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生态水文学》简介  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自然地理系AndrewBaird博士和德比大学自然地理系高级讲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项目科学家RobertWilby博士共同主编的《生态水文学》(英文版 )是综述有关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植物与水分关系问题方面的第一本书 .全书共包括十章 .第一章介绍了什么是生态水文学以及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讨论了植物的水分关系 .旨在给读者提供有关植物如何利用水分的一些基本知识 .同时讨论了许多现有的水文学很少涉及的水分从植物根到叶的运动以及渍水和干旱对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影响 .第…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峡库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之一,受三峡水利工程和相关人类活动影响,其生态环境变化显著.揭示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变化对于维护库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遥感为此提供了关键途径,并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受到重视.现有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往往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有效反映生态环境变化和响应特征,加之生态本底和人类干扰活动的复杂性,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对库区环境变化遥感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尺度、遥感数据和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植被变化、水土安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规划5个方面对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主要科学问题,以期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管理和类似地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陆生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本文笔者对陆生野生动物资产评估的性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资产核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研究突出保育和解濒技术。针对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技术需求,重点研究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关键技术。摘编自《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源保护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工作,但保护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配合,科学研究正是保护区的灵魂,是反映保护区水平的标志,是资源保护、资源利用的支撑,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搭建科研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针对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所面临的各种生态和社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对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实行迁地保护,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立珍稀特有植物的专项或综合保护区,建立珍稀特有植物资源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科研和宣教工作,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现有生境和恢复植被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志留纪陆生植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中国志留纪陆生植物研究现状,主要特征、在早期陆生植物起源和演化上的意义及今后研究展望.贵州凤冈志留纪Llandovery世晚期Pinnatiramosus qianensis Geng(黔羽枝)具有陆生维管植物的某些重要特征;新疆志留纪Pridoli世晚期植物群中出现了早期陆生维管植物主要类群,显示了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的早期特征;云南志留纪Pridoli世晚期植物的发现有助于对全球植物古地理分区的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志留纪具有丰富的微体植物(隐孢子、三缝孢、管状体和表皮等).为早期陆生植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我国是探寻陆生植物起源、分异和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在志留纪地层中开展早期陆生植物化石的野外和室内工作,能够揭示各时段的陆生植物特征,提出新的观点和演化模式,将推进早期陆生植物起源和系统演化的研究.随着我国志留纪陆生植物化石研究程度的提高,基于有力地层时代证据基础上建立的早期陆生植物组合(主要是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将为我国志留系划分和对比提供证据,特别是碎屑岩地区和化石十分稀少的层段.  相似文献   

7.
三峡消落带生态系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三峡消落带生态系统是一条特殊的生态脆弱带,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影响使得这一生态过渡区逐渐成为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1989—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三峡消落带研究的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三峡消落带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内容包括论文数量及发表年代分布、研究机构、发表期刊和重要主题等。1989—2013年间,国内外总共发表三峡消落带研究的论文478篇,其中中文论文436篇,英文论文42篇;文章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2009年以后,增长速率明显加快;消落带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北和北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发表论文数量在研究机构中名列前三;《生态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3种期刊的载文数量最多,《生态学报》主要报道消落带植物研究成果,《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关注的领域较为宽泛,《环境科学》主要报道土壤和环境问题的研究;研究地点主要分布在长江支流上,其中澎溪河流域的消落带面积比例最大,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相对更多;生态是消落带研究最大的主题,土壤和植被是消落带研究的主要生态要素,磷、氮和重金属在土壤的循环过程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如何生态重建消落带生态系统是目前遇到最大的挑战之一。以后,需要加强三峡消落带的长时间序列的监测,及加强特殊水位脉动下物质在消落带内部、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迁移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对库区特有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荷叶铁线蕨是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三峡库区特有的濒危植物,其分布范围狭窄,繁殖力弱,资源量稀少[1]。三峡水库的兴建将对荷叶铁线蕨的生长环境及种质资源产生严重影响。本文阐述了该种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析了其群落学特征,并评估了三峡工程对它的影响,提出了保护该物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珍稀植物——巴东木莲冬芽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巴东木莲是长江三峡库区的珍稀濒危植物 ,数量不多 ,树形美观 ,是一种常绿大乔木 ,扦条繁殖不易。本文关于冬芽培养试验为巴东木莲提供了一条新的繁殖途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保护长江三峡库区物种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库区分布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昌锐  陈芳清   《广西植物》1999,19(1):43-46
长江三峡库区分布中国特有属67属,占库区种子植物区系属的6.4%,其中木本属28属,草本属39属,集中分布在川东、鄂西一带。本文主要对长江三峡库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物种组成、分布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三峡库区众多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形成的原因及其在库区植物区系研究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黄真理 《生物多样性》2001,9(4):472-481
三峡工程导致长江水文情势改变,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直接的,主要的因素,本文根据最新调查和研究成果,评述了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介绍了正在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水库淹没和移民搬迁是影响陆生生物的主要因素。三峡库区有144个植物群系,6388种高等植物,3418种昆虫,500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36个植物群系受到部分或全部淹没影响,4种地方特有植物的野生种群遭到淹没(1种全淹,3种部分淹没)。水文情势改变是影响水生生物的主要因素,长江水系共有鱼类350种,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1085种。其中三峡工程对部分珍稀大型水生动物,40余种特有鱼类和“四大家鱼”的影响值得重视,我们将通过建立长期的生物监测站,设立保护区和保护点,采用人工繁殖放流等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避免因三峡工程而造成物种丧失。  相似文献   

12.
