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南丹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南丹参根中分得分得16个化合物,经光谱和理化分析测定,鉴定了其中的10个,分别为丹酚酸C(salvianolic acid C)、4-羟基-1-乙烯羧基-7-(3,4-二羟基苯基)苯并[b]呋喃(4-hydroxy-1-vinyl carboxy-7-(3,4-dihydroxyphenyl)benzo[b]furan)、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二氢异丹参酮(dihydroisotanshinone)、7-羰基-12-羟基脱氯松香烷(7-carbonyl-12-hydroxy—dehydroabietane)、十八醇(octadecanol)、丹参内酯(tanshinlactone)、1,2-顺式-2-(3,4-二甲氧基-5-羟基苯基)-丙烯酸(1,2-cis-2-(3,4-dimethoxy-5-hydroxyphenyl)-acry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MCI树脂、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红根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3-表-白桦脂酸(1)、白桦脂醇(2)、齐墩果酸(3)、3β,6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高根二醇(5)、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9)、山奈酚-3-O-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7、8、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张萌  李齐激  王雪  杨娟  杨小生 《广西植物》2021,41(7):1082-1089
羊毛甾烷三萜是南烛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进一步研究南烛属植物功效物质基础,结合民族民间对小果南烛的应用实际,该文利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植物化学技术手段对该植物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小果南烛的茎、叶提取物中分...  相似文献   

4.
川明参根部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特有的单种属药用植物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中分离出8个晶体,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8-二甲氧基补骨脂素(晶Ⅰ),5-异戊烯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晶Ⅱ), procyanidin A-2(晶Ⅲ),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甙(晶Ⅳ),芦丁(晶Ⅴ),豆甾醇(晶Ⅵ),豆甾醇-葡萄糖甙(晶Ⅶ)及棕榈酸,硬脂酸的混合物(晶Ⅷ)。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构树皮中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从构树皮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六个三萜成分,利用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β-乙酰氧基-甘遂-7-烯-24S,25二醇(1),3β-乙酰氧基-7,23-甘遂二烯-25-醇(2),羽扇豆醇(3),α-香树脂醇乙酸酯(4),3β,25-二羟基-7,23-甘遂二烯(5)和β-香树脂醇(6)。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甘遂烷型三萜,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枸骨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鉴定了16个,分别为:枸骨甙1(Gougusidel,V)即坡摸酸3-β-O-O-L吡喃阿拉伯糖甙;枸骨甙2(Gouguside 2,Ⅵ)即3-β-O-D-吡喃葡萄糖基坡摸酸-β-28-O-D吡喃葡萄糖酯;枸骨甙3(Gouguside 3,Ⅶ)即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α-L吡喃葡萄糖基坡摸酸-β-28-O-D-吡喃葡萄糖酯的类似物;枸骨甙4(Gouguside 5,ⅩⅦ)即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α-L-吡喃葡萄糖基坡摸酸-β-28-O-D-吡喃葡萄糖酯;枸骨甙5(Gouguside 5,ⅩⅧ)即坡摸酸3-β-O-α-L-2’-乙酰氧基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酯,枸骨甙6(Gouguside 6,ⅩⅪ)即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α-L-4-乙酰氧基吡喃阿拉伯糖基坡摸酸-β-28-O-D-吡喃葡萄糖酯;枸骨甙7(Gouguside 7,ⅩⅩ)即3-β-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胡萝卜甙(daucostorol Ⅷ);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benzoicacid I);3,4-二羟基桂皮酸(3,4-dihyroxycinnamunic acid Ⅱ,Ⅳ);长链脂肪酸或醇5个(Longchain fatty acid Ⅲ,Ⅵ,Ⅶ,Ⅷ,ⅩⅣ)。在鉴定的16个化合物中,枸骨甙1、枸骨甙2、枸骨甙6和枸骨甙7为首次从枸骨中分离得到,枸骨甙3和枸骨甙4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南丹参离体快速繁殖与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IAA 0 .2mg·L-1的培养基上诱导南丹参丛生芽的频率最高 (达 10 0 % ) ,每一丛生芽数达 2 0~ 30个 ,移栽成活率 90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 2 ,4 D 0 .2mg·L-1培养基上 ,叶缘及叶柄上长出绿芽或浅褐色愈伤组织 ,经多次继代仍具有分化植株能力。多倍体诱导以秋水仙碱 15mg·L-1处理愈伤组织和预培养 1周 ,处理时间 1周的叶片诱导效果较好 ,加倍率可达 33.33% ,且多数为整株加倍。加倍植株叶片较肥厚宽大、皱折增多、色深、根粗壮 ,气孔比二倍体明显增大 ,染色体数为 2 8~ 32条不等 ,其中可见部分为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8.
