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燮才  韦家福   《广西植物》1987,(2):139-141
本文比较了中药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及其混淆品种垂花香草Lysimaehia nutantiflora Chen et C.M.Hu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以及茎、叶组织显微特征。指出垂花香草无灵香草特有的芳香。也无药用记载。应仔细区别,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2.
排草(Anisochilus carnosus wall)是唇形科异唇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芳香,味淡,性温,具有辟臭、祛风、理气、消肿等效用,又可防腐,兼作香料,是国产固本药酒的重要原料,而固本药酒是我国畅销东南亚三大著名药酒之一,在国外享有很高声誉。  相似文献   

3.
吴裕 《生物学杂志》2003,20(3):63-64
香草兰是一种颇受人们青睐的热带香料作物 ,果实中提炼出的芳香物质 ,被称为“食品香料之王”目前 ,全世界的产量远远低于消费量 ,市场潜力极大 ,经济价值高 ,许多热带国家和地区都有引种栽培 ,商家投入巨资开发 ,科研部门将其列为重点攻关课题。纵观一百多年的历史 ,香草兰栽培和利用研究有喜有忧 ,有成有败。1 香草兰栽培利用史香草兰原产于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 ,1 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当时的印第安人就已经把香草兰加在可可里制成名叫“巧克脱里”的饮料。 1 7世纪 ,香草兰作为商品输送到欧洲 ,1 9世纪以来 ,各热带国家和地区纷纷…  相似文献   

4.
薰衣草     
正法国南部小镇普罗旺斯的薰衣草。中国新疆天山北麓与普罗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且气侯和土壤条件相似,也是薰衣草种植基地。薰衣草的栽培目的主要是为了从花中提取精油,以用作杀菌剂和用于芳香疗法等。薰衣草的花穗可制作为干燥花和饰品;干燥的花密封在袋子内可做成香包,将香包放在衣柜内,可使衣服带有清香味,并且可以防虫。  相似文献   

5.
利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花(Hemibarbus maculates)和唇(Hemibarbu labeo)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花和唇含肉率分别是70.61%7、1.52%;花肌肉(鲜样)中蛋白质(18.41%)和脂肪含量(2.46%)显著高于唇的,而花的灰分含量要显著低于唇;水分含量分别是78.35%、78.51%,两者无显著差异。花和唇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饱和脂肪酸(SFA)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7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种;其中DHA含量高达5.00%和14.32%。花和唇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是63.07%和67.63%,呈味氨基酸分别为25.96%和26.30%。缬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花鱼骨 和唇鱼骨 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和唇[鱼骨](Hemibarbu labeo)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花[鱼骨]和唇[鱼骨]含肉率分别是70.61%7、1.52%;花[鱼骨]肌肉(鲜样)中蛋白质(18.41%)和脂肪含量(2.46%)显著高于唇[鱼骨]的,而花[鱼骨]的灰分含量要显著低于唇[鱼骨];水分含量分别是78.35%、78.51%,两者无显著差异。花[鱼骨]和唇[鱼骨]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饱和脂肪酸(SFA)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7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种;其中DHA含量高达5.00%和14.32%。花和唇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是63.07%和67.63%,呈味氨基酸分别为25.96%和26.30%。缬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在广西柳州市市区附近一岩溶洞穴发现的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一新种,并命名为李氏唇柱苣苔。本种与寿城唇柱苣苔及百寿唇柱苣苔相近,与寿城唇柱苣苔的主要区别在于植株体形、叶和花较大,叶为长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叶缘具锯齿,每花序1-3花,退化雄蕊3而与之不同;与百寿唇柱苣苔的区别主要在于叶缘具锯齿,每花序仅1-3花,花药背部密生紫色髯毛,退化雄蕊3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唇花金金属TrigonophorusHope全世界已记载12种,8种产于中国,包括本文记述的1个新种,舌唇花金龟Trigongphorusligularis和1个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9.
花(鱼骨)和重唇鱼的天然杂交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又名麻鲤,在东北地区通称花吉勾,这种鱼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各种水体中,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都能在存。重唇鱼(Hemibarbus labeo)盛产于黑龙江流域各河流中,常读为“重重”。这二种鱼都是鲤科鱼类中较大型的种类,因同属一属,因之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方面甚为相似,一些作者对它们已有了详尽的记载,特别是1948年Γ.B.Никольский和М.Н.Лищев的报告,阐明得十分明确扼要。这二种鱼外形上的主要差别,在于花(鱼骨)的身体尾鳍和背鳍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而重唇鱼则没有;花(鱼骨)下唇的厚度平常,而重唇鱼则十分肥厚;花(鱼骨)吻较短,而重唇较长;花(鱼骨)的鳃耙数较少,一般7一10个,而重唇的较多,以17一18为最普遍。  相似文献   

