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棒束孢Isaria是Clements Shear于1931年以粉质棒束孢Isaria farinosa(Holmsk.)Fr作为模式种建立的。Brown Smith(1957),将原分类于棒束孢中的虫生种移入了拟青霉属Paecilomyces中。  相似文献   

2.
[背景]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inannulat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许多环境因子的胁迫作用影响了该菌在田间的生防效果.[目的]热休克蛋白酪蛋白溶解蛋白酶(Heat Shock Protein Casein Lytic Proteinase,Hsp100/Clp)是一类 ATP 依赖型 Hsp100家族...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纯林虫生真菌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麻姑山马尾松纯林的虫生真菌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了3科6属14种。该林区虫生真菌群落的主要成分是环链棒束孢、球孢白僵菌和粉棒束孢,虫生菌种类较少,较为单一。对3种优势虫生真菌环链棒束孢、球孢白僵菌和粉棒束孢的营养、时间及营养-时间二维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链棒束孢与粉棒束孢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最大,与球孢白僵菌时间生态重叠度最大。而球孢白僵菌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时间生态位宽度和营养-时间二维生态位宽度都为最大。球孢白僵菌在自然界中发生时间长,分布范围广,寄主昆虫丰富,生存能力强的实际情况也支持这一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孟云  唐汉尧  施金铎  王敦 《菌物学报》2021,40(8):1991-2007
对采自青海玉树、青海果洛和云南迪庆的冬虫夏草鲜品进行虫生真菌的分离、纯化,获得3种生长形态不同的真菌QH 2019、GL 2019和YN 2019.通过形态学及分子鉴定,菌株QH 2019为蝙蝠蛾拟青霉Samsoniella hepiali,菌株GL 2019为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菌株YN 2019...  相似文献   

5.
[目的]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本研究从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僵虫尸体中分离出对美国白蛾具有致病作用的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为了解该菌株对美国白蛾的侵染过程,并通过研究宿主体内抗氧化酶系对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入侵的响应,评价该菌的杀虫作用,为爪哇棒束孢BE01防治美国白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爪哇棒束孢BE01分生孢子侵染的美国白蛾3龄幼虫,并测定美国白蛾接菌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结果]爪哇棒束孢对美国白蛾侵染过程包括:分生孢子粘附在美国白蛾的角质层上,接种后6h孢子开始萌发,24h产生附着胞,48 h菌丝在体表继续生长,96h菌丝从虫体内长出并产分身孢子,120 h菌丝覆盖整个虫体.在受到爪哇棒束孢BE01侵染后,美国白蛾幼虫体内的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酶活性明显升高,并在侵染48 h时达到峰值.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48 h后3种酶的活性开始下降, 60 h后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爪哇棒束孢BE01孢子活力高、萌发速率快,导致美国白蛾体内的保护酶系难以发挥保护作用.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能够快速侵染美国白蛾幼虫,具有开发成新的高效生物防治菌株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芽生孢子是许多真菌通过出芽方式产生的无性孢子,在液体发酵中主要以这种形式大量繁殖。真菌杀虫剂活性成分分生孢子的大量生产使用液体发酵得到的芽生孢子作为接种物,另外,它也是当今虫生真菌遗传转化的重要受体,因而研究虫生真菌芽生孢子的形态和发生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对液体发酵中的球孢白僵菌、粉棒束孢、蝉棒束孢、环链棒束孢、玫烟色棒束孢、细脚棒束孢、斜链棒束孢、金龟子绿僵菌、蝗绿僵菌和蜡蚧霉等10种常见虫生真菌芽生孢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显微观察,了解其分生孢子产生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芽生孢子的产生方式有两种类型:1)蝉棒束孢在其整个生活史中以菌丝生长为主,芽生孢子产生的数量很少。2)其他各种真菌芽生孢子产生方式相似,在菌丝体形成后就开始大量以菌丝出芽或缢缩产生芽生孢子,接着还可通过芽生孢子的出芽或缢缩断裂产生新的芽生孢子。芽生孢子的产生分为3个时期:初期先由菌丝形成芽生孢子;指数期芽生孢子大量增殖,菌丝和芽生孢子都可产生芽生孢子;后期以芽生孢子产新芽生孢子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已被用作一种生物因子防治温带农林害虫、植物病原和线虫。同时,粉棒束孢作为冬虫夏草中的定殖真菌,严重危害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引起了资源昆虫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控制。作为生防真菌,粉棒束孢资源的分布和筛选、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培养、活性成分和药效、分子生物学、害虫生物防治、病害控制、安全性等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作为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病原菌,学界和产业界一直研究其感染特征、侵染机理和防霉剂筛选等,为这一真菌的高效安全控制提供基础。本文将综述粉棒束孢在利用和控制两大方面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最早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是从林业开始的。1933年用白僵菌(B.bassiana)防治松树的毛虫类,用真菌或用虫尸感染。在6个试验点中,幼虫的死亡率在8.6~91.5%之间。 1937、1941年前后,又分离出了金龟子(Anomala testaceipes)幼虫的病原真菌赤僵棒束孢(Isaria kogane)。用含有蚕蛹的培养基培养,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日本农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us与常用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7种常用农药制剂对玫烟色棒束孢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产孢量的影响,测试了相容性较好杀虫剂与玫烟色棒束孢混用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田间使用浓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双丙环虫酯和四氯虫酰胺对菌丝抑制作用相对较小,田间浓度和亚致死浓度的阿维菌素对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所有供试农药在田间使用浓度下对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降低而减弱,其中噻虫啉和四氯虫酰胺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相对较小。