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为临床手术方式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100例,分别采用单孔胸腔镜(40例),两孔胸腔镜(32例)及三孔胸腔镜(28例)手术方式,比较三组手术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明显少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单孔胸腔镜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明显短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三组组内疼痛评分术后24h低于术后12h,术后48h低于术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发现,单孔胸腔镜组疼痛评分低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低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三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站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与两孔、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优势明显,且不会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NSCL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所有患者于术后视具体情况给予化疗或放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并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12.50%、57.50%,与对照组的17.50%、50.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和术后是否放化疗是影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患者具有微创、安全及远期生存率较高的特点,术后辅以放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黄晖 《蛇志》2015,(2):152-153
目的观察胸腔镜及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治性及围术期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应用胸腔镜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开胸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数据以及围术期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2天血检WBC、Cor以及CRP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前,而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疼痛评分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治疗的痛苦小、术后应激反应轻、恢复快,效果更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与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结局,为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我院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入VATS(VL)组或开放手术(OL)组,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手术时间、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死亡及远期预后。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NSCLC患者285例,其中VL组99例,OL组186例。VL组手术时间(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P0.001)显著短于OL组。VL组出血量显著少于OL组(P=0.009),而淋巴结清扫总数(P=0.015)却更多。在术后并发症方面,VL组肺部感染(P=0.040)及伤口并发症(P=0.044)显著少于OL组,其他各类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率两组并无显著差异。VL组术后1年(P=0.006)和3年生存率(P=0.009)显著优于OL组,但进一步的针对期别的分层分析却并未发现VL组存在生存优势。同时,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无差异(P=0.774)。结论: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VATS肺叶切除治疗NSCLC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且远期疗效并无劣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VATS组和OT组,各42例,VATS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OT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血清CRP、TNF-α、IL-6、IL-10水平.结果:VATS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OT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VATS组术后1d、3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OT组(P<0.05);VATS组术后3d血清CRP、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OT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较低,痛苦较小,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推荐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2月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02例,其中高龄组(≧70岁)24例;非高龄组(70岁)78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住院时间、术后的输血量、胸液总量、胸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止痛药使用的次数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早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液的总量、胸管放置的时间、止痛药的使用次数、术后的并发症、平均的淋巴结数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98.1%,2年生存率为80.3%,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95.3%,2年生存率为73.1%,非高龄组与高龄组早期生存状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与非高龄病人进行比较,高龄病人能获得同样的治疗疗效和早期预后,所以,可在临床上采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共118例,分为高龄组(≥70岁)26例及非高龄组(<70岁)92例,均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及转移枚数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84.62%,2年生存率为69.23%,非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90.22%,2年生存率为79.34%。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 x2=3.351,P=0.082)。结论:高龄NSCLC患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可获得与非高龄患者一样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术式是治疗高龄NSCLC患者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全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天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细胞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IL-2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患者各因子水平升高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中CD4+、CD8+及CD4+/CD8+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且利于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我院2009年2月到2013年2月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病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管放置时间、胸液总量、止痛药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清除淋巴结情况),随访两年,了解其生存情况。结果:≥70岁患者30例(高龄组),70岁患者78例(非高龄组),两组患者年龄及术前肺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基础疾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患者与非高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0.5月vs36月)、1年生存率(96.9%vs98.1%),2年生存率(75.2%vs8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NSCLC患者与非高龄者的手术指标及两年预后大致相同,因此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癌患者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肺功能(MVV、PEF、FEV1、FVC、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FACT-L、SF-36)、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FACT-L、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FACT-L、SF-36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FACT-L、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7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治疗NSCLC能够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肺功能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远期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凝血功能对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结果:不同性别、病理类型、病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显著(P0.05);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