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那些远离名濑的村落医生都很少。因此,抗毒血清作为急救用品在没有医生的村落里,一般都是由村长保存在自己家里的.有蛇咬伤发生时,由那些当过卫生兵有打针经验的村民来注射,然后用车或担架在山路上颠簸几个钟头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时间还要受天气的影响。”“我作为卫生科长,经常要到各个村落去调查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为了表示尊重,都要到村长家去拜访一下.常常碰到一些村长认为抗毒血清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而把它放到神坛那样的地方.虽然他们的心很诚挚,但那些都是太阳直射的地方,要不然就是湿度很高,我真怀疑一年的有效期实际上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泽井芳男(Yoshio Sawai)博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蛇伤专家。1913年1月出生于日本东京194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入东京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工作,从事抗蛇毒血清的研制获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东京大学副教授。1972年在东京大学退休后任财团法人日本蛇族学术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蛇伤防治研究工作,研究成功精制冻干抗烙铁头蛇毒血清及蛇毒类毒素免疫注射剂,使日本的蛇伤中毒死亡率大大降低,推动了国际蛇伤防治工作的进展,他多次荣获日本国科学“紫绶褒勋章”“保健文化奖”“瑞宝勋章”“医疗功劳奖”等奖勋。泽井芳男博士曾到过中国等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讲学、科学考察和科研合作,他主编的《The SNAKE》是世界第一本蛇的杂志。他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荣誉,1974年被当选为“国际毒素学会”主席。 相似文献
3.
4.
昭和三十八年(1963年)——.研究烙铁头咬伤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泽井多次访问了奄美大岛、德之岛和冲绳岛,从保健所和当地的医生那儿把握了蛇伤的发展情况,直接走访了患者并进行了预后跟踪调查,回到东京的研究室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反复考虑什么是“最好的对策”,可以说一刻也没有忘记烙铁头的事.从昭和三十二年(1957年)第一次访问奄美大岛后,泽井就开始进行蛇伤患者的预后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摸清在什么程度上减少了死亡率和坏死的发生.随着冻干抗毒血清的开发,EDTA 等急救用药品的普及,那些离得很远的小岛和偏僻地区的死亡率在这四年里已经逐渐减少.也就是说死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泽苔草交配系统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显性标记位点对泽苔草(Caldesia parnassifolia)湖南茶陵湖里居群进行了交配系统研究。采用10个家系共240个子代样品测定了该居群花粉库基因频率、固定指数(F)、多位点异交率(tm)和单位点异交率(ts)。结果显示该居群异交率处于较高的水平(tm=1.008),多位点异交率与单位点异交率差异不显著(tm-ts=-0.021),固定指数(F)的估计值小于0(F=-0.200),表明该居群双亲近交不明显,而以异交为主。这可能是受居群密度、传粉者的活动能力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泽蛙(Rana Iimnocharis)在我国分布很广。根据我们的观察泽蛙每年能产几次卵,胚胎发育速度快,是胚胎研究和教学实验的良好材料。为此,我们进行了泽蛙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对泽蛙蝌蚪的毒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84—1985年用28种除草剂对稻田泽蛙蝌蚪进行了急性毒性测定。发现不同的除草剂对蝌蚪的毒性不同,毒性大的有五氯酚钠、毒草安等,毒性较大的有丁草胺、丹醚、杀草丹等。混合剂的毒性比单一制剂大。在加工剂型中,乳油的毒性比可湿性粉剂大,粉剂、颗粒剂则较小。蝌蚪对除草剂反应敏感,达一定浓度后,若药量稍有增大,就会迅速引起大量死亡。稻田化学除草时,防止对蝌蚪的伤害,是保护蛙类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方法对泽陆蛙消化道各部分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泽陆蛙的消化道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各管壁都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食道黏膜层有皱褶和纤毛,无杯状细胞;胃黏膜层有杯状细胞和胃腺,黏膜下层有血管分布;小肠具绒毛、杯状细胞和肠腺,大肠皱褶少,杯状细胞也少。 相似文献
13.
