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获得表达脱落酸受体蛋白PYL10的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后,研究了表达时长、表达温度和诱导剂浓度对蛋白PYL10表达的影响。在22℃时加入200μmol/L IPTG时,设置变量诱导时间分别为0h、1h、2h、4h、8h、16h,结果发现诱导时长为16h时PYL10的表达量最高;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索诱导温度为4℃、15℃、22℃、37℃后发现在22℃下PYL10的表达量最高;同样,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改变IPTG浓度(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和400μmol/L)发现,在加入200μmol/L IPTG时PYL10的表达量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2.
在从武汉东湖水样中培养分离水华蓝藻噬藻体(Planktothrix agardhii Virus from Lake Donghu,PaV-LD)的基础上,对在不同条件培养的宿主蓝藻细胞中,PaV-LD增殖效率及裂解作用进行了测定分析。分别将PaV-LD接种到生长期、半连续培养更新率或光照不同的宿主蓝藻液中,并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ostprobable number,MPN)方法与电镜观察,测定子代PaV-LD释放量及宿主细胞的裂解作用。结果显示:对数生长期宿主蓝藻单个细胞中子代PaV-LD的平均释放量为350感染单位(Infectious Units,IU/cell),显著高于稳定生长期的平均释放量110 IU/cell。在用新鲜培养基更新率为0%、35%、50%和65%的半连续培养宿主蓝藻中,接种PaV-LD 5d之后,噬藻体的释放量分别约为50 IU/cell、70 IU/cell、220 IU/cell或310 IU/cell,表明子代PaV-LD释放率随培养基更新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光照条件下感染3—4d后,宿主蓝藻细胞充分裂解,并释放大量子代PaV-LD,滴度可由初始7.00×103IU/mL快速增加到8.56×107IU/mL;但在遮光条件下,同样感染的蓝藻细胞未见裂解,也检测不到释放的子代噬藻体。电镜观察显示,在光照条件下感染的蓝藻细胞类囊体膜结构消失,而大量子代PaV-LD颗粒主要分布在原有类囊体的部位。显然,宿主蓝藻细胞的培养条件和状态可能对获得噬藻体纯培养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L-抗坏血酸洛芬酯非水相酶促合成的动力学与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合成L-抗坏血酸洛芬酯(芬维C酯)的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进行研究,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环境。合成布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转速200r/min,温度65℃,加酶量5%(以底物的质量分数计),底物浓度1mol/L,平衡所需时间66h,平衡时产物质量分数为19.07%;合成酮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200r/min,60℃,加酶量7.5%,底物浓度600mmol/L,平衡时间132h,产物质量分数为10.63%;合成氟比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200r/min,65℃,加酶量5%,底物浓度400mmol/L,平衡时间144h,产物质量分数为6.76%。对底物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各自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布洛芬米氏常数为0.101μmol/L,vmax=32.68μmol/(min.g),热力学平衡常数为0.166;酮洛芬的分别为0.144μmol/L,12.97μmol/(min.g),0.091;氟比洛芬的分别为0.185μmol/L,9.35μmol/(min.g),0.055。  相似文献   

4.
杨焱  谷镇  刘艳芳  周帅  张劲松 《菌物学报》2013,32(6):1064-1070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食用菌中7种有机酸,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Green ODS-AQ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0mmol/L的磷酸二氢钾(pH2.8),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10μL。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中7种有机酸的RSD值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在94.6%–99.3%之间;该方法简便,可应用于食用菌中7种有机酸的检测。运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8种食用菌中7种有机酸成分,结果发现不同食用菌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压敏感染料DiBAC4(3)用于检测胚胎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单细胞期胚胎、二细胞期胚胎、囊胚期胚胎,用M16孵育0.5 h后加入终浓度5μmol/L的DiBAC4(3)溶液,每隔10min在荧光显微镜下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细胞荧光强度变化,0.5 h后实验组加入终浓度100mmol/L的KCL溶液,对照组加入与KCL溶液等量的M16,每隔5 min观察胚胎细胞荧光强度变化。结果:每个时期的胚胎细胞都可以被DiBAC4(3)染色,没加KCL前半小时荧光强度随时间缓慢增强,加KCL后即刻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在15 min内荧光强度随时间增强。结论:电压敏感染料DiBAC4(3)可以用于胚胎细胞膜电位变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以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浓度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鲟鱼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离并探讨其增殖性反应的最佳条件。分别以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 A)和脂多糖(LPS)作为淋巴细胞增殖丝裂原,采用L25(56)五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用Enhanced Cell Counting Kit-8法(增强型CCK-8或WST-8)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细胞密度、胎牛血清浓度及丝裂原浓度等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70%的Percoll液(比重为1.092 g/m L)作为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分离效果最佳。鲟鱼最佳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条件为:3.625×10~6初始细胞量、20μg/m L的PHA或50μg/m L的Con A或10μg/m L的LPS作为丝裂原、10%-20%胎牛血清(FBS)、20-25℃培养2 d。  相似文献   

7.
