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短角湿生冷水花(Pilea aquarum subsp.brevicornuta)化学成分。实验采用色谱法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包括5个五环三萜、一个甾醇和一个木脂素。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pilearbornol(1)、rubiarbonone D(2)、camarolide(3)、表齐墩果酸(4)、齐墩果酮酸(5)、5,8-epidioxy-(3β,5α,8α,22E)-ergosta-6,9(11),22-trien-3-ol(6)和桉脂素(7)。其中,化合物1和2属于乔木萜烷型(arborane)三萜,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首次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得到了确定。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也是首次从荨麻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乔木萜烷型三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对珍珠菜属(Lysimachia)植物中已报道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本属中的三萜皂苷均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为苷元基本骨架,根据皂苷元结构,可将皂苷分为13β,28-环氧-齐墩果烷型(Ⅰ型)和12-烯-齐墩果烷型(Ⅱ型),同时论述了Ⅰ型和Ⅱ型皂苷元化学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3.
弱细颤藻脂溶性化合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培养的弱细颤藻 Oscillatoria tenuis 中有机化合物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脂溶性有机化合物占藻细胞干重5.8%,其中色素化合物含量较高,烃类化合物含量较低。烷烃化合物碳原子数分布范围为 C_(14)—C_(19),以正十七烷含量最高。色素化合物主要为脱镁叶绿素α,β-胡萝卜素和橙红色的未知色素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4.
苦丁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文永新  陈秀珍  金静兰  成桂仁   《广西植物》1990,10(4):364-368
从苦丁茶叶中分离鉴定出四种成份,其中之一经鉴定为一新五环三萜内酯,暂命名为苦丁茶甙元(kudinchagenin);其他三种成份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β-谷甾醇和鸟苏酸。  相似文献   

5.
胶粘香茶菜素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胶粘香茶菜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得两个二萜化合物‘经各项光谱数据和化学反应确定,其中一个为四环二萜化合物,对映-贝壳杉烷-16β,17-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1);另一个为三环二萜对映-异海松烷型(ent-isopimarane type)新化合物,命名为胶粘香茶菜素(glutinosin)(2)。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对于从化学上阐明香茶菜属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对映-贝壳杉烯型四环二萜化合物的生源关系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树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从构树皮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六个三萜成分,利用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β-乙酰氧基-甘遂-7-烯-24S,25二醇(1),3β-乙酰氧基-7,23-甘遂二烯-25-醇(2),羽扇豆醇(3),α-香树脂醇乙酸酯(4),3β,25-二羟基-7,23-甘遂二烯(5)和β-香树脂醇(6)。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甘遂烷型三萜,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从傣药血满草(Sambucus adnata Wall)干燥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分析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7个五环三萜:熊果酸(1)、齐墩果酸(2)、α-香树脂醇(3)、13β-羟基-11-烯-熊果酸(4)、28-羟基-α-香树脂醇(5)、2α,23-二羟基-熊果酸(6)、2α,3α,23-三羟基-熊果酸(7),1个木脂素:4-O-甲基雪松素(8)和1个甾醇苷:β-胡萝卜苷(9)。其中化合物4~9为首次从血满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民间杀虫植物鱼藤(Derris eriocarpa How)的根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和化学分析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化合物1(3β,15α-dihydroxy-olean-12(13)-en-16-one),2(3β,15α,23-trihydroxy-olean-12(13)en-16-one),3(15α-hydroxyl-16-oxo-olean-12(13)-en-3-O-β-glucuronopyranoside)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鱼藤三萜素A,B,C。两个已知三萜为2β,3β,28-三羟基-12(13)-烯-齐墩果烷和β-香树脂素(β-amyrin)。另外还得到了二十七碳脂肪酸单甘油酯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9.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唐古拉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保留指数法鉴定了其成分。分别从唐古拉特白刺叶和西伯利亚白刺叶中的挥发油中鉴定出40、33个化合物,二者共有成分27个。对比二者的挥发性成分,发现唐古拉特白刺叶烃类化合物(25.54%),远高于西伯利亚白刺叶(12.00%),并且以二十一烷为转折点,在此之前,各烃类化合物的在唐古拉特白刺叶中的含量均高于西伯利亚白刺叶,在此之后,烃类化合物在前者中的含量低于后者;乙酸仅存在于西伯利亚白刺叶中,且含量高达20.00%,二氢猕猴桃内酯为二者叶中的主要赋香成分。  相似文献   

10.
二杈狗牙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二杈狗牙花(Ervatamiadivaricata(L.)Burk)中共分离出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3个环菠萝蜜烷型三萜:cycloart-23-ene-3β,25-diol(1),3β-hydroxycycloart-25-ene-24-one(2),cycloeucalenol(3);2个吲哚生物碱ervatamine(4)和tabernaemontanine(5);其他是β-谷甾醇,3β-乙酰-香树脂醇和胡萝卜甙。它们均由波谱方法鉴定。其中环菠萝蜜烷型三萜系首次被发现存在于狗牙花属植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