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用乙型脑炎病毒或其RNA感染小白鼠时,观察到脑组织中RNA酶活性有先增加而后降低的现象。在注射病毒RNA或大量病毒材料时,RNA酶活性增加速率较快,而在用少量病毒接种时,酶活性的增加缓慢。在各次实验中,当受染鼠脑中病毒繁殖到一定数量时,酶活性开始下降,同时随着病毒}茼度的上升,继续降到明显地低于正常水平,直到动物死亡。当接种很少量(或不致死量)的戚染性材料时,一些(或全部)动物恢复健康,测定其中一部分动物脑组织的RNA酶活性也有恢复正常的情况。作者根据实验材料的分析提出一种看法:受染脑组织中RNA酶活性的增加可能为捆胞对乙型脑炎病毒戚染的一种初极抵抗反应,而其后酶活性的降低可能解释为与病毒的致病机制有关。文中同时讨论到细胞内RNA酶的生成与病毒RNA的低威染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全长感染性克隆的制备及恢复病毒的获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JEV病毒减毒株SA14—14—2基因组序列,设计覆盖全长的4对重叠引物,以提取的活疫苗病毒RNA为模板,RT—PCR扩增出4个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中,进一步构建两个半端分子克隆,然后将全长cDNA序列克隆到一个新改造的低拷贝质粒载体pBR—kpn中,构建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经过体外转录后得到的转录子转染BHK-21细胞,重新获得JEV的恢复病毒,通过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水平、蛋白水平等几个方面对恢复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稳定的全长cDNA克隆,转录子转染BHK-21细胞后,第4天开始出现细胞病变(CPE),第6~7天时CPE为 ,经过Vero细胞进一步放大培养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RT—PCR实验均为阳性。证实了构建的JEV的全长cDNA克隆有感染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严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其重症病死率高,易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控制蚊虫传播和免疫接种是当前的主要防御手段。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功能、基因分型,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探究核酸纯化柱提取核酸定量检测血浆标本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8-11月期间我院600例抗-HCV阳性丙肝患者的样本,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0例,分别采用核酸纯化柱和酚-氯仿提取法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检测两组HCV-RNA水平。结果:研究组检测阳性率为87.67%(263/300),显著高于和对照组的54.0%(162/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96,P=0.000);两组HCV-RNA检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21,P=0.067)。结论:核酸柱提法定量检测血浆HCV-RNA操作简单、快速,分离效率高,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了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疫苗株5′、3′NCR,利用融合PCR技术在5′、3′NCR之间引入BamHⅠ酶切位点,将5′NCR置于T7启动子控制之下,构建乙脑病毒微复制子表达载体pMR。分别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汉滩病毒核蛋门编码区基因插入到pMR中,构建两种表达外源基因的乙脑病毒微复制子表达载体:pMR—GFP和pMR-84FliS。绎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证实外源基因能够在辅助病毒SA14—14—2感染的BHK-21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