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泓屹  邓立普 《蛇志》2013,(4):415-41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肺内外(如肺炎、创伤、脓毒症等)的各种因素导致的肺功能紊乱。ARDS是肺组织广泛的炎症及肺部血管渗透性增加所导致,常表现为肺弥散障碍导致的低氧血症。最新的ARDS柏林诊断标准把ARDS定义为氧合指数〈300并有高危因素及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奥氮平+丙戊酸钠组)40例和单用药组(奥氮平组)40例.联合用药组服用奥氮平起始量为10 mg/d,1周末加至20 mg/d,同时使用丙戊酸钠起始量为600 mg/d,最大剂量1200 mg/d.单药组服用奥氮平,用法同联合用药组.2组均为8周1疗程.对2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不良反应.于治疗2周末、4周末、8周末测定奥氮平血药浓度.结果:第8周末,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均<0.05),联合用药组较单用药组联合用药组PANSS(P<0.001)、阳性症状(P<0.001)、阴性症状(P<0.05)均明显改善,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1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儿采取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联合磷酸肌酸钠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肺组织中肺内源性干细胞的表达水平。 方法10只C57BL/6小鼠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构建小鼠ARDS模型,采用气管内注射PBS作为对照组;采用胶原酶、热消化法消化小鼠肺组织获取小鼠肺单细胞悬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小鼠肺组织中sca-1+CD31-CD45-细胞;流式细胞术对肺sca-1+CD31-CD45-细胞进行分选。采用方差分析及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通过气管内注入LPS成功制作小鼠急性ARDS模型;5只小鼠的全肺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总数目达5×107个/ml,活细胞百分比为98﹪;肺内源性干细胞包括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lara细胞以及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等,通过肺组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验证小鼠肺组织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lara细胞以及支气管肺泡干细胞;对照组及实验组各样本肺内源性干细胞数目占单细胞悬液细胞数比例呈正态分布,且实验组肺内源性干细胞数目水平(10.73±10.65)﹪较对照组水平(12.23±0.73)﹪降低(t = -3.405,P < 0.01)。 结论ARDS时,小鼠肺内源性干细胞(sca-1+CD31-CD45-)水平降低,减少的肺内源性干细胞具体去向尚不明确,其有可能参与机体急性炎症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的修复、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ICU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6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并且经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并签字同意分组。分为UTI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综合治疗措施,A组除综合治疗外还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每次30万U,每日2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治疗后第3天、治疗第7天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结果、并且记录患者在ICU治疗的转归,应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天A组呼吸频率低于B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两组PO2、PO2/FiO2、SaO2均有上升。比较后发现A组PO2、PO2/FiO2、SaO2高于B组(P<0.05),两组PO2、SaO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经治疗3天A组与B组生化指标比较、白细胞计数、肾功及血乳酸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治疗结束后A组与B组死亡率比较(UTI组34.29%,对照组38.26%,P=0.0097)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UTI组7.54±3.27天,对照组11.78±2.69天,P=0.0086),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UTI用于ARDS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anisodamine,654—2)对油酸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耳缘静脉注射油酸(OA),复制家兔ARDS模型。观察山莨菪碱对血浆丙二醛(MDA)、纤维连接蛋白(FN)、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肺组织匀浆MDA、SOD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含量的影响;同时观察肺脏的病理改变。结果:注射OA前、后各30min分别给予一定量的山莨菪碱可使OA致ARDS组动物血浆和肺匀浆MDA、血浆LDH及ACP含量降低,且可防止红细胞和肺匀浆SOD、血浆FN和肺匀浆PS减少,各项指标与ARD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亦明显减轻。结论:山莨菪碱通过其稳膜作用能阻止ARDS时体内脂质过氧化加强这一过程,对ARDS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晓琴  陈强  覃桦 《蛇志》2010,22(3):210-213
目的研究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54例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乌司他丁组(UTI组)(n=80),对照组(n=74)。记录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结果;记录患者在ICU治疗的转归。应用SPSS 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天UTI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两组患者PaO2、PaO2/Fi O2、SaO2均有上升,UTI组PaO2/Fi O2略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患者PaO2、Sa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UTI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比较(UTI组52.5%,对照组52.7%,P=0.980)无统计学差异,机械通气时间UTI组低于对照组[UTI组(14.8±3.9)天,对照组(16.7±4.2)天,P=0.020]。根据ALI/ARDS发生的病因分为肺内源性及肺外源性进行亚组分析(A组:肺内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B组:肺内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C组:肺外源性ALI/ARDS,使用UTI治疗;D组:肺外源性ALI/ARDS,不使用UTI治疗),发现乌司他丁对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C组)的ICU时间、ICU内死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不使用UTI的患者(D组)。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用于ALI/ARDS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且高血糖的发生率低,尤其是乌司他丁治疗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的预后优于肺内源性的ALI/ARD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olic,pc)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ess syndrome,ARDS)大鼠疾病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用百草枯(Paraquat,PQ)一次性灌胃,剂量250 mg/kg,治疗组分别于染毒6、24、48 h各给予PC治疗剂量500 mg/kg,染毒组与治疗组分别于24、48、72 h,取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液(BALF),测试其血浆和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各组取肺病理组织做病理组织观察研究.