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在小梅山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过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基因(Cx43),探究Cx43对小梅山猪BM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奠定基础。利用分子技术构建Cx43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x43,Nucleofector TM法转染P3代BMSCs,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经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Cx43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分析BMSCs的增殖能力和凋亡情况。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p EGFP-Cx4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BMSCs后,EGFP阳性细胞约占60%。转基因BMSCs中Cx4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凋亡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在小梅山猪BMSCs中过表达Cx43不仅能促进细胞增殖而且抑制其凋亡,为下一步在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可有效地提高移植后细胞存活率,使细胞有效聚集于损伤部位。通过不断优化干细胞和载体选择,有效导入特定基因到MSC内,表达特定蛋白,可用于治疗获得性和遗传性疾病。我们就相关进展及问题做简要阐述,以期为基因修饰的MSC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小鼠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基因cxcr2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并进行鉴定。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抗原1(stem cell antigen-1,SCA-1)、CD44、CD43、CD45、IA/IE表达率,并诱导成骨分化。以含有小鼠cxcr2的质粒为模版进行PCR扩增,将获得的cxcr2克隆到慢病毒载体,命名为p Lenti-cxcr2-GZ;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获慢病毒后,通过离心法感染BMSC,经过1μg/mL zeocin压力选择建立了稳定表达CXCR2的小鼠BMSC(CXCR2-BMS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检测其CXCR2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结果 90%以上的第3代BMSC表达CD44、SCA-1,几乎不表达IA/IE、CD34、CD45,且成功诱导成骨分化。菌液PCR、质粒双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得到特异、大小正确的条带及测序鉴定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p Lenti-cxcr2-GZ表达质粒。流式细胞术和RT-PCR结果显示,CXCR2-BMSC的CXCR2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answell结果显示,CXCR2-BMSC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BM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慢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CXCR2的BM-SC,cxcr2基因修饰BMSC后可明显增加BMSC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携带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6(gas6)的慢病毒,并构建和鉴定稳定表达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标志分子;根据Gen Bank中小鼠gas6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上下游引物,以MSCs提取的m RNA制备的c DNA为模板扩增gas6基因片段,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Lenti-gas6-GFP-zeocin质粒并测序鉴定;采用三质粒包装系统(穿梭质粒p Lenti-gas6-GZ、包装质粒p SPAX2和p MD2.G)包装慢病毒,并验证其表达目的基因情况;将浓缩的慢病毒离心感染第4代MSCs,用吉欧霉素(zeocin)筛选培养后获得稳定表达GAS6的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阳性率以及表面标志分子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携带gas6基因的慢病毒,建立了gas6基因修饰的MSCs。结论:慢病毒载体可介导gas6基因在小鼠MSCs中过表达,且不会干扰MSCs的生物特性,为进一步研究gas6基因修饰的MSCs的治疗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体 ,具有支持造血、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在细胞和基因工程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等特点 ,将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氯化锂(Lithium chlorid,LiCl)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划痕试验、Transwell chamber等方法,在梯度浓度LiCl作用下,观察对hMSCs迁移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1划痕试验显示hMSCs在梯度浓度LiCl作用下,细胞迁移距离逐渐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Transwell chamber实验显示hMSCs在梯度浓度LiCl作用下,穿梭至小室下方的细胞逐渐减少,锂剂作用组迁移细胞数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Cl可抑制hMSCs的迁移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对肺间充质干细胞(lung-resid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LR-MSCs)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及相关蛋白表达,探讨LR-MSCs在结核病(tuberculosis, T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表面蛋白(CD45、CD19、CD34、CD14、CD90、CD105、CD29、CD44和CD73)、ELISA检测IL-10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STAT3、p-STAT3和TGF-β1)。结果 BCG对LR-MSCs细胞增殖(P=0.530,P0.05)、凋亡(P=0.650,P0.05)、表面标志物表达和相关蛋白STAT3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BCG促进LR-MSCs细胞IL-10产生(P0.05)、TGF-β1和p-STAT3表达(P0.05)。结论 BCG感染可能通过促进LR-MSCs细胞IL-10和TGF-β1表达,激活STAT3磷酸化,从而影响T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C治疗组。应用GFP阳性MSC,再灌注1d后经尾静脉注射MSC(1×106),对照组则注射PBS。