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双版纳傣傣族民间植物命名与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通过所收集的1175种(品种)植物的1390个傣名,并对生活型外的1691个含义进行分析、统计、归纳,阐明了傣族对植物的认知。他们用“宏哦宾”,即“从地上长出来的,有生命的东西”对“植物”这个抽象而综合词汇进行定义,与现代科学“从地上长出的任何东西”的“植物”定义异曲同工,这是世界上很多其它民族所没有的。他们把植物的生活型和经济类型作为“属”名,把植物的形态特征、经济用途、分布生态和故事传说等有关含义作为“种”名,在对1691个植物名字含义的统计中,它们分别占了60%、30%、8%和2%,充分体现了傣族对植物“见什么像什么就叫什么”的植物命名方法。它类似于现代植物分类学对植物命名的林奈氏“双名法”。基于傣族对植物的认知和植物傣名结构,可以建立起“植物界”、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的两个“科”、生活型和经济类型的约20个“属”,以及具有“双名”的3000多个“种”和1000多个“品种”的5个结构层次的民间植物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流失 ,使传统分类工作在热带物种多样性评估中显出不足 ,而民间分类系统在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前人对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和分类系统已做过研究 ,该文在此基础上 ,探讨能否将这种知识用于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利用生物多样性快速编目、样方调查及民族植物学中民间访谈的方法 ,考察了三个傣族村寨原住民的植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 ,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程度与其年龄呈显著正相关 ,中年以后识别能力趋于稳定 ,识别率高达 91 %以上。通过与长期在西双版纳地区工作的野外植物分类学家相比较 ,我们发现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率不低于分类学家 ,且所需时间比分类学家少。作者认为 ,民间植物分类系统可以用于局部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都有分布和栽培的641种植物的傣、泰土著名字相似性比较,发现这两个民族具有基本相同的民间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的兰纳地区、北—东北部和其它地区泰族的植物土著名相同、相似的分别占0.69、0.57和0.37,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经济植物和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植物。其主要成因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傣、泰历史渊源及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密切程度相关。其中,兰纳地区地处泰国北部,它不仅邻近西双版纳,而且在历史上,它们曾经同属于\"兰纳王国\",两地的边界曾是\"犬牙交错\",成为\"曼比勐农\"(兄弟之邦)。这样,使包括土著名字在内的佛教植物、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等的交流比泰国其它地区更加密切,相似性便最高。西双版纳傣族和兰纳泰族被视为尚存的标准\"Tai\"人区。因此,该研究对于中国Dai、泰国Thai、缅甸Siam和老挝Laos等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及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贝叶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必须提高公众意识,支持社区、青年及妇女积极参与保护行动。所以,近年来,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以西双版纳的傣族为例,探讨了贝叶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持续利用的关系,包括佛主与植物、佛经的文字载体植物、佛寺的用材树种、赕佛活动的植物和佛寺庭园的植物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常用药食两用植物及其利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有傣族常用药食两用植物226种(含变种),隶属于76科184属。其中,双子叶植物62科179种,单子叶植物11科44种,蕨类植物1科2种,裸子植物1科1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有101种,占比44.69%。优势科主要集中在豆科(Fabaceae)17种、葫芦科(Cucurbitaceae)12种和姜科(Zingiberaceae)11种;单种属优势明显,有162属,占总属数的88.04%,占总种数的71.68%。傣族药食两用植物的利用以蔬菜类居多,有108种,其次是水果类有50种。傣医药用部位以地下部分最多;药效以清火解毒种类最多,有122种植物具有该功效。做了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和安全性评价试验的植物分别有189种、98种和144种。本文对西双版纳傣族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传统食用方法、傣医应用知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可为傣族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各少数民族对植物资源分类、识别、命名和保护的传统知识和实践,对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民间对竹类植物的分类、识别、命名、利用和保护,不仅基于竹类植物的经济利用、形态特征、生活形态和生长习性,而且依赖于社会文化价值,强烈的植根于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中。此外,民族民间利用和保护竹类植物的实践,是原住民和自然资源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晶,形成了非常合理和有效的可持续利用的生产系统。鉴于前期工作的基础,未来几方面的工作应得到加强:(1)调查:对中国其它偏僻地区原住民社区更多的访谈和野外调查是非常必要的,不要仅局限于种类的分类、识别和分布,而且亦要了解他们文化知识和这一重要资源的用途;(2)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多样性保护计划和项目必须纳入国家项目,并要结合对各个民族类群的特别建议。不同利益集团的介入和合作也是必要的。(3)技术传播:某些现代的管理和技术能改进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原住民社区收入和促进这些社区福利的改善。(4)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资金的支持:竹类遗传资源的保护对于未来可持续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但亦是困难的,这往往是资源多样化、文化多样性,特别是资金激励体制导致推行策略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的途径来保护日益减少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证明依靠西双版纳傣族传统信仰文化而建立的龙山林与寺庙庭园 ,就象一些小保护区和小植物园一样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在人口增加、森林减少和生活方式发生一定改变的今天通过成立宗教植物保护协会来运用信仰的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的管理、通过多层次培训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与技能 ,通过示范来鼓励土著民族参与等多种方法来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料植物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民族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州曼伞、曼安两个傣族村寨利用传统饮料植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村寨利用的传统饮料植物有114种,隶属43科、93属,其中65.8%的种具有药用价值。