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那琳  许梅花 《病毒学报》2021,37(6):1534-1538
寨卡病毒病是近年来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地流行的一种隐性传染病.该病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感染导致,虽然患者或携带者的病情并不明显,或在短期内很难察觉.但由于近些年来的突然流行,患者数目的 急剧增加,而且各国间贸易往来愈加繁荣,亦加快了该疾病流行的步伐.疾病的防治离不开确切的诊断,如何快速、准确检测出寨卡病毒不容小觑,是急需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曼玲  周雪平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2):149-151
植物病毒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每年全世界由植物病毒病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估计高达150亿美元。植物病毒病的准确诊断有利于病毒病的综合防治。近年来,由于植物病毒分类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病毒鉴定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病毒病的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本文介绍植物病毒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1生物学鉴定 利用生物学鉴定进行植物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寄主植物和病毒的传播方式。寄主植物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寄主病症、寄主范围和交叉保护现象。在早期的植物病毒研究中,病毒检测和鉴定是以病症为主要根据,现证实这不太可靠[1],…  相似文献   

3.
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孟和生 《生命的化学》2001,21(6):512-513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临床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手段。基因诊断 (geneticdi agnosis)是属于全新内容、全新技术和全新概念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该方法直接探查基因的存在状态及功能 ,即基因型的改变 ,可对疾病作出可靠诊断 ,又称DNA诊断[1] 。1 .传统疾病诊断方法的缺陷传统的疾病诊断方法大多为“表型诊断” ,以疾病或病原体的表型为依据。这种诊断方法有许多缺陷 ,表现为 :(1 )某些表型的改变不具特异性 ;(2 )疾病的表型改变往往出现较晚 ,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3 )某些疾病本身不呈现显著的表型改变 ,用传统的检…  相似文献   

4.
1983年夏季,北京地区儿童(以中小学生为主)中曾暴发流行咽结膜热。为探讨其病毒病因以便为临床提供诊断和防治依据,从8月10—31日在我院儿科门诊共采集患儿80份咽拭子标本和8份结膜拭子标本。同时对88例中的58例采集了双份血清,进一步做血清学试验来检测病毒,并进行了免疫荧光早期快速诊断病毒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虾病毒病的诊断 ,只根据患病对虾群体的表现症状 ,是不能确诊的。目前最基本又广为采用的诊断技术是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来找到病毒包涵体 ,或应用细胞病理技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在组织切片检查中 ,对虾病毒核酸 DNA的 Schiff's反应已有报道。但对于稳定可能的快速显示对虾病毒 DNA成分的改良染色技术还未见报道。我们采用龚志锦等 (1994 )研究的改进染色液配制方法 ,首次进行中国对虾病毒核酸DNA显示实验 ,得到了较好的 DNA染色结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用 取患病或室内感染的中国对虾 ,分别进行冰冻切片和 3种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生化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于1984年9月17-21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我国首届“病毒与农业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和解放军的14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35位副教授以上专家。会议交流了201篇论文。内容涉及植物病毒鉴定、植物病毒病流行和防治,昆虫病毒(包括密蜂和蚕)的分离鉴定及其利用和防治,动物(包括鱼类)病毒,病毒诊断新技术,病毒生化和支原  相似文献   