正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 min共6道题。在地球上,陆生植物构成了一种单质系,它们非常成功地适应了陆地栖息地。陆生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并构成了所有其他陆生生物之间生态互动的框架。在这次考试中,将重点关注是哪些因素使得陆生植物能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考试目的:植物鉴定、形态描述和系谱关系重建。本次考试由5个部分组成:鉴定标本(5分);形态描述(36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008-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对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8科112属144种,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40.7%、89.8%和97.3%。新增加的71种植物主要有豆科(Fabaceae) 14种、菊科(Asteraceae) 13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6种、禾本科(Poaceae) 6种和茜草科(Rubiaceae) 5种。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104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广州约一半以上的外来植物是通过人为有意引进,进而形成入侵的。恶意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约占入侵物种总数的40%,表明广州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需加强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动态的监测,提高对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引入危害风险的评估,并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以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曾小平  赵平  孙谷畴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45-2450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功能的重要环境因子,是调节许多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直接或间接地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植物对温度升高及其它生态环境因子变化交互作用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包括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植物的气体交换、水分关系、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未来开展陆生植物对气候变暖响应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大年结实(mast seeding)是多生年植物种群周期性同步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年结实作为植物适应环境条件、提高繁殖能力的一种策略而备受关注, 但其驱动机制和进化意义尚存在较大争议。在依赖动物扩散种子的植物中, 大年结实被认为是一种调控动物贮食行为、提高种子扩散效率, 并最终增加繁殖成功率的一种策略; 动物介导的植物间互作可能是促进植物共存的进化驱动力。本文简要梳理了大年结实现象的各种假说, 提出了一个包括气候、资源、动植物互作的理解大年结实机制的概念框架, 并着重讨论了大年结实和动物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进化和生态意义。建议未来研究需要借助长期生态监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揭示植物大年结实与动物贮食行为之间的生态与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盖的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开展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前提.长江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环境变化影响的复杂性显著,但目前对此仍缺乏系统了解.本文通过解译Landsat时序遥感影像,获取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研究土地利用/覆盖构成结构及其分布的长期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演变规律,为深入了解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变化复杂性和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990—2015年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盖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和变化显著,农田面积比例由66.2%降至40.4%,林地面积比例由31.3%增至53.5%,库区由农业景观转变为以森林、灌木林等为主的林地景观,建设用地和水体逐渐增加;林地逐渐向库区中部扩张,建设用地点状扩张;海拔500~1000 m和坡度15°~25°区域林地面积比例增长最明显,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等植被类型增长最快.研究期间,三峡水库建设和各类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促使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呈阶段性变化,总体表现为生态恢复趋势.积极的生态恢复措施有助于消减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怿  蔡重阳 《古生物学报》2007,46(3):269-277
简要论述贵州凤冈志留纪Llandovery世晚期Pinnatiramosus qianensis Geng(黔羽枝)的研究历史、地层时代、主要特征、早期陆生维管植物起源和演化意义、争议焦点及其今后的研究途径和展望。P.qianensis代表了一类目前仍鲜为人知、由水生藻类植物向陆生环境过渡的植物类群,具有陆生维管植物某些重要特征,在后续演化过程中,可能是一类不成功的灭绝类群。由于P.qianensis的特有外部形态和复杂的内部解剖特征,对其认识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焦点集中在是否属于真正的志留纪植物(产出地层是否为志留纪Llandovery世晚期,是否属于这个时期的早期维管植物或植物根系)。作者认为:我国西南地区是探索早期陆生维管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地区,通过一系列野外和室内研究,进一步强化对P.qianensis及其共生植物群的研究,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系统揭示P.qianensis的生物学属性、分类系统及其生态环境,在早期植物演化上提出新观点和演化模式,推进早期陆生维管植物起源、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抑制藻类繁殖,控制水华爆发,是对富营养化水体完成生态修复过程中面临的首要挑战,如何高效安全的抑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利用陆生植物化感物质进行抑藻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草本植物(菊科/罂粟科、百合科、禾本科)、木本植物以及中草药类植物三大类详细介绍了陆生植物对水华爆发中的主要藻类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并且针对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进行阐述,最后对利用陆生植物化感物质开发抑藻剂的研究思路和注意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稀有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调查统计,江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稀有濒危植物74种,比《中国珍稀濒危植物》记载本省的种类(48种)增加了26种,是华东濒危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江西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区系特征及保护现状,它们具有组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成分多特有、分布局限和生态脆弱等特点。在分析稀有植物濒危原因和本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郭燕  杨邵  沈雅飞  肖文发  程瑞梅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559-3568
为揭示经历长期水位变动后,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对可利用资源的分享状况、不同资源环境下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以及植物种间竞争和共存机制,对三峡库区秭归段典型消落带现存优势草本物种的种群空间格局及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共有草本植物39种,隶属18科32属,以禾本科、菊科、蓼科和大戟科植物为主;狗牙根、狗尾草、狼把草和毛马唐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为主要优势种;海拔145~155 m段植物生态位宽度前3位依次为狗牙根>酸模叶蓼>狗尾草;海拔155~165 m段植物生态位宽度前3位依次为狗尾草>毛马唐>狗牙根;海拔165~175 m段植物生态位宽度前3位依次为狗尾草>狼把草>红蓼;不同海拔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均保持较高状态,生态位宽度较小物种也可与生态位宽度较大物种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仅凭生态位宽度不能判定生态位重叠值.消落带经历7次水位涨落周年后,大多数优势物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态位分化程度较低,在资源匮乏且不稳定的生境中种间竞争强烈,消落带植被仍处于群落演替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