两村寨利用传统饮料植物的种类及物种数有较大不同,而村民传统饮料植物知识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ANOVA分析表明,传统饮料植物平均被提及的物种数在村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但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即随着年龄减小,访谈中人均提及的物种数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在交通较为便利的曼安寨更为明显,表明环境变化和外来文化等对植物传统利用知识的传承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广西靖西县常见植物进行了调查,完成了103种当地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编目.通过分析这些植物的命名规律,结果发现:靖西县壮族民间对植物的命名采用了“双名”法,植物名称的前面部分包含了植物的形态型或用途类型,而后面的部分则包含了植物的形态特征、颜色、生长环境、性状和用途等方面.本文还对靖西县壮族民间植物命名与双名法以及其他民族命名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相似之处和不同点.从对植物的命名和发音等方面来看,壮族和傣族两个民族具有语言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2003年11月-2004年10月晴好天气涡度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CO2交换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凉季、干热季和雨季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均呈现出单峰型曲线的日变化趋势,昼间其变化规律较强,夜间呈波动状态。昼间NEE(取绝对值)雾凉季和雨季均显著大于干热季;夜间NEE雨季显著大于干热季,而干热季显著大于雾凉季。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NEE日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不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对NEE的季节差异有较大贡献。另外,应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对昼间不同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下NEE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较高饱和水汽压差下的表观最大光合速率(Pmax)、表观暗呼吸速率(Re)比较低饱和水汽压差下的Pmax、Re大,而表观光量子产额(α)则相反。各季节较高气温下的Re比较低气温下的Re大;雾凉季气温的差异对Pmax和α的影响较小;干热季和雨季较高气温下的α较小。  相似文献   

13.
从12个品种水稻成熟种子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通过MS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变换,研究了2,4-D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用AA培养基建立适合原生质体培养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仅需3个月。由悬浮细胞系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有10个品种获得高植板率的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从7个品种得到再生植株。实验重复性达到80%,初步实现了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14.
栀子黄色素的提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植物的果实中,采用水浸提、醇沉淀的萃取工艺,经真空蒸发浓缩和喷雾干燥生产的安全性商、着色力强、色泽鲜艳、稳定性好、而且应用范围广、成本较低的天然黄色素,是食品工业上良好的着色剂。  相似文献   

15.
枫香脂和苏合香的心血管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苏合香及枫香脂生药、精制枫香脂、枫香脂挥发油的毒性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 ,枫香脂毒性小于苏合香。 4种样品均能提高小鼠常压下的心肌耐缺氧能力 ,其中精制枫香脂及枫香脂挥发油的作用最强 ;均可显著降低氯仿诱导的小鼠室颤发生率 ,其中精制枫香脂作用最强 ;对体外血栓干重的抑制率 ,精制枫香脂的作用强于苏合香 ;均可提高冠脉流量 ,其中精制枫香脂及枫香脂挥发油的作用强度及作用维持时间均优于苏合香 ;对离体豚鼠心功能的影响基本相似。提示以精制枫香脂取代苏合香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饥饿对南方鲇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对南方鲇仔、稚鱼进行饥饿,观察了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仔鱼肝脏萎缩,肠管缩短、变细,失去变曲形状。组织学结构与功能明显衰退:肝组织变得疏松,细胞缩小,仔鱼肝细胞内无脂质积累,到饥饿后期,部分细胞核仁解体;稚鱼肝细胞内贮存的脂质迅速消失,细胞由多角形变为圆形。胰脏组织变得致密,腺泡小叶分界不清,腺泡萎缩,其内分泌物减少或消失。消化道上皮细胞的高度下降,微绒毛退化,胃腺下发达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第四军医大学在本科教学中实施“精品课程计划”,培育一流师资。笔者成功申报了我校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本次精品课程讲授的内容是“循环系统”,不仅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传授组织学的学习方法和审视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从而变“应试性教育”为“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复合生态系统工程中高效去除磷,氮植被植物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8种漫灌和垄沟处理和利用单元的植被植物进行了去除污水中磷、氮效能的筛选研究,以皇草为植被的垄沟系统具有较高的净化效能,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3.2%和76.3%;以水稻I(88-132)和水稻Ⅱ为植被的漫灌系统对污水中的N有很高的去除利用效能,去除率分别为84.7和84.3%。质量平衡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水稻I和水稻Ⅱ为植被的漫灌系统以及皇草为植被的垄沟系统而言,植物的吸收作用最主要的是去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实验,就烟草膜保护酶系统对土壤Hg,Cd,Pb胁迫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g,Cd,Pb浓度的增加,POD活性逐渐增加,CAT活性逐渐减小,SOD活性在三种元素共同作用时逐渐下降,在元素单一或两两作用时,SOD活性呈单峰曲线,但总体水平仍较低。土壤Hg,Cd,Pb的这种影响表现出三元素共同作用>两两元素作用>单一元素作用。影响的结果造成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不平衡,致使相关生理生化过程紊乱。三种重金属对烟草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