鲟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及最佳体外增殖性反应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浓度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对鲟鱼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离并探讨其增殖性反应的最佳条件。分别以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 A)和脂多糖(LPS)作为淋巴细胞增殖丝裂原,采用L25(56)五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用Enhanced Cell Counting Kit-8法(增强型CCK-8或WST-8)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细胞密度、胎牛血清浓度及丝裂原浓度等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70%的Percoll液(比重为1.092 g/m L)作为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分离效果最佳。鲟鱼最佳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条件为:3.625×10~6初始细胞量、20μg/m L的PHA或50μg/m L的Con A或10μg/m L的LPS作为丝裂原、10%-20%胎牛血清(FBS)、20-25℃培养2 d。  相似文献   

8.
内毒素引起的乳鼠心肌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 YM  Liu JC  Zhang M  Zheng XC  Wu LL  Shi AY  Wu YJ 《生理学报》2001,53(1):37-40
为了探讨在内毒素作用下的乳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NRCMs)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的表达及其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分别用10、30及50μ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μg/ml LPS 10μmol/ml锌原卟啉Ⅸ(Zn-protoporphyrin-Ⅸ,ZnPPⅨ)和单纯10μmol/ml ZnPPⅨ与培养的NRCMs共同孵育6h,以及10μg/ml LPS与NRCMs共同孵育9h和18h。分别观察细胞HO-1 mRNA表达、MDA含量、LDH释放量与台盼蓝摄取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同样与细胞孵育6h,LPS10μg/ml时HO-1 mRNA表达比对照组增加81.2%,30μg/ml时表达量增加126.3%,50μg/ml时表达量增加92.8%;LPS为10μg/ml时,孵育9h后HO-1 mRNA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93.6%,孵育18h后一增加105.8%。LPS30、50μg/ml,10μg/ml LPS+10μmol/ml ZnPPⅨ与细胞孵育6h及LPS 10μg/ml孵育18h后,细胞MDA含量、LDH释放量与台盼蓝摄取率明显增加(P<0.01);单纯10μg/ml LPS与单纯10μmol/ml ZnPPⅨ孵育6h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升高。结果表明,LPS可诱导NRCMs HO-1 mRNA的表达,且在较低LPS剂量范围内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NRCMs HO-1 mRNA的表达可减低LPS引起的细胞损伤,这可能是细胞产生的一种自身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人食管癌细胞杀伤效应的最佳作用参数,为HMME-PDT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4μg·m L-1HMME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孵育不同时间后,利用形态学软件分析其荧光强度;进一步予不同浓度(0.5μg·m L-1~8μg·m L-1)HMME与细胞孵育1.5小时后,在特定波长下以不同能量的激光(2、4、8 J·cm-2)照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HMME在细胞内的荧光强度于给药1.5 h后达到高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HMME浓度与激光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当HMME浓度增高到4μg·m L-1时,光照强度增高到4 J·cm-2,进一步提高药物浓度与激光剂量,细胞存活率并不随之降低。结论:不同的孵育浓度、不同的孵育时间及不同的光照剂量密度可以显著的影响HMME-PDT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体外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的机制。方法:实验应用骨肉瘤细胞MG63作为研究对象,分5组。空白组、甘草次数组(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复孔。空白组为不含有甘草次酸的DMEM的培养基,甘草次酸组分别加入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的甘草次酸,阳性对照组加入白藜芦醇(40μmol/L)。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当细胞进入生长平台期后使用0.1%的胰酶消化并按1×106cells/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继续培养24 h。采用甲基四氮唑蓝检测细胞的增长率,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MG63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孵育24 h后,各组的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甘草次酸孵育48 h后,骨肉瘤细胞G63增殖率和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甘草次酸孵育2...  相似文献   

11.
