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项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肽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4蛋白在发育不同阶段大鼠睾丸的表达与分布。分别选用出生后3、7、14、28天以及成年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mad4蛋白在大鼠睾丸的表达、定位和发育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发育各个阶段的间质细胞中都有较强的表达,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而各级生精细胞则无阳性反应,且随着大鼠睾丸发育阶段的变化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为TGF-β超家族成员在精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肽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4蛋白在发育不同阶段大鼠睾丸的表达与分布。分别选用出生后3、7、14、28天以及成年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mad4蛋白在大鼠睾丸的表达、定位和发育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发育各个阶段的间质细胞中都有较强的表达,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而各级生精细胞则无阳性反应,且随着大鼠睾丸发育阶段的变化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为TGF-β超家族成员在精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初生(1日龄)到成体(60日龄)5个发育阶段各6只棕色田鼠睾丸和附睾内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结果发现:①在生殖细胞中,1日龄组幼鼠的生殖母细胞和支持细胞有微弱的ERa阳性表达,10日龄组精原细胞中ERa有弱表达,25日龄组精子细胞出现了较强ERα阳性表达,发育到45日龄时精子细胞ERα阳性表达最强,成体组中各级生精细胞中均有ERα阳性表达。②在间质细胞中,1日龄组间质前体细胞有ERα阳性表达,10日龄表达减弱,而到25日龄增强,至45日龄达到峰值,而成体又减弱。③附睾中,1日龄附睾上皮细胞有ERα阳性表达,10和25日龄附睾管类肌细胞出现ERα阳性表达,45日龄和成体附睾管上皮细胞和类肌细胞中均有ERα阳性表达。上述结果表明,ERα可能作为一种特异性受体在棕色田鼠睾丸发育过程中影响睾丸间质细胞雄激素的分泌,进而调节生精过程和精子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5.
大鼠和小鼠睾丸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了解大鼠和小鼠睾丸是否产生EGF及其细胞定位,本实验用EGF单克隆抗体对大鼠和小鼠睾丸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1)出生后,大鼠和小鼠睾丸即开始产生EGF,分泌活动主要位于睾丸间质细胞。(2)至性成熟期,少数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个别圆形精子细胞和管周肌样细胞也产生EGF,使生精小管尤其是血睾屏障管腔小室侧的EGF分泌增加。(3)在本实验中,睾丸支持细胞未见明显EGF阳性染色。结果表明,大鼠和小鼠睾丸是可以产生EGF的,间质细胞是其主要的EGF分泌细胞。进入性成熟期后,少数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个别圆形精子细胞和管周肌样细胞也产生EGF。大鼠和小鼠睾丸在发育过程中EGF分泌量呈上升趋势,至性成熟期达分泌高峰  相似文献   

6.
大鼠睾丸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增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友敏  张健  李健  段相林 《动物学报》2003,49(3):339-345
为研究雄性大鼠睾丸在发生、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生精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本实验采用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体视学图像分析等方法,对生后1d至生后24月龄大鼠睾丸eNOS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统计测量了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面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生后1d至2周龄eNOS阳性表达极少;3周龄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及精子细胞均出现了阳性表达;1月龄至18月龄生精小管靠近管腔的精子细胞也呈阳性,阳性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数目差异显著;24月龄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eNOS大量表达,部分生精细胞也有表达。本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参与精子的生成及睾酮的分泌过程,衰老时eNOS阳性表达显著增加,这种变化可能会抑制睾酮的分泌,最终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动物学报49(3):339—345,2003]。  相似文献   

