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的分类鉴定与细菌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准确地鉴定细菌类别,根据其菌种种类不同,分别针对肠杆菌、阳性球菌、非发酵菌等菌种设计不同药敏板条的抗生素组合,可以指导临床应用用药。目前,细菌分类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表型鉴定法和分子遗传学鉴定法两大类,针对这两大类鉴定方法,汇总其生理生化分类特征,简述各方法采用的关键技术,针对各技术讨论其优缺点。同时详细研究了表型鉴定法下数值分类法中自动化鉴定涉及的算法,结合目前细菌鉴定方法,对细菌分类鉴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国外继细菌DN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克分子百分比(G + C mol%)作为分子遗传学指征;用于细菌分类之后,DNA分子杂交技术作为细菌分类鉴定的新指标业已开始广泛应用,国内因受某些条件所限,目前尚属起步。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细菌分类鉴定的研究水平,我们初步建立了用~3H-TdR体内标记细菌DNA,通过固相膜分子杂交技术来鉴定细菌DNA的遗传同源性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微生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细菌化学分类鉴定的有效方法。本文就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细菌的DNA G C含量测定、枝菌酸分析、醌类测定和多胺分析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1991年我们从黑龙江省同江市三村乡的水稻根际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光合细菌N9281(Photosynthetic bacteria N9281)。对光合细菌N9281的细菌学鉴定,我们主要按照[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1978)一书及伯捷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及第九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为光合细菌N9281菌株  相似文献   

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G+C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概述细菌分类是以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表型特征为基础的。虽然这些方法也成功地应用至今 ,但从不同细菌类群中区别表型相似性来确定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 ,还是不够精确的。近 2 0多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各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有关细菌种属间亲缘关系的分类鉴定工作 ,已从一般有表型特征的鉴定 ,深化为遗传型特性的鉴定。细菌 DNA中 (G+C) m ol%含量的测定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一个反映属、种间亲缘关系的遗传指征。目前已成为属、种鉴定的常用方法。鸟嘌呤 (G)、胞嘧啶 (C)含量是 DNA的特征值中最简单的一项 ,因为…  相似文献   

6.
目前建立了多种对微生态细菌鉴定分型的DNA分析技术,这些方法使细菌分类的水平不断提高,由最初的区分不同属、种的细菌发展到同种不同株细菌分类区分。本文对这些遗传学方法的原理、特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种类繁多,以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为基础的细菌鉴定较为复杂,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对一种未知细菌的鉴定和分类,不仅需要分析多个生化指标,有时还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经验。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些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的分类鉴定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析,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更科学、更精确、更快速地找到分离物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8.
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新热点:16S—23S rDNA间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细菌的分类鉴定亦从传统的表型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如(G+C)mol%、DNA杂交、rDNA指纹图、质粒图谱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rRNA存在于所有细菌中,rRNA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在细菌中高度保守。rRNA基因包含5‘端到3‘端的若干种成分,分别是16S rDNA、间区、23S rDNA、间区和 5S rDNA。16S-23S rDNA间区近年来在细菌系统发育学,特别是相近种和菌 区分和鉴定方面倍受关注。作为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将就16S-23S rDNA间区的一些特性及其胡细菌分类鉴定方面的作用做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细菌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杀虫剂,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建立快速准确的分类鉴定方法,对研究开发这类细菌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PCR扩增测序了本室保藏的26株,含20种已定名致病杆菌属细菌的一段845 bp的23S rDNA序列,构建了基于这段序列的致病杆菌属系统树并与基于几乎全长16S rDNA序列的相应系统树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作为致病杆菌属细菌分类鉴定分子标记的优缺点。【结果】结果表明,与全长16S rDNA序列相比,所选择的23S rDNA序列片段所含可变位点、简约信息位点比例更高,遗传距离数值跨度大。【结论】上述结果显示该序列片段可用于致病杆菌属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特别适用于对野外资源调查中采集到的大量菌株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0.
1.从青岛栈桥附近低潮线的海泥中分离得红硫细菌的纯培养。根据Bergey分类法及Kpacnabm KoB鉴定法,这种细菌鉴定是纤细红硫细菌(Chromatium gracile Strzeszew-sky)。 2.介绍了利用毛细管培养及分离这种细菌的方法。 3.对这种细菌的培养特征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往细菌分类鉴定都是以表形特征为基础 ,近年来开始对细菌的遗传物质进行研究 ,把细菌分类从人为的分类体系向自然的分类体系推进了一步。最先采用的方法是DNAG Cmol%的测定。每种细菌都有其特定的G Cmol% ,而且其数值比较稳定 ,不受菌龄影响 ,也不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据经验 ,一个种内各菌株间的G Cmol%不应相差5 %以上 ,同一属不同种G Cmol%不应相差1 5 %以上。G Cmol%用于芽孢杆菌分类 ,揭示了芽孢杆菌遗传上的异源性 ,结合其他方法 ,芽孢杆菌分类已由原来的一个属 ,发展到现在的七个属。本实验利…  相似文献   

