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产科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产检分娩的16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观察组运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五个阶段方法进行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至出院后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婴儿添加辅食时间、婴儿成长指标达标情况。结果产后6个月,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婴儿添加辅食时间及婴儿成长指标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进行产科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推迟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提高婴儿成长指标达标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中国0~24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招募0~3月龄婴儿及其母亲459对为调查对象,在婴儿6~8、12~14、18~20、24~26月龄随访。通过问卷调查0~6月龄纯母乳喂养、7~24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状况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3月龄内、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34.4%和14.1%,基本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1.6%和55.6%;12~14、18~20、24~26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9.1%、32.2%、19.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报母乳充足(OR=3.155,95%CI:1.146~8.687)和自然分娩(OR=0.486,95%CI:0.239~0.986)是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促进因素,奶瓶喂养是不利因素(OR=0.486,95%CI:0.239~0.986)。自报母乳充足是12~14月龄(OR=2.144,95%CI:1.311~3.507)和18~20月龄(OR=0.596,95%CI:1.041~3.163)继续母乳喂养有利因素。奶瓶喂养(OR=0.405,95%CI:0.214~0.766)和健康食物禁忌(OR=0.447,95%CI:0.229~0.870)是24~26月龄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结论:城市婴幼儿0~24月龄母乳喂养率随月龄增加不断降低,尤其12月龄后明显减少;母亲剖宫产、母乳分泌不足、健康食物禁忌和奶瓶喂养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应作为母乳喂养促进重点干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骨密度、维生素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2016年来我院体检的婴儿120例,根据不同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比较三组婴儿1、3、6月的身长、头围、体质量、骨密度,6月时的维生素A及6月内的患病率。结果:三组婴儿1、3、6月内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3月时,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骨密度与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时,混合喂养组婴儿的骨密度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P0.05),人工喂养组显著低于母乳喂养组(P0.05)。6月时,母乳喂养组的维生素A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P0.05)。母乳喂养组6月内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6个月前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体格发育无明显影响,而6个月左右母乳喂养的婴儿骨密度及维生素A含量均低于混合喂养,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的患病率,6个月内应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胡艳  CFP 《生命世界》2007,(1):62-63
俗话说“金水、银水,不如妈妈的奶水”。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中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母乳喂养无论对婴儿还是对母亲、家庭以及社会都具有其他喂养方式无可比拟的益处。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用母乳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婴儿喂养方式的改变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45名(月龄1~3个月)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母乳组:母乳喂养;对照组:干预后市售普通配方奶粉喂养;产品组:干预后试验配方奶粉喂养),利用平板计数和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婴儿干预前和干预后其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饮食干预后,婴儿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母乳组和产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0,P=0.614),产品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541,P=0.016);婴儿肠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母乳组和产品组都显著增高(P≤0.05)。结论产品组配方奶粉是一款利于婴幼儿肠道有益菌增殖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纯母乳喂养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婴儿的肠道菌群和母乳菌群特点,探讨两类菌群与该类婴儿F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为研究对象,收集19例FC婴儿(病例组)与6例健康婴儿(对照组)的粪便样本及母乳样本,提取菌群的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基因的V3-V4片段,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的FC婴儿中,病例组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2.279,P<0.05),母乳菌群的分布均匀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2.874,P<0.05)。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病例组放线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2.673,P<0.05),而葡萄球菌属(Z=2.617,P<0.05)、罗斯菌属(Z=2.155,P<0.05)及梭菌属(Z=2.011,P<0.05)的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菌群在门水平上,病例组变形菌门的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Z=2.800,P<0.01),在属水平上,病例组的罗尔斯通菌属(Z=2.354,P<0.05)、罗伊杆菌属(Z=2.484,P<0.05)、不动杆菌属(Z=3.055,P<0.05)及伯克霍尔德菌属(Z=2.611,P<0.05)的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病例组婴儿,大部分(13例/19例)患儿在6月龄~8月龄时排便频次增加至1~2次/d,且其身高体质量均位于中位数正负两个标准差之间。结论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FC婴儿的肠道菌群及母乳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组成及丰度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纯母乳喂养的FC婴儿的便秘症状可自行缓解,临床应避免过度检查及干预。  相似文献   