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每天由双盲于试验组的研究人员应用爬杆计分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血2h再灌注8d取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MSC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MSC治疗组缺血侧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观察到GFP阳性与bF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结论:经尾静脉给予的MSC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bFGF表达升高,可能是MSC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ng J  Su YP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33-13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跨系统、甚至跨胚层分化的特性,称为MSCs的可塑性(plasticity),成为细胞工程、再生医学中的主要选择细胞。但随着对成体干细胞可塑性质疑的出现,使MSCs是否具有转分化能力,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对MSCs可塑性是否真正存在的进一步明确,越加显得急切和重要,也对干细胞基础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BMSC)是骨髓基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不但能与其他细胞一起支持造血干细胞造血,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增殖功能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诱导因素下可定向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等对BMSC增殖、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机械拉伸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单轴机械拉伸加载装置考察不同条件的周期拉伸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和划痕法评价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表达的变化。结果:适宜的拉伸刺激可以明显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1 Hz、10%应变拉伸8 h后可以使细胞迁移数量增加到对照组的1.58倍。拉伸刺激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表达。抑制剂GM6001抑制了拉伸诱导的MMP-2,-9分泌增加,同时抑制了拉伸刺激对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机械拉伸刺激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行为,MMP-2,-9在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Wu EH  Li HS  Zhao T  Fan JD  Ma X  Xiong L  Li WJ  Zhu LL  Fan M 《生理学报》2007,59(2):227-232
低氧可以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增殖。为探讨其可能机制,本实验采用cDNA芯片技术动态检测低氧促进hMSCs增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用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显示,在含21 329条基因探针的芯片上,检测到282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代谢类基因最多;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随低氧时间不同而变化,其中24 h时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最多。差异表达基因中4个为已知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靶基因,在低氧处理36 h时都基本上调。此外,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0个连续变化的基因,这些基因中既有上调基因也有下调基因。4个HIF-1靶基因和连续变化的基因的RT1-PCR结果大部分与cDNA芯片结果一致。结果提示,低氧促进hMSCs增殖是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可能与HIF-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种成体干细胞,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骨髓、肝脏、脂肪等多种组织中。MSCS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移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的再生来源细胞;同时,MSCs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MSCs在炎症细胞因子刺激后对免疫系统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MSCs有望应用于减少免疫排斥,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治疗相关免疫失调症,如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本文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做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GSK-3β抑制剂(氯化锂和CHIR99021)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扩增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低浓度氯化锂和CHIR99021对细胞进行刺激,检测其对增值活力及Wnt通路中β连环蛋白调节作用的影响,并在加药条件下对细胞进行神经诱导。结果:在细胞活力相近的状况下,CHIR99021更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HIR99021对Wnt通路的起效时间比氯化锂更为迟缓。结论:GSK-3β受抑制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在低浓度条件下,CHIR99021的抑制作用起效比氯化锂缓慢,但作用延续时间比氯化锂更长,因而对神经分化的长期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上清液治疗肾移植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泌尿外科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抗感染、换药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所采取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用BMSCs上清液喷涂创面。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VAS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创面新鲜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成组t检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完全愈合,观察组平均VAS疼痛评分(3.1±1.8 vs4.6±1.9)、换药次数(10.6±3.2 vs 15.1±3.9)、创面新鲜时间[(7.2±1.8)d vs(9.1±2.1)d]和切口愈合时间[(16.6±1.4)d vs(19.1±2.