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的乳汁和乳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乳汁的植物在自然界极为普遍,如常说的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蒲公英(Ta-raxacum sp.)等都含有丰富的乳汁。据统计在含乳汁的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最多,大约有20个科,900属、12500种,而单子叶植物则只有天南星科、百合科和芭蕉科等个别科具乳汁。在蕨类植物中也只有苹科中的Regnellidium属的一些种类有乳汁。乳汁是指胶体悬液或某些情况下指在一个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夹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乳汁管的发生发育,对爱之蔓(Ceropegia woodii)和百万心(Dischidia ruscifolia)营养器官中的分泌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爱之蔓和百万心营养器官中均有无节分枝乳汁管的分布,茎皮层中的乳汁管大部分具有明显的分枝,叶中乳汁管具明显分枝,分布与走向多与叶脉维管组织平行。另外,爱之蔓营养器官中的分泌结构除乳汁管外,还有分泌腔。这为夹竹桃科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组成红树林(Mangrove)的植物并非全是红树科(Rhizophoraceae)的植物,因此我们把组成红树林的植物称为红树植物(Mangrove-Plants),以与红树科植物相区别,因为红树科植物井非都能在周期性潮汐浸渍的海滩或河流中形成群落,例如红树科中鹅山木(Carallia)和山红树(Pellacalyx)二属植物是在陆地上或山林中生长的,不具有红树植物的生态习性,它们不是红树植物。这说明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它们的生态习性是两回事,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和选择指数(E)对白唇鹿粪样28份(暖季)和20份(冷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粪样中可识别植物碎片9科15种(属),以莎草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和蓼科植物为主,莎草科占71.75%±0.74%,其次为禾本科(13.4%±0.89%)、豆科(3.23%±0.37%)、蓼科(2.19%±0.2%)、蔷薇科(1.62%±0.29%)。白唇鹿对食物有很强的选择性,栖息地主要植物有16科68种,而白唇鹿取食9科15种(属)食物,7种(属)植物呈正选择,1种(属)植物呈随机选择,4种(属)植物呈负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整理出庐山野生岩生植物约有81科191属418种(不含苔藓植物),其中,蕨类岩生植物的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以水龙骨科6属21种最为丰富;种子植物优势科有蔷薇科(Ros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菊科(Composit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以蔷薇科7属22种最为丰富;按在园林应用中分为草本类、藤木类、灌木及矮乔类和蕨类。庐山野生岩生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种类组成丰富、生活习性多样等特征。探讨了该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并对当地岩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前,植物解剖学家就已知道有的单子叶植物茎尖中具初生加厚分生组织(Pri-mary thickening meristem)。后来通过对棕榈科(Arecaceae)、露兜树科(Pandanaceae)、芭蕉科(Musaceae)及龙舌兰科(Agavaceae)中乔木状植物和对百合科(Liliaceae)中小的鳞茎状或根茎状植物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具莲座型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26种(含3个种下分类群)植物,26种植物分属于17属,13科。其中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和铁青树科(Olacaceae)为遗漏科,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属(Sargentodoxa)、铁青树科的青皮木属(Schoepfia)、五味子科的南五味子属(Kadsura)、樟科的黄肉楠属(Actinodaphne)和虎耳草科的钻地风属(Schizophragma)为遗漏属。  相似文献   

8.
中国裸子植物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 《生物多样性》2015,(2):243-246
<正>郑万钧和傅立国(1978)在《中国植物志》(FRPS)第七卷中将裸子植物分为4纲12科。这4个纲分别是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和盖子植物纲,对应于Pilger(1926)的4个目,与Pilger和Meilchior(1954)的不同在于把银杏科从苏铁纲中独立为银杏纲,红豆杉科从松杉纲中独立为红豆杉纲(附表1)。FRPS记载中国产裸子植物有11科,分别是苏铁科(Cycadaceae)、银杏科(Ginkgoaceae)、松科(Pinaceae)、杉科(Taxodiaceae)、柏科(Cupressaceae)、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南洋  相似文献   

9.