以HEK293T细胞为宿主对抗体基因的转染和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和人源性抗b FGF抗体1A2为报告基因,考察了3种转染试剂磷酸钙,PEI,FuGene HD的转染效率,确定FuGene HD的转染效率最高后,对DNA∶FuGene HD的比例,加入氯喹的浓度,转染后的孵育时间,最佳的低温培养温度以及加入组蛋白抑制剂的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FuGene HD的转染效率最高,达到56.7%。当转染的DNA=2μg/4×106细胞时,DNA∶FuGene HD的最佳比例为1∶4(W/V);加入氯喹能够增强FuGene HD的转染效率,最佳浓度为100μmol/L,转染后的最佳孵育时间为6h;低温诱导能够提高293T细胞表达抗体的能力,最佳的温度为33℃;加入组蛋白抑制剂丁酸钠或丙戊酸能够明显提高抗体的表达量,丙戊酸的效果优于丁酸钠。通过对转染试剂,转染方法,培养温度,组蛋白抑制剂的加入等条件进行优化使人源性抗bFGF抗体的表达量从1.5mg/L提高到了15.1mg/L。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单体T10对Aβ1-42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 M  Zhou HF  Xue B  Niu DB  He QH  Wang XM 《生理学报》2004,56(1):73-7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不清,亦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其重要的原因是尚无适宜的AD模型.因此,本实验首先建立了PC12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p-amyloid,Aβ)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药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单体T10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β(5×10、5×10-3、5×10-2、5×10、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Aβ致使细胞存活率降低的浓度(0.5、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1×10-11mol/L的T10预孵育PC12细胞48 h后,加入50μmol/L Ap共孵育48 h,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β的浓度存50μmol/L时可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1%,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1×10-11mol/L的T10可明显降低50 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50 μmol/L Aβ可促进PC12细胞胞外钙离子内流,1×10-11mol/L的T10对Ap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10对Ap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定量溶血法检测大鼠脾脏抗体生成细胞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分光光度定量溶血法检测大鼠脾抗体生成细胞活性的实验手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大鼠脾细胞经 DU-7HS 分光光度仪自动扫描,最佳吸收波长为413nm,且随免疫脾细胞量的增加(2×10~6—1×10~7),吸光度值相应提高,呈正相关(r=0.997);补体浓度(1:5—1:40稀释)呈负相关(r=-0.982);绵羊红细胞浓度则随加入量的增加(0.2%—1.0%),介导溶血反应明显上升。此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免疫功能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5-二羟基维生素D_2纳米乳注射液含量。方法:采用C18-STⅡ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V/V);流速:1.5 m L/min;检测波长:274 nm;温度:室温;进样量:200μL。结果:该方法专属性好,平均回收率99.96%(RSD为0.63%,n=9);溶液在冷藏(2~6℃)保存24 h稳定(RSD=0.98%,n=7);在0.06μg/m L~4.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201098 X-8412.5(R2=0.999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该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甙在高糖处理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酶消法分离大鼠CMECs,高糖处理CMEC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6个组: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白藜芦醇甙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33 mmol/L)、高糖+白藜芦醇甙组、高糖+白藜芦醇甙+3-MA(自噬抑制剂)组和高糖+雷帕霉素(自噬诱导剂)组。白藜芦醇甙组和高糖+白藜芦醇甙组分别加入10μmol/L的白藜芦醇甙孵育24 h,高糖+白藜芦醇甙+3-MA组加入10μmol/L的白藜芦醇甙和10μmmol/L 3-MA孵育24 h,高糖+雷帕霉素组加入100 nmol/L的雷帕霉素孵育24小时。CCK-8实验检测大鼠CMECs增殖;Tunel法检测大鼠CMECs凋亡;FITC-葡聚糖清除实验检测单层CMECs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LC3Ⅱ和p6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甙组相比,高糖组CMECs增殖能力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细胞通透性增加(P<0.05),LC3Ⅱ表达降低(P<0.05),p62的表达增加(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白藜芦醇甙组和高糖+雷帕霉素组CMECs增殖能力增加(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通透性降低(P<0.05),LC3Ⅱ表达增加(P<0.05),p62的表达降低(P<0.05);与高糖+白藜芦醇甙组相比,高糖+白藜芦醇甙+3-MA组CMECs增殖能力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细胞通透性增加(P<0.05),LC3Ⅱ表达降低(P<0.05),p62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白藜芦醇甙通过增加自噬减轻高糖处理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用桔青霉菌株IM0 