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关于福建省啮齿动物的报道,最早见于地方的志书中,《福建通志》记有“(鼠吉)(鼠令)鼠似兔而小,尾多毳毛,善缘藤萝而走,取其须以为笔,……”。近代的调查有伍长耀(1934)关于厦门地区鼠类的调查记录;杨永年(1936)对龙岩地区的家鼠作了一些记述;郑作新(1947)在《邵武脊椎动物志》中记载了8科12属16种(包括兔形目);杨新史(1951)编著的《家鼠及其防治》和《鼠耳蚤》(1955)的报道中也都涉及到一些啮齿动物种类的记述。解放前,国外来闽调查的人,曾报道了啮齿动物(包括现在的兔形目)25种,分隶于8科14属。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曾进行了大规模的鼠类调查工作,发现了一些在我省的新纪录和新分布区。如银星竹鼠(Rhizomys pruinosus)、低泡鼯鼠(Petinomyselectilt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板齿鼠(Bandicotaindica)、大足鼠(Rattus nttidus)、小林姬鼠(Apodemussylvaticus)等。对啮齿动物的生活习性、王敦清等有过一些报道。林华英、洪震藩分别记述了福建啮齿动物  相似文献   

2.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占哺乳动物种数的42%。啮齿动物具有高繁殖力、适应性强、分布广等特点,食性、行为和生理等各个方面也表现出多样性,例如聚群行为既可节省能量消耗,还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啮齿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等过程和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路纪琪 《四川动物》1995,14(4):162-162
河南省啮齿动物新纪录路纪琪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新乡453002本文作者在进行河南省啮齿动物调查时,于1994年6-8月在大别山区的商城、罗山采到一组啮齿动物标本。经鉴定,其中有2种为河南省啮齿动物新纪录。现报道如下。1.大足鼠Rattusnitidus...  相似文献   

4.
十万大山啮齿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十万大山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山脉由东北行向西南,山峯星罗棋布,拔海高度1,374米,为广东和广西省的天然分界线之一;植被属热带季雨林(徐俊鸣,1957),也是热带季雨林分布最北的地区之一。查清该地区的鼠类,对于了解鼠类的地理分布以及防治利用都有一定意义。笔者等于1962年10月-12月间,在十万大山的保鸡山、平隆山、东山、太平山、东兴及中越  相似文献   

5.
啮齿动物的母体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母体可通过基因遗传之外的其他方式影响后代的表型,包括激素分泌、胎盘渗透性、母乳成分和母体抚育行为等。这种对后代形态和行为的影响很大且持续终生。母体效应是子代对环境异质性的一种表型反应,在进化生态学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异来源,对种群生态学而言,也可能是种群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因子。着重介绍了母体状况对啮齿动物后代生长发育、性比、性特征和对性选择的影响,对啮齿动物母体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啮齿动物的嗅觉通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近40 年来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的研究综述, 主要介绍嗅觉信号的来源、组成及其对啮齿动物行为生理所产生的作用。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的信号来源主要是粪便、尿液和特化皮肤腺等, 对这些化学信号的成分分析主要集中在各种信息素(Pheromone) 的结构、来源及其引起的行为反应。目前, 在对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神经通路的研究中, 对主嗅觉系统和犁鼻器系统在动物嗅觉通讯中的作用仍将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而通过信息素作用所产生的各种行为反应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也是动物嗅觉通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气味信号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 将有助于揭示啮齿动物嗅觉通讯在其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啮齿动物对种子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简要介绍了扩散、传播植物种子的啮齿动物种类、它们传播的植物种子种类,以及啮齿动物对植物种子扩散、传播的主动、被动方式及双方在这一体系中的互惠关系和可能存在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啮齿动物的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1977—1983年,在辽宁省内19个县(市)多种地理景观类型中有关啮齿类的调查资料,对其生态地理分布问题作一归纳整理,以便为防治鼠害及今后系统进行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全省共有啮齿类动物5科20属24种。其种类分布和数量受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及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辽宁省山地丘陵分列于东  相似文献   

