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娟  颜永刚  张岗  彭亮  陈莹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0):1672-1678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3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中木间木栓的形成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致观察,以揭示黄芩木间木栓形成的特征以及发育过程中导管及周围薄壁细胞的变化,旨在为中药枯芩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证据。结果表明:(1)黄芩根的次生结构由周皮、皮层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木间木栓发生在木质部异常导管的周围,先是导管内出现侵填体或其他物质,接着这些导管邻近的部分薄壁细胞内也出现一些物质,随后导管外围的正常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产生木栓形成层,进而形成木间木栓。(2)木间木栓将健康组织与这些异常的导管和薄壁细胞隔离,隔离在内的组织会逐渐成为死亡组织。(3)横切面观,小木间木栓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在木质部的不同位置,由内向外逐渐扩大,与周围的木间木栓相连,最终形成大的木间木栓。(4)纵切面观,木间木栓以管状形式由根头部向下延伸,部分根中距根头部以下3 cm内有木间木栓存在。  相似文献   

2.
木栓质组成成分、组织化学特性及其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雪源  茅林春 《植物学报》2017,52(3):358-374
木栓质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以甘油为基础的多聚脂类和多聚酚类物质的聚合物,定位于细胞壁和质膜之间,主要分布在根皮层和茎的次生边界组织中,可以降低细胞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外流,限制病原体的入侵,阻碍有毒气体向内扩散。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果蔬贮藏和植物抗性的关注,对木栓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是代谢相关酶及基因功能研究。该文系统阐述木栓质组织化学、生物合成及其相关酶和基因的研究动态,介绍木栓质的生理功能,总结木栓质组成物质的转运、聚合及其堆积调控等,以期为木栓质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黄块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黄根的初生构造与次生生长的发生类似一般双子叶植物。但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木栓形成层产生了多层栓内层薄壁细胞,维管形成层则产生了大量高度薄壁组织化的次生维管组织,从而形成了肉质膨大的块根。地黄块根的这种形成方式为一种异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桉树品种‘3229’和‘U6’的木栓形成层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从形成到脱落期间,3种抗氧化物酶(POD、SOD、APX)和LOX的活性,以及叶绿素、MDA、H2O2和DN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2个品种木栓形成层衰老的加剧,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但MDA含量、H2O2含量和LOX活力均增加.品种‘3229’木栓形成层成熟期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形成期和脱落期,但形成期与脱落期的酶活性却无显著差异;品种‘U6’木栓形成层成熟期SOD的活性也为最高,但各时期间的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品种‘3229’和‘U6’的木栓形成层从形成期到成熟期APX活性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成熟期后活性均又呈下降趋势.品种‘3229’木栓形成层的POD活性在成熟期到脱落期期间显著增加,而品种‘U6’却在形成期到成熟期显著增加.两品种DNA的动态分析电泳结果表明,桉树木栓形成层的脱落很可能包括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PCD).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一、二年生主根的发育及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根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等4个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其细胞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其中根冠原和表皮原具有相同的起源。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主要是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完成,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细胞。二年生黄芩主根的主要结构与一年生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为:二年生主根的周皮增厚,次生木质部中木纤维成群分布,出现木间木栓;维管射线为多列且明显;在近周皮的韧皮部内出现包围石细胞的木栓环组织。  相似文献   

6.
甘遂块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甘遂根在发生次生生长后,局部区域的木栓形成层向内产生多层栓内层细胞,这些细胞不断扩大,使这一区域的根发生膨大。以后维管形成层开始活路,产生薄壁组织化的次生维管组织,同时栓内层继续增加,从面形成了块根。由次生木质部中胶质纤维形成的薄壁组织细胞也参与了块根的后在。块根的这种形成方式应为一种异常生长。块根发育过程中,各种薄壁组织中淀粉粒的数目及体积不增加,甘遂根中的乳汁管为无节,分枝和多核的,不具淀粉粒  相似文献   

