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濒危植物银杉种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一株银杉的不同珠果的出种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就同一植株而言,其有性生殖是同步,球果的发育程度比较接近。银杉种子的平均重量0.00197g,仅为乔木树种种子平均重量的6%。种子中空粒比例达16.24%,反映出较高的种子败育率,饱满的种子中有生活力者仅占53.5%,银杉种子的吸水过程有3个明显的阶段,0-1h是急剧吸水阶段,1-9h吸水基本停滞9h到14d吸水果又呈递增趋势。在同样贮藏条件下,播种环  相似文献   

2.
曲婷  田迅  周立业 《生态学杂志》2020,(8):2622-2628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是科尔沁沙地入侵最为严重的杂草之一。以少花蒺藜草的异型性种子为对象,通过分析其生物学特征、萌发特性以及人工去除对P型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少花蒺藜草在科尔沁沙地的种子异型性和种群维持策略。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一个刺苞内有两粒或以上种子(以两个种子为多);同一刺苞内相对较大、外形似芒果的种子(M型种子)大于另一个相对较小、外形似李子的种子(P型种子),两异型种子在长、宽、高及百粒重上存在较大差异,P型种子各特征的变异系数均略高于M型种子;自然生境下,一个刺苞内萌发一粒种子(M型)的概率可达到93%,萌发2粒种子(M型、P型)的概率仅为7%,萌发3粒种子的概率为0;室内实验显示,同一刺苞内萌发一粒种子的概率为69.3%,萌发2粒种子的概率为22.2%,萌发3粒种子的概率为8.5%;野外早期去除少花蒺藜草植株地上部分对当年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大,晚期去除会导致少花蒺藜草种群数量减少;室内去除刺苞内已萌发的M型种子的胚根和胚芽后,P型种子的萌发率仅为20.15%,P型种子可能对少花蒺藜草种群的维持起独特的作用,并受环境条件制约且有一...  相似文献   

3.
种子雨是森林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内外已有部分关于种子雨的研究, 但多数集中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热带地区种子雨的长期监测研究仍显不足。为全面了解热带森林种子雨输入的数量动态和物种组成的长期规律, 本文对我国西双版纳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林群落水平上9年(2008年5月至2017年4月)的种子雨输入进行了研究。9年共收集到木本植物的种子226种8,993,224粒, 其中大型种子(I-1型) 77种9,779粒; 中型种子(I-2型) 61种24,237粒; 小型种子(I-3型) 72种83,399粒; 粒状微小种子(II-1型) 13种1,215,235粒; 粒状极小种子(II-2型) 1种7,244,667粒; 细丝状种子(II-3型) 2种415,907粒。种子雨输入量排名前10位的优势种贡献了70%以上的种子数量。各类型种子的种子雨输入量均具有年际波动, 呈“大小年”的交替变化, 间隔期为1-2年, 物种组成也呈现一定的年际差异。持续9年的监测中, 每类型种子至少观察到了1次大年结实事件。  相似文献   

4.
 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900m2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59种,其中19种主要植物已繁殖产生种子。群落每年以种子雨形式向种子库输入种子351.1粒·m-2,其中对群落更新有用的成熟有效种子150.8粒·m-2。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丰富,共有41种2510.5~2646.8粒·m-2。种子库中活力种子的种类和数量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间种子库的差异主要在于现存植物活力种子的变化。土壤种子库每年输出活力种子171.9粒·m-2,其中萌发输出21.9粒·m-2,动物采食输出133.5粒·m-2,病菌危害引起的输出为3.2粒·m-2,种子自然衰老引起的输出为13.3粒·m-2。每年输出超过输入21.1粒·m-2。演替前期植物种子没有输入,只有缓慢输出,但没有萌发输出。  相似文献   

5.
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土壤种子库动态初探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 90 0 m2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 5 9种 ,其中 19种主要植物已繁殖产生种子。群落每年以种子雨形式向种子库输入种子 35 1.1粒· m- 2 ,其中对群落更新有用的成熟有效种子 15 0 .8粒·m- 2 。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丰富 ,共有 41种 2 5 10 .5~ 2 6 46 .8粒· m- 2 。种子库中活力种子的种类和数量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时间种子库的差异主要在于现存植物活力种子的变化。土壤种子库每年输出活力种子 171.9粒· m- 2 ,其中萌发输出 2 1.9粒· m- 2 ,动物采食输出 133.5粒· m- 2 ,病菌危害引起的输出为 3.2粒· m- 2 ,种子自然衰老引起的输出为 13.3粒· m- 2 。每年输出超过输入 2 1.1粒· m- 2 。演替前期植物种子没有输入 ,只有缓慢输出 ,但没有萌发输出。  相似文献   