胀果甘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道从甘肃产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中分出12种成分,其中8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即甘草查尔酮甲(licochalcona A.),甘草查尔酮乙(licochalcone B),甘草黄酮(licoflavone),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芒柄花甙(ononin)和4,7-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另外3种为三萜类化合物,即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和11-脱氧甘草次酸(11-deoxyglycyrrheti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sitosterol)。其中除甘草查尔酮甲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胀果甘草中分得,4,7-二羟基黄酮和芒柄花甙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以采自云南省楚雄自治州楚雄市的云南兔儿风(Ainsliaea yunnanensis)干燥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色谱手段(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制备薄层色谱等),从云南兔儿风植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运用光谱分析技术(MS、1 H-NMR、13 C-NMR、DEPT、COSY、HSQC、HMBC、ROSEY)鉴定其化学结构,对云南兔儿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兔儿风属植物研究及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从云南兔儿风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1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9,12-二烯乌苏烷乙酸酯(3)、α-香树脂酮(4)、羽扇豆烯酮(5)、蛇菰素B(6)、降香萜醇乙酸酯(7)、齐墩果烷-11-羰基-12-烯-3-醇棕榈酸酯(8)、12-烯基白桦脂醇(9)、西米杜鹃醇(10)、二十烷酸羽扇豆醇乙酸酯(11)。其中,化合物1~6,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对云南兔儿风化学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主要的活性成分,阐明云南兔儿风药用植物中抗炎活性物质基础,为相关的新药科研工作及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PLC柱色谱等方法对唐古特铁线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唐古特铁线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Clemaphenol A(2),α-亚麻酸(3),胡萝卜苷(4),胡萝卜苷苷元(5),常春藤-3-O-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6),常春藤-3-O-α-L-阿拉伯糖(1→3)-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7),Acanjaposide G(8),常春藤配基(9),芹菜素(10),灯台酸(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唐古特铁线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何康  范琳琳  伍天苔  申琳燕  简洁  邹娟 《广西植物》2021,41(11):1862-1867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为贵州少数民族常用药材,但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为更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该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数据分析及 参考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庐山石韦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阿尔廷-25-烯-3β,24-二醇(1)、3β-羟基齐墩果-12-烯-27-羧酸(2)、乌索酸(3)、7β-羟基谷甾醇(4)、7α-羟基谷甾醇(5)、β-谷甾醇(6)、3,7-二羟基-5-辛内酯(7)、5,7,3'',5''-三羟基二氢黄酮(8)、香草酸(9)、咖啡酸甲酯(10)、8-羟基辛酸(11)。其中,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石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8、10、11均为首次从庐山石韦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全缘凤尾蕨资源丰富且在贵州分布广泛,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的功效.为了探明该植物的物质基础、寻找相关的活性成分和先导化合物,该文用95%甲醇对全缘凤尾蕨地上部分浸渍提取,采用硅胶、MCI gel CHP 20P、YMC gel ODS-A-HG、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全缘凤尾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烟管头草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该文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大孔吸附树脂等方法对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um)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 NMR、13C NMR和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10对白血病细胞(K562、HEL)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从烟管头草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2, 9-epoxy-5, 9-dihydroxy-8-angeloyloxy-11-methoxymethyl-4(15)-germacraen-6, 12-olide(1)、cardivin D(2)、cernuumolide I(3)、cernuumolide J(4)、8-hydroxy-9, 10-diisobutyryloxythymol(5)、(2E, 6Z, 10E, 12R)-7-[(acetyloxy)methyl]-3, 11, 15-trimethylhexadeca-2, 6, 10, 14-tetraene-1, 12-diol(6)、9, 10-dihydroxyoctadecanoate(7)、1, 6-dihydroxy-8-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8)、emodin(9)、4-megastigmen-3, 9-dione(10)、β-谷甾醇(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7-10均为首次从天名精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0均为首次从烟管头草中分离得到。(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cardivin D(2)、cernuumolide I(3)和cernuumolide J(4)对白血病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对K562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27±0.46)、(5.53±0.41)、(3.90±0.80)μmol·L-1,对HEL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84±0.14)、(2.36±0.90)、(2.31±1.17)μmol·L-1。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烟管头草的化学成分,为抗白血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韩冰洋  张宇  田新雁  肖朝江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2016,36(11):1382-1388