12.
细菌形态学检测方法是细菌检验中极为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中最常见的一种鉴别染色法,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标志。革兰氏染色法常因各种因素造成误差,造成反应结果的不稳定。因此,我们需要依靠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消除影响染色结果的各种误差。本文将HACCP体系应用到革兰氏染色中,确定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规范了试验操作,以便更好地保证染色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16SrRNA和16S-23SrRNA间区片段是常用细菌分类鉴定靶点,本研究探讨人工神经原网络(ANN)对上述位点PCR扩增产物数据分析在细菌快速鉴定方面的价值。方法2对15SrRNA基因荧光引物和1对16S-23SrRNA区间基因引物用于扩增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的317株细菌。相关毛细管电泳(CE)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数据进行人工神经原网络分析。结果16S-23SrRNA基因的RFLP数据对未知菌鉴定的准确率高于16SrRNA基因的SSCP数据,分别为98.0%和79.6%。结论实验证明了人工神经原网络作为一种模式识别方法对于简化细菌鉴定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孙洁  李福田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3):160-161,136
国际上对于弧菌科弧菌属的细菌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分为Ol群霍乱弧菌、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和其他弧菌。另一种是按“伯杰氏细菌学分类手册”(第一版,1984)将弧菌属的细菌分为20个种或亚种。作者根据伯杰氏分类建立了用于弧菌科细菌鉴定的V-18生化系统。使用该系统和常规生化方法对从人粪便中分离到的14株弧菌进行了鉴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芽孢杆菌的DNA G+Cmo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细菌分类鉴定都是以表形特征为基础,近年来开始对细菌的遗传物质进行研究,把细菌分类从人为的分类体系向自然的分类体系推进了一步.最先采用的方法是DNA G+Cmol%的测定.每种细菌都有其特定的G+Cmol%,而且其数值比较稳定,不受菌龄影响,也不因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据经验,一个种内各菌株间的G+Cmol% 不应相差5%以上,同一属不同种G+Cmol%不应相差15%以上. G+Cmol%用于芽孢杆菌分类,揭示了芽孢杆菌遗传上的异源性,结合其他方法,芽孢杆菌分类已由原来的一个属,发展到现在的七个属.本实验利用从神农架分离的芽孢杆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一些种的G+Cmol%,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在临床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霞  高谦 《微生物与感染》2006,1(3):184-186
20世纪70年代前,生物类群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形态和结构、生理和生化特征、行为习性表现以及少量的化石资料来进行的.这种通过表型特征鉴定的方法对细菌之间的亲缘性判断有时不够准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特征,作为判断生物进化关系的主要特征.其中Woese等[1]通过寡核苷酸编目的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出1种新的鉴定细菌的标准,即通过比较1段稳定的遗传编码--16S rRNA基因序列来分析和鉴定细菌的种系发生关系,判断其亲缘性,对细菌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7.
[背景]植物内生细菌既能抑制病原菌对植物的侵染,也具有促生作用.分离具有拮抗和促生活性的内生细菌可为开发微生物菌肥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筛选内生细菌中的优势拮抗、促生菌种资源.[方法]以地锦草为材料,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分离该植物内生细菌,通过形态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内生细菌的分类归属.采用平板对峙...  相似文献   

18.
细菌的形态是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核心指标。虽然在分类上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状、弧形和螺旋形,但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菌的形态会发生改变。本文对细菌的基本形态转变和杆菌的丝状形变分子机制进行了概述,并归纳了在营养缺乏、放射污染、对抗宿主免疫系统和抗生素处理等条件下细菌产生形态改变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氧化硫硫杆菌能够氧化硫产生硫酸的特性,在盐碱土壤治理与改良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方法:筛选出氧化硫硫杆菌,其代表菌株TT03是细小杆状细菌,依据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分类,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果.结果:鉴定为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T(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相似文献   

20.
一株ganghwense发光杆菌的分类鉴定及相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海鲜食品(虾蛄)中分离到的1株细菌"M-1"进行系统分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1]进行分离培养,以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该菌株为革兰阴性杆状细菌,细菌宽度>1 μm;16S rDNA序列测定与photobacterium ganghwense相似为99%(1 455/1 467),生理生化特征与发光杆菌属相近.菌株"M-1"是1株发光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