青海泽库中新世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的植物化石产自青海泽库中新统的砂质泥岩夹油页岩层中。经鉴定有11属12种,包括4新种。该地层剖面自上而下层序如下:上覆地层第四系~~~~~不整合~~~~~上第三系中新统3.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油页岩、芒硝及石膏。产植物化石。78.18米2.棕红色及绿色粉砂质泥岩、裂隙中含纤维质石膏。268.28米1.紫红色砾岩。厚度不明。~~~~~~不整合~~~~~~下伏地层白垩系紫红色砂砾岩、夹紫绿色玄武岩。植物群组合特征:本文研究的植物化石,除常绿的裸子植物?Taxus qinghai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产泽蛙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外
已有不少报道〔5.87,但国内仅报道了金线蛙、中
华大蟾赊、我国北方狭口蛙、北京产中国林
蛙[i,al滇蛙、牛蛙、昭觉林蛙及华西雨蛙[37等少
数几种。Kuromoto[6,曾分析了日本产泽蛙4个
不同亚种的染色体组型,而中国产泽蛙的染色
体组型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分析了中国产
泽蛙的染色体组型。 相似文献
16.
以下所研究的标本,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同志受郭双兴同志的委托交来的。根据标签记录,产化石的时代为第三纪。采集人只记黄南地质队,未注人名,是1962年3月采集的。标本共有三块。图版Ⅰ,1保存最佳,可作为正型。图版1,2、3的两块,保存也不错,但形状稍异,当作副型。地点与层位青海泽库茶卡油页岩。始新统(?)。记述图版Ⅰ,1的正型标本,为三角形轮廓,下狭上宽。下部较粗的直线,当代表羽的中轴,上部每边约有30个纹伏,为羽的分叉。此标本上约21毫米,约11毫米上宽处,两角微作收缩之状。看来当为尾部的羽。副型1(图版Ⅰ,2)羽之下中轴,尚可辨认,但稍向右歪,上部分开很利害,可能是受了挤压之故,也可能近于原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湖北省洪湖地区的泽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肠道内寄生的泽蛙原蛙片虫进行了形态学再描述, 包括活体形态、固定染色标本形态及扫描电镜下超微结构。样本形态特征参数值与Nie(倪达书)首次发现并命名时所记述标本参数值颇为相符(包括体长、体宽, 核长、核宽)。此外, 本文对2个重要的分类特征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1)缝线位于虫体顶端, 贯穿背腹侧; 所有体动基列均从缝线两侧发出。(2)胞核分裂时在两新核间产生的连接细丝, 在虫体整个生活周期一直存在。并针对这2点特征与其他已知的原蛙片虫属种类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认为缝线结构是较为稳定的分类特征之一, 体动基列均由此处生发并与虫体纵轴平行延伸; 推测泽蛙原蛙片虫子代虫体中的2个胞核均来自于母体中同一个核, 而其2核间的连接细丝可能是胞核分裂进化历程中比较原始的残迹。 相似文献
18.
鳞秕泽米(Zamia furfuracea)为近年从中美洲引进的苏铁科(广义的)或泽米科(狭义的)泽米属观叶植物。其叶片、株形较之于苏铁更多一种粗犷豪放的精神,在国内日益受到花卉爱好者的青睐。 鳞秕泽米树干多半生于地下,多分枝,干高15—30厘米,圆柱状,树皮密布暗褐色鳞秕状叶痕,多年生的总干基部茎盘处常着生幼小的萌蘖。叶为大型偶数羽状复叶,8—25片丛生 相似文献
19.
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地理分布非常广,目前针对该物种的种群生态学研究还相对较少。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们研究了吉安市郊区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的泽陆蛙种群生态。非冬眠期,每月均采集一次泽陆蛙样本,测量其体长、体重数据。研究期间共捕获泽陆蛙样本3 349个。采用体长、体重指标重心聚类法,结合泽陆蛙的生活史特征,将研究种群年龄结构划分为3个年龄组。其中,1龄为体长29 mm以下当年幼体,约占62.02%;2龄个体相对比例较高(体长30~39 mm,占34.61%),而3龄个体数量极少(体长40~50 mm,占3.37%)。通过种群平均年龄以及各年龄组相对百分比的逐月变化趋势分析及年间比较发现,泽陆蛙种群平均年龄的逐月变化曲线呈"M"型;1龄个体和2龄个体所占百分比的逐月变化曲线波动非常大;种群年龄结构季节性变化的年间比较也差异明显。这表明该种群可能面临高的生存压力,但种群更新较快。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通过对泽蛙早期胚胎进行截头再生实验的观察,结果发现泽蛙尾芽期、肌肉感应期、孵化期及角膜透明期等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对截断头部的反应都有着基本相同的方式,即不同程度地出现完全再生、不完全再生及不出现再生的现象。泽蛙胚胎发育早期能再生出头的事实,充分证明某些脊椎动物也和某些无脊椎动物一样是具有头部再生能力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