凝血功能指标中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平均值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ib和D-D升高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与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Fib和D-D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KIT染色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在6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61.67%)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5%);Ⅲ期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6.92%)明显高于Ⅰ+Ⅱ期(5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肺癌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5%);高+中分化组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58.06%)明显高于低分化的(27.59%);鳞癌组织中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56.25%)高于腺癌组织(28.57%);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而caspase-3却下降,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survivin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且抑制caspase-3的激活而抑制凋亡;caspase-3的失活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预后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手术切缘转移率为0.00%(0/35),死亡率为11.43%(4/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复发率、胸腔内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为8.24个月(95%CI:9.34~6.27),中位生存期为15.29个月(95%CI:12.14~21.78);观察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1.26个月(95%CI:9.37~14.35),中位生存期为18.13个月(95%CI:15.24~22.36),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2,3年生存率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79.3%)明显高于对照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的Ⅱ-Ⅳ级白细胞减少率,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率,Ⅲ-Ⅳ级消化系统反应无显著差别,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化疗,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更好,毒副作用并未加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榄香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榄香烯注射液是从天然中草药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获得的萜烯类化合物,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降低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能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改善NSCLC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免疫力.本文主要从杀灭癌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血管形成、增强患者免疫力等几方面综述榄香烯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与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EGF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确诊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62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阳性表达率58.1%(36/62),其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53阳性表达率46.8%(29,62),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和P53可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用免疫组化检测出P53蛋白可间接反映P53基因的突变。本组资料检测的结果显示,P53基因阳性表达率46.8% (29/62),表明近一半肺癌病例已失去P53蛋白的抑癌功能,且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关。P53和VEGF都是潜在的新型肿瘤表型标志物,它们的检测可作为肿瘤病理分级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状态,可通过肿瘤血管形成的生物学行为信息,进一步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水平调控机制,这有助于抗肿瘤药物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虽然放疗在NSCLC的治疗中具有可观的局部疗效,但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治疗失败。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复发或远处转移。与常规分割相比,大分割放疗可在不增加放疗次数的情况下提高总的放疗剂量;对于接受相同BED照射的NSCLC患者,大分割放疗除了能带来局部控制率上的增加外,还可减少治疗次数,节省治疗时间和费用,增加病人的便捷,提高医用加速器的使用效率。L-Q模型的数据在预测大分割放疗疗效时存在许多局限。除经典L-Q模型所模拟的机制外,还可能有其他机制的参与。分子影像是无创性评价放疗疗效的可靠手段,利用不同分子显像剂结合胞内特定靶分子,能够对恶性肿瘤的代谢水平、乏氧状态、增殖能力等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为大分割放疗提供良好的疗效评估手段并成为研究其特殊放射生物效应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膜腔黏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影响,探讨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份在我科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检索电子病历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指数、是否吸烟、一秒用气呼气容积百分比(Percentage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FEV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前合发症等资料。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包括胸膜是否黏连、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中转开胸、术后引流、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术后30天死亡,根据患者是否有胸膜黏连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和术后情况,观察胸膜黏连对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指标,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胸膜黏连是否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4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142例患者术中发现胸膜黏连,胸膜黏连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中转开胸、术后前两天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胸膜没有黏连的患者(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吸烟人数、术前呼吸并发症、胸膜黏连、ASA评分和手术时间均高于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P0.05)。胸膜黏连(OR=4.185, P=0.020)、ASA评分(OR=1.143, P=0.001)、吸烟(OR=3.329, P=0.005)、手术时间延长(OR=1.623, P=0.038)和术前呼吸合并症(OR=2.713, P=0.027)均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膜黏连增加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难度、术中中转开胸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谭晓红  杨晓 《生命科学》2011,(4):353-358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已经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取得成功,但由于抗药性的存在,大多数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仍然提高有限。继发性的EGFR T790M突变和原癌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ET)的扩增被鉴定为两种主要的抗药机制。最近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信号通路被报道能介导选择性和适应性地对erlotinib的抗药。另一方面,Kras突变所致肺癌的靶向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双重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信号通路可导致Kras突变肿瘤的显著消退,联合抑制SRC、PI3K和MEK可使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Lkb1)缺失,Kras突变的肺癌小鼠的肿瘤明显消退,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导致p53缺失,Kras突变的肿瘤发展显著减慢。这些发现都为发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约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的 30%,其治疗难、预后差,是一种毁灭性的肺癌类型, 转移性 sq-NSCLC 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5%。近 20 年来,sq-NSCLC 治疗领域的进展甚微,尤其是一线治疗,导致该领域存在严重未满 足的临床需求,sq-NSCLC 患者迫切需要更多的新治疗方案。综述 sq-NSCLC 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 sq-NSCLC 治 疗药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