7.
以油茶岑软3号组培苗为研究材料,对其器官发生过程进行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培养基上,外植体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由器官诱导形成增殖芽,从而有效地保持了其遗传的稳定性。油茶增殖芽不定根由诱导的根原基发生,它起源于形成层薄壁细胞定向分化,不断向外进行伸长生长,并穿透愈伤组织而形成。这种不定根发生形式属皮部生根类型。油茶增殖芽单芽生根培养25 d后在不定根内形成次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培养40 d以上根内的输导分子与茎内的输导分子相连。  相似文献   

8.
冬瓜果实在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后,能够形成创伤周皮,使伤口愈合,这是一种自我修复现象,本实验通过观察,证实了不同冬瓜品种形成创伤周皮的能力汪同,其中杂交品种比一般品种要好;在不同的环境下也有影响,田间生长状态下的处理优于室内贮藏。  相似文献   

9.
黄芩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一、二年生主根的发育及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根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等4个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 群原始细胞组成,其细胞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其中根冠原和表皮原具有相同的起源.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主要是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完成,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细胞.二年生黄芩主根的主要结构与一年生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为:二年生主根的周皮增厚,次生木质部中木纤维成群分布,出现木间木栓;维管射线为多列且明显;在近周皮的韧皮部内出现包围石细胞的木栓环组织.  相似文献   

10.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远志(Potygda tenuiflia Willd.)根的发生和发育过程,以及1 a生与2 a生根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还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远志根储藏物质及主要药用成分积累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远志的药用部位为其主根,发育过程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来源于胚根,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主要是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来完成.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并且产生多层栓内层薄壁细胞.2 a生远志根的基本结构与1 a生的基本相同,只是栓内层增加至10层以上.远志根的储藏物质主要是脂类物质及少量的多糖.远志皂苷积累在远志根的薄壁细胞中,而山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根的木栓形成层、栓内层薄壁细胞和次生韧皮部中.  相似文献   

11.
冬瓜的果肉中发现了丰富的蛋白水解酶.用硫酸铵将冬瓜果肉汁分级盐析,得到粗酶液.再经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75柱层析等步骤得到一种电泳纯的冬瓜蛋白酶.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64 kDa.以酪蛋白做底物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作用pH为6.5,在pH 4.5~10.5,40~70℃范围内较稳定.PMSF强烈抑制该蛋白酶的活性.另外,Hg~(2+)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Mn~(2+)离子对其有保护作用,Zn~(2+)、Ca~(2+)和Cu~(2+)等离子对其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冬瓜及其变种节瓜原产我国南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菜药兼用型蔬菜品种,现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目前我国国家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的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分别只有299份和69份,且仅对几个种质特征进行了简单描述,许多重要的种质特征信息尚为空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也众说不一。建议今后我国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研究应重点开展以下几个内容:(1)搜集与抢救散落在民间的大量冬瓜、节瓜种质资源,扩充国家种质资源库;(2)系统、完整地对冬瓜、节瓜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进行鉴定;(3)创建我国冬瓜、节瓜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产权保护系统;(4)鉴别和区分冬瓜种质资源中的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资源,构建核心冬瓜、节瓜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13.
A chitinase was purified from the seeds of Benincasa hispida, a medicinal plant also called white gourd, and a member of the Cucurbitaceae family. Purification was done by using a procedure consisting of only two fractionation steps: an acid denaturation step followed b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he sequence of the N-terminal forty amino acid residues was analyzed and the sequence indicated that the enzyme is a class III chitinase. The enzyme, which is a basic chitinase, is one of at least five chitinases detected in the seed extract of B. hispida. Like other class III chitinases, this enzyme also has lysozyme activity. A genomic clone of the gene encoding the enzyme was isolated and sequenced. The gene has the potential to encode a protein of 301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protein, as expected from the N-terminal amino acid sequence, shares high degrees of similarity with other class III chitinases.  相似文献   

