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有手术适应症且明确诊断为椎体血管瘤的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7例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21例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根据详实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总费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PKP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低于PV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患者在总费用方面高于对方,但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优于对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无明显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中感受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但费用高于对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20例124椎,其中PVP术66例70椎,PKP术54例54椎。病椎范围从T6至L5。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2天椎体恢复高度,后凸角变化;术前1天、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1天、末次随访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平均住院日(average length of stay,ALOS)和住院费用。结果:随访3~35个月,平均17.4月,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PVP组vs PKP组组间差异无显著(8.05±0.59 mm vs 7.44±0.53 mm,P=0.440)。两组术后后凸角均变小(PVP组10.33,PKP组9.96,P=0.73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的VAS评分(术前PVP组8.65±0.14,PKP组8.44±0.15,P=0.750;术后PVP组2.91±0.12,PKP组2.85±0.13,P=0.44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ODI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日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854),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00),PVP术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KP术。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没有差异,但PVP术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KP术,PVP术是基层医院老年人OVCF治疗的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华哲  张捍军  赵承斌 《生物磁学》2013,(24):4723-4726
摘要目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r)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本文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对0VCF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发展过程、作用机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PKP治疗的OVCF158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103例;患者年龄52--87岁,平均68.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1日、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疼痛(VAs)及功能情况(ODD进行评价,并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出现椎体间隙渗漏,5例渗漏至椎体周缘,2例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无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VAS评分评价,术前(7.60±0.95)分,术后1日(1.00±0.74)分,术后三个月(0.20±0.48)分,术后疼痛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84.94±4-36)%,术后1日(20.47±3.61)%,术后三个月(9.85±3.43m,术后功能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KP术后1日患者疼痛及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较术后1日亦有进一步的改观。术后后续应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及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骨质,预防相邻椎体及其他部位骨质骨折,使疗效更加满意。PKP为治疗OVCF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杰  王宁  苏展  李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992-1994,1941
椎体成形术是通过向椎体病损部位注入骨粘合剂,达到缓减疼痛、增强椎体稳定性的目的。由于椎体成形术的治疗原理、远期疗效、并发症均与其生物力学密切相关,其生物力学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椎体强化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及椎体强化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总结影响椎体强化效果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对椎体强化生物力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1年10月收集单纯采用经皮单侧穿刺BKP治疗MM所致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1例30个椎体。手术前后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各项指标评分、x线检查,以评价手术前后椎体疼痛的缓解、功能改善、患者满意度、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恢复,以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结果:11例患者共30个椎体均手术顺利。术中经单侧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平均3.26mL/椎。平均手术时间19min/椎。每个椎体的平均透视19次。平均随访12.5个月,4例随访中死亡。术后各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SF-36大部分指标评分明显改善。术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骨水泥渗漏率3.1%,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单侧穿刺BKP治疗MM相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较为安全,缓解疼痛迅速,明显改善后凸畸形,提高了患者生活独立能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聂克  熊元  陈发益  吕江华  李华  张波  华伟伟 《生物磁学》2013,(35):6882-688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的ctures,OVCFs)的相关并发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行PKP治疗的172例OVCFs患者,按照其并发症情况分为发生组(n=22)及未发生组(n=150),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共有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2_8%。其中骨水泥渗漏15例(68.2%),骨水泥椎弓根拖尾7例(31.8%),未见切口感染、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改善率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KP治疗OVCFs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也会带来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椎弓根拖尾等并发症,虽对患者的疼痛及躯体功能等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受损、肺栓塞等继发疾病,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治疗中,应严格规范各项诊疗操作,有效控制PKP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与 临床疗效。方法:2009 年8月~2011 年10 月收集单纯采用经皮单侧穿刺BKP治疗MM所致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1 例30 个椎体。手术前后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 各项指标评分、X线检查,以评价手术 前后椎体疼痛的缓解、功能改善、患者满意度、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 角的恢复,以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结果:11 例患者共30 个椎体均手术顺利。术中经单侧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平均3.26 mL/椎。平均手术时间19 min/ 椎。每个椎体的平均透视19次。平 均随访12.5 个月,4 例随访中死亡。术后各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SF-36 大部分指标评分明显 改善。术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Cobb 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骨水泥渗漏率3.1%,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单 侧穿刺BKP 治疗MM相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较为安全,缓解疼痛迅速,明显改善后凸畸形,提高了患者生活独立能 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黎明  孙锋  严飞  张兴祥  沙卫平 《生物磁学》2013,(34):6682-6684,6718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择期在我院接受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变化情况、术前和术后的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2-17个月,疼痛均得到缓解,术前VAS评分为8.6,术后VAS评分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6.5%±34%),中部恢复(60.5%±35.4%),后缘恢复(40.7%±32-3%),矢状面排列改善明显(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侧位X片显示Cobb角平均改善10。(P〈0.05)。术后3例发生椎体前缘骨水泥渗漏,但未引起其他并发症;1例发生肋间神经痛,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单球囊zt-N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绝大多数椎体压缩性骨折由骨质疏松或椎体肿瘤引起,其导致骨折部位的疼痛以及椎间高度丢失。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能够迅速缓解病人的疼痛、恢复伤椎畸形。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小切口将骨水泥注入骨折部位,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将球囊注入骨折部位,通过球囊扩张和收缩形成空腔,并在腔中注入填充材料,接着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本文从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发展、两种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骨水泥的研究现状和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翁贞  张红庆  陈永杰  曾正义 《蛇志》2016,(3):286-287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均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经双侧椎弓根、椎弓根旁置入可扩张球囊,将骨折塌陷椎体进行复位,采取骨水泥填充球囊扩张产生的椎体内空腔,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48h内患者疼痛显著缓解,骨折椎体前缘以及中部高度丢失,从手术前的(12.5±2.2)mm、(9.1±1.3)mm减少到手术后的(4.6±1.4)mm、(3.3±1.0)mm;后凸畸形Cobb角从手术前的(22.2±5.1)°矫正到手术后的(9.1±4.6)°,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手术过程中一侧穿刺管中出现脑脊液,即停止该侧手术。