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 ABC 技术观察了催产素、精氨酸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肽 Y、神经降压肽、P 物质及亮氨酸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大鼠结合臂旁核中的分布。催产素阳性纤维稀少,分布于腹外侧亚核、外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及外外侧亚核与背外侧亚核之间的移行区。加压素阳性纤维亦甚为稀少,分布于腹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外外侧亚核与极外侧亚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阳性纤维分布于尾侧部臂旁核腰区、外外侧亚核腹内侧部、极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中央外侧亚核、内外侧亚核及臂旁内侧核。神经肽 Y 阳性纤维大多为串珠状的终末祥结构,分布于尾侧部腹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外外侧亚核背外侧部及外内侧亚核,在上外侧亚核、结合臂背内侧端背侧及臂旁内侧核腹侧部也有少量分布.神经降压肽阳性纤维分布于尾侧部臂旁核腰区、背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与外外侧亚核之间的移行区、外外侧亚核、外内侧亚核及中吻部臂旁内侧核腹侧部。P 物质及亮氨酸脑啡肽阳性纤维分布于所有的臂旁外侧核诸亚核及外内侧亚核。  相似文献   

2.
应用PAP-PA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程序在同一切片上进行两种肽能物质的定位,观察了中国树鼩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VP能和OT能神经元的比较解剖学分布,发现:视上核被视束分成主部和交叉后部。在视上核主部,其头侧部几乎仅含OT能神经元胞体,中间部VP能胞体出现并逐渐增多,尾侧部VP能胞体数目明显超过OT能胞体。在明显含有两种胞体的中间部和尾侧部,OT能胞体多位于背内侧,VP能胞体多位于腹外侧;在视上核交叉后部,其头侧部以VP能胞体为主,且多位于背外侧,OT能胞体多位于腹内侧。中间部OT能胞体多位于内侧,VP能胞体多位于外侧。尾侧部OT能胞体多位于背、腹两侧,VP能胞体则多位于中间;在室旁核,其头侧部几乎全由OT能胞体构成。中间部,VP能胞体出现并逐渐增多,OT和VP能胞体分别主要位于内、外侧。尾侧部两种神经元胞体较明显地分为内、外两群,内侧群主要为OT能胞体,外侧群几乎全为VP能胞体,该群的头侧半又可分为背腹两个亚群,至尾侧半,此二亚群渐合并。本文讨论了OT和VP能神经元在中国树鼩和大鼠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的比较分布。  相似文献   

3.
血管活性肠肽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家鸽中脑和间脑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神经元在家鸽(Columbalivia)中脑和间脑核团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VIP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如下核团:下丘侧核(LHY)、蔡氏腹区(AVT)、中央灰质(GCt)、中脑深核腹部(MPv)、中脑外侧核背部(MLd)、脑桥脚盖致密体(TPc)、丘脑间核(ICo)、兰斑核(LoC)、脑桥嘴部网状核(RPO)、兰斑背部亚核(SCd)、兰斑腹部亚核(SCv)和脑桥尾部网状核巨细胞部(RPgc)。在这些核团中,除MLd中的VIP阳性神经元位于其背部外,其余核团中VIP阳性神经元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  相似文献   

4.
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白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D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在视上核、室旁核的大细胞部、环状核、穹窿周核、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背内侧核、乳头体区大部分核团均可见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聚集成团。在视前内侧区、视前外侧区、下丘脑前区、下丘脑背侧区、下丘脑后区、室周核、室旁核小细胞部及穹窿内可见散在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室周核内可见呈阳性反应的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大多可见突起,有的突起上可见1~2级分支,并可见膨体。下丘脑大部分区域内可见阳性神经纤维。弓状核内可见许多弧形纤维连于第三脑室室管膜和正中隆起。  相似文献   

