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少棘巨蜈蚣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刚  冉永禄 《动物学研究》1991,12(3):319-322
在我国蜈蚣作为药用已有数百年历史,在《本草纲目》等古代及现代医药书籍中多有描述。  相似文献   

2.
蜈蚣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有祛风、定惊、散结等功效。但文献中有关蜈蚣毒的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的资料却甚少,本文是对国产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mutilans L.Koch)毒囊提取物药理作用的初步观察: 一、对蟾蜍心脏的作用 蜈蚣毒囊水抽提液对离体灌流蟾蜍心脏收缩有明显影响。将抽提液50μl加到灌流液(1.6ml)中(最终浓度为0.25mg蛋白/ml),收缩幅度立即  相似文献   

3.
6种水蛭的COⅠ、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及分子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蛭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药,为了解常见蛭类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特征和水蛭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对常用的入药品种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a)、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尖细金线蛭(Whitmania acranulate)和相近物种菲牛蛭(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光润金线蛭(Whitmania laevis)及八目石蛭(Erpobdella octoculata)的COⅠ、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利用Mega 5.0分析基因特征、颠换率、分化年代,利用PAUP*4.10b和MrBayes 3.1.2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6种水蛭的COⅠ、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全长分别为1534~1536 bp、709~744 bp、1129~1173 bp,GC含量分别为32.35%~34.79%、24.42%~28.49%、24.82%~27.02%,总体颠换率为0.002%~0.760%,分化年代为3.55×106a~9.85×106a;每种水蛭为单系群的支持值均≥82。说明COⅠ、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具有种间特异性,可用于6种水蛭的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4.
16S rRNA基因和COI基因序列分析在石斑鱼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海峡常见的8种石斑鱼进行了16S rRNA基因和COI基因的序列测定,并通过GenBank和BOLD两个数据库进行鱼种鉴定.序列分析表明,COI基因较16S rRNA基因有更大的分辨率;两个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搜索结果和COI基因序列在两个数据库的搜索结果大部分一致,但仍有部分差异.建议同时使用COI和16S rRNA两种保守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在GenBank和BOLD SYSTEMS数据库进行搜索,选择一致的鉴定物种作为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俗称金头蜈蚣,自古以来就一直入药。近几年来,为适应需用量的不断增长,不少药材部门正在开展蜈蚣的人工饲养工作。进行娱蚣人工繁殖的关键之一是产卵量和产卵率,而少棘蜈蚣的产卵量每条最多为70枚,一般为48枚左右。由于产卵量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因而更进一步掌握蜈蚣的产卵期,提高产卵率和孵化率是当前蜈蚣人工饲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两株明串珠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酸马奶中分离出2株明串珠菌KLDS 5.0301和KLDS 5.0302,对2株菌的16S rRNA基因经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同该属内菌株的16S rRNA序列作多序列比较,并建立明串珠菌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KLDS 5.0301的16S rRNA序列同L. garlicum的同源性百分比为100%.KLDS 5.0302的16S rRNA序列同L.mesenteroides LM2菌株的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百分比为99.9%.根据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将KLDS5.0301鉴定为L.garlicum,KLDS 5.0302鉴定为L.mesenteroides.菌株KLDS 5.0301和KLDS 5.0302的16SrRNA序列已经在GeneBank申请国际序列注册号,分别为DQ239691和DQ297412.  相似文献   