所有测试药剂对产孢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降低而减弱,其中噻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抑制作用较小。玫烟色棒束孢3种浓度(9×107、9×106、9×105个孢子/mL)分别与次亚致死剂量四氯虫酰胺混用对小菜蛾的LT50分别为2.19 d、2.94 d、5.16 d,杀虫速度高于单用相应浓度真菌处理(2.34 d、3.29 d、5.33 d)和四氯虫酰胺单独处理(10.60 d)。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的四氯虫酰胺、噻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与玫烟色棒束孢相容性相对较好,是田间菌药混用可供选择对象;次亚致死剂量的四氯虫酰胺与真菌混用防控小菜蛾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的世界性害虫,对农林业危害巨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防治西花蓟马的虫生真菌的种类、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防治现状。现已知西花蓟马的寄生病原真菌有5种,包括蜡蚧轮枝菌(半知菌:丝孢目)、球孢白僵菌(半知菌:丝孢目)、金龟子绿僵菌(半知菌:丝孢目)、玫烟色棒束孢(半知菌:束梗孢目)和小孢新接霉。其中,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部分防效好的虫生真菌已申请专利及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广泛应用于茶园害虫的防治.环境胁迫是影响该菌株生长、扩散和菌株毒力的不利外界因素,其中盐胁迫对环链棒束孢的生长和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o(对照)、0.6和1.0mol/L的NaCl处理菌株,观测不同浓度NaCl对菌株表型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烟粉虱(Bemisiatabaci)是世界性分布且危害严重的蔬菜花卉害虫.由于烟粉虱的抗药性及传统化学药剂施用潜在的负面影响,利用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等开展烟粉虱的生物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GZQ-1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YMS01菌株对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2种棒束孢昆虫病原真菌均能侵染烟粉虱各个龄期,且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烟粉虱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在1×108孢子/mL时,2株棒束孢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感染致死率分别达到92.68%和78.12%;此外,2株棒束孢菌株对2龄若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0.421x-1.665,y=0.33x-1.646, LC50值分别为9.01×103孢子/mL和9.74×104孢子/mL, LT50为3.05 d和4.56 d.综上所述,本研究所评价的2株棒束孢均对烟粉虱有较高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田晶  郝赤  梁丽  马瑞燕 《菌物学报》2014,33(3):668-679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防治烟粉虱的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对不同温度(20、23、26、29、32℃)、不同湿度(53%、65%、75%、85%、95%)下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及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对孢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2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当相对湿度低于75%时,孢子不萌发或萌发率较低;当相对湿度为85%–95%时,孢子萌发率显著升高。26℃时,烟粉虱2龄若虫的累计死亡率最高。随着相对湿度增大,病菌的致病力增强。当相对湿度为53%–95%时,烟粉虱2龄若虫累计死亡率从54.55%增加到88.89%。玫烟色棒束孢的致病力与孢子萌发率呈正相关,但温度比相对湿度对其影响更明显。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侵染烟粉虱的最佳条件是温度26℃和相对湿度大于85%。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温度、含水量、土壤微生物三个因素以探讨蝙蝠蛾幼虫生长过程中微生态环境对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e)宿存及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棒束孢30℃保存6个月的宿存量降低至10~3个/g以下。随着保存温度降低,宿存量的下降速度变缓,粉棒束孢在-18℃保存1年后,宿存量仍基本维持在10~6个/g以上。粉棒束孢在低湿环境下(含水量35%)保存1年的宿存量维持在10~4个/g,含水量45%~65%,粉棒束孢宿存量会先增加后降低,降低的速度基本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1年后宿存量降低至10~3个/g以下。土壤微生物对粉棒束孢的宿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野外高山草甸土壤中微生物显著抑制粉棒束孢萌发,不利于粉棒束孢的宿存,而室内饲养土壤由于幼虫排泄物、饲料腐殖质可能有利于粉棒束孢的宿存。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制定粉棒束孢防治方法,同时也为粉棒束孢作为生防菌的有效保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山西省洪洞县的杨树丰产林中采集到几头自然染菌的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越冬蛹虫尸,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真菌,定名为YHT01,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方法】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8 conidia/m L)感染杨尺蠖蛹进行回接杀虫实验,扫描电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ITS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YHT01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经YHT01菌株感染之后,杨尺蠖蛹节间处长出白色菌丝。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椭圆形,白色,绒毛状,菌落背面呈橙黄色;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菌株孢梗束呈扫帚状,分生孢子小,卵形至椭圆形,壁光滑,大小为(2.1-3.4)μm×(1.1-1.8)μm。该菌株的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Holm:Fr.)Fr.(AB233337)的序列相似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上。【结论】YHT01是杨尺蠖蛹的一株病原真菌,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  相似文献   

16.
