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布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呈反弹趋势,我国尤甚.进入2000年以后,人间布病在我国成为报告发病数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令我国布病防治形势严峻.为了明确我国布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需求、最新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入研讨分析我国布病防治研究中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凝练和提出今后我国布病防治研究发展中亟需关注、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和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共同协办,于2013年6月21日召开了由来自全国布病防治与基础研究领域专家共同参加的“布鲁氏菌病防治基础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在我国布病疫情最重的省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石河子大学、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19家从事布病防治与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疾病防治机构的4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现结合文献资料以及本次会议的内容,对国内外布病流行现状、研究进展,以及影响我国布病防治的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建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很多国家养殖业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布病在我国出现反弹趋势,给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挑战。由于我国牛羊养殖数量庞大且相对分散等多方面原因,对于动物布病的相关发病数据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目的】了解我国奶牛布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布病防控措施及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过去5年(2013?2017)国家动物布病参考实验室的监测数据,深入分析我国奶牛布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结果】2013?2017年,从有流产症状的布病非免疫牛场采集了血清样本23 381份,其中布鲁氏菌血清抗体阳性占44.2%,2015年奶牛布病疫情最为严重,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分别为55.3%和93.5%。一类布病疫区5个省市的流产畜群间布病阳性率介于13.8%?57.8%,二类布病疫区4个省的流产畜群间布病阳性率在54.4%?86.9%之间。在这5年间,人间、流产畜群间布病发病趋势呈高度相关(r=0.806>0)。【结论】流产奶牛群体中,布病发生率处于高流行水平,且与人间布病流行趋势高度吻合;另外,二类布病疫区布病疫情严重。这些重要的信息,有助于全面掌握布病流行情况,提示进行人病兽防的重要性,为制定适合国情的布病防控战略提供技术依据。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对全国动物布病展开全面监测,做好动物布病预防、准确诊断以及牧场净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2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新时期我国生物安全战略与法规研究”咨询项目的基础材料组启动会议由杨胜利院士主持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以及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布置了“生物安全战略与法规研究基础材料组”课题组的工作任务,并就分工和具体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8例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88例布病病例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91;21~60岁为布病的高发年龄段;5~9月份是布病的高发季节;牧民是主要的易感者;牛羊是布病的主要转染源。患者最共同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汗、乏力、关节痛、腰痛及肝脾肿大等。布病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充分了解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特点,将会为布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和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适值临近国庆佳节 ,由河南省预防医学会主办的 2 0 0 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编号 :2 0 0 3 -45-0 8) :“微生态学研究与抗感染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9月 19~ 2 3日在郑州市嵩山饭店召开。与会的近 5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首先参加“新发传染病防治技术培训会”,在听取和学习曾光、杨瑞馥和梁国栋三位博士生导师所做有关 SARS和新发现虫媒病毒传染病防治的报告后 ,进行本研讨会。会议由蔡访勤主任委员主持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许汴利主任医师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肯定本学会的工作成绩 ,指出今后工作重点。本专业学会…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逃逸宿主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发的世界范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为兼性胞内寄生菌,无典型的毒力因子,但却有很强的致病性,常引发人和动物的慢性感染。逃逸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反应是慢性感染的先决条件,这种能力对于布鲁氏菌的毒力来说似乎也越来越关键。作为成功的致病性病原菌,布鲁氏菌采用"隐秘的"策略以逃避或抑制固有免疫、调节适应性免疫,从而在宿主细胞内建立长期的持续性感染。本文将围绕布鲁氏菌逃逸宿主的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旨为阐明布鲁氏菌毒力的新见解,这很可能为布病的预防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荧光偏振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消除该病的主要方法是扑杀与免疫相结合,所以建立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防治和清除布病非常必要。本文建立布鲁氏菌病荧光偏振(FPA)抗体检测方法,为布鲁氏菌病(布病)的快速高效诊断提供技术手段。【方法】提纯猪种布鲁氏菌S2株脂多糖O链(OPS),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后作为诊断抗原。通过对样品稀释液、抗原稀释度、反应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布鲁氏菌荧光偏振诊断方法。用该方法对148份布病阳性血清(其中牛血清70份,羊血清78份)和155份布病阴性血清(其中牛血清82份,羊血清73份)进行检测,确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按确定的技术参数,制备3批布鲁氏菌FPA抗体检测试剂盒,使用质控阴、阳性血清分别评价试剂盒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用400份临床样本比较本研究开发试剂盒与商品化进口FPA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使用0.5%蔗糖磷酸缓冲液作为血清样品稀释液;标记抗原的使用浓度为90μg/m L;最佳反应时间为3-5 min。