7.
利用线粒体12S rRNA基因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通过DNA序列比对的方法,对毫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送检的三件猴骨样品(BZ01、BZ02和BZ03)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Z01号样品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BZ02和BZ03号样品为猕猴(Macaca mulatta),通过本文的研究,作者还提出,在利用DNA序列比对法进行近缘物种的鉴定时,不同种群间的DNA序列变异,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军毅    朱冰川  徐超  丁啸  李俊锋  张学工  陆祖宏   《生态学杂志》2015,26(11):3545-3553
随着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出现,人们能够同时对多个DNA样本的宏基因组进行并行分析,尤其是以16S rRNA基因高变区为分子标记的测序已经成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最为简洁有效的方法. 目前二代高通量测序的读长不能覆盖16S rRNA基因的全长,需要选择一个有效的高变区进行测序.十多年来,对于16S rRNA基因高变区的选择策略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分析了常用的高变区选择策略,指出不同环境条件是影响高变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变区选择的参考准则,同时建议应对选择的高变区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农垦58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农垦58S(Oryzasativasp.japonica)/大黑矮生标记基因系FL2组合组建可育集团和不育集团,并以亲本为对照进行了RFLP、RAPD和双引物RAPD分析,结果第12染色体上的一个单拷贝标记G2140与光敏核不育基因连锁遗传,二者间的遗传图距为14.1cM(centimorgan)。在筛选过的1040个随机单引物和190个双引物中,仅引物OPAU10扩增出与光敏核不育基因连锁的1.5kbDNA片段,回收、克隆该DNA片段并制备探针,将其转换成共显性的RFLP标记并命名为OPAU101500。分离群体连锁分析表明该标记与标记G2140紧密连锁,将农垦58S的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1.
用BT型水稻喜峰A黄化苗为材料,按本实验过去报道经修改后的方法提取线粒体DNA,经EcoR1完全酶切后,随机克隆到pUC19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50μg/m1)和X-gal的LB固体平板上筛选白色转化子。随机提取重组子DNA,以玉米26S rRNA基因为探针,经Southern分子杂交鉴定,一个插入1.3kb水稻线粒体DNA片段的重组质粒杂交结果为阳性,并将这个含有26S rRNA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XMT1。  相似文献   

12.
淡水豚类4个代表属「白暨豚(Lipotes)、恒河豚(Platanista)、弗西豚(Pontoporia)和亚河豚(Inia)」mtDNA 12S rRNA基因的序列差异水平,高于其他齿鲸类科间的差异,特别是远远高于海豚总科内的科间差异。研究结果支持它们应归属于不同的科,即白暨豚科(Lipotiidae)、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弗西豚科(Pontoporidae)和亚河豚科(I  相似文献   

13.
10个牛品种线粒体12S 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彦  许尚忠  昝林森  高雪  陈金宝  任红  王兴平 《遗传》2006,28(4):422-426
以鲁西牛、渤海黑牛、大别山牛、南阳牛、晋南牛、秦川牛、中国西门塔尔牛、日本和牛、海福特牛和安格斯牛10个牛品种共计353头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子标记方法对其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出现分布频率不同的3种单倍型(Ⅰ、Ⅱ、Ⅲ),其中单倍型Ⅰ出现的频率最低,仅在晋南牛1个个体中发现;单倍型Ⅱ在中国本地黄牛中都存在,在中国西门塔尔牛中的分布频率很低,但在3个国外品种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和日本和牛中不存在;单倍型Ⅲ在这10个牛品种中均有分布,但以国外品种最丰富。计算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发现我国地方品种在0.232~0.423之间,基本属于中度多态,说明我国地方黄牛品种在12S rRNA上多态性比较丰富,国外品种较为贫乏;但是单倍型Ⅰ频率很低有丢失的趋势,需要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4.
苔藓动物18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沿海较为常见的8种唇口目苔藓动物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已知的其它苔藓动物(包括内肛动物和外肛动物)以及腕足动物和帚虫的相应序列,运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苔藓动物门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外肛动物和内肛动物构成苔藓动物分子系统树中的二大平行支;本文测定的大室膜孔苔虫与Giribet等测定的膜孔苔虫在系统树中的位置间隔较远。结果也支持外肛动物包含被唇纲和裸唇纲两大类群的形态划分,而关于裸唇纲特别是唇口目内部的系统发生关系。分子数据的分析结果和形态分类之间的分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对印度新曲厉螨进行分子鉴定,以期为研究该螨的生物学习性及对蜜蜂的危害提供技术支持。分别从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工蜂体上,以及桉树花序上采集试螨,扩增印度新曲厉螨的COI基因,并将获得的COI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Blast对比;利用Genedoc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利用MEGA 7.0计算厉螨科不同种螨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COI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采自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及桉树花序上的印度新曲厉螨样本COI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均表现出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与同属Neocypholaelaps apicola的COI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88%。基于COI基因的印度新曲厉螨的种内的遗传距离(0.00)显著小于与厉螨科6种螨的遗传距离(0.203~0.403)且不存在重叠区域。构建的COI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采自印度新曲厉螨样本COI与同属的Neocypholaelaps apicola聚同一进化枝,其它不同属螨则按照属的不同聚集在不同的进化枝。本研究所用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差异可应用于印度新曲厉螨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AMP-scolopin 2的抗菌活性和抗癌机理。利用SUMO融合技术对AMP-scolopin 2进行了体外表达;采用抑菌圈、MTT、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分析了其抗菌活性、溶血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并纯化了AMP-scolopin 2;AMP-scolopin 2对白血病细胞(K562)和肝细胞癌(Hep G2)具有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但对红细胞和正常细胞HEK293的影响很小;AMP-scolopin 2(40μmol/L)可以诱导K562(21.4%)和Hep G2(18.5%)细胞凋亡;此外,AMP-scolopin 2下调了与线粒体相关的凋亡蛋白pro-caspase-3、pro-caspase-9和pro-PARP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AMP-scolopin2可以通过线粒体caspase依赖性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12S rRNA 在黑麂和黄麂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麂(Muntiacus crinifons),别名乌獐,其体长为95~108 cm,体重21~26 kg,是我国特有物种,全国资源量约6 000只,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动物[1,2].由于黑麂皮革上乘,且肉嫩味美,故长期被不法分子列为主要的偷猎对象之一[1].黄麂(Muntiacus reevesi),又名小麂,其体长为73~87 cm,体重10~15 kg,为浙江省重点保护的野生物种.由于黄麂的经济价值高,一直为传统的出口商品.正因为如此,黄麂在近年来遭到了人类的大肆猎杀[2].  相似文献   

