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骨愈灵片联合依降钙素注射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依降钙素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采用骨愈灵片联合依降钙素注射液治疗),各为78例。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对比两组ODI评分、腰椎L2-L4、桡骨远端1/3处和股骨颈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钙 、血磷 、骨钙素(BG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炎性指标[促生长因子(IGF-1)、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结束后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结束后腰椎L2-L4、桡骨远端1/3处、股骨颈骨密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结束后血钙、BG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磷、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结束后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IL-1、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依降钙素注射液联合骨愈灵片治疗,可改善骨代谢和骨密度,调节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骨强度及骨代谢水平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诊治的80例R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和实验组(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各为40例。对比两组疗效、炎症细胞因子、骨强度及骨代谢指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实验组治疗后横截面积(CSA)、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截面系数(Z)、皮质厚度(CT)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高于对照组同期,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DAS28)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应用于R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有效调节骨代谢水平,增强骨强度,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骨代谢指标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2020年12月间针灸科接收的KOA患者80例,将患者采用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骨代谢指标[骨保护素(OPG)、降钙素(CT)、骨钙素(BGP)]、炎性因子、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表(WOMAC)、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情况,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VAS、WOMAC较对照组低,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血清OPG、BGP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血清CT水平治疗8周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血清IL-6、IL-17、IL-18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KOA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还可抑制炎症因子,改善骨代谢指标,优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生活质量测定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改良髓芯减压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血液流变学及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5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23%(52/57),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磷(S-P)、血清钙(S-Ca)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全血黏度低切、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血黏度高切、白介素-1(IL-1)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骨代谢、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金乌骨通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26例AS患者。采用双色球法(红色、绿色)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红色)和研究组(绿色),各63例。对照组接受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研究组接受金乌骨通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生存质量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低于对照组,枕墙距小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IEF)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乌骨通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AS患者,可促进其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改善,降低ESR及炎性因子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痹祺胶囊联合依那西普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急性时相反应物指标、血清疼痛介质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西安市第五医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研究组接受痹祺胶囊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指标[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学指数(BASMI)、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急性时相反应物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疼痛介质指标[前列腺素E2 (PGE2) 、P物质( SP)、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和骨代谢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BGP)],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95.83%)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GE2、SP、DA、5-HT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CRP、ESR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BMP-2、BGP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程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BASDAI、BASFI、BASMI、VAS评分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更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痹祺胶囊联合依那西普治疗AS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急性时相反应物指标、血清疼痛介质和骨代谢指标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步行能力、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8月~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KOA患者204例分为对照组(102例,本体感觉训练)和研究组(102例,电针足少阳经穴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症状、步行能力、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下降,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双支撑相下降,步速、步长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下降,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改善KOA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步行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阶段性康复功能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血清疼痛因子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四川省骨科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5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接受阶段性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接受穴位贴敷联合阶段性康复功能训练,两组均干预3个月。3个月后,观察两组功能康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疼痛因子和骨代谢标志物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Barthel指数和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保护素(OPG)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缓激肽(BK)、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Y(NPY)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阶段性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可能与调节骨代谢相关标志物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复合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屏障、细胞免疫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290例IBD患者,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5例。研究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复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T细胞亚群、骨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72%(104/145),低于研究组的86.21%(125/145)(P<0.05)。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骨钙素(BGP)、I-型胶原C末端肽(CTX)、CD8+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2疗程后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治疗1疗程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两组的CD4+、CD4+/ CD8+较治疗前升高,治疗2疗程后上述指标水平高于治疗1疗程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复合益生菌治疗IBD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肠黏膜屏障和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从骨髓中成功分离、鉴定BMSCs的方法较为成熟。