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上危害草场和农田最严重的一种害鼠,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高原鼢鼠的全骨风干品———“塞隆骨”(藏药名)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国家级一类动物新中药材。高原鼢鼠骨性味咸、微温、中医归肝肾两经;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止痛、补益...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研究》2015,(6):554-558
高原低氧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环境限制因子之一,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类动物,受到高原低氧和洞穴低氧的双重压力。近年来,高原鼢鼠低氧适应主要生理特征及低氧适应关键基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些研究结果对阐明高原鼢鼠低氧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探索人类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人类高原病的防治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藏鸡对高原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纯  何灵杰  杨孔 《四川动物》2007,26(4):961-963
藏鸡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地方品种,高原地区特有的高寒低压缺氧的地理环境,使其在高原适应性和机体抵抗力方面更胜于其他鸡种。本文综述了藏鸡对高原环境适应的研究现状,提出分子水平上探究藏鸡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为其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种子植物, 但对该地区特有植物的区系特征以及多样性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植物志(书)以及在线数据库, 整理了只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种子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 分析了它们的科属特征、区系成分以及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共有特有种子植物3,764种, 隶属113科519属, 多数为草本植物(76.3%); 包含10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毛茛科、列当科等15个, 属有马先蒿属(Pedicularis)、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紫堇属(Corydalis)等7个; 从属的区系成分来看, 温带成分占主导(67.5%)。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多样性格局呈现从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 其中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 而且多数物种分布在高原的中海拔地带。理解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特征及多样性格局对探讨高原植物区系的演化历史和物种保护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高原林蛙不同部位皮肤组织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两栖类动物,已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温、缺氧、强紫外线的自然环境。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H.E染色及扫描电镜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高原林蛙头部、背部、腹部、侧部皮肤结构进行观察。高原林蛙各部位皮肤均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是角质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不同部位表皮层厚度接近,真皮层厚度不同,头部真皮层的厚度最厚,为(197.86±29.73)μm,侧部最薄,为(55.33±5.22)μm。高原林蛙真皮疏松层中分布有颗粒腺、黏液腺和嗜酸腺。颗粒腺主要分布于头背部;黏液腺在头部数目最多,侧部最少;嗜酸腺在机体各部位均匀分布。高原林蛙头部、背部、侧部色素细胞含量丰富,腹部色素细胞含量较少。毛细血管分布于真皮疏松层腺体周围,表皮中也有少量分布。这些结构特征可能是高原林蛙对青藏高原环境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位和东部界线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历史时空的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发生的鱼类区系的变化过程,和高原鱼类区系演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这一鱼类区系的分化直接反映了高原隆升事件,并应当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得到客观反映,即将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划单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造成古北区、东洋区分化的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全球性气候变冷在时间上相近、波及的范围都巨大,共同促成了欧亚大陆古北区、东洋区和青藏高原区特有类群的分化,作为对这些地史事件反映的青藏高原区、古北区和东洋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该具有相同的地位.另外,依据高原鱼类的分布范围和青藏高原对非高原鱼类的阻碍作用,讨论了青藏高原的界限及其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 具有丰富的生境类型和生物种类, 是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热点研究区域。