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寻求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特征,以及肠道菌群变化,为有效预防、科学治疗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全年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58份小儿腹泻粪便标本同时行粪常规检验、A群轮状病毒抗原测定,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行显微镜菌群分析、细菌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合患儿临床信息,综合分析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特征、肠道菌群变化特点.结果 (1)现阶段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2)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耐药情况复杂;(3)各种腹泻均可使小儿肠道菌群失调.结论 (1)要有效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2)经验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可以使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3)要重视小儿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
新鲜粪便pH和涂片检查小儿肠道菌群失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新鲜腹泻标本细菌学、pH和细菌球杆比的变化,寻求肠道菌群失调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因菌群失调(细菌学培养证实)致腹泻共118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保健科健康体检的小儿共80例。均采集新鲜粪便(10 min内)进行细菌学培养接种、pH检测及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计数标本中球菌杆菌的比例。结果(1)118例菌群失调患者腹泻标本细菌学培养大肠埃希菌消失或减少42例(35.6%),肠道条件致病菌优势生长49例(41.5%),真菌27例(22.9%)。(2)肠道菌群失调患儿粪便pH分布在6-8之间,pH≥7者92例(78.0%);对照组粪便pH值分布在5-6.5之间,pH≤5.5者68例(85.0%),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1.57,P<0.005)。(3)标本涂片镜检查细菌球杆比,菌群失调组为3/7-8/2,球菌≥40%者106例(89.8%);对照组标本细菌球杆比1/9-3/7,球菌≥40%者无1例,两者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81.47,P<0.005)。结论腹泻患儿新鲜粪便细菌学、pH值和细菌球杆比的变化有助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以pH≥7、细菌球杆比大于3/7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简单、快速、准确、价廉,适合临床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致重症患者尿路感染现状并对其耐药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172株肠球菌进行分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肠球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结果 17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68.0%和32.0%;药敏试验表明两种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都较敏感(耐药率5.0%),未检出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除这4种药物外,对其余12种抗菌药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6.15,P0.05)。4年间粪肠球菌除对四环素、替加环素外,屎肠球菌除对四环素、庆大霉素(高浓度)、替加环素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的变化均呈显著升高的趋势(χ2=16.71,P0.05)。结论从该院重症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肠球菌多重耐药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两种肠球菌的耐药性存在菌种差异,临床应加强细菌监测,治疗肠球菌感染时首选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分析并了解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有效的抗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4年住院及门诊部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 187株病原菌,对其菌群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187株尿培养病原菌中,细菌占82.8%(983/1 187),真菌占17.2%(204/1 187)。检出率前四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1.2%)、屎肠球菌(10.5%)、肺炎克雷伯菌(9.6%)和粪肠球菌(9.2%),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分别是61.2%和26.9%,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普遍较低,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85%。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且表现出较高的多药耐药性,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和95.1%,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完全敏感。检出率前两位的真菌分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9.0%)和光滑假丝酵母菌(6.2%),两者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近乎100.0%敏感。结论 本院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权衡利弊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了解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有效的抗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4年住院及门诊部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 187株病原菌,对其菌群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187株尿培养病原菌中,细菌占82.8%(983/1 187),真菌占17.2%(204/1 187)。检出率前四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1.2%)、屎肠球菌(10.5%)、肺炎克雷伯菌(9.6%)和粪肠球菌(9.2%),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分别是61.2%和26.9%,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普遍较低,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85%。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且表现出较高的多药耐药性,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和95.1%,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完全敏感。检出率前两位的真菌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9.0%)和光滑假丝酵母菌(6.2%),两者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近乎100.0%敏感。结论本院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权衡利弊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中小儿肠道菌群变化和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的151名患儿,年龄在1d~10岁之间,根据年龄分成3组,对3组患儿服用抗生素后第3d、7d、10d和第14d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验,参照《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图谱》分析患儿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有97例患儿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占所选患儿的64.2%。婴儿组菌群失调患儿38例,占该组人数的76.0%;幼儿组菌群失调患儿28例,占该组人数的60.8%;儿童组菌群失调患儿34例,占该组人数的55.3%。结论:对于抗生素的应用,儿科医师应谨慎用药,最好针对性应用窄谱抗菌药物。在肠道菌群失调后,应采用微生态制剂恢复和调整患儿的正常菌群。  相似文献   

7.
吴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2):1122-1124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微生物分离率及其耐药性,为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近一年来临床标本的细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采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从2 989份标本中分离出644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占67.7%,G+球菌占23.29%,真菌58株占9.01%。药敏结果显示大多细菌呈现泛耐药性。结论临床感染以G-杆菌为主,G-杆菌又以NFGNB常见,而G+球菌中肠球菌占主要地位。且这些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其所致感染奠定基础。收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2月—2016年9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研究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共分离获得30株粪肠球菌和17株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泌尿科、消化科和血液科,所占比例分别为13.33%、16.67%和1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33%、10.00%、36.67%、33.33%、66.67%和60.00%。屎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消化科(29.41%),其对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8.24%、82.35%、88.24%、76.47%、23.53%和70.59%。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粪肠球菌。两者均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但万古霉素对屎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显著低于粪肠球菌。结果提示,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且其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低于粪肠球菌。本研究为治疗这两种细菌所致感染的经验性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监测我院肠球菌中粪肠球菌株和屎肠球菌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GPI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软件统计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率。结果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氯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有较好体外抗菌活性,耐药率都在50%以下,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在1%以下。粪肠球菌对青霉素、高水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等大部分抗菌素的耐药率有逐年下降趋势,而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利福平、呋喃妥因等抗菌素的耐药率则有上升趋势,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素耐药率都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呈多重耐药,临床用药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400株肠球菌临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了解2001~2003年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参考。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01~2003年肠球菌属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依然是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对粪肠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62.5%、67.1%和92.4%。屎肠球菌对除糖肽类抗生素以外的所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显示高水平耐药。可见,动态监测肠球菌的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4-2006年肠球菌属临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  王爽 《微生物学杂志》2009,29(4):110-112
调查了2004~2006年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屎肠球菌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粪肠球菌,成为肠球菌属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从2004年的42.1%和32.8%下降至2006年的20.7%和15.8%.糖肽类药物对肠球菌属依然保持高度敏感.监测肠球菌的耐药性变化,对于治疗和控制肠球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监测肠球菌在住院患者尿路感染中的地位及耐药性,为临床疾病防控和用药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近年医院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尿液培养分离的2 193株病原菌中,肠球菌占11.8%,其中以粪肠球菌为主,占59.7%,屎肠球菌占39.1%,鹑鸡肠球菌占1.2%;在耐药性方面,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两种肠球菌表现各异,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比粪肠球菌高,但是两种肠球菌对糖肽类及替加环素都表现出100%的敏感.结论 院内尿路感染患者中11.8%是由肠球菌引起,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占第二位;肠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严重,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合理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13.