【背景】昆虫病原真菌对寄主的侵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IFCF01菌株对小菜蛾具有很高的致病力,然而有关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致病的相关基因少见报道。【目的】筛选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相关基因,为更好地利用玫烟色棒束孢防治小菜蛾提供基因靶点。【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对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2–3龄幼虫4、8、12、16、24、30、36 h的虫菌混合样品(处理组)及纯培养玫烟色棒束孢(对照组)进行测序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的功能模块和信号通路。【结果】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混合样品与纯培养玫烟色棒束孢对照组对比分析共获得28 384个差异基因,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274个,上调表达118个,下调表达156个。筛选获得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上调表达基因可能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侵染有关。GO二级分类显示,差异表达基因能够注释到36个GO条目中,包含18个生物学过程、9个细胞组分和9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有171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注释到132个通路中,其中有66个DEG显著富集在14个通路中。这些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中大部分为玫烟色棒束孢侵染过程中潜在致病毒力相关基因。【结论】本研究为筛选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致病相关基因提供重要数据库,也为阐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侵染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侵染过程及菌体在虫体内的增殖方式。以浓度为1×107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小菜蛾4龄幼虫,在透射电镜下对虫体各部位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1h玫烟色棒束孢菌株EBCL03011的分生孢子开始萌芽,至4h可观察到附着孢的形成和穿透,接种后24h已普遍侵入体腔。玫烟色棒束孢在寄主表皮和体腔内,以菌丝段出芽生殖、菌丝分隔及菌丝段分隔3种方式大量增殖,主要以颗粒状的菌丝段在寄主体腔内扩散,菌丝段在穿透表皮和体腔内增殖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压力和酶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前期筛选试验的基础上,比较表面活性剂对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us PF904菌株侵染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获得可提高玫烟色棒束孢PF904防治效果的助剂.[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室内致病力试验,测定喷施分别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OF...  相似文献   

19.
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对小菜蛾幼虫体内不同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民  张奂  郝赤  张仙红 《菌物学报》2013,32(2):269-276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昆虫病原真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的侵染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3龄幼虫体内酚氧化酶(PO)和不同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3龄幼虫后,体内PO、SOD、POD、CAT和GSTs活力均受到明显的影响。其中感病小菜蛾幼虫体内的PO活力始终高于同期未感染的小菜蛾幼虫,当接菌40h时,酚氧化酶活力达到最大37.4U/g,为对照的2.6倍,而SOD、POD、CAT和GSTs活力在感病前期明显高于对照,接菌40–48h各种酶活力均达到最大,当接菌56h酶活力开始下降,64h时酶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可见玫烟色棒束孢的侵染严重干扰了小菜蛾幼虫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玫烟色棒束孢菌Isaria fumosorosea菌株If B01是本实验室分离的一株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防治效果较好的虫生真菌,但其分生孢子不耐贮藏,明确不同因子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将含水量为18.83%、9.31%和3.13%的玫烟色棒束孢菌分生孢子粉分别和大豆油、调和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充分混合,在25℃下贮藏7 d、30 d和90 d,测定分生孢子萌发率。结果表明,植物油有利于孢子贮藏,贮藏30 d后植物油处理的分生孢子萌发率高于66%,而对照的萌发率只5%左右,5种植物油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低含水量能促进植物油贮分生孢子萌发率的提高,贮藏30 d后,含水量3.13%和18.83%的相比,前者孢子萌发率一般高出后者10%以上。实验结果对该菌株分生孢子剂型加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