结果治疗组与染毒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GSH-P\-X、SOD活力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5,MDA含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染毒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SOD和GSH-P\-X活力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ARDS组肺泡壁充血,炎症细胞浸润,Ⅰ型与Ⅱ型细胞破坏,肺泡内有炎症渗出物,对照组肺泡壁完好,肺泡内没有炎症渗出物,没有炎症细胞浸润;给予PC治疗后,肺泡壁充血、出血减轻,炎症渗出物减少;结论 PC对ARDS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建立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 (ARDS)。方法 选取KM小鼠SD大鼠 (雌雄不限 ) ,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百草枯组 ,小鼠按每公斤体重 10 0mg ,大鼠按每公斤体重 12 0mg一次灌胃给药。再分 2 4h、4 8h、72h组 ,小鼠每组 10只股动脉采血用于血气分析 ,取肺测定肺系数 ,全肺拍照进行对照 ,大鼠每组 10只取肺石腊包埋 ,病理切片。结果 ①整体外观变化 随着给药时间延长 ,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消瘦、咳嗽 ,2 4h后鼻腔有淡红色分泌物 ,食欲渐进性下降。②肺外观观察炎症渐进性发展 ,从正常粉红色发展到最后呈肝样变。③血气变化 随染毒时间延长 ,血液pH值逐渐降低 ,PaCO2 逐渐升高 ,PaO2 逐渐下降 ,肺系数逐渐增大 ,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④病理切片观察肺部呈典型炎症病理变化过程 ,最终肺泡内形成典型透明膜。结论 百草枯染毒成功制造鼠ARDS模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丙戊酸钠(sodiumvalproate,VPA)对抗鱼藤酮(Rotenone)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作用及线粒体机制。以l,10μmol/LVPA预处理SH-SY5Y细胞3h,再加入400nmol/LRotenone作用24h。MTT法检测与相差显微镜观察相结合,分析VPA对抗Rotenone损伤的作用;JC-1染色法与Mito-Tracker染色法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数量的变化;Clark氧电极法检测细胞呼吸功能;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中Ros的含量;并在离体线粒体上观察VPA对Ca^2+诱导的线粒体肿胀的影响。结果发现,1,10p.mol/LVPA预处理SH.SY5Y细胞3h可对抗400nmol/LRotenoneI起的细胞损伤,并且可以提高损伤细胞中线粒体的膜电位,增加线粒体的数量,此外,还可以增强损伤细胞的呼吸功能,降低细胞中ROS的含量,但VPA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离体的线粒体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由此,VPA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线粒体功能和数量、从而改善细胞功能有关,这为其应用于帕金森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多肽或低分子糖蛋白,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作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与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局部或全身发挥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它们的代谢异常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细胞因子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学治疗,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价值,故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多种效应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是造成ARDS的"中心环节",其中TNF-α、IL-1、IL-8、IL-10、CXC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就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容量负荷对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65 例创伤后ARDS患者随机分为 液体控制组和对照组,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控制,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氧合指 数(PaO2/FiO2)、肺泡- 肺动脉氧分压差,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清的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变 化,检测呼吸机脱机时间,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液体控制组血管外肺水肿指数(EVLWI)、CVP、PWAP、IL-6、 SP-D 以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动脉血气氧分压、氧合指数较均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 支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严格的液体控制可有效降低人体的容量负荷,有效促进创伤后ARDS 肺损伤和肺功 能的恢复,这可能与低容量负荷能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肺泡复张和改善氧合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内及肺外源性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老年ARDS患者,对其中的肺内及肺外源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内源性ARDS病因以误吸和肺炎为主,而肺外源性ARDS则以脓毒血症、大手术后等为主;在死亡上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衰竭为主要因素,且两组死亡率接近。结论: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肺外源性在器官功能衰竭和氧合指数上重于肺内源性,但是在其他因素和死亡结局上均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 cell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 Costimulation of T cells is necessary to fully activate them. An inducible costimulator (ICOS) of T cells is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on Th2 cells. Therefore, interference of signaling pathways precipitated by ICOS may present new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h2 dominated diseases such as asthma. However, these signaling pathways are poorly characterized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Human primary CD4+ T cells from blood were activated by beads with defined combinations of surface receptor stimulating antibodies and costimulatory receptor ligands. Real-time RT-PCR was used for measuring the production of cytokines from activated T cells. Activation of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leading to cytokine synthesis were investigat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by specific inhibitors. The effect of inhibitors in vivo was tested in a murine asthma model of late phase eosinophilia. Lung inflammation was assessed by differential cell count of the bronchoalveolar lavag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IgE and lung histology.

