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析γ-干扰素对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MUC5ac表达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γ-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肺功能和MUC5ac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IL-8、IL-17、hs-CRP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6MWT、FVC、MMEF和PEF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UC5ac水平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UC5ac水平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哮喘患者采用γ-干扰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及MUC5ac水平,应用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FN-γ对哮喘小鼠肺部过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6-8周龄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哮喘组和IFN-γ组,以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哮喘组每次激发前给生理盐水鼻内滴入,IFN-γ组每次激发前给IFN-γ鼻内滴入.以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IgE的水平,采血后取肺组织,作病理切片.结果:哮喘组小鼠病理改变与其它各组有明显区别,而IFN-γ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区别.哮喘组血清IgE水平高于正常组、IFN-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FN-γ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局部滴入治疗可抑制小鼠肺部过敏性炎症反应,改善过敏性哮喘的症状,减少EOS在炎症处聚集,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gE水平,在哮喘治疗上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控制喘憋和抗病原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各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FN-γ、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0);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心率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高于对照组,CD8~+、血清IL-4、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炎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AT-III、CD5L以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共收治的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FeNO、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血清AT-III、CD5L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RP3炎症小体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EF、FVC、FEV1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EF、FVC、FEV1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各项肺功能指标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PaCO2、SaO2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FeNO、AT-III、CD5L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RP3炎症小体表达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NO、AT-Ⅲ水平以及NLRP3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5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够减轻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儿肺功能,稳定血气指标,减轻慢性缺氧状态,提升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继发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继发哮喘发作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生素、维持酸碱度、电解质平衡及相应症状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结合沙丁胺醇进行雾化治疗,观察组采用3%高渗盐水结合沙丁胺醇进行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内啰音、咽部肿痒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IFN-γ及IL-4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内啰音、咽部肿痒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CD4~+/CD8~+、IFN-γ及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及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CD8~+及IL-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及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能够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继发哮喘发作患儿临床症状,提高CD3~+、CD4~+、CD4~+/CD8~+及Th1水平,抑制CD8~+及Th2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P<0.05)。观察组患者哮喘、肺部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咳嗽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5%(2/46)、8.70%(4/46),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粉尘螨1类变应原Der f1T细胞表位疫苗对哮喘小鼠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30只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三组,PBS组、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分别在第0、7、14天经小鼠腹腔注射100μL含100μg/mL Der f1的致敏液[含2%Al(OH)3的PBS液],PBS组以PBS液[含2%Al(OH)3]代替。哮喘组和免疫治疗组自第21天起,雾化吸入上述致敏液,PBS组雾化吸入上述PBS液,每天雾化30min,连续雾化7d。免疫治疗组在第25~27天雾化前30min,经腹腔注射100μg/mL的Der f1T细胞表位蛋白200μL,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PBS组以PBS液代替。最后一次雾化吸入24h后处死小鼠,收集每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并计数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取肺组织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取脾脏分离脾细胞加入Der f1共培养制成脾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3和IFN-γ含量及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和IgG2a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镜检说明,免疫治疗组比哮喘组炎症明显好转,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结果为免疫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BALF中IL-13含量免疫治疗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而IFN-γ含量与IL-13含量变化相反,免疫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各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3,免疫治疗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而IFN-γ含量与IL-13含量变化相反,免疫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血清中特异性IgE含量结果为免疫治疗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IgG2a变化水平与IgE变化正好相反,免疫治疗组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结论 Der f1T细胞表位疫苗能有效缓解哮喘小鼠的炎症反应并纠正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gamma,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观察组采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94 %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 %(P<0.05);观察组患儿的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喘憋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NO和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血清NO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gM、IgA和Ig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gM、IgA和IgG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FN-γ,IL-4,TGF-β1,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杨树花粉粗提物致敏激发的豚鼠过敏模型。方法 36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卵清蛋白(OVA)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每隔5天经腹腔注射致敏1次,共3次,末次致敏后第5天雾化吸入激发。瑞氏染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中炎症细胞变化,电脑视频计数200个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鼻黏膜、与肺的炎症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L-4及IFN-γ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总IgE、HIS、LTB4、IL-4及IFN-γ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VA对照组、模型组均可诱导鼻黏膜及肺组织出现明显的变应性炎症;BALF涂片显示明显的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肺组织中IL-4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正常组,IFN-γ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正常组;血清中总IgE、HIS、LTB4、IL-4均高于正常组;血清中IFN-γ则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杨树花粉粗提物能够成功建立豚鼠过敏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过敏性疾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百蕊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接收的CVA患儿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百蕊颗粒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儿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计算FEV1/FVC。