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RMPP患儿纳入研究,记作RMPP组。另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此外,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基线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比较两组患儿的影像学特征。结果:RMPP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RMPP组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OR=2.773、2.344、1.058、2.515,均P0.05)。RMPP组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支气管肺炎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MPP患儿血清IL-6以及IL-10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血清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情程度分成低危组40例、中危组45例以及高危组35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此外,将VAP患者按照28 d生存情况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治疗情况以及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VAP患者的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检人员,且VAP患者中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机械通气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气管切开均与VAP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以及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异常升高均是VAP患者预后的不利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与VAP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VAP患者的预后受到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气管切开以及血清NAMPT、YKL-40、sTREM-1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甲泼尼龙治疗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83例。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n=90)和RMPP组(n=93),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儿童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RMPP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治疗,并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2 mg/(kg?d)]、中剂量组[3 mg/(kg?d)]和高剂量组[4 mg/(kg?d)],每组各31例,对比三组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MPP组发热天数长于GMPP组,特异性体质、肺外并发症患儿比例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GMPP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GMP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天数≥10 d、特异性体质、有肺外并发症、CRP≥24 mg/L、LDH≥250 IU/L、IL-6≥17 pg/mL是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上述时间均短于中剂量组(P<0.05)。低中高剂量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RMPP的发生受到发热天数、特异性体质、肺外并发症以及CRP、LDH、IL-6水平等因素影响。应用4 mg/(kg?d)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疗效较好,可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叶酸(F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的关系,分析联合SAA、TSP-1、FA检测对URSA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URSA患者(URSA组)和同期于我院产科产检的102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检测血清SAA、TSP-1、FA水平,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RS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AA、TSP-1、FA联合对URSA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URSA组血清SAA、TSP-1水平高于对照组,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RSA组年龄≥35岁、有吸烟史、饮酒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生殖道感染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体质量指数、URSA家族遗传史、职业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饮酒史、生殖道感染以及血清SAA、TSP-1水平较高是URS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FA水平较高是URS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TSP-1、FA预测URS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19、0.670,而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URS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URSA患者血清SAA、TSP-1水平增高,FA水平降低,且与URSA的发生有关,联合检测血清SAA、TSP-1和FA对URSA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支原体肺炎(MP)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MP患者56例纳入本次研究,将其记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后,有效者49例,无效者7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SP-A、SP-D及hs-CRP的变化趋势,比较观察组不同治疗结果患者的血清SP-A、SP-D及hs-CRP水平,并分析患者的血清SP-A、SP-D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3d及治疗后7d观察组的血清SP-A、SP-D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依次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14d血清SP-A、SP-D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有效组血清SP-A、SP-D及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患者的血清SP-A、SP-D与hs-CRP均呈正相关(r=0.713、0.699,P=0.000、0.000)。结论:MP患者的血清SP-A、SP-D及hs-CRP水平可伴随治疗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回落,最终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且血清SP-A、SP-D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临床治疗时可针对上述3种指标进行监测以判断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胸苷激酶1(TK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5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将其按照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分为子宫内膜癌组31例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119例。对所有患者均开展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HE4、TK1、YKL-40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E4、TK1、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效能。结果:子宫内膜癌组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指数(V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以及由该三参数构建的综合指数I相较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均更高(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TK1、YKL-40水平相较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均更高(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E4、TK1、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四项单独预测。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E4、TK1、YKL-40水平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重症肺炎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新生儿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暴露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肺氧合功能、血清ATⅢ、D-D、SP-B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氧和指数(OI)及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h、48h、72h,两组患儿OI及a/APO_2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得到了显著(P0.05),且观察组OI及a/APO_2表达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ATⅢ、D-D、SP-B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D-D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ATⅢ、SP-B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D-D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TⅢ、SP-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暴露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且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肺氧合功能及血清ATⅢ、D-D、SP-B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收治的2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132例作为COPD稳定组,AECOPD患者72例作为AECOPD组。