6.
探究滇西北冷杉属(Abies)植物的结实特性和种子特征及其变异模式,为促进冷杉林的更新及恢复提供材料支持和理论依据。收集滇西北分布7种冷杉的标本及球果,分析种子形态特征、种子生活力和结实特性,探究其种间及地区间差异。结果发现:滇西北7种冷杉种子的长、宽、厚分别是6.04~10.22、2.03~3.32、1.26~2.24 mm,千粒质量是4.26~30.50 g,千粒质量与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均显著相关(r>0.8,P<0.01)。滇西北7种冷杉的种子饱满率、虫蚀粒率和空秕粒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7.51%、4.92%和67.58%,种子饱满率不高、空秕粒和虫蚀粒严重。野外调查发现大多数云南黄果冷杉(Abies ernestii var. salouenensis)均未结球果,且仅收集得到一棵树的球果,因此在本文中未进行比较分析。滇西北其余6种冷杉的虫蚀粒率在不同种之间(P=0.750)和不同地区之间(P=0.204)均没有显著差异,饱满率(P=0.005)和空秕粒率(P=0.007)均存在种间差异,而种子生活力存在种间(P=0.008)及地区间(P=0.036)差异,因此冷杉...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适于种子nNA分析的快速简便的PCR方法。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半粒种子用提取缓冲液处理,产生的提取液可用于PCR和RAPD分析。水稻半粒种子的DNA和来自叶片的DNA用专一的PCR引物扩增后可以产生同样的PCR产物。含有胚的另半粒种子可以正常发芽。将半粒种子的PCR分析方法用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型的鉴定,证明是植物育种和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种子库及其萌发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济明 《生态学报》2001,21(2):197-203
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900m^2的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59种。其中19种主要植物已进人繁殖阶段,每年产生成熟种子238.8粒/m^2,种子雨量达351.1粒/m^2。其中对群落更新有作用的成熟有效种子数为150.8粒/m^2。萌发前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41种2642.O粒/m^2。其中现存植物种子19种。萌发后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28种2504.5粒/m^2,其中现存植物种子6种。葫发前后种子库的差异主要在于枯枝落叶层的种子含量。当年产生的种子大多数位于种子库的枯落叶层中,随时间推移,寿命较长的种子逐渐移到土壤层中。群落演替前期各阶段产生的种子全部位于土壤层里。萌发前种子库与现存群落的相似性大于萌发后种子库。群落内有19种主要植物繁殖产生种子,并在萌发前的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存在,群落更新潜力很好。群落遭受破坏的季节不同。其恢复潜力也不一样。群落内平均每年萌发出苗14种54.2株/m^2,当年存活24.5株/m^2,群落更新较好。  相似文献   