为了解类芒齿黄芪( Astragalus camptodontoides)主要化学成分,从其地下部分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等手段分别鉴定为异补骨脂黄酮(1),4′-hydroxy-isolonchocarpin (2),5-去氧山豆根黄酮(3),shinflavanone (4),khonklonginols H (5),4′-O-methylpreglabridin (6),3′-hydroxy-4′-O-methylglabridin (7),4′-O-methylglabridin (8),8-prenyl-phaseollinisoflavan (9),xambioona (10),光甘草酚(11),粗毛甘草素H (12),methylnissolin (13),邻苯二甲酸异丁酯(14),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15),β-谷甾醇(16),胡萝卜苷(17),齐墩果酸(18),(2S,3S,4R,9E)-1,3,4-trihydroxy-2-[(2′R)-2′- 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9-octadecene (19)。化合物1~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7为首次从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藏药萨嘎尔(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PHPLC)对坚硬黄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HR-ESI-MS等波谱方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坚硬黄耆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9个黄酮衍生物和1个倍半萜苷,其结构分别为7-O-methylorobol-4''-O-β-D-葡萄糖苷(1)、mildiside A(2)、柚皮素(3)、樱黄素4''-O-β-D-葡萄糖苷(4)、orobot(5)、山柰酚-3-O-β-D-(6''-乙酰)葡萄糖苷(6)、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O-β-D-葡萄糖苷(7)、amarantholidoside IV(8)、山柰酚-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9)、山柰酚(10)、5,7,4''-三羟基异黄酮(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S)-mucronulatol(13)、毛蕊异黄酮(14)、槲皮素(15)、红车轴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17)、山柰酚-3-O-芸香糖苷(18)、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醇-3-O-芸香糖苷(1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0)。化合物1-9为首次在黄耆属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在坚硬黄耆中分离得到。该结果为坚硬黄耆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未来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鹧鸪花枝叶的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MCI、C18、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1)从鹧鸪花枝、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化合物8-O-4′-木脂素,即heynealigan A(1)、3β,21-dihydroxy-24-methylenecycloartane(2)、3-oxo-threo-23,24,25-trihydroxytirucall-7-ene(3)、16-dehydeoxy-23β-hydroxymeliasenin F(4)、ergost-5, 24(28)-diene-3β, 23S-diol(5)、7α-羟基谷甾醇(6)。(2)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化合物2-4为三萜化合物,化合物5和化合物6为甾体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为鹧鸪花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钩毛茜草(Rubia oncotricha)的化学成分,该文将钩毛茜草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钩毛茜草中共分离了15个蒽醌类化合物,分别是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1)、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2)-β-glucoside(2)、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3)、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β-glucoside(4)、1,3,6-tr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3...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的化学成分,运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倍半水芹烯 (1)、6R-(7R,11-二甲基-10-乙烯亚基)-环己烯酮 (2)、β-没药烯 (3)、α-姜黄烯 (4)、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 (5)、香草醛 (6)、姜油酮 (7)、6-姜烯酚 (8)、阿魏酸十八烷酯 (9)、维生素E醌 (10)、5-羟甲基-2-糠醛 (11)、硫代乙酸酐 (12)、吲唑 (13)、棕榈酸 (14)、角鲨烯 (15)和二十六烷 (16)。其中,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除化合物346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贵州鼠尾草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5912为首次从唇形科(Lamiaceae)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5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