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液化切口创面新鲜时间[(6.3±0.7)d vs(8.3±1.1)d]和切口愈合时间[(15.9±1.0)d vs(18.3±1.1)d]、感染切口的创面新鲜时间[(8.5±2.1)d vs(12.3±1.5)d]和切口愈合时间[(17.7±1.2)d vs(22.3±1.5)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MSCs上清液喷涂创面可减少切口渗液,促进肉芽生长,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肾移植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Snail基因修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CXCR4表达水平及向SDF-1趋化能力影响, 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AGGSneo-snail-HA)及对照空质粒(pCAGGSneo)转染MSCs,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技术及RT-PCR检测细胞CXCR4表达水平; 体外跨膜趋化实验评价MSCs向SDF-1趋化能力, 观察抗CXCR4中和抗体的干预作用。MSCs-Sna的CXC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SCs-neo。MSCs-Sna在SDF-1诱导下细胞迁移量较MSCs-neo显著增加(P<0.05)。抗CXCR4中和抗体可显著减少SDF-1a诱导的MSCs-Sna趋化运动。研究提示通过上调Snail表达而提高MSCs向正调节表达SDF-1的受损组织迁移效率的可行性, 为优化MSCs迁移力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Fox P3m RNA表达量的影响,并初步探讨MSC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分离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体外培养扩增的健康供者MSC按3:1比例行共培养,共培养方式分为直接接触法及Transwell法,共培养72 h后收集T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成c DNA,实时定量PCR检测共培养前后Fox P3m 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T淋巴细胞与MSC共培养72 h后Fox P3m RNA相对表达量较前升高,直接接触组为9.13,Transwell组为5.18。结论 MSC可通过与T细胞直接接触或旁分泌机制上调AA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Fox P3m RNA表达。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  周燕  谭文松 《生物工程学报》2009,25(1):0121-0128
为建立一种化学成分明确的、能用于体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 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无血清培养扩增后仍能保持其多向分化的潜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从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比较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SCM)和自制的化学成分明确的无血清培养基(CDSFM)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增殖能力, 以及扩增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集落形成能力和成骨、成脂肪分化能力。经过10 d的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自制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扩增了50倍, 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扩增了40倍。在无血清和有血清培养基中扩增后的细胞中G0/G1期比例分别为(80.31%±0.6%)和(75.24%±4.0%), 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无血清培养扩增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率(12.7%±4.0%)低于有血清培养组(28.7%±4.2%),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过无血清培养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能够分化成成骨和脂肪细胞。自制的化学成分明确的无血清培养基能够在体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并且维持其干细胞特性, 可以用于细胞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种多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供体年龄、分离方法、培养密度、培养基和培养基质表面性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了比较,重点阐述了用人自体血清结合多种细胞因子,替代胎牛血清培养BMMSCs的效果,转染端粒酶基因的BMMSCs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以及灌注培养反应器用于大规模培养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20.
董淑凤  史久慧  王屹博  丁超  杜杰 《生物磁学》2013,(36):7021-7024
目的:骨组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所导致的持续高血糖对于成骨分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以及在此分化过程中的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机理仍不明了,现拟通过体外成骨诱导环境,观察高糖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hMSC在5.5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6天,使用cck一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hMSC在两种糖浓度下成骨诱导28天,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半定量检测,对比各组成骨分化活性;在两种糖浓度成骨诱导液中加入10ng/mlbFGF,使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OCN、OPNmRNA表达差异。结果:高糖较正常糖浓度细胞增殖率下降,ALP活性降低,茜素红染色钙结节量减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25mmol/L组OCN、OPNmRNA表达量低于5.5mmol/L组,加入bFGF后,25mmol/L组仍低于5.5mmol/L组,与未添加bFGF同葡萄糖组比较表达增加。结论:高糖使hMSC增殖能力下降,在成骨分化的过程中ALP活性降低,成骨相关基因OCN、OPN表达量下降,证明了高糖对hMSC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当加入bFGF后,改善了高糖对hMSC的抑制作用,提示糖尿病条件下高糖的存在是导致hMSC成骨分化能力下降的不利因素,同时初步证明了bFGF参与了成骨分化的过程,从而为在分子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种植义齿骨结合形成相关机制奠定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