7.
Smads蛋白在大鼠睾丸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肽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s蛋白在发育不同阶段大鼠睾丸的表达及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机理。分别选用出生后3、7、14和28d以及成年大鼠,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检测Smad1、Smad2、Smad4和Smad5蛋白在大鼠睾丸的表达、定位和发育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印迹杂交发现,Samd1、Smad2和Smad4在3、7、14和28d以及成年大鼠睾丸的生精细胞中即可见免疫阳性反应;Smad2和从7d起开始表达,免疫阳性产物位于各级生精细胞的胞质内;Smad4在发育的各个阶段的间质细胞中均有较强的表达;Smad5仅在28d和成年大鼠的间质细胞中有弱的表达。结果提示:Smads蛋白在睾丸中的分布不同,表达量存在差异,为揭示TGF-β超家族在粗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国人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的ACT,OCT,HGK,γ-GT,PPR,BE,AAT,CK和GPM9种转移酶的酶组织化学定位及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睾丸曲细精管的ACT,HGK和AAT;睾丸间质细胞的HGK和GPM;睾丸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的ACT,OCT,HGK,γ-GT,AAT和CK;输精管的OCT和GPM的酶活性均呈强阳性或极强阳性。附睾头部的输出小管和附睾管含有极丰富的转移酶,这提示附睾头部功能尤其突出,为临床生育和不育提供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国人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的NSE,AChE,ChE,ALP,ACP,5'-Nase,G-6-Pase,β-GA,β-GR,AP-M,ATPase和TPPase水解酶的组织化学活性、结果显示:睾丸曲细精管的ALP,5'-Nase和ATPase;睾丸间质细胞的NSE,ALP,ATPase和ACP;睾丸间质中的NSE,ALP和AT-Pasc;睾丸输出小管和附睾管上皮的NSE,ALP,ACP,5’-Nase,β-GA,β-GR,ATPase和Tppase;附睾头部间质中的NSE,AChE,ALP,和ATPase;输精管上皮细胞的ATPase的酶活性均呈强阳性或极强阳性。说明人类睾丸、附睾和输精管含有丰富的水解酶,尤其是附睾头部的输出小管、附睾管和头质均含有种类多活性高的水解酶,在精子的功能成熟上起了重要的作用,提示其可能作为生育与不育诊治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了19—38岁国人正常男性新鲜睾丸、附睾和输精管13例,进行了氧化还原酶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定位及定性观察。结果表明:睾丸曲细精管和输出小管上皮的GDH,NADHD,NADPHD,SDH,GPDH,ICDH,MDH,LDH和G-6-PDH9种酶;睾丸间质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的NADHD,NADPHD,SDH,ICDH,MDH,GDH,LDH和G-6-PDH8种酶;输精管的NADHD,NADPHD,ICDH和GDH4种酶的酶活性呈强阳性或极强阳性。提示输出小管和头部附睾管含有的多种氧化还原酶对精子功能成熟有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VEGF、VEGFR2在青春期大鼠睾丸、附睾及附睾精子上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在青春期大鼠睾丸及附睾表达的研究,探讨其在雄性生殖器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VEGFR2在SD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定位,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它们在大鼠附睾精子上的表达定位。结果VEGF及VEGFR2在青春期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睾丸中,VEGF主要表达于精原细胞胞质、精子细胞发育中的顶体、Sertoli细胞胞质及精子残余体内,Leydig细胞胞质也有阳性表达;VEGFR2主要表达于精子细胞发育中的顶体和间质细胞胞质。在附睾中,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所有主细胞胞质内;而VEGFR2表达于附睾管头段和尾段上皮主细胞胞质内,体段免疫染色阴性。免疫荧光显示,VEGF与VEGFR2都与精子头部顶体、尾部颈段、中段和主段相结合,末段未见阳性荧光。结论VEGF及VEGFR2在大鼠的睾丸和附睾中均有表达,其表达定位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区域特异性,提示其可能在大鼠睾丸精子发生和附睾精子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thyr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type-1, TRH-R1)在大鼠睾丸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探讨其在生殖发育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TRH-R1在8d、15d、20d、35d、60d和90d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和定位,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免疫印迹杂交发现TRH-R1蛋白表达于15d以后各阶段的大鼠睾丸;而运用免疫组化在第8d即检测到TRH-R1的表达,以后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有阳性反应细胞, TRH-R1定位于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物均位于胞膜和胞质,胞核区为阴性;图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鼠睾丸的发育,TRH-R1表达量呈增多趋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证明TRH-R1在出生后8d大鼠的睾丸内即有表达,并持续表达于其后各个发育阶段;TRH-R1定位于睾丸的间质细胞,其表达量随着增龄变化呈增多趋势,即同发育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3.
骨折愈合是一个独特的多步骤过程,最终可导致正常的骨的解剖和骨的功能的恢复,而不像其他组织修复过程往往最终以瘢痕组织结束。骨折后形成大量修复性骨痂组织,包绕骨折部位。骨痂中存在两种骨形成方式:即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系统激素和局部生长因子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膜内化骨、软骨形成和软骨内化骨。  相似文献   

14.
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大鼠附睾的离子转运机制,确定离子主动转运相关的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鼠附睾上皮细胞具有二类NPP酶活性,即依赖于钾的,对乌巴因敏感的和对Levamisole有抵抗作用的K-NPP酶;不依赖于钾的,对乌巴因不敏感的和对Levamisole有抵抗作用的非K-NPP酶。K-NPP酶只分布在大鼠附睾各段和输出小管近段的主细胞基底膜与侧膜上,非K-NPP酶分布在主细胞的高尔基氏体、内质网膜和致密体上。附睾上皮细胞中的基底细胞、晕细胞和亮细胞均缺少酶的分布。低钾液附睾组织灌流和用棉酚处理动物,均使非钾-NPP酶活性增强,对K-NP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5只性成熟成年雄性比格犬被施行附睾尾逆向注射10%精氨酸锌0.5毫升。一般饲料饲养两月后处死作病理检查,发现精子在睾丸曲细精管内的生成及在附睾管内的成熟均受到影响,附睾尾管腔内精子降到了极少程度且多已变性。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发现睾丸间质及附睾管上皮间隙内,附睾间质中均有大量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而其它主要生命器官均未发现异常。结果表明,精氨酸锌附睾尾注射的绝育作用是肯定的,其伴随出现的抗精子抗体及免疫复合物仅对睾丸、附睾及生育功能产生影响,对机体主要生命器官并无损害。  相似文献   

16.
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在大鼠睾丸恒冷箱切片上研究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RNA的表达和定位。由DNA合成仪合成两个含48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探针,两个探针分别与小鼠垂体TRH-R1005-1052和1332-1379区段的cDNA互补,生物素在5′末端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结果显示TRH-R寡核苷酸探针与其互补的mRNA杂交信号集中在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中,生精细胞地交信号,杂交信号的强度依探针浓度而增加,该结果表明RTH可能通过自分泌调节生殖功能和发育,TRH-R作用途径可能与在垂体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7.
骨折愈合是一个独特的多步骤过程,最终可导致正常的骨的解剖和骨的功能的恢复,而不像其他组织修复过程往往最终以瘢痕组织结束。骨折后形成大量修复性骨痂组织,包绕骨折部位。骨痂中存在两种骨形成方式:即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系统激素和局部生长因子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膜内化骨、软骨形成和软骨内化骨。在软骨性骨痂的形成与吸收、骨性骨痂的形成与重塑的动态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众多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