桫椤科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的桫椤天然群落极为罕见,为了解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及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在生物群落的中生存与保育状态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关于桫椤及桫椤科植物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桫椤科植物分布于高温潮湿、光斑直射的生境,常以斑块状分布于常绿阔叶林林缘。现阶段,桫椤科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旅游、毁林开荒、环境污染、药材的违法采摘和挖掘等,这导致桫椤科植物的生境遭受干扰和破碎,桫椤科植株数量下降。对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桫椤科植物繁育中应用逐渐增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制约着桫椤科植物的分布和多样性,其中,生物因素特别是种间关系对桫椤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从种间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或许不失为新时代桫椤科植物保护的有效方式。讨论了桫椤植科物相关的种间关系:桫椤科植物-微生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其他植物互作、桫椤科植物-动物互作,探讨了桫椤科植物面临灭绝的因素以及近年来桫椤科植物相关的保护策略及成效,为桫椤科植物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物种代表性和多样性方面为拟创建的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方法】研究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数据及文献资料,梳理评估区种子植物名录,分析评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优势类群、地理成分及珍稀濒危物种。【结果】(1)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评估区共有种子植物46科146属384种,裸子植物3科3属5种,被子植物43科143属379种;苋科(Amaranth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禾本科(Poaceae)4科在评估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单种科和寡种科构成科的主体。(2)评估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有8科,优势属有36属,具10种以上的大属有黄芪属(Astragalus)、棘豆属(Oxytropis)、蒿属(Artemisia)、风毛菊属(Saussurea)、早熟禾属(Poa)、薹草属(Carex)6属,单种属和小属构成属的主体。(3)评估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同时呈现出温带性质,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与劳亚古陆有紧密联系。(4)评估区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植物区系特征,采用线路调查法,对维管束植物的组成、区系成分和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洞林场内有维管束植物783种,隶属于151科473属,蕨类植物中的优势科有鳞始蕨科(Lindsae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等11科;种子植物中的优势科有旋花科(Convolvul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葡萄科(Vitaceae)等62科。种的分布区类型相较于属的分布区类型更为广泛,热带、亚热带成分的种数量突出,其优越的地形特点与独特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相互渗透与交织,在林场内部有许多中国特有植物类群。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12种,数量较少,其中桫椤处于易危状态。林场内的资源植物丰富,有681种,大致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工业原料植物4大类型,其中,药用植物覆盖到本林场的71.14%,数量最多。建议对林场内的资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并对珍稀濒危植物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2.
张红梅  陈浒  陈静  郭城  黄菊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0):1768-1777
为了明确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2019年分别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研究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总计133科438属721种,其中蕨类10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6科417属695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75属121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42属574种;珍稀濒危植物共35种,隶属于14科24属。(2)资源植物分类中,药用类植物121科339属516种,蜜源植物74科180属333种,食用类植物37科60属75种,观赏类植物75科146属209种,纤维类植物42科82属89种,淀粉和糖料类植物21科37属59种,芳香油类植物25科88属132种,油脂类植物63科117属144种,树脂及树胶类植物17科17属22种,鞣料类38科63属87种,其他植物资源合计68科128属155种。(3)植物区系上蕨类植物的科、属区系分化小,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9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0个亚型,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4):678-682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26种(含3个种下分类群)植物,26种植物分属于17属,13科.其中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和铁青树科(Olacaceae)为遗漏科,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属(Sargentodoxa)、铁青树科的青皮木属(Schoepfia)、五味子科的南五味子属(Kadsura)、樟科的黄肉楠属(Actinodaphne)和虎耳草科的钻地风属(Schizophragma)为遗漏属.  相似文献   

14.
符龙飞  韦毅刚 《生物多样性》2022,30(7):21537-401
洞穴是喀斯特景观中普遍存在的地质地貌结构, 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仅2001-2020年间, 就发表了中国喀斯特洞穴维管植物新属1个; 新种(含种下等级) 170个, 隶属于16科31属, 占近20年发表的中国维管植物新种的3.9%, 说明洞穴植物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潜力。据统计, 中国喀斯特洞穴维管植物有110科339属871种, 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重庆等地。物种数排名前5的科包括苦苣苔科、荨麻科、鳞毛蕨科、秋海棠科和茜草科, 其所含物种数共占整个洞穴植物种类的39.4%; 排名前5的属包括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楼梯草属(Elatostema)、耳蕨属(Polystichum)、秋海棠属(Begonia)和凤尾蕨属(Pteris), 其所含物种数共占整个洞穴植物种类的25.1%。本名录的所有洞穴植物中, 草本习性的种类占一半以上。从洞内分布来看, 仅有10.7%的种类分布于弱光带, 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占比远高于被子植物, 说明前者更能适应弱光带的极端环境。不仅如此, 洞穴维管植物也具有较高的特有性成分, 其中省级特有种占比25.8%, 分别包括非洞穴特有种(11.0%)、多洞穴特有种(3.3%)和单洞穴特有种(11.5%)。依据文献显示受威胁种类有115种(占13.0%)。受威胁种类占比较高的类群均是近年来发表新种较多的科, 包括鳞毛蕨科、苦苣苔科、荨麻科、秋海棠科、茜草科等。针对这些类群, 有待更详细地调查来完善对它们的评估。此外, 本名录中至少有36%的种类没有任何分子数据, 亟待补充。