5.
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0只青紫蓝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定位。结果显示,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的室旁核、背内侧核、穹隆周核、外侧区和后区以及底丘脑的未定带。以下丘脑背内侧核、穹隆周核和外侧区的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下丘脑室旁核、后区和未定带较少。表明了兔脑内Orexin B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Orexin 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存在一些差异,提示两种Orexin的产生部位和生理功能可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Li Q  Song G 《生理学报》2001,53(5):401-404
实验在10只成年家兔上进行,斜方体后核(RTN)内微量注入霍乱毒素β亚单位耦合辣根过氧化酶(CB-HRP)后,在脑桥Koelliker-Fuse 核,臂旁内侧核及臂旁外侧核观察到大量HRP标记神经元,在延髓孤束核腹外侧区,疑核和后疑核,面神经后核的腹侧及内侧区观察到少数HRP标记神经元,在面神经后核,疑核及后疑核区域观察到大量HRP顺行标记末梢纤维,实验结果表明,RTN和脑桥及延髓的呼吸相关结构之间存在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7.
用程序稍有不同的两种PAP法对视觉通路中的三个重要区域视皮层、上6和外侧膝状体中的 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了定位,.视皮层Ⅱ至Ⅵ层都有VIP阳性神经元分布,内域性的阳性神经 纤维遍布整个视皮层。上丘中的VIP阳性神经无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上丘的咀部表层,视皮层和 上丘中的VIP神经元均为非锥体型的多极和双极神经元。外侧膝状体中未发现有VIP阳性神经元 胞体.只有弥散的阳性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8.
蛤蚧豆状核的结构及其与顶盖前端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Nissl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追踪标记技术,研究蛤蚧(Gekko gecko)豆状核的结构及其与顶盖前端的纤维联系。Nissl染色显示,蛤蚧豆状核细胞大小没有明显差别,由背内侧细胞密集部和腹外侧细胞稀疏部组成。将HRP注射于顶盖前端,结果豆状核背内侧部和腹外侧部分别接受同侧顶盖前端脑室内、外侧纤维的传入,核内标记有浓密的神经丛和大量纤维末梢,并在该核腹外侧部及其邻近区域发现少量大胞体标记细胞。推测豆状核腹外侧部的大胞体细胞及其邻近区域的大胞体细胞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且该核可能形成离顶盖通路和副视系统相联系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9.
青紫蓝兔体内Ghrelin的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Ghrelin在青紫蓝兔(Oryctolagus cuniculus)体内的分布定位。结果显示,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下丘脑、大脑皮质、延髓、脊髓、胃、小肠和大肠。下丘脑内的阳性神经元胞体主要分布于弓状核、室旁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和下丘脑外侧区。胃肠道内的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存在两种类型,即"闭合型"细胞和"开放型"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兔体内Ghrelin的分布与人和其他动物的分布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用NADPH组织化学和5-HT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显色方法研究了5-HT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核簇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共存情况。结果表明:(1)在PAG腹外侧区中观察到大量的NOS阳性神经元和5-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但是NOS/5-HT双标神经元较少,仅占该区5-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20.1%,并且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内侧部;在PAG的背外侧区中观察到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但是几科未见5-H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2)在中缝核簇的大多数亚核内均可观察到大量的NOS神经元和5-HT免疫阳性神经元。在中缝背核的内侧部、中缝背核的尾侧部、中缝正中核、尾侧线形核、中缝大核和中缝隐核内双标神经元分别占所在部位中5-H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44.6%、53.4%、44.4%、26.2%、26.7%和21.8%。然而在中缝苍白核内仅偶见少数双标神经元,研究结果表明,在PAG和中缝核簇的一些神经元内5-HT可以与NOS共存,提示这两种神经活性物质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性,有关这些双标神经元的功能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脑内参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亚型(mGluR5)的精确定位分布.mGluR5阳性浓染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密集地分布于大脑皮质浅层、嗅球、伏核、尾壳核、前脑基底部、隔区、苍白球、腹侧苍白球、海马CA1和CA2区、下丘中央核、被盖背侧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淡染而稀疏的mGluR5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见于屏状核、终纹床核、杏仁中央核、丘脑部分核团、上丘浅灰质层、外侧丘系背侧核和延髓中央灰质.  相似文献   

