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两种不同型肠毒素:不耐热毒素(LT)和耐热毒素(ST)。LT具有与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毒素,CT)共同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征,因抗原决定簇不同又可分为两型(i)LTp,由使小猪致病的ETEC所产生。(ii)LTh,由使人致病的ETEC产生。STI也有两个  相似文献   

2.
<正> 已曾报导林肯霉素(Lincomycin)可刺激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LT)的产生,但其机制尚未清楚。我们发现轻度抑制细菌生长的林肯霉素浓度,也可刺激携带RP4质粒大肠杆菌K12的TEM-2β-内酰胺酶的活性。设想林肯霉素的刺激作用机制可能是相同的,因为LT和β-内酰胺酶都是质粒编码的分泌性蛋白;所以我们研究了林肯霉素对携带相应质粒的大肠杆菌LT和β-内酰胺酶合成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系统)存在于大部分细菌中。mazEF是大肠杆菌中一种毒素-抗毒素系统。毒素基因mazF编码的MazF毒素蛋白可以特异性地剪切自由mRNA的ACA序列,从而抑制蛋白合成、引起细胞生长停滞;近些年,许多学者利用mazF基因作为反向筛选标记对不同种微生物建立了无标记或无痕的基因修饰系统,并实现了不同菌株的基因组修饰。主要综述了大肠杆菌mazF基因作为反向筛选基因的应用原理及其在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基因修饰系统中的应用进展,然后对mazF基因及其他毒素基因在基因修饰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豆球蛋白是大豆种子中主要的贮藏蛋白。它们在某些作物中占种子干重20%以上。已经知道大豆球蛋白由6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由一或两个酸性多肽(A)和一个碱性多肽(B)组成,多肽之间由二硫键联结。这些亚基是从编码A-B亚基前体的mRNA合成,然后经过转录后加工剪切形成A肽和B肽。至今所有关于球蛋白的基因结构与表达的报道都集中于栽培大豆上。由于我国有丰富的大豆  相似文献   

5.
<正> 非OI群霍乱弧菌已逐渐被认识到是一种人类腹泻病的重要病因。1982年日本卫生保健部公布非IO群霍乱弧菌是8个新确认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引起之流行应向卫生保健部报告,由非OI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胃肠炎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可以设想在非OI群霍乱弧菌发病机理中有多种致病因子参与。 有几种已知的非OI群霍乱弧菌毒素。它们是1)类似霍乱毒素的肠毒素(类CT毒素),2)难以与EI-Tor溶血素相区别的非OI溶血素。3)另一种溶血素(NAG-rT-DH),与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素相近似。4)耐热肠毒素(NAG-ST),与大肠杆菌之耐热肠毒素相似但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熊凌霜  马清钧 《遗传》1987,9(2):28-30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是一种由毒 源性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毒素。LT毒素分子 由A, B两种亚基组成,A亚基能激活细胞的腺 昔环化酶,引起cAMP升高,刺激肠粘膜细胞水 与电介质的过度分泌并导致腹泻,是毒素的毒 力活性部分;B亚基与靶细胞结合,介导A亚基 进入,它还是毒素主要的免疫原性部分。这两 种功能不同的亚基分别由毒素A亚基基因和毒 素B亚基基因所编码。  相似文献   