18.
普通菜豆抗炭疽病基因鉴定与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菜豆炭疽病是世界菜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使幕豆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对抗炭疽病基因的研究可以为培育抗炭疽病品种奠定基础。幕豆炭疽病病菌生理分化比较复杂,由于菜豆品种的抗病性和地域不同,菜豆炭疽菌的致病性分化不同。10个已知抗炭疽病基因中,9个基因(Co-1、Co-2、Co-3/Co-9、Co-4^2、Co-5、Co-6、Co-7、Co-10)已被确认为独立显性基因,其中Co-3/Co-9是等位基因;Co-1、Co-4和Co-9存在等位基因,co-8为隐性基因。除Co-5、Co-7和co-8三个基因还没有被定位外,其他基因被定位在不同的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12S rRNA基因的鹳形目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探讨鹳形目5个科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文中测出鹳形目鸟类7种mtDNA 12SrRNA基因全序列,并结合来自Genbank的鹳形目另外7个物种及原鸡的同源区序列,经Clustal W软件对位排列后共1 009位点,包含405个变异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81个,260个简约信息位点.基于上述序列数据,以原鸡为外群,使用距离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分别重建了鹳形目5科14种的系统发生树.重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内群中的14个种聚合为4支:鹮科构成第一支,聚在系统树的基部;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聚为一支;鹭科和鹳科各自聚成一支.在比较不同建树方法的结果并进行合意树分析后认为:在鹳形目的系统发生中,鹮科可能是最早分化出的一支;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祖先与鹭科、鹳科之间的分歧在时间上可能非常接近.鹳形目5个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可以表示为:(鹮科,(鹭科,鹳科,(锤头鹳科,鲸头鹳科))).  相似文献   

20.
黄牛、水牛体内人肉孢子虫18S rRNA基因研究及虫种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自然感染的水牛源的人肉孢子虫以及黄牛源人孢子虫DNA的18S rRN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对年获的863bp的18S rRNA基因分析比较表明,二者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认为二者可能同是一种肉孢子虫--人肉孢子虫(Sarcocystis hominis Railliet and Lucet,1891)。由此推断,不仅黄牛可作为人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水牛也可作为人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