新发现一些物质能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因子,其中对BMP研究较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Ⅰ、Ⅱ型BMP受体后激活Smad信号通路诱导成骨。其诱导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应用天然BMP或者将BMP及其协同基因转入BMSCs,通过靶细胞的持续表达BMP促进新骨形成。本文将近10年BMP诱导BMSCs向成骨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波照射后组织工程骨的骨形成情况和力学变化。方法:将骨髓间充质细胞/β-磷酸三钙(Bonemarrowstromalcells/tricalciumphosphate,BMSCs/β-TCP)共同增殖分化培养2周后,手术植入同基因鼠背部两侧皮下,一侧行低强度超声波每日照射20min,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5、10、25和50d,分别取出组织工程骨,行抗压力测试、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含量分析。结果:超声波组组织工程骨的ALP活性和OCN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抗压力测试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波能够促进组织工程骨的骨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窗开颅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高血 压脑出血患者5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 例,A组给予骨窗开颅手术治疗,B 组给予骨瓣开颅手 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比较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 组,比较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其并发症显著低于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波高温灭活及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高温灭活技术,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2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从手术技术、肿瘤复发情况、肢体关节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发生,2例复发,复发率9.8%;肢体关节功能优18例(85.7%)、良3例(14.3%)、中差0例。结论:微波高温能彻底杀灭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率,自体髂骨保证与近关节软骨下骨愈合,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能良好充填残余瘤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防发生关节软骨面塌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酒精所致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骨矿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 组、熊果酸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50 mg/kg 熊果酸、50%酒精,50 mg/kg 熊果酸,100 mg/kg 熊果酸,150 mg/kg 熊果酸灌胃。熊果酸对照组生理盐水剂量同空白组,熊果酸低、中、高剂量组酒精剂量同模型组。灌胃共 持续8 周。磷钼酸法检测血清磷(P)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钙(C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骨形成蛋 白-2(BMP-2)浓度;HE 染色法观察股骨结构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血清BGP、BMP-2 和Ca、P 均明显 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但熊果酸对照与空白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相近。熊果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GP、Ca 和P 水 平均较模型组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仅熊果酸高剂量组血清BMP-2 显著升高(P < 0.05)。股骨组织HE 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骨小梁致密、规则且较粗,粗细均匀;模型组骨小梁稀松、不规则、粗细不均匀,甚至可见骨小梁断裂; 熊果酸中、高剂量组骨小梁致密、规则、较厚、粗细均匀,未见骨小梁断裂。结论:熊果酸能够促进酒精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成, 抑制骨矿物质的流失,在改善酒精致骨质疏松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飞速发展,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相复合的骨组织工程研究已成为热点,并日趋走向成熟。这一全新的治疗方案将成为解决临床上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组织缺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骨组织工程技术包括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三个方面。其中,BMSCs因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强大的增殖能力以及低免疫源性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种子细胞,而支架材料的种类有很多种,目前对支架材料的选择也尚有分歧。如何找到理想的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组织工程中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相复合的各类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这些支架材料的研究将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2010年2月-2015年1月的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比较同种异体骨加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物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结果:两组共随访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69例,全部进行了术中断端植骨,其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组(PRP组)21例,其中愈合19例,未愈合2例,临床愈合率90.5%。自体髂骨植骨组(自体骨组)48例,愈合44例,4例未愈合,临床愈合率91.6%。PRP组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108.73±13.91),自体骨组为(120.54±13.87)min,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PRP组患者X线骨痂评价标准平均评分值为(2.54±0.43)分,自体骨组为(2.62±0.45)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混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骨不连较传统自体髂骨植骨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供骨区并发症,修复效果良好,为骨不连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模型GK大鼠骨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模型GK大鼠的骨代谢特点以及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雄性6月龄GK大鼠10只,以月龄、性别匹配的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颈静脉取血检测与骨代谢有关的生化指标。DXA法测定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并行股骨三点弯曲实验和腰椎压缩实验。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胫骨干骺端以制备不脱钙骨切片。应用多媒体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GK大鼠体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Wistar大鼠(P〈0.01)。与对照组相比,GK大鼠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4.97±0.49,6.75±0.71)μg/mL,P〈0.01],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17.92±5.23,8.31±2.69)U/L,P〈0.01],但血钙和血磷无明显变化(P〉0.05);股骨和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0.16±0.01,0.22±0.02;0.12±0.01,0.16±0.02)g/cm2,P〈0.01];骨强度和腰椎的弹性模量明显降低(P〈0.01)。骨形态学分析显示GK大鼠股骨长度和第五腰椎高度分别降低10.3%和9.5%(P〈0.01),股骨和腰椎横截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GK大鼠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厚度、类骨质表面和厚度明显降低[(15.72±1.18,19.13±1.13)%,(61.91±4.54,74.43±3.63)μm,(18.18±1.25,19.63±1.07)%,(3.68±0.48,4.34±0.35)μm,P〈0.01或0.05],动态参数如矿化表面、矿化沉积率和骨形成率也明显降低[(17.77±1.54,19.56±2.07)%,(1.07±0.22,1.35±0.16;0.20±0.03,0.26±0.04)μm/day,P〈0.05或0.01],而矿化延迟时间显著延长(2.66±0.56,2.12±0.35,P〈0.05)。结论非肥胖的GK大鼠表现有骨量减少和骨折危险性增加;2型糖尿病本身可干扰成骨细胞功能和活性而导致骨重建失衡。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究RGD多肽修饰钙磷陶瓷支架材料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兔成骨能力和骨功能的影响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雌性SPF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和B组(OP组),每组各20只,再将A组随机分为A1组:sham组、A2组:sham+HA组、A3组:sham+BCP组、A4组:sham+RGD-BCP组,每组5只;B组随机分为B1组:OP组、B2组:OP+HA组、B3组:OP+BCP组和B4组:OP+RGD-BCP组,每组5只。B组采用去势法制备OP模型,检测相关指标。结果:A组兔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BMD无变化(P>0.05),B组兔术后3个月时的BMD值较术前下降(P<0.05)。自第4 d开始,A组和B组RGD-BCP支架材料组细胞的OD值高于HA和BCP支架材料(P<0.05),且B组之间的差异较A组更大(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A、B两组中RGD-BCP中整合素avβ3的表达高于HA和BCP(P<0.05),且B组之间的差异较A组更大(P<0.05)。B4和A4组p38 MAPK蛋白的相对表达均低于、Wnt5a和β-catenin表达均高于B2、B3和A2、A3组(P<0.05),此外,A4组p38 MAPK蛋白的相对低于、Wnt5a和?茁-catenin表达高于B4组(P<0.05)。结论:RGD-BCP对兔BMS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吸附作用,对OP模型兔更显著;且RGD-BCP的机制可能与调控p38 MAPK/Wnt5a/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为OP合并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骨唾液酸蛋白(BSP)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唾液酸蛋白 (Bonesialoprotein ,简称BSP)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糖蛋白 ,主要分布在矿化组织中 ,参与骨代谢 ,但近年研究发现BSP在癌细胞的骨转移中发挥作用并对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本文对BSP的结构与功能及研究状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