青藏高原发育着独特的动物区系, 尤其是有蹄类动物, 如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野牦牛(Bos mutus)、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普氏原羚(P. przewalskii)、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等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在本文中, 我们探讨了如下问题: 青藏高原有多少种有蹄类动物?有多少种特有有蹄类动物?其分布格局如何?生存状况如何?保护现状如何?我们首先确定了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理边界。发现青藏高原有28种有蹄类, 其中10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青藏高原有蹄类种数占中国有蹄类的42%, 单位面积上的有蹄类物种密度比中国现生有蹄类物种平均密度高62%。特有种比例高达36%。然而, 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分布不均匀, 其丰富度呈东部高西部低格局, 而高原特有有蹄类则分布于高原腹地。青藏高原有蹄类动物生存受威胁比例高, 其中71%为受威胁物种, 54%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或附录II。野外调查发现大额牛(Bos frontalis)已经野外灭绝, 目前仅在高黎贡山有人工养殖的群体。青藏高原有蹄类物种红色名录指数从1998-2015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将加剧这一趋势。青藏高原有蹄类受威胁局面仍在继续, 物种生存状况持续恶化。虽然经过40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 但一些青藏高原有蹄类的重要种群与栖息地并没有被自然保护区和新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所覆盖。因此, 在开发青藏高原、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 应尽量保存高原野生动物种群与生境, 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特有的小型优势哺乳动物,具有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多样性、改善土壤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高原鼠兔的生态学研究已有大量报道,本文从高原鼠兔栖息地、种群生态、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高原适应性以及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高原鼠兔的高原适应性及其生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蝇科昆虫生物地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藏高原蝇科昆虫进行了生物地理学研究.青藏高原已知蝇科9亚科42属574种,以特有类群占优势.其中特有属占11.9%,特有种占66.2%,文中讨论了该地区区系成分的多源性,特有成份的特异性及青藏高原北缘特有属的起源与演化,特有种的狭域分布现象及理论探讨.讨论了该地区与其它地区间隔分布的多样性及高原蝇科昆虫的适应性.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冰期对蝇科昆虫的作用.青藏高原的横空崛起以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往复,导致该地区生境千差万别,使蝇科区系不仅有地域分异,且垂直差异显著.在此期间,北方物种向南入侵,南北成分交互渗透,高山类群适应进化,使许多特有成分在这里被陶冶、孕育,故而造成了该地区蝇科区系的特有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高原鼠兔低氧适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L  Ge RL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43-146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m地区的特有物种,具有极强的低温、低氧耐受能力。近十几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从整体水平及分子水平对高原鼠兔的低氧适应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该动物是研究低氧适应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对高原鼠兔的低氧适应机制从血液学特征、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作一系统阐述,旨在阐明高原土生动物在高寒缺氧环境中生存的适应机制,这对人类适应高原及高原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对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植物的种群地理分布及种群遗传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无苞香蒲(Typha laxmannii)的15个种群148个个体的叶绿体rpl32-trnL间隔区和核基因(植物螯合肽合成酶, PS)进行测序, 共发现2个叶绿体单倍型和8个核基因单倍型。所有的单倍型被共享, 高原种群没有特有的单倍型。邻近地区种群的叶绿体遗传多样性和核基因遗传多样性分别是高原种群的4倍和2倍。高原种群的遗传分化水平明显高于邻近地区种群, 其中高原种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东部种群与西部种群之间。研究结果表明, 冰期后从多个避难所回迁至高原台面和由此产生的奠基者效应造成了无苞香蒲在青藏高原东北及邻近地区目前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谱系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的高原湿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蒙新高原。高原湿地类型多样而独特,以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等自然湿地为主,还有库塘湿地和水田湿地等人工湿地。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高原湿地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是当今最年轻的地质地貌结构,经过强烈的造山运动和不同阶段的隆起,形成高山挺拔、山脉绵亘的雄伟地貌。从南到北为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以及昆仑山脉,南北走向的有横断山脉,这些山脉构成了高原的基本骨架,控制着高原地貌的基本格局,在山脉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在北部、南部、东南部及中部地区分别形成了高原湖盆、山原湖盆谷地和高山谷地等不同地貌。高原面低处多宽谷、湖  相似文献   

13.