9.
疣粒野生稻是优异的种质资源,由于其种子的强休眠性,常规方法很难繁殖成功,本实验利用组织培养方法,通过诱导试管苗和诱导愈伤再分化成苗两种途径,对疣粒野生稻的试管微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疣粒野生稻试管苗及成熟种子。本研究结果表明,疣粒野生稻直接成苗及愈伤分化成苗对培养基的选择性均不强,用组织培养法快速繁殖疣粒野生稻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种子千粒质量为指标,对安徽天马自然保护区61种常见秋熟植物(种子数量在500粒以上)的种子大小进行了测定,并从种子大小与生活型、分类群和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等方面研究了种子大小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61种植物的种子大小存在很大变异,种子千粒质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015和79.370 g;根据种子千粒质量可将种子大小划分成A(0~0.05 g)、B(0.05 ~0.5 g)、C(0.5 ~5 g)、D(5 ~50 g)和E(50 ~500 g)5个等级,分别占总种数的8.20%、31.15%、36.06%、21.31%和3.28%,呈正态分布.61种植物包含乔木、藤本、灌木和草本4种生活型,种子千粒质量平均值分别为24.753、6.884、6.812和1.601 g,不同生活型间的种子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61种植物分属33科,不同科间的种子大小具有极显著差异,但各科间的种子大小与分类系统发育方向没有显著相关性.种子较小且种子产量较高的种类有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奇蒿(A.anomala S.Moore)、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华东藨草(Scirpus karuizawensis Makino)和庐山藨草(S.lushanensis Ohwi)等,显示种子大小与种子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为浙江百山祖特有的极度濒危植物,野生母树仅存3株,其中1株散生,另外2株呈南北相邻生长。为了解百山祖冷杉种子雨的时空格局特征,布设33个1.0 m×1.0 m的种子收集框,对2017年、2019年产的种子进行收集,每半个月收集一次种子,结果表明:(1)2017年12月16日至2018年2月28日,共收集到6次种子,其中散生株1 093粒、相邻两株1 020粒。2019年11月31日至2020年1月16日,共收集到4次种子,其中散生株341粒、相邻的北株165粒。(2)母树种子千粒鲜质量变化较大,最小的为2017年相邻两株种子(25.87 g),最大的为2019年相邻的北株种子(39.21 g)。种子长度、宽度、厚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4.5、6.8、4.1 mm,种翅长度和宽度的最大值分别16.4、13.7 mm。种子饱满率和千粒质量都表现出“先下降后提高”的趋势。北向的种翅、种子饱满率、千粒质量较大,而南向的则较小。种子性状与收集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3)2017年种子,有前2次的高峰,前2次收集到的种子为总数的80%左右,而20...  相似文献   

12.
杉木败育种子及其涩粒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种子的涩粒(败育种子)约占种子数的30—70%,涩粒率高是杉木种子发芽率低的根本原因之一。试验表明,立地条件、授粉方式、胚胎发育、光照、涩粒物质及母株的遗传性等都与涩粒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涩粒物质的成分很复杂,其中含萜类物质。还含有多种矿质元素。通过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的质量,较大幅度地降低涩粒率。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丰林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南坡,是珍贵的天然红松林分布中心。历年来,红松球果被害虫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被红松球果螟(Dioryctriaabietella Schiff.)为害的被害率极高。据1972-1973两年初步调查,共查球果1,957个,被害果为1, 579个,被害率为80%。在一个球果中最多有虫33头,最少有一头,平均8.1头。每头幼虫一生平均为害种子3-5粒,最多达7粒,每一球果平均有115粒种子。球果被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被害,一种是部分被害,未被害部分种子完好,这样大大降低了红松种子产量和质量,使更新所需种子供不应求。为了寻求对这一害虫有效而经济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72—1973两年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了灿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的粒重,粒长,粒宽和粒长/粒宽等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作用影响,其中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作用更大,且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粒重,粒宽和粒长/粒宽的种子直接遗传率较高,杂种早代单粒选择效果较好,粒长的种子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属中等,较高世代的杂种进行单株选择和单粒选择均有一定效果,4种粒形性状与其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表现较强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直接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母体加性相关和母体显性相关,在特种稻育种实践中,可以通过粒形性的间接选择,达到改良其矿质元素含量等营养品质性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共有24万种以上的种子植物,它们产生的种子,不但形状五花八门,而且重量也千差万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容一种东西很小,常以芝麻作比喻,比如说这东西太小了,就比作只有芝麻粒那么大。一粒芝麻究竟有多重呢?不知你称过没有。一粒芝麻的确很轻很轻,只有4...  相似文献   