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境间红树科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采自4个地区(海南、厦门、北海和西双版纳)的红树科6个属共9种植物,包括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锯叶竹节树(C. diphopetala)、山红树(Pellacalyx yunnanensis)、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 stylos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木榄(B. 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角果木(Ceriops tagal)的叶片碳同位素比值(δ13C),比较了不同地区分布的红树科植物(尤其是内陆生长的和沿海生长的红树科植物之间)、同一地区分布不同种红树科植物间以及不同季节红树科植物δ13C值及其所反映的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红树科植物叶片的δ13C变化在-32‰~-26‰之间,大部分种类在两个生长季之间(春季和秋季)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内陆和沿海分布的红树科植物有着显著不同的δ13C值,以海水中生长的红树科植物δ13C值较高。此外,在海水中生长的红树科植物以北海地区分布的为最高,而在厦门和海南之间则较少有显著性的差异。从所取得的结果来看,植物δ13C值之间的差异可能有遗传学的基础,但环境的影响也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间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及后期整理分析等,初步研究了泉州闽南饮食文化中野生药用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结果表明:1)泉州闽南饮食文化中,可利用的野生药用植物约有56科117属148种,其中野生蔬菜46种、药膳植物37种、代茶植物38种、野果植物22种、调味植物4种、制作凉粉植物1种;2)这些植物中种类较多的科是: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唇形科(Lami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茜草科(Rubiaceae)、百合科(Liliaceae)、兰科(Orchidaceae)和桑科(Moraceae);3)对各种野生药用植物在区域内的利用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如何传承民间的野生植物饮食文化和保护这些药食两用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湖滨带植物物种组成及地理分布特征,可以为湖滨带植物地理学、外来物种入侵、人工群落构建、生态恢复与重建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植物标本鉴定与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湖滨带种子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种子植物共计124科371属553种,其中云南本土植物370种,外来植物183种。滇池湖滨带种子植物中含10种以上优势科有11科,主要以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唇形科、蝶形花科等草本科为主。科、属组成主要集中在含1~10种的科和含1~5种的属内,表明滇池湖滨带具有较丰富的种子植物多样性。滇池湖滨带植物地理分布较复杂,科的分布以热带分布型(47科)为主,属的分布以热带分布型(151属)与温带分布型(165属)为主,具有由热带分布型向温带分布型过渡的属性。入侵植物共27种,主要来自于热带、亚热带地区(6科/12属)。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提出了对滇池湖滨带植被修复与重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藏佩枯错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文  屈兴乐  任毅华  罗大庆 《广西植物》2018,38(11):1428-1439
为了丰富西藏高原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资料,深入开展该区域植被生态学研究、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西藏佩枯错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较贫乏。佩枯错共有种子植物31科77属115种,仅占西藏种子植物的18.90%、6.73%、2.17%。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29科75属113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23科58属91种,单子叶植物6科17属22种。(2)优势科明显,单种科占绝对优势。所有科中有5个科至少含有7种种子植物,占该研究区总种数的39.13%,是该区系的主要组分;同时科数中有11科仅含1种植物,该类科占一定优势。(3)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较复杂,划分为3个科分布区类型和10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科、属分别占总数的29.03%和77.92%,表明本区系具有明显温带性质。(4)科属特有现象不明显,没有中国特有科分布,仅有1个中国特有属分布,说明佩枯错植物区系的特有化程度极低,表现出寒旱化与高山、高原特化综合而成的高寒植物区系的年轻性。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及其结构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包玉英  闫伟 《生物多样性》2004,12(5):501-508
2002年6-9月,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建群植物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28科125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104种(占83.2%);在过去认为不能侵染的莎草科植物中发现卯穗苔草(Carex duriuscula)和黄囊苔草( C. korshinskyi)有侵染现象。在所调查的植物中,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被调查该类植物总数的90.4%;而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被侵染的比例仅为47.6%。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65.38%,尤其在百合科(Liliaceae)、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和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中比例较高;而Paris类型仅有19.23%,多见于禾本科(Gramineae!)、唇形科(Labiatae)、桔梗科(Campanulaceae)和百合科。丛枝菌根的结构类型与植物的根系类型、生活型和菌根侵染率无关,而与植物所属的科属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20.
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及植被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安徽主要的湿地植被类型及分类系统。结果表明:(1)安徽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5科303属682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6种,种子植物85科292属66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科5属7种,被子植物83科287属65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2科208属451种,单子叶植物21科79属208种);湿地维管植物主要是由草本植物组成,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以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蓼科(Polygonaceae)为优势科;以蓼属(Polygonum)、苔草属(Carex)、眼子菜属(Potamogeton)、飘拂草属(Fimbristylis)、莎草属(Cyperus)等为优势属,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3.4%;(2)从分布区类型看,在科级水平上有7个类型,在属级水平上有13个类型,表明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类型多样;总体上温带成分略多于热带成分,说明了安徽湿地维管植物的分布与本地所处的气候带相适应,反映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3)依据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结合安徽湿地植被的生境特征和群落学特征,可将安徽湿地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和141个群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