Results

We showed in vitro that ICOS and CD28 are stimulatory members of an expanding family of co-receptors, whereas PD1 ligands failed to co-stimulate T cells. ICOS and CD28 activated different MAPK signaling cascades necessary for cytokine activation. By means of specific inhibitors we showed that p38 and ERK act downstream of CD28 and that ERK and JNK act downstream of ICOS leading to the induction of various T cell derived cytokines. Using a murine asthma model of late phase eosinophilia,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RK inhibitor U0126 and the JNK inhibitor SP600125 inhibited lung inflammation in vivo. This inhibition correlated with the inhibition of Th2 cytokines in the BAL fluid. Despite acting on different signaling cascades, we could not detect synergistic action of any combination of MAPK inhibitors. In contrast, we found that the p38 inhibitor SB203580 antagonizes the action of the ERK inhibitor U0126 in vitro and in vivo.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APKs ERK and JNK may be suitable targets for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of asthma, whereas inhibition of p38 seems to be an unlikely targe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肺复张策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机械通气并进行肺复张治疗的ARDS患者94例,根据肺复张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点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及两组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对照组肺复张成功率为72.34%,实验组肺复张成功率为95.75%,X2=38.928,P0.05,两组患者肺复张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和PaCO2在肺复张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复张策略实施后24h、48h和72h的氧合指数和PaCO2比较,这三个时点的氧合指数和PaC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在肺复张策略实施后1h、2h和6h比较,t分别=4.939,5.391和5.999,P0.05,此三个时点的肺顺应性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气压伤发生率为82.98%,实验组气压伤发生率为59.57%,两组患者气压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DS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上采用肺复张策略,不但可以提高肺复张成功率,改善肺部通气效果,且安全性好,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与氧合指数(OI)、肺部超声B线数目的关系;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8 d后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使用ROC曲线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血清IL-6、IFN-γ表达水平、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在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差异显著,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IL-6、IFN-γ表达水平、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均与OI呈负相关,与B线数目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血清IL-6、IFN-γ表达水平、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均高于存活组,Th17/Treg比值大于存活组,差异显著(P<0.05);经ROC曲线分析,IL-6、IFN-γ联合Th17/Treg比值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的AUC为0.93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IL-6、IFN-γ联合Th17/Treg比值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冯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17(3):216-218,I0006
目的建立黄磷及其化合物急性吸入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模型。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0、4、12、24、48 h时间点处死)。采用自制染毒装置,间歇染毒形成ALI/ARDS模型。观察ALI/ARDS大鼠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肺系数和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肺损伤后大鼠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恶化,肺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成功地建立了黄磷及其化合物急性吸入致大鼠ALI/ARDS的模型,为黄磷及其化合物吸入中毒的防治研究提供良好实验基础,同时也适用于其他气体吸入致ARDS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耐药性特点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开展痰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获取的病原菌实施药物敏感试验。此外,统计入院后28 d内死亡患者例数,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3株,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革兰阴性菌123株占75.46%、革兰阳性菌33株占20.25%、真菌7株占4.29%。其中革兰阴性菌又以铜绿假单胞菌(50株占30.67%)、鲍氏不动杆菌(32株占19.63%)以及肺炎克雷伯菌(21株占12.88%)较为多见。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5分、氧合指数<80 mmHg、入住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时长≥10 d以及机械通气时间≥6 d均是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年龄、CRP、PCT、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入住MICU时长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是此类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呼吸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不同滴定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伴腹腔高压(Intra abdominal hypertension,IHA)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为ARDS伴IHA患者临床治疗呼气末正压滴定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ICU接受治疗的64例ARDS合并IHA患者,所有患者均性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的呼气末正压进行控制,按照PEEP滴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跨肺压牵张指数导向滴定组32例设为A组,肺静态压力-容积(P-V)曲线低位转折点压力导向滴定组32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PEEP滴定前、PEEP滴定1d后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p H值、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tot)、肺静态顺应性(Cst),比较不同PEEP导向滴定对ARDS合并IHA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PEEP滴定前p H值、PaO_2、PaCO_2、PaO_2/FiO_2、vt、Ppeak、Pplat、PEEPtot、C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EEP滴定后1d p H值、PaO_2、PaO_2/FiO_2、vt、Cst较PEEP前明显升高(P0.05),PaCO_2、Ppeak、Pplat、PEEPtot较PEEP前明显降低(P0.05)。但A组患者滴定后1d Cst、vt、PaO_2/FiO_2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组间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Ⅲ级、Ⅱ级腹腔压力患者的Cst、vt、PaO_2/FiO_2改善幅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Ⅲ级、Ⅱ级腹腔压力患者(P0.05)。结论:跨肺压排除了胸壁顺应性的影响,对腹腔高压患者胸壁弹性阻力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指导PEEP滴定对Ⅱ级、Ⅲ级腹高压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效果更优,跨肺压导向PEEP滴定是治疗ARDS合并IHA患者更适合且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