7.
一般都知霍乱毒素和产毒性大肠矣希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这些细菌肠毒素的B亚单位尚有促进免疫耐受性的免疫调节作用,现综述这些有关分子调节白细胞群体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 一、发现和定义1977年konowalchuk及其同事报告一些大肠杆菌培养过滤物产生一种对Vero细胞(即非洲绿猴肾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这些过滤物对Y1鼠肾上腺细胞和CHO细胞没有作用,因此其活性很容易区别于大肠杆菌LT肠毒素。这种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是一种或几种属于Vero细胞毒素(VT)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因子为志贺毒素2(stx2),其基因由温和噬菌体编码,由晚期基因启动子调控表达。stx2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诱导噬菌体溶菌周期,而且正常肠道大肠杆菌感染了毒素编码的噬菌体就能制造毒素和噬菌体,使毒素水平远远超过病原性菌株本身的产量,作者在体外以及鼠肠道验证了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10.
<正> 有几个研究小组已报道霍乱毒素B亚单位合成肽能有效激发产生抗霍乱毒素的中和抗体。该合成肽有希望表现出霍乱毒素的生物功能,它对于研究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结构与功能(霍乱毒素结合GM_1-神精节苷脂和毒素进入细胞膜内分化)很有帮助。 我们根据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构制备出合成肽并检测了它的生物学活性。 1)根据Merrified的固相法我们合成了3个肽,CTB30-48,CTB41-50和CTB84-97(数字代表B亚单位N末端氨基酸残基的限定位置)。在合成中承蒙大阪大学Dr_1 Shimonish合作。 2)用肽-BSA(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体免疫家免制备的抗肽血清与霍乱毒素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药理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种中药复方(参苓白术散和理中汤)对2株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A+B+和A-B+)体外培养下毒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A+B+艰难梭菌中,参苓白术散组对tcd A和tcd B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或是完全抑制,理中汤也有显著的抑制;而对于A-B+艰难梭菌,2种中药复方则完全抑制tcd B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影响毒素基因的表达可能是中药复方治疗AAD的药理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简单快速的基因工程法来生产富含二硫键的芋螺毒素Mr VIB,寻找有效合成具有天然活性芋螺毒素的新途径。[方法]人工设计合成芋螺毒素Mr VIB基因引物来构建表达载体p ET22b(+)/His-Xa-Mr VIB,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 S进行诱导表达。再利用Ni-NTA琼脂糖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重组蛋白表达形式。[结果]重组芋螺毒素His-Xa-Mr VIB(r His-Xa-Mr VIB)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有效分泌表达,经一步亲和层析获得纯度大于90%的重组芋螺毒素。[结论]基因工程方法能够有效分泌表达芋螺毒素Mr VIB,解决化学合成芋螺毒素产量低、成本高、难以纯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病原血清型,它可产生特殊的粘附因子粘附靶细胞,产生Vero毒素和肠溶血素毒力因子.近几年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因子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致病机理作了一些探讨,用实验动物对保护性免疫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近几年来0157:H7大肠杆菌的致病因子及其主要的保护性免疫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将毒素原性大肠杆菌(ETEC)编码耐热肠毒素(ST)的基因片段与编码热敏肠毒素B亚基(LT—B)的基因进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数目ST基因的串联。ELISA检测融合基因表达蛋白产物,观察到ST与LT-B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ST的检测滴度随基因串联个数增加而逐渐升高,而LT的ELISA滴度则减弱。本研究说明ST可以通过基因串联提高表达产物抗原活性。这为毒素原性大肠杆菌多价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6、腊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略) 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A、细菌及其毒素 大肠艾希氏菌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丛的一部分,同时也在外环境中广泛存在。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从许多传染病患者分离得到。现已确定它是人和幼龄家畜的肠道病原菌,并已为Craig(1972)和Sack(1975)所综述。自1973年以来,已被确认为一种食物源性病原菌,当时暴发了一次大肠杆菌肠胃炎,追踪到乳酪(Marier等1973)。  相似文献   

16.
<正>百日咳毒素(PT)是一种原生型A-B结构毒素,由一酶活性A原体结合一B寡聚物组成。A原体是由单一的亚单位(S_1)组成,以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调节蛋白(G_1)而起作用,它能去除膜接合腺苷环化酶的抑制作用。B寡聚物是由S_2-S_4和S_3-S_4二聚体和一个S_5连接物组成的五聚体,它的功能是结合于细胞受体并促使A原体接近于它的被作用物。PT正如在动物模型的被动和自动免疫中所显示的,是一种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7.
霍乱弧菌569B染色体DNA,经毒源性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基因探针定位,确定霍乱毒素基因分别位于EcoRI/pst I 酶解的5.1和5.4kb片段。我们分离其EcoR I/Pst I 酶解的4.5—6.0kb片段,与经EcoR I/Pst I 酶解的质粒pBR322体外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经原位菌落杂交及重组质粒DNA的电泳分析鉴定,获得了霍乱毒素基因的克隆。通过生物活性和抗原性测定,表明霍乱毒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18.
黏膜免疫可以保护黏膜表面防止病毒入侵,也是对外周免疫病理性紊乱的一种有效的免疫处理方式。有效的黏膜免疫应答通常依赖于合适的佐剂,以引发机体从先天性免疫向适应性免疫过渡。目前,有3种细胞产物具有作为黏膜免疫佐剂的潜力,它们是ADP-核糖基化的肠毒素(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人工合成的非甲基化的CpG二核苷酸序列,以及单磷酰基类脂A。本文综述了不同黏膜免疫佐剂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功能,概述了近期应用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淡水藻类产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淡水藻类的许多种属都可产生毒素,如微囊藻属(Microcystis)、节球藻属(Nodularia)、鱼腥藻属(Anabaena)等。藻类毒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引起人类或动物的健康问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试就国内外近年来对藻类毒素的毒理、性质、结构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已报道了几篇有关大肠杆菌产生的类志贺氏毒素纯化及特性研究的文章。我们也报道过大肠杆菌O_(157):H_7(E,coli82-2035)产生的类志贺氏毒素的理化、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和I型志贺氏痢疾杆菌产生的志贺氏毒素相同。 最近发现,从东京一例出血性结肠炎病人身上分离的一株大肠杆菌O_(157):H_7(E,coli J-2)尽管显示有很强的Vero细胞毒性,但它并不能被抗志贺氏毒素抗体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