2 (PenicilliumcitrinumIM0 2 )发酵制得的核酸酶P1催化水解热变性DNA ,在研究温度、底物浓度、pH、酶加入量等因素对水解结果的影响的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温度5 8℃,pH6 5 ,DNA质量浓度4 0g/L ,酶加入量4 % ,脱氧核苷酸的得率92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其催化米氏常数Km=5 818×10 -2 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大黄素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特点。方法:将大黄素与Caco-2细胞共同孵育,收集细胞样品,液氮反复冻融。取细胞裂解液,加入甲醇提取,提取液采用HPLC进行分析。色谱分析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Diamonsil),流动相组成为85%乙腈及15%水(含0.1%乙酸),流速1m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25℃,3D模式采集数据。结果:检测Caco-2细胞中大黄素的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278x 0.148(Y=0.9996,n=5),线性范围为0.037~4.8μmol·L-1,最低检测浓度为0.018μmol·L-1。当细胞中大黄素的浓度为0.05、2和8.5μg·ml-1时,回收率分别为(101.3±7.3)%、(96.7±3.0)%和(98.7±2.1)%(n=5);相应的日内标准偏差分别为0.25%、2.9%和1.4%;相应的日间标准偏差分别为2.3%、5.6%和6.3%。大黄素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达峰时间为10分钟,峰浓度为108.56±11.57 nmol/L·mg·protein,10分钟后Caco-2细胞中大黄素的含量迅速下降。浓度处于2-50μM之间时,Caco-2细胞对大黄素的摄取量呈线性增加,浓度达50μM后,随着剂量的增加大黄素的摄取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黄素可被Caco-2细胞迅速摄取,随着剂量的增加,大黄素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存在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株产抑菌物质的中华稻蝗内生菌SDLH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观察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形态学、氨基酸利用、糖发酵、脱羧酶反应生理等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对菌株SDLH进行分类鉴定,并在不同条件(温度、pH、光照等)下测定其发酵产物的抑菌稳定性。结果:菌株SDLH符合肠杆菌科细菌的一般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均与Serratia marcescens的特征基本一致;菌株SDLH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 457bp。Gene bank序列登录号为EU525929。其序列在1 457bp范围内与已知的模式菌株粘质沙雷氏菌(AB244291.1)16S rDNA序列部分有100%的相似性。其发酵产物在温度(40℃~60℃)下抑菌活性稳定,在高温(≥80℃)下失去活性;在酸性条件(3≤pH〈7)下,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在碱性条件(pH≥10)下,抑菌活性下降;光照2~6h后抑菌活性下降。结论:菌株SDLH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稳定性,可置避光、pH中性、常温环境中短期保存,经提高活性、纯化等处理后可能作为新型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领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Hela细胞的生长调控作用以及对claudin-3和claudin-4基因的表达调控。方法:通过Hela细胞株培养,并以浓度为10-6、10-8、10-10和10-12 M的生长抑素(SST)作用于Hela细胞,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设为对照组。在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laudin-3和claudin-4 m 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结果:SST加入Hela细胞孵育12 h小时后,10-10 M、10-8 M和10-6 M浓度的SST对Hela细胞有显著性的诱导凋亡作用。不同浓度的SST作用于Hela细胞12 h后,claudin-3和claudin-4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都出现不同水平的增加。结论:在Hela细胞中SST可以促进claudin-3和claudin-4的基因表达,从而对宫颈癌的发展和扩散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条锈菌胞质游离钙离子动态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质游离钙离子变化与植物病原真菌侵染寄主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的关联性。本研究以侵染小麦叶片的条锈菌31号生理小种(CYR31)为材料,以孵育法将Ca2+荧光探针Fluo-3-AM载入到小麦条锈菌细胞中,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建立了测定侵染过程中条锈菌胞质游离Ca2+分布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0μmol/L Fluo-3-AM装载顺次进行低温4℃孵育1h,25℃孵育1h,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条锈菌胞质游离Ca2+染色结果。该方法可用于检测不同侵染阶段的小麦条锈菌细胞质游离钙离子的分布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锈菌胞内钙离子动态与侵染寄主的关联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