14.
对8个节瓜(Benincasa hispida var.chieh-qua How)品系基因组DNA中的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并对品系A39FA的29个克隆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及翻译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和同源性进行了分析,还对29条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扩增结果表明:8个节瓜品系的基因组DNA中均包含长度约260 bp的逆转录酶核苷酸片段;从品系A39FA中获得的29条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核苷酸序列(CqRt1至CqRt29)的长度为247~267 bp,同源率为46.2%~98.1%,而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为26.7%~98.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节瓜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核苷酸序列中碱基A、T、G和C的数量分别为65~96、47~92、45~74和32~49,所有序列均富含碱基A和T,AT/GC比为1.35~2.33;缺失突变是造成节瓜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核苷酸序列长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在序列长度和碱基组成方面的明显差异表明节瓜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异质性。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中有21条序列存在终止密码子突变、12条序列存在移框突变,表明Ty1-copia类逆转座子是节瓜基因组内序列重组的热点。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9个逆转录酶核苷酸序列分为5个家族(Family),分别包括16、4、4、4和1条序列,其中Family 1可能是具有转座活性的逆转座子家族,但存在转录活性的逆转录酶序列仅占全部序列数量的20.69%。将每一家族中的1~2条序列与其他15种植物的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显示出较高的同源性。研究结果表明:节瓜与其他植物的Ty1-copia类逆转座子可能有相同起源,而且Ty1-copia类逆转座子可在不同类群间横向传递。  相似文献   

15.
节瓜蓟马空间分布图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玲  潘宏 《生态科学》1995,(2):142-146
对节瓜蓟马在节瓜上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虫的空间分布型前期符合奈曼分布,后期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空间图式是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在节瓜不同叶位上分布差异显著。明显向心叶聚集,在瓜栅向光面与背光面虫口比例方面,均以向光面较多。  相似文献   

16.
The response of 8 different species within the Cucurbitaceae to hop stunt viroid (HSV) was examined. Some of these plants developed several kinds of systemic symptoms depending upon species, variety or cultivar infected. Among 12 out of 26 cucumber cultivars become infected severely, so visual symptoms are reliable for diagnosis because symptom severity is correlated with viroid content. Other cucurbitaceous species except Citrullus lanatus, Cucurbita maxima and Cucurbita moschata were also susceptible. Among them, Benincasa hispida was found to be a more suitable bioassay plant than Suuyou cucumber which has been hitherto used.  相似文献   

17.
以8份冬瓜和节瓜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冬瓜和节瓜RAPD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最佳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模板DNA、Mg2+、dNTPs、引物和Taq酶的浓度分别为20 ng、2.0mmol/L、0.24 mmol/L、0.3μmol/L和1.0 U。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36.9℃退火45 s,72℃延伸1.5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12℃保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不同寄主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本研究在室内通过药膜法测定了瓜实蝇节瓜、黄瓜、丝瓜和苦瓜种群4日龄成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随后将瓜实蝇不同寄主种群致死中浓度LC50进行比较,计算抗性倍数。结果表明,4个寄主种群对甲维盐的敏感性为节瓜 > 苦瓜 > 丝瓜 > 黄瓜,其中节瓜、苦瓜种群对甲维盐最敏感,其次是丝瓜、黄瓜,LC50值分别为0.250、0.391、0.809和1.035 mg/L。4个寄主种群对灭多威的敏感性表现为节瓜 > 黄瓜 > 苦瓜 > 丝瓜,LC50值分别为0.302、0.318、0.652和0.804 mg/L。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黄瓜、节瓜、丝瓜、苦瓜,LC50值分别为1.157、1.198、1.232和2.029 mg/L。对啶虫脒的敏感性为苦瓜 > 节瓜 > 黄瓜 > 丝瓜,LC50值分别为17.946、20.166、20.190和21.986 mg/L,其中对甲维盐的敏感性差异幅度最大,为4.140倍,其次是灭多威,为2.654倍,对啶虫脒的敏感性差异幅度最小,为1.225倍。表明寄主植物可引起瓜实蝇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春季三叶草斑潜蝇寄主种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东省冬后蔬菜调查结果表明,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tri folii(Burgess)的寄主主要有菊科茼蒿、非洲菊,伞形科西芹、香芹,豆科豆角,葫芦科冬瓜,茄科番茄等;其中,茼蒿、芹菜、番茄等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