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用ESR方法研究了血卟啉衍生物(HPD)和PhotofrinⅡ的活性成分双卟啉醚酯混合物(DHE)生成^1O2的光敏作用。利用2,2,6,6-Tetramethyl-4-piperidone(Tempone)对^1O2的捕捉,测定所生成的氮氧自由基的ESR信号,并经加NaN3和D2O的实验,证实了DHE光敏反应有^1O2的生成,并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DHE浓度增大,生成的^1O2也增加。结合  相似文献   

3.
巴氏碳球C60对红细胞膜的光敏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人红细胞膜作实验材料,研究了巴氏碳球C60对红细胞膜的光敏作用。结果发现,C60光激发后对膜蛋白质几种重要氨基酸有明显破坏作用,并氧化膜蛋白巯基和膜不饱和脂肪酸。采用NaN3和SOD作抑制剂探明了C60的光敏作用存在氧自由基的影响,并在C60光激发后的电子顺磁共振(ESR)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血卟啉衍生物(HPD)对嗜盐菌紫膜上蛋白质菌紫质(bR)的光敏化作用,结果表明,HPD与紫膜结合并不影响bR的光学性质及活性;但经光照射、HPD光敏反应后,bR丧失光循环活性。进一步的探测显示bR中的视黄醛色素团及色氨酸均在光敏反应中受损,反映了除视黄醛色素团有可能直接受损外,深埋于折叠蛋白内部的部分色氨酸残基。亦可能在HPD光敏化过程中被损伤。实验证明,单线态氧(^1O2)的作用是HPD光  相似文献   

5.
以固相支撑的菌紫质人工膜系统,在分子电子器件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两种类型,N固相型和C固相型的界面电荷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固相支撑的菌紫质人工膜系统,在分子电子器件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两种类型,N固相型C固相型的界面电荷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用人红细胞膜作实验材料,研究了巴氏碳球C_(60)对红细胞膜的光敏作用。结果发现,C_(60)光激发后对膜蛋白质几种重要氨基酸有明显破坏作用,并氧化膜蛋白巯基和膜不饱和脂肪酸,采用NaN3和SOD作抑制剂探明了C_(60)的光敏作用存在氧自由基的影响,并在C_(60)光激发后的电子顺磁共振(ESR)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膜脂过氧化产物在光敏诱发细胞突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选用CHO细胞,通过竹红菌甲素(HA)光敏诱变及oua选择性培养液的筛选,证实甲素光敏反应对细胞Na^+/K^+ ATP酶基因具有诱变致突作用。对其突变效应与脂质过氧化反应及DNA加成物形成关系的分析表明,TBA反应产物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DNA加成物生成迅速增加,突变频率也随之增高。维生素E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减少DNA加成物生成,阻止细胞突变率的增加。提示光敏诱发细胞脂质过氧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发育和生理过程不仅为遗传信息所控制。而且也为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因子所控制。在这些环境因子中,光照是最明显的和决定性的因子。在植物体中能接受光信号刺激从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是一种被称为光敏素的蛋白质色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参与很多形态建成及其它受光控制的生理反应,例如需光种子的萌发、下胚轴钩的形成、节间伸长、叶的发端和生长、开花、小叶运动和花青素合成等。光敏素有生色团和脱辅基蛋白质两部分组成,生色团具有独特的吸光特性,但这与蛋白质的结合是分不开的。光敏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吸收红光(bbonm)的形式:P_(660)或P_1。另一种吸收远红光(730nm)的形式:P_(730)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准共振喇曼光谱(RRS)作为研究光动力损伤过程的探针,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与紫膜菌紫质的作用。在观察到损伤现象的基础上对损伤部位进行了定位。初步确定生色团视黄醛中C-C和C=C等键为其易受损部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FRAP(fluorescencerecoveryafterphotobleaching)技术,测量了静息状态和刀豆素A刺激不同时间后巨噬细胞膜磷脂、ConA受体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的变化。结果显示ConA刺激后膜磷脂和ConA受体的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均较静息状态的巨噬细胞明显降低,磷脂流动性的变化与ConA受体流动性的变化呈正相关。提示受体介导内吞导致的膜磷脂流动性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配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形成配体-受体复合体,增加了受体的负荷,使受体的流动性降低,进而使膜磷脂的流动性降低。巨噬细胞内吞过程中膜磷脂和ConA受体流动性的降低,可能还与ConA刺激后巨噬细胞胞浆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以红细胞膜为材料,通过测量磷脂过氧化荧光产物的产生,磷脂组分的损伤以及膜蛋白二级结构的破坏,内源荧光的下降和蛋白SDS-凝胶电泳分析,探讨了甲素光敏作用中蛋白和磷脂的损伤。结果表明:甲素存在时红细胞膜样品照光,使磷脂产生过氧化荧光产物和丙二醛,磷脂组分受到破坏(其中PE与PS较敏感),在膜状态的磷脂比提取的磷脂脂质体中的损伤来得剧烈。同时,膜蛋白二级结构遭到破坏,内源荧光下降。在膜状态中spectrin的损伤比提取出的spectrin的损伤来得严重。据此,我们认为,在甲素光敏作用产生的蛋白和磷脂的损伤过程中,蛋白与磷脂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15.
16.
本实验用闪光诱导的瞬间二向色性方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以及不同蛋白质含量下菌紫质分子在脂质囊泡膜中的旋转扩散运动.根据旋转扩散运动得到了温度和蛋白质含量与膜粘度以及分子在膜中排列方向的关系.温度和蛋白质的含量都影响膜的粘度,但并不影响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排列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磷脂脂肪酸方法在土壤微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曙光  侯彦林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1):114-117
磷脂脂肪酸(PLYA)是活体微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不同类群的微生物能通过不同的生化途径合成不同的PLFA,部分PLFA可以作为分析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变化的生物标记。在土壤微生物分析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PLFA方法。主要对PLFA方法在土壤微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