7.
亚病毒     
亚病毒(subviruses)是一类比病毒更为简单,仅具有某种核酸不具有蛋白质,或仅具有蛋白质而不具有核酸,能够侵染动植物的微小病原体。亚病毒包括三个类群:类病毒(viroid),拟类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virino)。(见表1) 亚病毒作为病毒学的一个新分枝,是1983年在意大利召开的“植物和动物亚病毒病原:类病毒和朊病毒”国际会议上才正式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病毒实验室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毒传染的证据。然而通过采用配对血清,检定传染性病毒病原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因此对病毒传染病的快速诊断之价值甚微。此外,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传染——不管其目前流行传布——由于此病原能发生隐性感染,并可以反复发作而加重,甚至不能证明抗体滴度呈2倍的升高。从临床样品中直接证明HSV抗原将提供此微生物传染的最快速诊断,但还没有可用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广州地区小儿病毒性肺炎275例中经病毒分离和/或血清学检查证实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82例,阳性率为29.8%。首次在广州地区证实了RSV与小儿肺炎的病原关系。 RSV是本地区一岁以内婴儿最重要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流行高峰为夏秋季,但病例终年不断,与我国北方流行情况正好相反,具有亚热带地区的流行特点。本文并对实验室诊断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合蜜蜂病毒病诊断的RT-PCR技术。【方法】从感染蜜蜂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残翅病毒、囊状幼虫病毒、急性麻痹病毒、黑蜂王台病毒以及慢性麻痹病毒的阳性样品中,分别提取这6种病毒的RNA。然后,同时应用一步法RT-PCR和两步法RT-PCR的反应体系对6种病毒扩增,并对两种方法的灵敏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得到158(IAPV)、269(DWV)、342(SBV)、460(ABPV)、536(BQCV)和774 bp(CBPV)的扩增片段,测序结果证实扩增片段符合预期。两步法RT-PCR可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病毒颗粒。【结论】结果表明,该2种方法均可快速、有效地诊断蜜蜂病毒。但两步法RT-PCR灵敏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蜜蜂病毒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炫  陈彦平  和绍禹 《昆虫知识》2012,49(5):1095-1116
蜜蜂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授粉昆虫,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增产效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中国养蜂业健康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取大量高品质的蜂产品,更重要的是发挥蜜蜂授粉的农业增产效应,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其他动物一样,蜜蜂健康也受到多种病害的威胁,近年来蜜蜂病毒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与传播,是导致世界蜂群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蜜蜂病毒长期广泛的以无明显发病症状的低浓度隐性感染方式存在于蜜蜂蜂群中,但多数蜜蜂病毒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可被激活,在寄主体细胞内快速复制,表现出强烈的致病性,引发致死性蜜蜂病毒病的流行与爆发。蜜蜂病毒病知识的缺乏,以及复杂的蜜蜂病毒鉴定技术使得蜜蜂病毒病难以及时确诊和防治,因此每年在养蜂生产上造成的巨大损失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养蜂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综述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趋势,为在我国开展蜜蜂病毒学研究提供参考,并介绍国外的一些蜜蜂病毒病诊断方法与防治经验服务于我国养蜂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背景】病毒病是甘薯的一种重要病害,给甘薯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生产中甘薯病毒病病原种类复杂多样。【目的】明确福建甘薯病毒病种类、分布及流行,对主要病毒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从福建主要甘薯种植区采集病毒病样品,利用PCR/RT-PCR的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检测,获得病毒序列,利用MEGA 6.0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福建7个甘薯产区鉴定12种甘薯病毒,包括9种RNA病毒: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C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2号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2)、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SPCFV)、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甘薯轻型斑点病毒(Sweetpotatomildspeakingvirus,SPMS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3种DNA病毒:甘薯卷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甘薯无症状1号病毒(Sweet potato symptomless virus 1,SPSMV-1),甘薯杆状DNA病毒B (SPBV-B)。SPFMV、SPCSV、SPVG和SPLCV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0.28%、41.90%、35.75%和24.58%,CMV检出率最低,为2.79%,未检测到甘薯C-6病毒(SweetpotatoC-6)和甘薯轻型斑驳病毒(Sweetpotatomild mottle virus,SPMMV)。福建甘薯主要以2-6种病毒复合侵染为主,单一侵染率占14.39%,2种以上复合侵染占85.61%。福建SPFMV分离物存在EA、O和RC3种株系,SPCSV分离物存在WA1种株系,未发现EA株系,甘薯卷叶病毒分属于2个不同的株系群。【结论】福建甘薯病毒种类多样,以复合侵染为主,且存在多种株系,遗传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初,西非埃博拉病毒感染暴发,且流行呈播散趋势,引起全球高度重视。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具有潜伏时间短、发病急、传染性强和致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和特异治疗药物。早诊断并隔离治疗可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这对准确、快速和敏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的需求增加。现将有关埃博拉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番茄曲叶病及其血清学和PCR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曾报道的番茄病毒病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花叶病。柯冲等(1964)在大陆首次报道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番茄病毒病——番茄黄顶病,此病在50~60年代曾在广州市郊流行,造成大面积减产。Green等(1984)报道台湾发生番茄黄曲叶病,此病与日本的番茄黄矮病(Tomato yellow dwarf)相似,并且与烟草曲叶病毒(TLCV)有血清学关系。印度、委内瑞拉等国也曾报道发生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曲叶病和番茄黄曲叶病。1991和1992年秋,在广西南宁市郊发现一种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片向上向内卷曲,叶背面产生耳状或杯状增生物,对光看有时可见叶脉呈墨绿色,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番茄病害。1992年秋广西农业科学院的番茄试验地发病率高达6.8%,对当地秋番茄生产构成了威胁。作者对病害症状、传播、血清学反应及PCR分析等方面与烟草曲叶病毒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了该病的病原与烟草曲叶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疫苗     
甲型流感病毒低温适应重组疫苗株基因组中ts缺损的定位〔英」/MeaveQ。、。E…IAeta Virol一1984,28(3)一204~21〔译自DBA,1984,3(1了),84一08111〕852424一卯一,本文研究了亲代流感病毒基因组中以及低温适应株A/Leningrad/134/17/57或A/Leningrad/134/47/57与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H]Nl和H3NZ的重组病毒基因组中的温度敏感(ts)表型及ts突变的定位。流行株HINI和H3NZ具有ts表型,并在i或2个基因中含有ts突变。在40℃克隆纯化3次后,ts表型丢失。具有不同ts表型的2个低温适应株,在编码非糖蛋白的3个基因(A/Lenin-grad/134八7/57于25oC…  相似文献   