<正>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地势高峻,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之上储有巨量的冰川,亚洲众多大型河流也发源于此,与超过全世界40%人口的生存休戚相关,它对现今全球气候、环境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高原特有的环境也孕育了适应高寒极端环境的生物,形成了高原所独有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这一地区的地质变迁以及与此相关的生命历史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新生代时期印度-亚洲板块之间的碰撞(约5千万年前)启动了青藏高原的隆升,然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隆额高原鳅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生命之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众多的支流和干流两侧密布的湖沼,孕育了大漠中的片片绿洲,同时也孕育了南疆独具特色的动植物资源,世界脊椎动物中的26种新疆特有物种大部分分布于南疆地区,隆额高原鳅(Triplophysa bombifrons)便名列其中(图1)。图1隆额高原鳅隆额高原鳅,曾名球吻条鳅,属鱼纲鲤形目鳅科高原鳅属,为我国特有的狭域物种,仅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的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等河段。为典型的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物种,常栖息于砂质底河流的浅水处,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及昆虫幼虫为食,我们…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由于受到人为破坏的影响,目前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优良牧草减少,有毒植物蔓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原中最重要的两种小型哺乳动物,其采食行为和挖掘洞穴的生活特性必然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但其与有毒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尚未揭示。基于此,在甘肃省玛曲县河曲马场自然生长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展了有毒植物的分布与高原鼠兔、高原鼢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毒植物27种,分属于菊科、豆科、毛茛科等11科。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该地区有毒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并探究了单位面积条件下有毒植物的分布特征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该地区高寒草原有毒植物的蔓延与高原鼠兔的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高原鼢鼠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正>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林蛙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两栖类动物(谢锋等2000)。高原林蛙背部多为灰褐色或棕红色,疣粒色略浅,其周围褐黑色,体侧散有黑色或红色斑,四肢具黑色横纹,雄蛙腹面多为粉红色或黄白色,雌蛙为红棕色,多无斑(费梁等2012)。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缺氧、强紫外线环境中,为维持个体生存及栖息地适应,高原林蛙皮肤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特异性变化(米志平等2016,张湑泽等2018)。  相似文献   

17.
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是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2 000~4 400 m的湿润环境。为探究青藏高原的高原林蛙遗传多样性,将4个线粒体基因(COⅠ、cyt b、12S rRNA和16S rRNA)序列合并成联合数据集,对采自青海省4个海拔梯度(2 000 m、2 600 m、3 200 m和3 800 m)的100只高原林蛙个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 000 m和2 600 m的高原林蛙群体的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高于3 200 m和3 800 m群体;4个群体均出现了高单倍型多样性、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结果。高原林蛙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群体间,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表明,高原林蛙群体可能没有经历扩张事件。cyt b基因在2 600 m、3 200 m和3 800 m群体都检测到了正选择位点。综上所述,2 000 m和2 600 m的高原林蛙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3 200 m和3 800 m群体,4个海拔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cyt b基因可能对高原林蛙适应高海拔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可为理解高原林蛙适应高原环境及其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鼠兔寄生虫感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亦称黑唇鼠兔,是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tonide)、鼠兔属(Ochotona)的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现已查明的分布地区有青海、西藏及四川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统计模型及空间信息数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物种分布模型已经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大尺度物种分布情况的重要工具。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关键物种,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采集高原鼠兔的分布点数据及环境变量数据,基于R语言中BIOMOD包中的7个模型对其在青海湖流域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主要分布于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天峻县周边及布哈河流域上游,影响高原鼠兔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最暖月最高气温、NDVI标准差、最冷季和最干季降水量。BIOMOD组合模型中,推进式回归树模型(GBM)和最大熵模型(MAXENT)的模拟效果最好,广义线性回归模型(GLM)结果较差。而优化后的结果显示,模拟结果的集成和筛选能有效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鱼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有着特殊的生态环境,孕育着特殊的鱼类多样性.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类群,其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密切相关;高原鳅属鱼类和鮡科鱼类也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重要成分.高原鱼类在藏族人民中有着自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很多地方群众"敬鱼为神".目前,青藏高原地区的鱼类面临着过度捕捞、环境破坏和外来鱼种的威胁,资源量明显下降,亟待有效地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