另选取同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SAA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肺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SAA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SAA、PCT、CRP、IL-6、IL-8水平较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升高(P0.05),COPD稳定组患者血清SAA、IL-6、IL-8、PCT、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低于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组患者FEV1、FVC、FEV1/FVC%、FEV1%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IL-8、IL-6、CRP、PCT呈正相关,与FEV1%、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SAA对AECOPD诊断的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80.07%,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其与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于2016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0例开展回顾性研究,作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根据脓毒症患儿1个月内的生存、死亡情况,分成生存组(n=42)、死亡组(n=1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SAA、PCT、CRP水平,经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PCT、CRP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器官障碍数量>2个、脓毒性休克患儿占比分别为55.56%、44.44%,显著高于生存组的19.05%、9.52%(P<0.05);死亡组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患儿占比为38.89%,显著低于生存组的69.05%(P<0.05);死亡组血清SAA、PCT、CRP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器官障碍数量>2、脓毒性休克及血清SAA、PCT、CRP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是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SAA、PCT、CRP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80、0.761、0.912。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清SAA、PCT、CRP明显升高,三者升高均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且对脓毒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15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组(其中单支病变38例,双支病变57例,多支病变59例;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包括轻度42例,中度60例,重度52例),另选择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检测血清YKL-40、LTBP-2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血清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2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50 ms个数百分比(PNN50)水平低于对照组,低频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病变狭窄范围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比较,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LF/HF水平比较,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P<0.05);不同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LF/HF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冠心病组血清YKL-40、LTBP-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P<0.05);不同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患者血清YKL-40、LTBP-2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与血清YKL-40、LTBP-2水平呈现负相关,LF/HF水平与血清YKL-40、LTBP-2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YKL-40、LTBP-2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随冠脉病变狭窄范围和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与动态心电图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呈现负相关,与LF/HF水平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联合血清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9例接受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根据是否TUR-BT后复发分为复发组(n=32)和未复发组(n=77),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PNI、CXCL5及YKL-40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PNI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对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09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32例,复发率为29.36%。复发组多发肿瘤、肿瘤T1期、低分化比例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高于未复发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术前PNI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肿瘤、肿瘤T1期、低分化肿瘤、血清CXCL5升高、YKL-40升高为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NI和血清CXCL5、YKL-40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792、0.780、0.955,灵敏度分别为78.12%、53.13%、84.37%、96.87%,特异度分别为74.03%、97.40%、59.74%、79.22%。术前PNI联合血清CXCL5、YKL-40水平预测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AUC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CXCL5、YKL-40水平升高是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NI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及分析住院患儿血清中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探讨两种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定性检测患儿血清中的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及季节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6%、22.4%,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3%。PIV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每一年中6-14岁感染阳性率最高;MP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的阳性率也升高,6-14岁阳性率最高。PIV与MP在每年的四季中,感染的阳性率各不相同,并且没有相对的规律可循,但是在冬季阳性率还是较高,其次是春季、秋季,最低的是夏季。结论:掌握儿童副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了解疾病感染特点,从而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及时快速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乳酸(Lac)联合检测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本院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15例aSAH患者纳入研究,记作研究组。另取10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受试者血清cTnI、Hcy以及Lac水平。此外,按照术后转归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作转归不良组以及转归良好组,比较两组各项基线资料以及血清cTnI、Hcy、Lac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另外,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cTnI、Hcy及Lac联合检测对aSAH术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TnI、Hcy以及La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转归不良组血清Hcy以及Lac水平均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得: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术前脑疝、术前再出血均和aSAH患者术后转归密切相关(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unt-Hess分级Ⅳ~Ⅴ级、动脉瘤大小≥5 mm、术前GCS评分、术前脑疝、术前再出血及血清cTnI、Hcy、Lac均是研究组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cTnI、Hcy及Lac联合预测aSAH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TnI、Hcy及Lac联合检测对aSAH患者术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C1(APOC1)、乳酸脱氢酶(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通气功能、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3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且结果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者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观察组患儿均严格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接受治疗,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患儿中,重症组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IL-6均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联合IL-6预测其预后不良的AUC为0.930。结论: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其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其中APOC1、LDH、CRP联合IL-6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