本检测方法的判定标准为:δm P值20时为阴性,δm P值≥20时为阳性。按上述条件建立的FPA检测148份布病阳性血清和155份布病阴性血清,结果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8.7%。对400份临床样本的比对检测显示,研究建立的FPA方法与进口商品化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4.0%。【结论】研究建立的布鲁氏菌PF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一种重要的布病诊断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家畜的健康养殖和人类健康。布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宿主、病原以及病原在宿主巨噬细胞内定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布鲁氏菌能在单核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中生存,并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也是布病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探究和分析布鲁氏菌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于布病防控和新型疫苗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的主动防御机制、树突状细胞以及由CD4~+和CD8~+亚群介导产生的IFN-γ、IL-12和TNF-α对于抵抗布鲁氏菌的感染十分重要,有关布鲁氏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鼠模型。现结合实验室自身研究内容,就国内外布鲁氏菌免疫或感染不同宿主后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犬种布鲁氏菌是犬种布病的病原菌,主要导致犬流产和繁殖障碍。虽然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群的病例极为少见,但是犬种布鲁氏菌对人的安全风险仍存在争议。目前,我国犬种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犬种布鲁氏菌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相对缺乏。开展犬种布病的流行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调查对加强犬种布病的监测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犬种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犬种布鲁氏菌的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为犬种布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BCSS-PCR对63株试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HGDI (Hunter and Gaston diversity index)多态性指数调查犬种布鲁氏菌的遗传多态性,用MLVA方法基于BioNumerics5.0软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揭示犬种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此外,基于MLVA-11采用goeBURST软件构建犬种布鲁氏菌的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阐述我国犬种布鲁氏菌的地理起源特征。【结果】常规鉴定方法和BCSS-PCR扩增结果显示63株试验菌株全部为犬种布鲁氏菌。BCSS-PCR与常规鉴定方法的符合率为100%,BCSS-PCR的分析敏感性为10-3 (即50 pg/μL犬种布鲁氏菌DNA)。我国犬种布鲁氏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HGDI分析表明Panel 2B的5个位点具有较高的变异度,等位基因型由高到底依次为bruce09(11) bruce07(8)bruce16(7)bruce04(6)bruce30(5)。MLVA聚类分析表明北京地区出现了3次较小规模的犬种布病暴发流行,其余地区均为零星散发。我国犬种布鲁氏菌可分为5个地理集群,以MLVA-11基因26型克隆群为主导种群,该种群与来自美国、希腊、加拿大、法国、罗马尼亚和韩国等国家的菌株具有共同的地理起源,其余4个种群为中国特有。【结论】我国犬种布鲁氏菌呈现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并有广泛的地理来源,表现为输入性和中国特有血统共存的起源进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冯宇  王芳  丁家波  蒋卉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3):1033-1040
[背景]布鲁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胞内寄生菌,是引起动物和人发生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病原体.高效消毒剂杀灭环境中的布鲁氏菌是防控布病的关键措施.[目的]评价市面上常用消毒剂对布鲁氏菌的灭菌效果及差异.[方法]选用市面上9种不同类型的常用消毒剂,以高、中、低3种不同使用浓度分别研究其对牛种、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南山区学校幼儿园2010-2012年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情况,探讨预防及控制疫情暴发的策略及方法.方法:以2010年南山区区级研究课题《学校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研究》中开发的《学校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中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数据,同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用MS Excel和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南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共发生519起暴发疫情,其中甲类传染病疫情0起,乙类疫情56起,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428起,其他传染病暴发疫情35起.暴发疫情种类以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腹泻、水痘等为主,罹患人群共4227人,全区8个街道均有疫情发生,春秋季节暴发疫情较多,尤以3月份和9月份居多.结论:应重点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密集场所的传染病监测及疫情报告机制,落实晨检和因病缺课报告工作,提高疫情预警效率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预防及控制流感、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水痘等常见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保护学生及幼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布鲁氏菌病,主要特征为发热、流产,是世界范围之内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对多种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布鲁氏菌能够感染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类,给国家、养殖户以及生产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还会引起一系列公共卫生的问题。基于此,研究布鲁氏菌检查办法,能够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对性的解决信息。本研究主要阐述了免疫学ELASA和PCR等布鲁氏菌检测技术,这些快速检测技术均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13.