7.
邱世香  赖华英  姚丽丽 《蛇志》2021,(3):280-282,292
目的 探讨母乳成分在纯母乳喂养婴幼儿生长发育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我院治疗的纯母乳喂养足月婴幼儿56例,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速率的不同分为正常发育组(28例)和非正常发育组(28例).统计两组婴幼儿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母乳成分,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速率的因素.结果 两组...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哺乳期母乳中各种脂肪酸水平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为母乳喂养及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足月顺产的25~40岁产妇产后1~5d的初乳、6~10d的过渡乳和30d的成熟乳123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母乳中的脂肪酸成分,分析母乳中各脂肪酸水平的差异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C18∶0、C14∶1ω5、C18∶3ω6水平和ω-6/ω-3比例呈增高趋势;C24∶0、C16∶1ω9、C20∶1ω9、C20∶2ω6、C20∶3ω6、C20∶4ω6(AA)、C22∶2ω6、C22∶4ω6、C22∶5ω6、C22∶5ω3和C22∶6ω3(DHA)水平呈下降趋势,总体SFA含量逐渐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而PUFA 尤其是ω-3 PUFA水平显著减少(P<0.05)。 结论:母乳中的各种脂肪酸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变化,新生儿喂养及配方奶粉的配制时应考虑母乳中各种脂肪酸含量的微观变化。  相似文献   

9.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喂养不仅维持婴儿的发育,也促进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增殖。母乳中的糖复合物,包括游离的低聚糖、糖蛋白和糖脂,因在肠道健康和菌群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些糖类物质不仅能预防传染病,也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不成熟的,复杂的母乳成分确保了肠道微环境成熟。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在出生后会发生连续变化。出生后的细菌定植是肠道发育和免疫系统成熟的必要条件。本文将母乳中糖物质及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构建规律,初步探索母乳双歧杆菌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纳入57对母婴志愿者,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BF)组(n = 31)和混合喂养(MF)组(1月龄内添加奶粉时间>8 d,n = 26),收集产妇产后0天、第30天的母乳,以及婴儿出生后0天、第7天、第30天的粪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母乳和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属、角双歧杆菌(B. angulatum)、链双歧杆菌(B. catnulatum)、齿双歧杆菌(B. dentium)、短双歧杆菌(B. breve)、两歧双歧杆菌(B. bifidum)、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 longum subsp. longum)、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 longum subsp. infantis)及青春双歧杆菌(B. adolescentis)的丰度。观察2组婴儿肠道双歧杆菌0―7―30天的构建规律;分析母乳双歧杆菌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0―7―30天2组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构建过程存在差异。母乳双歧杆菌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存在相关:0 d时,BF组母乳B. angulatum与婴儿肠道B. longum subsp. longum呈正相关(r = 0.962 3,P = 0.037 7),母乳B. longum subsp. infantis与婴儿肠道B. longum subsp. longumB. breveB. dentium呈正相关(r = 0.998 4,P = 0.036 1;r = 1.000 0,P = 0.000 2;r = 1.000 0,P = 0.002 3),母乳B. catnulatum与婴儿肠道B. dentium呈正相关(r = 0.997 7,P = 0.043 1);30 d时,BF组母乳B. adolescentis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属呈正相关(r = 0.532 2,P = 0.013 0),母乳B. longum subsp. longum与婴儿肠道B. breveB. catnulatum呈负相关(r = ‒0.458 9,P = 0.048 1;r = ‒0.520 7,P = 0.032 1),母乳B. catnulatum与婴儿肠道B. angulatum呈负相关(r = ‒0.682 8,P = 0.007 1),母乳双歧杆菌属与婴儿肠道B. longum subsp. longum呈负相关(r = ‒0.714 3,P = 0.046 5);30 d时,MF组母乳B. bifidum与婴儿肠道B. longum subsp. longum呈正相关(r = 0.579 2,P = 0.030 0),母乳B. angulatum与婴儿肠道B. catnulatum呈正相关(r = 0.550 1,P = 0.022 1)。