10.
植物芳香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芳香疗法汪开治香料植物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它们的很多部份包括花、叶(含针叶)、茎皮、茎干、心材、果实、果皮、根和种子以及树胶或树脂都含有芳香化合物。利用蒸馏和冷压等方法,可从这些部份提取出含有挥发性芳香物质的香精油,且其质量以从叶和花中提取者为最...  相似文献   

11.
海南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海南新记录植物4种和1变钟:腋花苋(Amaranthus roxburghianus),细辛锦香草(Phyllagathis asarifolia),三瓣锦香草(Phyllagathis ternata),狭萼扁担杆(Grewia angustisepala)和毛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vat.villosa)。  相似文献   

12.
圆唇苣苔属(Gyrocheilos)是苦苣苔科的中国特有属,有5种,全部狭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及广东的高海拔山区。圆唇苣苔属所有物种的花柱侧偏且花柱顶端呈90°弯折,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的中央位置。这种独特的侧偏弯折花柱结构,说明圆唇苣苔属可能有着特殊的演化历史和适应机制。为揭示这种特殊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的发生范围、发育过程及其传粉适应机制,该研究在圆唇苣苔(Gyrocheilos chorisepalus)、折毛圆唇苣苔(G. retrotrichus)和微毛圆唇苣苔(G. microtrichus)3个物种中开展了花部综合征观察,并研究了广东大雾岭保护区内的折毛圆唇苣苔花发育过程、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以及传粉过程。结果表明:(1)微毛圆唇苣苔只有花柱左偏弯折现象,而圆唇苣苔和折毛圆唇苣苔虽然大部分花是花柱左偏弯折,但在部分个体中出现了少量的花柱右偏弯折现象(占种群总花数的2%~3%)。(2)传粉观察发现,折毛圆唇苣苔在花蕾期即出现了花柱弯折现象,2个可育雄蕊的花药合生、位于花冠筒喉部中央位置,与侧偏花柱不存在左右镜像对称关系。(3)折毛圆唇苣苔的花粉胚珠比(P/O)为456.98±15.55,属于兼性异交繁育系统。折毛圆唇苣苔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自交授粉可以结实,但异交种子萌发率更高,可能存在近交衰退。(4)折毛圆唇苣苔的访花昆虫较少,访花频率较低,主要访花昆虫有隧蜂、熊蜂、食蚜蝇等; 熊蜂体型较大,访花时降落在弯折花柱和花瓣下唇,胸部侧面及下部能有效接触到柱头。(5)反射率结果显示,折毛圆唇苣苔花瓣反射波长范围集中在紫光和蓝紫光区域,花冠的反射波长范围与蜂类视觉范围一致且花冠筒外侧和花瓣下唇的反射强度最大,更容易吸引蜂类落置在花冠宽大的下唇; 圆唇苣苔属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可能来自近缘的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的花柱下弯现象或镜像花(mirror-image flowers)。综上认为,这种侧偏弯折的花柱,可能通过提供昆虫降落平台,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中央和花瓣下唇的上方位置,提高了柱头接触访花昆虫的概率,是适应高海拔地区低频率访花者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凹唇壁蜂Osmia excavata Alfken是我国北方早春重要的果树传粉昆虫之一,但是其访花活动容易受到早春低温等不良天气的影响。为应对低温等不良天气,研究信息素(蜜蜂活动增强剂)对凹唇壁蜂活动规律、苹果树花朵座果率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测定苹果树在释放信息素与不释放信息素的条件下,凹唇壁蜂的访花活动规律、花朵座果率及果实产量等数据。【结果】苹果对凹唇壁蜂授粉的依赖程度为0.95。释放信息素区域的凹唇壁蜂访花效率是对照的1.34倍,显著提高苹果的座果率,增加程度为12%;增加平均单果重3.53 g;显著提高0.15 mg/100 g的维生素C含量。【结论】在低温等不良环境条件下,可以通过释放信息素等人工管理措施,提高授粉昆虫对作物的访花效率,进而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4.
对产于西藏的青甘韭就其花叶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芳香物质与常规营养品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产地农牧民将青甘韭在花期采收地上部(包括叶与花)砸碎阴干处理后作为佐料食用。(2)青甘韭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可在花镜、花坛、专题园、林下(作为地被)、假山等景观中应用。(3)青甘韭花和叶中芳香物质含量差异非常明显,在花中检测到23种芳香物质,可分为7大类;在叶中检测到8种芳香物质,可分为3大类;花和叶中共有芳香物质为丙醛、乙醚、二甲基二硫化物、二丙基二硫化物4种,除二甲基二硫化物相对含量在花和叶中比较接近外,其他3种差异巨大。VC、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是花高于叶,花中含量分别是叶中的1.4倍、2.4倍和7.4倍,且均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陈玲玲  高江云 《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1):1202-1208