16.
马来亚大学医学微生物系主任S.K.Lan博士应邀于1986年来华访问,在病毒所作了题为“病毒病快速诊断”的学术报告,针对发展中国家病毒病快速诊断工作的需要,结合他本人的研究,介绍了检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的血球吸附免疫法(Hemadsorption Immunosorbent Technique),该方法基本上与捕捉法  相似文献   

17.
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在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中起着重大作用。近年来蜜蜂数量大幅下降,由于农药使用、生态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以及受到天敌如胡蜂Vespidae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病原如真菌、细菌以及各种病毒的危害。其中蜜蜂病毒病是造成蜜蜂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调查贵州省越夏期和越冬期中华蜜蜂感染病毒病的情况,利用RT-PCR技术对贵州省兴义市、息烽县、台江县、龙里县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贵州省越夏期以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病毒Sindbis virus(SINV)为主要流行病毒,而越冬期以囊状幼虫病毒Sacbrood virus(SBV)和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为主要流行病毒。本研究初步调查了贵州省主要中蜂饲养区在两个重要饲养阶段发生蜜蜂病毒病情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防治蜜蜂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RNA沉默机制及其抗病毒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RNA沉默是发生在植物 (转录后基因沉默或共抑制 )、动物 (RNA干扰 )和真菌 (消除作用 )等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对外源遗传因子 (转座子、转基因或病毒 )的特异性和高效率的降解机制。随着对植物病毒分子遗传学认识的加深和对寄主防御系统研究的深入 ,发现了许多控制植物病毒病的方法 ,不过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是通过RNA沉默机制获取抗病毒工程植株。在陈述了RNA沉默机制的研究最新进展基础上 ,提出了如何充分利用该机制进行植物抗病毒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19.
已发现100余种蚊传虫媒病毒在世界各地流行,其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仅发现乙型脑炎和登革热两种蚊传虫媒病毒病,但近年来新发现西尼罗病毒和Tahyna病毒及其感染疾病流行。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西尼罗病毒,大量血清学研究证明当地不仅存在西尼罗病毒感染所致疾病,还发生过西尼罗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毒性脑炎流行。目前已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Tahyna病毒,并发现其在自然界动物中的循环和导致的人类感染流行。西尼罗病毒和Tahyna病毒及其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现为我国虫媒病毒及虫媒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蜜蜂的6种病毒: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IAPV)、残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囊状幼虫病病毒(Sacbrood virus,SBV)、急性蜜蜂麻痹病毒(Acute bee paralysis virus,ABPV)、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慢性麻痹病毒(Chronic bee paralysis virus,CBPV)在北京地区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该地区蜜蜂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多重RT-PCR法确定上述6种病毒在该地区的感染情况,并通过序列分析确定特异性。【结果】在所有检测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急性麻痹病病毒和慢性麻痹病病毒,感染率最高的是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其次是残翅病毒。检测的样本普遍存在混合感染。【结论】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残翅病毒、囊状幼虫病病毒、黑蜂王台病毒4种病毒可能在北京地区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