16.
种子发芽率是指在发芽试验中,能发芽的种子粒数占全部供试验种子粒数的百分数;表示种子的发芽能力;是种子播种品质检验内容之一。可用常规方法(直接发芽)来测定,或用各种快速法来预测。种子生活力仅指种子发芽潜力,即用快速法测定发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期的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比较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时期的种子特性。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每50粒珙桐果实的出种量最高为101粒,最低为53粒,平均80.78粒,变异系数19.43%;果实出种量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而增长,这表明在相似生境条件下珙桐植株间的有性生殖是非同步的。各采收期珙桐果实的出籽率都非常低,最高仅为1.63%,由于种子包装格局与果皮包装格局资源损耗的相对独立性,提示果实表型特征与种子发育程度不存在相关性。测定分析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电导率,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9份样品中种子质量最高。而种子形态数据与百粒重却显示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这两方面最小,长19.85cm、宽4.94cm、厚2.95cm,百粒重18.82g,这表明珙桐种子形态大小不能反映种子质量的高低。用0.5%TTC溶液测定珙桐种子活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活力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动物对松属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长虎 《生态学杂志》2006,25(5):557-562
松属植物约110种,根据种子传播方式可分为风传播松和动物传播松。风传播松占绝大多数,种子多具有适应风力的翅。动物传播松大约23种,都具有大、可食用、无翅或短翅的种子,无法借助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松的分布生境多为贫瘠的山地,而且多位于高海拔地区。目前已知9种松树的动物传播种类,其余14种可推测为动物传播。动物传播者包括鸦科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动物将获得的种子分散贮藏,未被重取的种子可能萌发,完成传播。动物传播是定向传播,微生境多适合种子萌发。啮齿类的传播距离可达数10 m,而鸦科鸟类的传播距离可达数公里。动物传播的松树会出现树丛和多树干现象,一般由同一贮点内贮藏的多粒种子萌发造成的。动物贮藏的种子大部分被重取,称传播后取食。一些具有大种子的风传播松在种子落地后,啮齿类和鸟类会再次埋藏而形成二次传播,可看做是一个单独的传播类型,即风-动物传播松。动物传播者与依赖传播松树之间可看作是互利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1] 种子带毒部位的测定,证实种子的胚部和子叶都带有病毒,种皮内基本上测不到病毒的存在。大豆花叶病毒是典型的种胚带毒类型。 [2] 在种子形成过程中,种子内的带毒率很高。种子成熟豆荚干枯后,种子的带毒率急剧下降。不同品种的种子带毒率下降幅度不同,造成品种间种子带毒率和传毒率的差别。种子在干燥贮藏过程中使种皮内的病毒钝化。贮藏时期中,种胚内的带毒率没有明显变化。 [3] 病株上有褐斑和无褐斑种子的带毒情况,虽然结果都是褐斑种子的带毒率和传毒率较高,但是褐斑粒也有不带毒和不传毒的。而无褐斑粒仍然有相当高的带毒率和传毒率。褐斑粒出现的多少还与不同品种和发病时期的环境因素都有关系。因此,褐斑不能作为种子带毒与否的唯一指标。 [4] 测定病株上的无绒毛豆荚种子的带毒率都略高于正常豆荚的种子,但是这种差别不明显。 [5] 枯斑寄主(菜豆Top-Crop)检测种子带毒率的方法与直接播种检查种子传毒率所得到的结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岷江干旱河谷黄蔷薇和川滇蔷薇更新能力及其限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琼  包维楷  吴福忠  吴宁 《生态学报》2009,29(4):1931-1939
植物种子、种子库和幼苗库的研究是种群更新和植被恢复的重要内容.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两种乡土灌木(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的种子、种子库和幼苗库特征.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种子产量较高, 分别为(627±216)和(7832±4347)果/丛,但种子质量较差,饱满率分别为(49.62±1.03)%和(73.83±3.42)%,活力为(32.25±0.67)%和(55.38±2.5)%.黄蔷薇种子产量和活力低于川滇蔷薇,但其种子重量和休眠程度却远高于川滇蔷薇.两种蔷薇土壤种子库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格局相似:在水平分布上,离植株基部越近,种子密度越高;在垂直分布上,种子主要分布在地表层.黄蔷薇和川滇蔷薇种子库密度均较高,分别为(560±90)粒m2和(1955±235)粒/m2,但活力种子数量较少,分别为(26±4)粒/m2和(152±18)粒/m2, 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黄蔷薇(60.6%)较川滇蔷薇(18.4%)高,可萌发的种子,两者分别为(10±1)粒/m2和(124±14)粒/m2.黄蔷薇(65.3%)的种子库中被啮齿动物取食的比例较川滇蔷薇(0.5%)高.两种蔷薇的幼苗密度差异不大,黄薇幼苗密度((4.28±0.49)株/m2)略小于川滇蔷薇((5.24±1.28)株/m2).幼苗组成的总体趋势是高度级低的幼苗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且Ⅰ级幼苗数显著高于较其他级幼苗数.研究表明,两种蔷薇种子存在休眠,能形成持久种子库,种子特征对种子库和幼苗库具有深刻影响.两种蔷薇更新状况不佳,比较而言,黄蔷薇更新较川滇蔷薇好.黄蔷薇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动物对种子的破坏,而川滇蔷薇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幼苗存活定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