芳香石豆兰(Bulbophyllum ambrosia)是分布于我国南方石灰岩山热带季节性雨林中的一种常见附生兰科植物, 附着生长于岩石或树干上, 野外监测发现其自然不结实。对芳香石豆兰繁殖生态学的研究表明, 不同于石豆兰属其他具有蝇类传粉综合征的种类, 其花具有香味和花蜜,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芳香石豆兰唯一的有效传粉者, 具有较高的访问频率, 自然种群中有较高的花粉块移出率和柱头花粉块沉降率, 在中华蜜蜂的传粉过程中, 芳香石豆兰铰链结构的唇瓣起着重要作用。人工授粉试验表明, 芳香石豆兰自交授粉不结实, 异交授粉结实率达90%以上, 芳香石豆兰为自交不亲和的繁育系统。芳香石豆兰具有较强的克隆生长能力, 同一个体花期内有大量的花同时开放, 其传粉者中华蜜蜂平均单次访花(4.29 ± 0.40)朵( n= 66), 造成了严重的同株异花传粉。芳香石豆兰附生于石灰岩山顶岩石或树干上, 种群密度较低, 使得不同个体之间花粉交流困难, 自交不亲和的特性导致了芳香石豆兰自然不结实。本研究结果为开展芳香石豆兰的有效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天山雪莲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以天山雪莲根、茎、叶、花、花苞片为材料,测定其80%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Fe3+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天山雪莲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高低依次为叶花苞片≈花根茎;对Fe3+还原能力大小次序是叶花苞片花根茎;对DPPH的清除能力依次为叶≈花苞片花根茎。实验结果表明叶片可以作为天山雪莲采摘和药用的主要部位;天山雪莲花苞片中可能含有黄酮和酚类之外的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17.
心叶凹唇姜 (Boesenbergia longiflora) 是分布于亚洲热带的一种姜科植物, 在我国滇南地区成片生长于石灰山贫瘠的岩石缝隙和路边林下的冲积土壤上。心叶凹唇姜的花寿命为两天, 第1天为严格的雄性阶段, 第2天为严格的雌性阶段, 是典型的花内雄性先熟, 一朵花的雌、雄性阶段没有重叠, 因而完全避免了自花授粉的发生。对这两种生境 (石灰山贫瘠的岩石缝隙和路边林下) 下的心叶凹唇姜的4个野外种群 (在云南省普洱市的翠云乡彩虹洞、南岛河、澜沧县惠民乡和西双版纳州绿石林森林公园) 和栽培植株的开花格局进行调查后发现, 大多数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花序开花, 并且每隔一天才开一朵花, 只有10%左右的植株同时具有雄性阶段和雌性阶段的花, 这样的开花格局有效地降低了同株异花授粉发生的可能。心叶凹唇姜的平均花粉-胚珠比 (Pollen-ovuleratio) 为291, 应该是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其自然种群存在着花粉限制, 彩虹洞、南岛河和绿石林3个不同种群的平均结籽率都不到60%, 这可能与其较小的花展示有关。心叶凹唇姜为泛化传粉植物, 不同种群的有效传粉昆虫种类各不相同。在两种不同的生境条件下, 心叶凹唇姜花的大小和开花格局都没有显著的差异, 大多数个体同时只具有一种性阶段的花, 说明心叶凹唇姜这种独特的开花格局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心叶凹唇姜通过隔一天开一朵花的开花格局, 配合雄性先熟机制, 有效地降低了自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在广西永福县江月乡进行植物考察时,来到了一种矮小的苦在宫科植物标本,经鉴定确定为一新种——广西异唇苞谷(Allocheilosguangxiensis)。异唇苣苔属原来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单种属,特产于贵州省西南部兴义市的石灰岩上。它花结构较为独特。我们知道,大多数苦定苔科植物的花冠檐部都是二唇形的,上唇2裂,下唇3裂,而异唇首苔属植物则是上唇4裂,下唇不裂,具有研究价值。这次发现的广西异唇在兽与属的模式种异唇育苔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叶较大,叶柄圆,总苞叶状,花较大,花药被黄色长柔毛,子房和花柱无毛。天然生长在石…  相似文献   

19.
烹调香草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用作烹调香草的植物种类很多,一些烹调香草也是药用植物,本文对世界主要烹调香草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罗源湾水螅水母纲一新属二新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标本系于福建省罗源湾水域采集的。发现在水螅水母纲的裸鞘花水母亚纲、丝螅水母目的唇腕水母科中一新属——拟唇腕水母属Pseudorathkea gen. nov.,一新种大胃拟唇腕水母Pseudorathkea macrogastrica nov. sp.;在水螅水母纲的被鞘软水母亚纲、锥螅水母目、真唇水母科的真唇水母属中一新种,多丝真唇水母Eucheilota multicirtis nov.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