全国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试点及乙型肝炎疫苗使用策略规划工作会议,于7月6日至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由卫生部防疫司召集,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所主持。防疫司领导和十省防疫站的有关人员3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是在全国肝炎流行病学摸底工作基本完成和血源性乙肝疫苗已批量生产,即将投入使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1—2014年山东省青州市人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疫情的分布特征,为预防控制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Excel 2000软件对青州市2011—2014年布病的流行地区、时间,患者年龄、性别、人群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青州市2011—2014年共报告布病病例207例。布病发病时间多集中在3—8月,发病地区以谭坊镇(44例)、黄楼办事处(36例)、云门山办事处(20例)和邵庄镇(20例)居多,占发病总数的57.97%(120/207);布病发病年龄以30~60岁青壮年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7.63%(140/207),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0.82%(188/207),男女性别比例为2.23∶1(143/64)。结论青州市2011—2014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5.
研发动态     
<正>我国完成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与广东省和惠州市疾控中心合作完成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这一工作有助于追寻疫情发展的踪迹,破解病毒的性质、来源、传播力和毒力,从而找到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森林脑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欧洲森林脑炎为一种地方病也是最重要的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森林脑炎在我国存在有三大疫区、六个自然疫源地,其中东北疫区最为严重。森林脑炎为我国法定的由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之一。美国CDC将森林脑炎病毒列为C类病毒类生物武器,并优先发展疫苗。预防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和流行以及抵御病毒类生物武器的袭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森林脑炎疫苗,森林脑炎疫苗在预防森林脑炎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森林脑炎疫苗研究现状和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传染病动力学原理,考虑到传染病的发生,人们将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了基于心理作用和治疗的SIS传染病模型.综合利用常微分方程定性与稳定性理论和极限系统理论,分别获得了该模型的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心理作用的积极影响,能够书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加上有效的治疗措施,甚至能够加快疾病的绝灭.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 复旦大学承办的第126 期东方科技论坛“突发严重传染病事件中生物安全问题的探讨”研讨会, 于2009 年2 月20 日在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 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闻玉梅院士担任执行主席, 近40 位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传染病工作及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参加了本期研讨会。参会人员分别来自卫生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19.
动物源性呼吸道病毒及媒介传播病毒所导致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及社会经济危害重大。为了阐明这两类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起源、演化与传播扩散的生物学基础,及其鉴别的分子标记,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牵头、舒跃龙研究员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凝集了10家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一线单位和微观组学、计算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优势平台单位的"重要新发突发病原体发生与播散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助。该项目将围绕"分子标记的筛选——分子标记的验证——分子标记指标体系的形成"三个环节,从病原体与宿主、个体与群体、基因型与生物表型三个方面,分子、细胞、动物和群体4个层面,筛选及验证同病原发生、传播、致病、耐药相关的病原及宿主关键分子标记,建立一套基于分子调频理论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分子标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5):120-121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瑞金医院、复旦大学和美国、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最近在血吸虫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方面获得重大进展,《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athogens)病原卷日前在网站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