12.
实验采用 NADPH组织化学和 5 - HT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显色方法研究了 5 - HT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和中缝核簇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共存情况。结果表明 ;(1 )在 PAG腹外侧区中观察到大量的 NOS阳性神经元和 5 - 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 ,但是 NOS/ 5 - HT双标神经元较少 ,仅占该区 5 - HT样免疫阳性神经元 2 0 .1 % ,并且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内侧部 ;在 PAG的背外侧区中观察到密集的 NOS阳性神经元 ,但是几乎未见 5 - HT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2 )在中缝核簇的大多数亚核内均可观察到大量的 NOS神经元和 5 - HT免疫阳性神经元。在中缝背核的内侧部、中缝背核的尾侧部、中缝正中核、尾侧线形核、中缝大核和中缝隐核内双标神经元分别占所在部位中 5 - HT免疫阳性神经元的 44 .6 %、5 3.4%、 44 .4%、 2 6 .2 %、 2 6 .7%和 2 1 .8%。然而在中缝苍白核内仅偶见少数双标神经元。研究结果表明 ,在 PAG和中缝核簇的一些神经元内 5 - HT可以与 NOS共存 ,提示这两种神经活性物质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性 ,有关这些双标神经元的功能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电镜方法对14只树脑β-内啡肽能神经元胞体和纤维的分布及其在细胞器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首次报道在Broca斜角带观察到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电镜观察到β-内啡肽免疫反应物质定位于大颗粒囊泡内的小颗粒上和粗面内质网上。下丘脑弓状核及其附近区域观察到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在室周区、室旁核、第3脑室室管膜下层及室管膜上皮细胞间、内侧基底下丘脑及其外侧区、正中隆起内带和外带部可见到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和串珠状的膨体。对β-内啡肽的释放途径及其调节因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法,观察了大鼠尾壳核头部背内侧区,背外侧区,腹内侧区和腹外侧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并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小时后,观察这些区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尼氏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了大鼠脑视前区性双形核的位置、立体重塑和细胞组成。结果表明,该核团是一对圓柱形小核团,在视前区第三脑室两侧对称分布,头尾两端较细,中部稍膨大,其总长度雄性为262±35μm,雌性205±32μm。核团内由大、中、小三种神经元组成。雄性核团还可分为腹外侧和背内侧二个亚群,腹外侧亚群主由中神经元组成,背内侧亚群以大神经元占多数,雌性核团无明显的分群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2,VgluT2)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和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联系。结果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各层均有分布,特别是在Ⅱ层内侧部二分布都较为密集,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GABA阳性神经元周围有许多VGluT2阳性终末与其胞体或突起密切接触。结论小鼠腰髓背角Ⅱ层内侧部GABA阳性神经元直接接受兴奋性传入。  相似文献   

17.
甘丙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已经克隆了3种甘丙肽受体(GalR1, GalR2, GalR3),它们都是与G蛋白相偶联的受体.3种甘丙肽受体的氨基酸序列、药理学特性以及第二信使系统各不相同.GalR1/3受体可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并可以激活钾通道,GalR2受体可以激活磷脂酶C并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用RNA印迹、反转录PCR以及原位杂交等技术对上述3种甘丙肽受体在人、大鼠和小鼠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提示不同的甘丙肽受体可能参与不同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甘丙肽对幼鼠三叉神经主核突触传递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丙肽是Tatemoto于 83年从猪小肠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 2 9肽 ,其N和C端分别为甘氨酸和丙氨酸残基。研究表明 ,甘丙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 ,具有调节胃肠平滑肌收缩、抑制胰岛素分泌、加强吗啡镇痛效应和参与记忆等功能 ,尤其在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在国际神经学界出现了研究热潮。损伤初级感觉神经元末梢后 ,残存的感觉神经元内甘丙肽浓度显著增加。为了了解该浓度增加的生理作用及其意义 ,我们运用细胞内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 ,以三叉神经主核 (PrV)神经元为受试对象进行…  相似文献   

19.
大鼠尾壳核头部生长抑素mRNA的区域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尾壳核 (CP)头部背内侧区、背外侧区、腹内侧区和腹外侧区生长抑素 (SOM )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CP头部不同区域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密度存在差异 ,腹内侧区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区 (P <0 0 1)。结论 CP头部不同区域的SOMmRNA阳性神经元密度存在差异 ,这可能是CP头部不同区域机能差异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大鼠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5┐羟色胺(5┐HT)能、P物质(SP)能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将FG注入SRD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延髓网状结构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延髓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此外,SP样和L┐ENK样阳性神经元还见于臂旁核、背外侧被盖核和孤束核。FG逆标并呈5┐HT样、SP样或L┐ENK样阳性的双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尤其是位于延髓中缝核团内的双标神经元数量较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SRD内的5┐HT样、SP样和L┐ENK样阳性终末主要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向SRD发出5┐HT能、SP能和L┐ENK能投射的上述核团对SRD发挥“弥漫性伤害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