结论

喂养方式会影响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构建;母乳中存在双歧杆菌且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相关,母乳喂养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相关性更密切,尤其0 d时相关性更强;混合喂养可能由于奶粉的添加使母乳双歧杆菌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相关性降低,规律性减弱。

  相似文献   

11.
母乳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液体,为婴儿提供一系列营养及多样化的非营养活性成分,如抗体、细菌和免疫调节蛋白。过去十年的研究已证实母乳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在建立婴儿健康的肠道菌群结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肠道菌群以若干种双歧杆菌为主,起决定性作用,被称为母乳源型微生物(MOM)。MOM不但可以降低婴儿的感染风险,而且还能减少成年期某些慢性疾病患病风险。MOM的形成依赖于母乳中复杂的可以帮助婴儿消化的糖结构。本文主要阐述母乳中的多糖、糖基化蛋白以及母体表型对于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从而来了解早期饮食中的各种因素是如何形影响婴儿肠道微生物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婴儿HC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雏普数据库、方正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MEDLINE报道的文献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依据Abdolmaleky HM方法。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文献计算特异OR值。x^2test检验OR值异质性。联系的强度采用0R值进行评价。结果:共有120篇文献,37篇为综述,只有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OR值为0.60(95%CI=0.22-1.60),证实母乳喂养与婴儿HCV感染无关。结论:母乳喂养不是婴儿感染HCV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吕爱萍 《蛇志》2001,13(4):43-44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 (出生 2周后 )到乳儿期因缺乏维生素 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具有起病急、病情重 ,合并颅内出血时预后不良。但由于早期临床表现各异 ,误诊率较高 ,因延误治疗而导致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 1 986~ 2 0 0 0年共收治本病 96例 ,误诊 3 6例 ,误诊率 3 6 .5 %。现将误诊病例作一临床分析 ,以提高对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6例中 ,男 2 4例 ,女 1 2例 ;产后 2周~ 2个月 2 8例 ,~ 3个月 5例 ,~ 6个月 2例 ,1岁 1例。 98%为单纯母乳喂养 (其中有 2 8例产妇分…  相似文献   

