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植皮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深度烧伤患者,按乱数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游离植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比较两组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并发症、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NPY)、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研究组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5-HT、NPY、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低于对照组的21.15%(11/52)(P<0.05)。结论:深度烧伤创面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技术修复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炎性因子及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植皮修复患儿生活质量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患儿70例,采用计算机系统随机编号的方式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游离植皮后常规包扎处理,实验组患儿进行游离植皮后在VSD下进行包扎处理。考察两组患儿疗效指标。术前、出院后30 d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患儿的生活质量。术前、术后7d观察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7 d植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0 d,两组患儿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 (GH)、生理职能(RP)、活力 (VT)、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 (RE)、社会功能(SF)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植皮修复患儿,在VSD下进行包扎处理,可提高植皮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的6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情况,临床治疗指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VAS评分、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11%(31/36)vs 61.29%(19/31)](P0.05);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VAS评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93±4.19)天vs(24.27±6.01)天,(92.72±5.03)%vs(81.34±2.48)%,(2.93±0.52)分vs(6.70±1.30)分,(24.09±7.43)天vs(46.98±10.72)天](P0.05);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93±3.81)mg/L vs(83.86±7.43)mg/L,(0.10±0.02)ng/L vs(0.43±0.06)ng/L](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36)vs 38.70%(12/31)](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促进创面恢复,避免感染,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1月期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20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创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分布特点,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血清促炎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220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中,有64例出现创面感染,感染率为29.09%。64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0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比67.65%(69/10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52.94%)、鲍氏不动杆菌(7.84%)、大肠埃希菌(2.94%)排前三位;革兰阳性菌占比32.35%(33/10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71%)、表皮葡萄球菌(7.84%)排前两位;无真菌检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四肢深度烧伤患者是否发生创面感染与术后有无残余创面、是否合并糖尿病、烧伤面积、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住院时长、烧伤深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烧伤部位、烧伤原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有残余创面、合并糖尿病、烧伤面积≥40%、存在吸入性损伤、烧伤深度为III度是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概率较高,且感染者的炎性反应更为剧烈,创面感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及早干预并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对环状混合痔(RMH)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RMH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和研究组(n=47,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不良反应、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10 d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6%(42/47),高于对照组的71.74%(33/46)(P<0.05)。两组治疗10 d后创面渗液、水肿、疼痛、创面肉芽组织评分下降,创面面积减小,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MH患者术后采用龙血竭胶囊合九华膏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火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三区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42/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56%(34/45)(P0.05)。两组治疗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M-JOA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介素-6 (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7%(9/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肛周脓肿术后应用痛痒消洗剂熏洗坐浴对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全部136例肛周脓肿术术后患者均来自于我院2019年9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痛痒消洗剂熏洗坐浴,观察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肛门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创面缩小率高于对照组,手术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创面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肛周脓肿术后应用痛痒消洗剂熏洗坐浴,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对肛门功能的损害,可能与痛痒消洗剂熏洗坐浴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岛素局部应用对糖尿病足(DF)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氧化应激和创面组织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DF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DF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负压吸引(NPWT)治疗,观察组则于NPWT治疗的基础上增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创面面积、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氧化应激和创面组织β-catenin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创面面积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而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治疗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创面组织β-catenin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胰岛素局部应用可促进DF患者的创面愈合,同时有利于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VEGF、β-caten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浆锌及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5月到2018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0.8%,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CPSI评分、PVR、EPS IL-6与IL-8低于治疗前,Qmax和精浆锌浓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蒸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对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能提高精浆锌浓度,抑制EPS IL-6与IL-8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尿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在手部小创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0例手部小创面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行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血清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白介素(IL)-6、IL-8、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积率(ES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39/45)vs64.44%%(29/45)](P0.05),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1/45)vs17.78%(8/45)](P0.05)。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小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炎症反应轻,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疗效及其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 h、3 d的疼痛程度,对比两组一般治疗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和3 d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 d NR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后24 h(均P<0.05),且治疗后24 h和3 d观察组NR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疼痛暂缓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有利于提高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5例DFU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32例,VSD治疗)和B组(33例,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VSD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患足皮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肱指数(ABI)和血清相关指标变化,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患足皮温、ABI升高,VAS评分下降,且B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完全负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B组的溃疡愈合时间、去除外固定架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且B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VSD治疗DFU,可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溃疡创面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间收治的80例DFU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VSD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神经传导速度、溃疡创面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MCV、正中神经SC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内皮抑素(ES)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VSD应用于DFU患者,可促进其创面愈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水平、促进溃疡创面血管新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金蝉止痒颗粒辅助治疗对湿疹患者皮肤损伤、皮肤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治疗的120例慢性湿疹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其中对照组口服奥洛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之上加服金蝉止痒颗粒。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湿疹皮肤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皮肤屏障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瘙痒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及EAS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EWL指标显著降低,而WCSC和SC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而IL-4、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治疗组为3.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洛他定联合金蝉止痒颗粒治疗湿疹能够减少皮肤损伤,修复湿疹患者皮肤屏障损伤,调节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改善湿疹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医用护肤品对湿疹患者皮肤屏障损伤、免疫指标和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治疗的115例慢性湿疹的患者,按照其治疗不同分为单药组(n=66)与联合组(n=49),其中单药组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组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加用护肤品(保湿霜)。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5、Th细胞群、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湿疹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皮肤油脂(SC)和角质层含水量(WCSC)]差异,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而IL-4、IL-5水平显著降低,且联合组较单药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Th1、Th2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但联合组Th1/Th2比值较单药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IgE、EO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瘙痒、皮损面积评分及EA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且联合组优于单药组(P<0.05)。两组患者TEWL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而WCSC和SC指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较单药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处TLR4,MyD88及NF-κB mRNA表达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医用护肤品能够修复湿疹患者皮肤屏障损伤,调节免疫指标和血清因子的变化,改善湿疹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