9.
海拔对甘肃河西走廊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海拔高度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1999年和2004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张掖市安排了4个试点的田间试验,海拔高度分别是1506.5、1706.5、2000.0和2231.5m.结果表明,608、酒单3号和中单2号3个不同熟期类型的玉米品种在同日播种条件下,随着海拔的升高成熟期延迟,海拔与品种的生育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海拔每升高100m,生育期延长5~6d.海拔与播种至拔节天数之间也表现正相关,海拔与株高之间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陇东地区啮齿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啮齿动物,从前曾报道了部分种及亚种及其分布(Allen,1940及Ellerman,1950)。近年来,李家坤(1965),王香亭等(1982)及郑涛(1982)的著作中,也涉及到该区啮齿动物。为了进行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地方病的防治,1983,1984年作者将陇东地区按地貌及植被类型,进行了景观划分。并在各景观区内调查了啮齿动物种类及数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为历史上通往我国新疆及中亚大陆的交通要道,以丝绸之路而闻名于世界。19世纪末,一些外国学者及旅行家曾对河西走廊作过动物学方面的调查。解放后,中国科学院甘青调查队于1958-1960年对河西地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随着自然疫源地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省、地、县的有关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对河西走廊的部分地区和县(市)做过一些动物学方面的工作,但专门对啮齿动物地理分布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查还不多。我们于1982年4-8月对河西走廊的马鬃山、安西、敦煌、金塔等地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不同生态型芦苇核酸代谢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的4 种生态型芦苇(Phragm itescom m unisTrin.)的核酸代谢季节变化有差异。盐化草甸芦苇RNA 含量持续增加,DNA 含量相对稳定,其它3 种生态型芦苇的RNA 和DNA 含量以5月份为最高。过渡带芦苇的RNA 含量、沼泽芦苇及沙丘芦苇的DNA含量9 月份略有增高。盐化草甸芦苇与过渡带芦苇的DNase和RNase的活性7 月份最高,沼泽芦苇与沙丘芦苇的DNase和RNase活性5—9 月份呈增高趋势。盐化草甸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不断升高,过渡带芦苇和沼泽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及沙丘芦苇的RNA 合成活性5—9月份均降低,仅沙丘芦苇的DNA合成活性增强。RNA 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 种生态型芦苇均含有25S、23S、18S、16S大分子量rRNA 和小分子量5.8S、5S、4.5SrRNA 及4StRNA。大分子量RNA 的含量高于小分子量RNA 含量。不同生态型及同一生态型芦苇的不同发育时期,相同的RNA 组分含量各不相同。且发育过程中23S、18S、16SrRNA 在不同月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由此,我们认为,核酸代谢的差异性是4 种生态型由生长转入衰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甘肃河西走产野生豆科植物结瘤及固氮状况进行了调查。栽培豆科植物均能自然结瘤,野生豆科植物结瘤率仅50%。该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大多数圆形、棒状或指状,形状较为规则。栽培植物根瘤多为粉红色,而野生揿为白色、黄色或棕色。ARA测定表明,25.6%根瘤为无效根瘤。不同种不同地区根瘤固氮活性相差较大,一般活力都较低,乙炔还原活性小1μmolC2H4/gFW.h的占检测样品数的29.9%,最高者信为28.19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地区植物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陈鹏  潘晓玲 《植物研究》2001,21(1):24-30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 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区, 为温带荒漠气候。对河西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特点及性质进行了分析, 并比较了它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主要结论如下:1.种类贫乏, 本区共有种子植物52 科, 166 属, 326 种。属种比值高达50.92%。区系具有明显的优势现象, 仅5 个科就包含了全区植物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属和种;2.区系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地位, 古地中海成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3.本区系的植物在生活型方面以多年生灌木、草本为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荒漠植物区系特征。4.河西植物区系成分较古老;5.河西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阿拉善地区无论是区系组成或发生方式都非常接近, 共同组成中国西北荒漠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芦苇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对生境条件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甘肃省河西走廊生长的四个不同生境芦苇为对象,比较研究了它们的叶解剖结构、光合关键酶活力、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结果发现,沼泽芦苇叶中虽具有不典型的花环结构,但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24.4,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1218Unit mgpro-1·min-1δ13C值为-34‰,这些测值位于C3植物(小麦)的范围内。生长于沙丘上的芦苇叶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异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0.985, 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504 Unitmgpro-1·min-1,δ13C值为-20.9‰,这些测值与典型C4植物(玉米)十分相似。盐化草甸芦苇和盐化草一沙丘过渡地带芦苇叶中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大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分别为2.45和1.53,但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分别为1470和2058Unitmgpro-1·min-1,δ13C值分别为35.6和30.6‰,综合盐化草甸芦苇和过渡地带芦苇的上述指标,似介于沼泽芦苇和沙丘芦苇之间。由这些结果可以认为,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芦苇,在种内发生有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系统网格法调查河西走廊盐化草甸典型地段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因素,用DCA排序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来划分该区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并以土壤环境指标(有机质、全盐含量、pH值、潜水位埋深)解释其所形成的5个样方组,反映出内陆干旱次生盐渍化区土壤水盐分布的差别同潜水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邱铸鼎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3):204-214,T001
记述了甘肃兰州永登泉头沟发现的4种仓鼠化石:Plesiodipus leei Young, 1927;Megacricetodon sinensis Qiu et al., 1981; Ganocricetodon cheni gen. et sp. nov.和Paracricetulus schaubi Young, 1927。仓鼠类的组合和形态特征表明:泉头沟动物群与通古尔动物群的时代接近,同属中中新世通古尔期;指示的环境近似,同为相对干旱的温带丛林-草原环境;但它们的时代和生态环境略有差异,不排除泉头沟动物群时代略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不同生态类型芦苇的气体交换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张承烈  陈国仓 《生态学报》1991,11(3):250-255
  相似文献   

19.
甘肃兰州盆地中中新世泉头沟动物群的睡鼠类和沙鼠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铸鼎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4):297-305,T001
记述了甘肃兰州永登泉头沟发现的一种睡鼠 ,MicrodyromyswuaeQiu ,1 996和沙鼠科的二个新种 ,Mellalomysgansussp .nov .与Myocricetodonplebiussp .nov .,同时讨论了泉头沟动物群的生物年代学、动物地理学和古生态学问题。泉头沟动物群中的沙鼠类是迄今所知该科动物在我国最早的化石记录。小哺乳动物的组合表明 ,泉头沟动物群与内蒙古中中新世通古尔动物群的时代和指示的生态环境大体近似 ,但沙鼠类的出现 ,似乎指示了泉头沟动物群代表更为干旱和开阔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