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脊柱序列得到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新发椎体骨折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经济条件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n=54,采用非手术治疗)和PKP组(n=55,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程度、椎体指标、生活质量、新发椎体骨折风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KP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以及治疗12个月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逐渐降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逐渐降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标准生理组分(PCS)、标准心理组分(M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PKP组PCS、MC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缓解患者早期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伤椎后凸畸形,且不会增加新发椎体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椎体后凸成型术重建胸腰椎骨折椎体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一种一种新型椎体后凸成型术的临床操作可行性及力学测试。方法:将16个新鲜椎体标本(T12-L3)随机分为2组,模拟临床手术操作进行椎体强化,一组采用新型椎体后凸成型术,另一组采用传统注射式椎体成型术,并对强化后的椎体进行力学测试,观察骨水泥的渗漏率、强化后伤椎的强度和刚度。结果:新型椎体后凸成型术组没有出现骨水泥渗漏,传统注射式椎体成型术组有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新型椎体后凸成型术组术后伤椎的强度和刚度分别为(3457.4±653.7)N和(787.5±283.6)N/mm,传统注射式椎体成型术后伤椎的强度和刚度分别为(2584.2±414.3)N和(524.4±157.4)N/mm,新型椎体后凸成型术术后伤椎强度和刚度的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注射式椎体成型术。结论:采用新型囊袋状的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型术可以明显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可以明显恢复伤椎的强度和刚度,新型囊袋状式椎体后凸成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按照椎体塌陷程度分为重度骨折组和轻度骨折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椎体变化等。结果:与轻度骨折组比较,重度骨折组手术时间长、骨水泥注射量少,且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体中部高度恢复率、Cobb角矫正度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均有所改善(P0.05),轻度骨折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明显大于重度骨折组(P0.05),但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纠正椎体塌陷和Cobb角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120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X片、CT、MRI证实存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推测骨质疏松的程度。其中96例新鲜骨折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手术。术后第三天给予密固达5 mg(100 m L)静滴。对96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术前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月~36月,平均24月。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渗漏部位为椎体前缘或椎间隙。术后一周,末次随访的VAS、JOA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末次随访与术后一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0.49、0.50)。结论: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安全、有效、持久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40)、局部麻醉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对比分析三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疼痛阈值(VAS值)、疼痛总分(PRI)与疼痛强度(PPI)、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以及采取自控镇痛、止痛药的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5.00 %,局部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7.50 %,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2.50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全身麻醉组显著优于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P<0.05)。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后的VAS值、PRI和PPI值、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患者(P<0.05)。全身麻醉组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止痛的概率为1.67 %,局部麻醉组为30.00 %,硬膜外麻醉组为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9具冻存新鲜尸体的胸腰段脊柱开展研究,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3具。观察组、对照1组均制作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模型,观察组经椎弓根注入含有对比剂的低粘度骨水泥,对照1组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两组椎体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对照2组则作为参照,仅测量一次,对三组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椎体术前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最大抗压强度、刚度较对照2组降低,而高度较对照2组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均较对照1组升高,高度较对照1组降低(P0.05),而观察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椎体生物力学,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创伤性椎体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可能再次引起骨折的多个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皮椎 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患者161 例,其中再次 发生骨折的患者113 例(131 椎),根据治疗方法(PVP 或PKP)和再次发生骨折的部位(手术椎体或非手术椎体)不同,将患者分成 A1 和A2(再发骨折部位是手术椎体)、B1 和B2(骨折部位为非手术椎体)、C1 和C2(手术椎体和非手术椎体)以及D 组(未再次 发生骨折)共七组,A1,B1,C1 三组使用PVP,A2,B2,C2三组使用PKP,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导致再发骨折风险的因素并和D组比 较,分析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身高、体重、年龄等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 义(P>0.05);而骨水泥注入的体积在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骨水泥是否渗透和是否使用抗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患者25-(OH)D 的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椎间盘水泥渗透、低浓度的25-(OH)D 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复发骨 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三个危险因素是椎间盘骨水泥渗透、较低的25-(OH)D 浓 度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胡戈亮  明江华  马永刚  王钢  陈庆  徐格 《生物磁学》2013,(35):6864-6866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分剐在术前、术后1d以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WAS),观察随访期间Cobb角的矫正程度和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Cobb角的矫正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Cobb角的矫正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期内,对照组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显著缓解OVCF疼痛,但是PKP比PVP更有利于矫正脊柱后凸的畸形,同时降低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和椎弓根螺丝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行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术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伤口感染,症状复发,脊髓损伤,肺栓塞,恶心、呕吐等,观察组症状复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和比较使用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段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中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3年内,诊断为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且行手术治疗的共计9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的95例患者分为网袋组和PKP组。其中行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41例(网袋组),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54例(PKP组)。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3天,3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并对患者的影像学指标进行详细比较,包括患椎的前后缘及中线高度,cobb角,及骨水泥的分布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在术后3天及3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3天及3月时,两组患者的患椎前后缘、中线高度及cobb角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网袋组在术后的骨水泥单侧分布率、渗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中,与常规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在手术疗效及撑开效果中无明显差异,但骨水泥渗漏率显著降低,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在临床中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