产妇女3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1组(自由体位分娩法组)、A2组(分娩减痛法组)和A1+A2组(两种方法结合组),每组12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疼痛等级评分、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和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①A1+A2组的分娩产程时间低于A1组及A2组,疼痛等级评分优于A1组和A2组(P均0.05);②A1+A2组的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低于A1组及A2组(P0.05);③A1+A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A1组及A2组好(P0.05);④A1+A2组产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也低(P0.05)。然而以上观察指标A1组与A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初产顺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结合分娩减痛法可以显著地改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不良情况,对新生儿的影响也是积极的。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会阴完整度、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8月~2020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220名,根据第一产程是否应用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分为观察组112例及对照组10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为自愿接受低频神经和肌肉电刺激镇痛的产妇,比较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剖宫产、会阴侧切及裂伤、残留、新生儿结局、产后出血、产后血细胞计数。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率、部分胎膜残留发生率、分娩后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总产程和第一产程时间显著长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侧切率、裂伤率、出血量、住院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平均容量均较分娩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缩短第一产程,降低残留率、剖宫产率及产后感染风险,加快子宫复旧;对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等无影响,且不影响围产儿结局,能够降低产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使用线上孕妇学校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对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早孕建卡的孕妇10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进行线上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孕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和按时产检率、产前筛查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孕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按时产检率、产前筛查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线上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优于传统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可提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及按时产检率、产前筛查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行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评价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行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并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200例,均无硬膜外镇痛禁忌证,根据分娩镇痛要求,将其纳入镇痛组(P组,100例)及对照组(C组,100例)。记录两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娩出后1、5min Apgar评分,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P组较C组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显著延长,催产素使用率P组明显高于C组;两组第一产程中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娩出后1、5min Apgar评分,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使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延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但不增加急诊剖宫产率和经阴道器械助产率,明显降低了社会因素手术率,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用于县乡两级医院产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例.Ⅰ组: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Ⅱ组:笑气吸入分娩镇痛;Ⅲ组: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复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分别观察三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妇血氧饱和度、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窒息情况.结果:三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和孕周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Ⅲ组时间与Ⅱ组无明显差异,但均较Ⅰ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比较:Ⅲ组与Ⅰ组无明显差异,但均较Ⅱ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Ⅲ组与Ⅱ组1分钟的Apgar评分均大于Ⅰ组(P<0.05),5分钟Apgar评分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的血氧饱和度及剖宫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及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复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方式明显优于单纯的腰-硬联合麻醉及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方式或笑气吸入分娩镇痛方式,其镇痛效果良好,对产程及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小,是分娩镇痛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谢玉珍 《蛇志》2017,(3):354-355
目的分析导乐陪伴分娩促进初产妇阴道自然分娩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50例,双号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分娩,观察组产妇接受导乐陪伴分娩,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拉玛泽式分娩法提高初次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作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52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指导,观察组予以拉玛泽式分娩法,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产程用时、分娩疼痛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分娩疼痛分级、产后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玛泽式分娩法能提高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用时,减少分娩疼痛,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妊娠妇女经产道分娩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疤痕子宫妊娠妇女12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80例)与自然分娩组(40例),观察再次剖宫产的原因与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的指征主要为疤痕子宫(患者拒绝试产)、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前置胎盘等。自然分娩组的产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P0.05),产后出血与产后感染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的5分钟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自然分娩组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湿肺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自然分娩组的分娩满意度为97.50%,剖宫产组为83.75%,自然分娩组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疤痕子宫妊娠妇女经产道分娩可行性好,能减少对于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安全性佳,但也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临床指征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86例,其中101例采用旧产程标准的产妇为对照组,85例采用新产程标准的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各项临床指征、产妇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例数、产钳助娩干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跃期时间、生产过程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母婴不良结局事件。观察组和对照组胎膜早破、脐带扭转、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宫内窘迫,窒息发生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延长了产程时限,给予产妇充分试产的机会,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时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多媒体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率、负性情绪及临床效果影响,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孕妇260例,根据宣教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产前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多媒体健康教育,分析两组孕妇自然分娩率、知识掌握率、产程时间、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分娩技巧、饮食营养、产后康复、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孕妇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孕妇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中社会因素所致病例数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采用多媒体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妇知识掌握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孕妇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SLK三联疗法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盆底功能及围产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及其集团内医院产检并分娩单胎孕妇200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SLK三联疗法组、硬膜外分娩镇痛、联合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SLK三联疗法组采用Sopfrology分娩训练、Lamaze呼吸训练和Kegel训练联合训练,硬膜外分娩镇痛组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联合组在SLK三联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盆底功能指标(2)采用神经肌肉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盆底肌电生理指标,记录并比较各组产前发热率、助产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产程和Apgar 评分。结果:硬膜外镇痛组与对照组相比,盆底超声检查△y、α、β、γ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和联合组盆底超声检查△y、α、β、γ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LK组和联合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和联合组I类和II类肌纤维肌力、I类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LK组和联合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硬膜外镇痛组和联合组产后出血率和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SLK组和联合组Apgar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SLK三联疗法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有效改善初产妇盆底功能和围产结局,弥补单独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金凤  陈晶晶  简毅燕 《蛇志》2016,(4):478-479
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异常分娩孕产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异常分娩孕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孕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0例孕产妇给予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阴道出血量及产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产后阴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上对异常分娩的孕产妇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确保母婴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的分娩方法(自然分娩、无痛分娩、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其中,自然分娩组15例,无痛分娩组26例、剖宫产组39例。记录自然分娩组和无痛分娩组第一、第二产程的疼痛程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所需时间,巨大儿、新生儿黄疸、低体重儿和新生儿窒息等母婴结局,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和胎儿体重;且检查产妇的盆底肌力,记录自然分娩组、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组的尿失禁发生率。结果:无痛分娩组的第一、第二产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和第一、第二产程所需时间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自然分娩组和无痛分娩组的巨大儿、新生儿黄疸、低体重儿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异(P>0.05);自然分娩组和无痛分娩组的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和胎儿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无痛分娩组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无痛分娩组(P<0.05);三组尿失禁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不但能减轻分娩疼痛程度,还能减轻对盆底组织功能的损伤,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