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8周后FEV1/FVC、FVC、FEV1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IL-6、TNF-α、PCT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蕊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VA患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临床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暴露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和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雾化生理盐水,哮喘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并吸入激发制备哮喘模型,哮喘+烟雾暴露组于每日雾化激发OVA前给予香烟烟雾吸入。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测定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湿干重比值。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AQP5和MUC5AC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AQP5蛋白分布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AQP5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ALF中MUC5AC的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哮喘组相比,暴露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和暴露组大鼠肺组织中AQP5表达明显减少,而MUC5AC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与哮喘组相比,暴露组大鼠肺组织中AQP5明显减少,而MUC5AC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组织中AQP5表达与肺组织BALF中MUC5AC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0.852和-0.895,P<0.05)。结论香烟烟雾暴露可导致哮喘大鼠肺组织AQP5表达减少而MUC5AC含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反应,这可能为哮喘吸烟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婴幼儿湿疹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涂抹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0.5g/次,2次/d。全部患儿均连续治疗30d,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以及IgE水平,并计算IFN-γ/IL-4值。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7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和IFN-γ/IL-4值明显升高,IL-4和IgE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IFN-γ水平和IFN-γ/IL-4值高于对照组,IL-4和IgE水平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与对照组(6.4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有效改善湿疹患儿免疫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IgA、IgG、IgM以及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4、IFN-γ、IgA、IgG、Ig M及CD~(3+)、CD~(4+)、CD~(8+)、CD~(4+)/CD~(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L-4水平显著降低,IFN-γ、IgA、IgG、IgM水平、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IFN-γ、IgA、IgG、IgM、CD~(3+)、CD~(4+)、CD~(8+)、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4、IFN-γ、IgA、IgG、IgM、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相比,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可更加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平喘固本合剂对昆系小鼠急性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作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喘固本合剂对昆系小鼠急性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作用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昆明系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喘固本合剂治疗组(C),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D)及平喘固本合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E)。用鸡卵蛋白(OVA)致敏建立昆系小鼠哮喘急性气道炎症模型,并给与药物治疗10天。对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各种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应用ELISA法测定灌洗液中炎症相关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及IL-4、IL-4/IFN-γ明显降低(P<0.05),IFN-γ明显升高(P<0.05)。对于IL-4、IL-4/IFN-γ水平的比较C组与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E组与两者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C组、D组、E组较单纯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及黏膜肺组织水肿等炎症表现明显减轻。结论:平喘固本合剂对哮喘昆系小鼠气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4的表达、炎性细胞聚积及促进IFN-γ的表达有关,并且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静滴对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性发作期血清IL-10及INF-γ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10mg/k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3 mg/kg+5 mL生理盐水,使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15 min/次,3次/d。治疗均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白介素-10、干扰素-γ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0、INF-γ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IL-10、INF-γ较高,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较短,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100.0%)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96.0%)相比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静滴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可能与其升高血清IL-10及INF-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制剂益肾平喘合剂防治小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观察益肾平喘合剂对小鼠支气管的气道炎症、BALF上清液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血浆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益肾平喘合剂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EOS数量;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降低血浆中MDA含量,使得GPx、SOD的含量趋于正常。结论:益肾平喘合剂可能通过抑制气道炎症,调整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防治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小青龙汤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小青龙汤低剂量组(C组)和小青龙汤高剂量组(D组)。B、C、D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于OVA激发结束后24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并测定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小青龙汤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EOS数量;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D、C组与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D组结果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青龙汤能明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了解克拉霉素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感染组、正常组及药物治疗组,建立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成功后,药物组用克拉霉素(6g·kg^-1·d^-1)进行治疗,连续5天。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建立后的第8天,检测三组小鼠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FN-γ、IL-5水平。结果-相比较于正常组,感染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清中的IL-6、IFN-γ、IL-5均显著升高(P〈0.05)。而克拉霉素的使用能使IL-6、IFN-γ降低(P〈0.05),但对IL-5水平无影响。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使小鼠IL-6、IFN-γ、IL-5水平增高,克拉霉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补肾清肺方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补肾清肺方低剂量组(C组)和补肾清肺方高剂量组(D组)。B、C、D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于OVA激发结束后24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并测定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补肾清肺方的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EOS数量;BALF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D、C组与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D组结果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清肺方能明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孟鲁司特钠,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雾化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中EOS、EC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0%(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EOS、EC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于小儿哮喘的急性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患儿体内的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