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0例1个月~2岁的迁延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把他们随机分为贝飞达组和常规组。另30例1个月-2岁的健康儿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治疗前后粪便中的4种常驻的正常菌群的测定和60例迁廷性腹泻患儿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的观察。结果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及费用也明显减少。治疗前6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菌群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减少,肠球菌、肠杆菌增加,与健康同龄儿比t〈0.05,治疗后贝飞达组粪便菌群中的4种菌群数比常规组增加明显结论贝飞达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脾虚腹泻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为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虚腹泻证的疗效机制提供可行性模型。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20只清洁级3周龄SD幼年大鼠分为正常和模型两组,采用番泻叶、生大黄联合头孢拉定、硫酸庆大霉素灌胃,观察其对幼年SD大鼠外观、体质量、肠道微生物和小肠黏膜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幼年大鼠被毛枯槁、精神萎靡,体质量增长缓慢;4种琼脂培养基培养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细菌、乳酸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1);小肠黏膜层次模糊,结构混乱,小肠绒毛形态破坏。结论番泻叶、生大黄联合头孢拉定、硫酸庆大霉素灌胃能够建立一种合适的幼年大鼠脾虚腹泻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急慢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其中急性腹泻136例,慢性腹泻125例;每次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1.0 g,含双歧杆菌活菌1.0亿个)或丽珠肠乐胶囊2粒,每日2次;急性腹泻疗程3 d,慢性腹泻疗程14 d,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大便常规的恢复情况,慢性腹泻中39例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疗程结束时急性腹泻总有效率: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组为89.6%,丽珠肠乐胶囊组为91.2%,2组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腹泻总有效率: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组为88.1%,丽珠肠乐胶囊组为79.0%,2组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腹泻组中39例治疗前后进行的肠道菌群分析表明,2组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加(P=0.00~0.02),但治疗前后增加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安全性研究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能有效治疗急慢性腹泻,疗效和安全性与丽珠肠乐胶囊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黏膜的影响,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菌群失调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全量和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3d后采集各组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肠段各约2cm,并测定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和肠黏膜厚度。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和传统汤药治疗组回肠黏膜厚度及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均降低,且回肠黏膜淋巴细胞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0,P=0.0480;t=0.9130,P=0.0430);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小鼠回肠和空肠黏膜的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t=1.0210,P=0.0480;t=1.0031,P=0.0493),更接近正常组。结论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部分肠段黏膜厚度和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有恢复作用,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的修复作用优于传统汤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182例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并发相关性肺炎患者,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对培养阳性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82例患者共送检痰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276次,其中阳性检出199次,阳性检出率为72.10%,检出病原菌215株,革兰阴性杆菌153株,占71.16%,其中鲍氏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菌,占24.1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0.93%;革兰阳性球菌62株,占28.8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病原菌,占11.16%,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占7.91%。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严重,且存在多药耐药性的现象。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存在多药耐药率高的现象,临床应合理选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我院神经内外科院内泌尿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神经内外科院内泌尿道感染的菌群分布、药敏情况及易感因素。结果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均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分别占48.59%、40.19%,而阳性菌中又以肠球菌为主;神经外科院内泌尿道真菌的院内感染比例(21.39%)明显高于神经内科(14.06%)(P<0.05)。药敏结果显示:神经内外科大肠埃希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等。检出肠球菌125株,除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结论神经内外科院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正发生变迁,以阳性菌为主,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同可能是造成神经内外科菌群分布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161株屎肠球菌;用WHONET5.6软件分析耐药率变迁。结果临床分离的1161株屎肠球菌,在同期分离的1944株肠球菌属中占59.72%。主要分离自尿液和血液,分别占40.91%和26.87%;主要分离自外科病区、内科病区、ICU和儿科病区的菌株,分别占29.37%、25.15%、13.95%和13.53%;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4%、0.94%和1.85%。结论屎肠球菌在临床的分离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多药耐药和高耐药现象相当严重,目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然是治疗肠球菌属引起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主要肠球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至2011年临床分离的635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标本来源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临床标本中两种肠球菌的分布比例存在差异,总体以尿液标本所占比例最多,且屎肠球菌的总体分离率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下,对莫西沙星和青霉素G的耐药率也仅为7.0%和6.7%;屎肠球菌对莫西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都在90.0%以上,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奎奴敏感。粪肠球菌的多重耐药株占总数的26.4%,屎肠球菌的多重耐药株占总数的78.2%。结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同,屎肠球菌具有更高的耐药率和更广的耐药谱。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