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气相色谱Kovats保留指数,色-质联用等方法,研究了甜橙Citrus sinensis(L.) Osbeck果皮精油化学成分及甜橙果肉香气浓缩物化学成分,从甜橙果皮精油中鉴定出29个成分,从甜橙果肉香气浓缩物中[鉴定出40个成分,其中微量成分α-甜橙醛,β-甜橙醛是甜橙特征香气成分;探讨了甜橙贮藏过程果皮与果肉香气成分变化。  相似文献   

2.
开封产两个菊花品种的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索氏提取法提取白菊花和紫白菊花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从白菊花中共分离得到46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9个,占色谱总出峰面积的97.05%;从紫白菊花中共分离得到61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49个,占色谱总出峰面积的90.17%。白色菊花和紫白色菊花在脂肪酸含量和烃类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鉴定野生植物有用成分的简易方法孟树标野生植物由于种类不同,含有的化学成分不同,用途也不同。在学生科外科技活动、野外教学实习或暑期科技夏令营等与植物相关的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一些简易方法,初步鉴定野生植物的有用成分,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1....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脂溶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肉苁蓉的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通过柱色谱将脂溶性提取物分为三部分: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共73种化合物得到鉴定,总鉴定比例为97.22%,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本实验使肉苁蓉脂溶性成分得到全面分析,并发现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非洲山毛豆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ii)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用快速柱层析、薄层层析和液相色谱等对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通过红外光谱法、质谱及气-质联用系统分析、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手段进行分子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鱼藤酮、鱼藤醇酮、鱼藤酚酮等鱼藤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湖北土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湖北产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了80种组分。其中主要组分是:薄荷醇(31.331%)α-松油烯(13.210%),香芹烯醇(8.526%)、对伞花烃(8.343%)、1,8-桉叶油素(7.417%)等5种化合物。被鉴定的80种成分,共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112%。  相似文献   

7.
甘薯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从92个色谱峰中鉴定出17个化合物,含量占总组成的95.09%,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占47.62%)相亚麻油酸(占16.62%)。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贵州产海金沙根和叶的挥发性成分。从根中鉴定33了种组分,从叶中鉴定了51种组分。其中有18种组分二者是相同的。海金沙根中的烷烃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被酶催化转变为多种挥发性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9.
月见草鲜花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见草(Oenothera odorata Jacq.)又名夜来香、待霄草。花色浅黄,香气甜润、清淡、幽雅。夜来香浸膏成分分析已有报道,但对其鲜花的香气成分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两根极性不同的毛细管柱的 GC/MS/DS 分离鉴定并辅助以双柱程升保留指数定性的方法,分析鉴定了月见草鲜花香气中的约12种成分。  相似文献   

10.
细尖光萼苔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细尖光萼苔提取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鉴定了细尖光萼苔挥发性成分20种。  相似文献   

11.
用气相色谱Kovats保留指数,色-质联用等方法,研究了甜橙Citrus sinensis(L.) Osbeck果皮精油化学成分及甜橙果肉香气浓缩物化学成分,从甜橙果皮精油中鉴定出29个成分,从甜橙果肉香气浓缩物中[鉴定出40个成分,其中微量成分α-甜橙醛,β-甜橙醛是甜橙特征香气成分;探讨了甜橙贮藏过程果皮与果肉香气成分变化。  相似文献   

12.
膜荚黄芪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膜荚黄芪(Astragatus membranaceus (Fisch.)Bunge)的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和鉴定,同时用E- 112顺磁共振仪测定了以芒柄花素为代表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证明黄芪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活性。这可能是黄芪药物具有治疗心力衰竭和抗衰老的活性机理之一,在分离过程中,得到15种结晶,经化学降解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晶Ⅰ:蔗糖(sucrose),晶Ⅱ:黄芪皂甙Ⅳ(astragaloside Ⅳ),晶Ⅲ:芒柄花素(formononetin),晶Ⅳ:毛蕊异黄酮(calycosin),晶V:黄芪皂甙Ⅵ(astragaloside Ⅵ),晶Ⅵ:(3R)7,2’-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甙,晶Ⅶ:黄芪皂甙Ⅱ(astragaloside Ⅱ),晶Ⅶ:黄芪皂甙Ⅱ(astragaloside Ⅱ),晶Ⅷ:黄芪皂甙Ⅲ(astragaloside Ⅲ),晶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晶Ⅹ:棕榈酸(palmitic acid),晶Ⅺ:胡萝卜甙(daucosterol),晶XⅡ~XV结构待定,本文主要报道晶Ⅲ的活性及晶Ⅵ的结构鉴定,晶Ⅵ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诱发因子如草酸、拮抗菌产生的抗菌素等,以及采后热处理、紫外线处理可以诱导水果产生抗病性,此外有的水果具有先天性抗病成分。对这些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之于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为水果的防腐保鲜提供了新的方法。追踪这些抗病物质的产生和分布,需要采用一些专门的分析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果实组织破碎,离心,通过萃取、层析或电泳技术进行纯化,然后用核磁共振、X_射线衍射及各种波谱分析技术进行结构鉴定。抗真菌物质的活性可以用薄层层析生物学方法、孢子萌发法或纸碟法进行鉴定。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定位则用组织化学法。电子显微术、放射自显影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也广泛用于组织化 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不同地区羌活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气相-质谱法对青海省不同地区羌活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80余个成分,鉴定了60个,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以亚油酸、水菖蒲酮、十六烷酸及3,5-豆甾二烯为主,不同地区间羌活脂溶性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棕榈酸、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大黄素甲醚、1-羟基-3-甲基-2-异丙基-6,8-二甲氧基蒽醌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黄色油状物鉴定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具有香气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醛类化合物,紫色粉末物鉴定出5个化合物,主要为开链饱和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从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棕榈酸、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大黄素甲醚、1-羟基-3-甲基-2-异丙基-6,8-二甲氧基蒽醌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黄色油状物鉴定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具有香气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醛类化合物,紫色粉末物鉴定出5个化合物,主要为开链饱和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从紫红丝膜菌子实体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棕榈酸、麦角甾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大黄素甲醚、1-羟基-3-甲基-2-异丙基-6,8-二甲氧基蒽醌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气质联机分析,黄色油状物鉴定出9个化合物,主要为具有香气成分的不饱和脂肪醛类化合物,紫色粉末物鉴定出5个化合物,主要为开链饱和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火麻仁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媛  王喆之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9):1955-1958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火麻仁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29种脂溶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占99.32%(其中饱和脂肪酸甲酯为12.36%,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为86.96%),13种成分在火麻仁脂溶性成分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研究结果表明,火麻仁在食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对从新西兰引种栽培的香蜜儿叶中芳香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对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51个芳香性有机成分,占香蜜儿叶挥发油提取物总含量的99.502 3%.通过对香蜜儿叶芳香性成分的分析,为香蜜儿香精香料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桉树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品种的桉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气质联用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树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在被鉴定的成分中,桉叶油素和4-松油烯醇为窿缘桉、尾巨桉、粗皮桉、尾叶桉、大叶桉五种桉树叶片的共有成分;柠檬桉叶的主要挥发成分为(L)-香茅醛和乙酸香茅酯。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桉树叶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