14.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一类存在于人乳中复杂的混合低聚糖,是母乳中的重要成分,在婴幼儿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母乳低聚糖可作为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益生元,可选择性地促进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婴儿肠道内相关的双歧杆菌具有糖苷酶和转运蛋白等分子工具,使其能够代谢HMOs,且代谢过程具有菌株特异性。本文对2′ 岩藻糖基乳糖、3′ 岩藻糖基乳糖、3′ 唾液酸乳糖、6′ 唾液酸乳糖、乳糖 N 四糖、乳糖 N 新四糖等常见HMOs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总结,并讨论不同双歧杆菌对不同HMOs的利用特点和机制,为开发针对不同双歧杆菌的特异性益生元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物在人体代谢和免疫中的潜在作用十分巨大。微生物是提供特异性信号以指导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微生物群组成和活性的变化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母体微生物环境影响新生儿的免疫发育及其生命早期和晚期的健康。母体微生物群目前被认为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其可能受到特定围产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改变婴儿微生物群的发育。母体微生物群对婴儿的生长、微生物定植和免疫系统的成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婴儿的肠道菌群定植过程将影响其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这反过来又可能对婴儿以后的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本文总结了会影响微生物群通过母乳从母亲传给婴儿的各种因素,进而为设计饮食和营养工具以调节母乳微生物群提供了新的目标,从而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并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6.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营养来源,不仅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能通过自身独特的微生物群影响新生儿肠道细菌的初始定植和机体健康。培养法和基因组测序法均揭示了母乳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除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外,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潜在的益生菌。人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仅次于乳糖和脂类的第三丰富的营养物质。作为一种天然益生元,HMOs可以选择性地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从而在促进母乳喂养婴幼儿健康发育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母乳中微生物的种类、来源、哺乳期间的变化及其与HMOs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母乳微生物对婴幼儿健康的潜在影响,包括抑制病原体入侵肠道、促进免疫系统发育、调节婴幼儿代谢和改善早期认知发育等,以期为母乳源益生菌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婴儿霉菌性肠炎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广泛使用杭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以及社会种种原因如 :环境、食品污染等 ,婴儿霉菌性肠炎发病率明显增高。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8月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霉菌性肠炎 6 0例患婴作一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2 7例 ,女 33例 ,年龄 2~ 6个月 37例 ,占 6 1.7%,2~ 12个月 2 3例 ,占 38.3%;病程 2~ 4周 38例 ,占 6 3.3%,4~ 6周 16例 ,占 2 6 .6 %,6~ 8周 6例 ,占 10 %。人工喂养 2 0例。1.2 临床表现和体征 症状表现 :腹泻 6 0例 (10 0 %) ,腹胀40例 (6 6 %) ,食欲差 32例 (5 3.3%) ,肛周红 42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而观察组则以强化心理护理及出院前健康宣教进行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1个月及2个月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及2个月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出院前健康宣教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较大,为治疗效果的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母乳成分对纯母乳喂养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速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纯母乳喂养正常分娩足月婴儿共120例,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速率不同,分为60例正常发育组(正常组)、60例非正常发育组(非正常组)。统计所有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高,两组婴儿于1月龄、2月龄、3月龄时入院检查体重、身高净增长量,计算平均体重、身高净增长量,同时采集婴儿对应母乳样本,进行母乳成分分析,并记录喂养相关信息,将分析结果以及喂养相关信息与婴儿生长发育速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婴儿基线资料相比,观察组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与平均身高净增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统计项两组婴儿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母乳蛋白质、脂肪以及总能量含量明显高于非正常组,干物质含量明显低于非正常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糖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以所有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为应变量,做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喂养时间间隔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108,P=0.004,95%CI=-0.180~-0.035);母乳蛋白质含量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338,P=0.014,95%CI=0.069~0.608);母乳脂肪含量与婴儿平均体重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072,P=0.002,95%CI=0.026~0.118)。以所有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为应变量,做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吮吸时间与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0.154,P=0.019,95%CI=-0.283~-0.025);母乳蛋白质含量与婴儿平均身高净增量表现出相关性(B=2.050,P=0.000,95%CI=1.156~2.944)。结论:纯母乳喂养方式下,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可能直接影响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速率,应尽可能保证母乳成分构成均衡健康,利于婴幼儿成长吸收。  相似文献   

20.
以中试连续生产的6批乙肝基因重组疫苗(R—Hepavac—B)免疫儿童和成人,每剂10μg,3批苗按0、1、6月,另3批苗按0、1、2月方案接种。每批分别接种8~10岁儿童51~66人,6批共363人,18~20岁成人46~52人,6批共287人。同时用两批血源苗作对照,分别接种儿童共85人,成人84人。又用其中89—10批HBsHg含量为20μg/ml的疫苗,按20μg×3,0、1、6月方案接种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36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19名。结果显示,10μg重组疫苗3针后,无论儿童和成人其抗HBs抗体阳转率均为100%,而对照,儿童成人各有1例未阳转。儿童按0、1、6方案接种者,其抗体GMT为363.8~470.5mIU,按0、1、2方案接种者,为150.8~195.5mIU。前者高于血源苗对照,而后者持平。成人0、1、6方案GMT为189.4~247.2mIU,0、1、2方案为87.9~96.3mIU,均略低于血源苗对照.经复测,此批血源苗含量为15μg/ml,高于基因苗含量,可能是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母婴阻断结果显示,双阳性母亲子女36人,3针免后86.1%(32/36)的婴儿获得保护。单阳性母亲子女19人全部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