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海银 《生物学通报》1993,28(9):46-46,48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论文被重新发现3年后的1903年,萨顿(Sutton)和鲍维里(Boveri)根据各自的研究。认为孟德尔“遗传因子”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具有平行性,同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这个从细胞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2.
于璇 《生物学通报》2009,44(10):27-31
19世纪中期,在布隆修道院的花同里,孟德尔种植豌豆、山柳菊、玉米等植物,进行植物杂交试验,通过对豌豆试验现象分析和研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后人称为孟德尔定律。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有关孟德尔定律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3.
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中,基于摩尔根和布里吉斯经典实验的原始论文,设计学生动手观察果蝇、统计果蝇杂交实验数据、解释摩尔根经典实验现象、分析布里吉斯细胞学证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遗传学与细胞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推理的生物学学科素养.通过体验活动,学生真切体会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及科学家注重实证、不断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通过9个问题的分类分析和详细解答,让“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神奇”回归定律提出的必然性;同时又对围绕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的相关科学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史角度对孟德尔的遗传研究工作被忽视30余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德尔遗传研究的超前性是其被忽视的最重要原因,并对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摩尔根与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高翼之 《遗传》2002,24(4):459-462
1866年至1900年间,即孟德尔论文完全被人们所忽视之时,细胞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受精作用中的行为已经基本上搞清了。 1900年孟德尔论文被重新发现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萨顿(Sutton)就在1902年12月和1903年1月发表的两篇文章中指出: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性状的行为完全平行。萨顿以很有说服力的分析表明,只要假定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就可以十分圆满地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但是,当时国际遗传学的“主帅”贝特森却坚决反对把遗传因子与任何物质实体联系起来。1909年创造“基因”一词的约翰逊也只是把基因作为“一种计算或统计单位”,反对“基因是物质的、具有形态特征的结构”。萨顿的假设还遭到当时还是实验胚胎学家的摩尔根(Morgan)的反对,宣称他绝不接受“没有实验基础的结论”。实际情况是,虽然萨顿提出的各种细胞学现象都是实验观察的结果,但是把这些细胞学现象与孟德尔遗传理论联系起来,确实没有任何实验证据。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是通过实验彻底转变思想而成为国际遗传学第二代“主帅”的摩尔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人教版和浙科版教材对“染色体整倍体变异”内容呈现形式和特点,提出了按照“S·T·S”组织教学的基本设想,分为“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应用”2个基本环节实施教学,达成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青 《生物学通报》2007,42(3):35-36
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2个定律与摩尔根提出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共同揭示了分布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传递原理,奠定了遗传学大厦的基础。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这2个定律,而且还要学习孟德尔在提出这2个定律的试验过程中所提供给人们的如何进行科学思维以发现规律的方法,以及孟德尔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物学所讲述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定律以及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揭示了细胞核遗传的一般规律,与细胞质遗传呈现并列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组织了“染色体变异”一节的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突破“染色体组”概念、辨析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周发 《生物学通报》2007,42(3):30-31
对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进行准确判断,是遗传学考试经常出现的试题。这种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本生物学知识,而且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方法如下: 1常染色体、伴X遗传方式的判断1.1正反交法这种方法适合杂交亲本是纯合的情况。对正交和反交的结果进行比较,若正交反交结果相同,与性别无关,是常染色体的遗传;若正交反交的结果不同,其中一种杂交后代的某一性状(或2个性状)和性别明显相关,则是伴X遗传。  相似文献   

12.
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遗传平衡定律,即哈迪-魏伯格定律,是群体遗传学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这是由英国数学家哈迪(Hardy)和德国医生魏伯格(Weinberg)在1908年先后独立地证明过的: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的干扰,总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即从上一代到下一代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周荣家 《遗传》2008,30(8):951-952
孟德尔为确立遗传学基本原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则以果蝇为材料,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以及连锁、交换和不分离遗传规律,并提出基因论等,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余先觉教授正是这一时期在摩尔根实验室中成长起来的现代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14.
<正>自由组合定律是经典遗传学中的核心知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理解性状的自由组合其实质是基因的自由组合。一、如何理解性状之间的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陈凡国  李晴晴 《遗传》2016,38(2):170-177
灯刷染色体是存在于除哺乳动物以外几乎所有动物雌配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双线期的一种暂时性巨大转录体,因状如灯刷而得名,但在细胞遗传学三大经典染色体研究中关注度最低。它是研究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结构、组织形式、转录和转录过程的好材料。本文一方面对以上研究及形成机制作一简要综述,另一方面探讨灯刷染色体可能的作用,也即从已有文献表明卵细胞核的灯刷染色体或多倍化为相关生物胚胎发育提供足够的转录产物。最后探讨将其作为一个案例用于遗传学教学的可能性,以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遗传学教学中遗传学史及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遗传学教学中贯穿遗传学史和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遗传学史及遗传学方法论应该包含的内容及如何在遗传学教学中进行遗传学史和遗传学的方法论的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金久 《生物学通报》2010,45(2):24-26
<正>1教材分析"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学习遗传学的基础。学  相似文献   

18.
马磊  张婷婷 《遗传》2018,40(12):1129-1135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扰乱机体的固有平衡系统,影响生殖和发育。在本科遗传学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诠释导致机体平衡系统紊乱的机理,是教师常面临的教学难题。一些嵌合基因(chimeric gene)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产物,具有特异的生物功能,可能是致使固有平衡系统紊乱的原因之一,但很少见到在课堂或教科书中讲述与嵌合基因相关的内容。本文结合近年本团队对嵌合基因的研究成果及遗传学教学实践,以一个司法案例创设情境,引入嵌合基因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对嵌合基因通性的梳理,辅助学生总结知识点,发展思维融汇力,从而拓展染色体畸变的教学,以期使学生对基因的变异及其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遗传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刚  陈凡国 《遗传》2015,37(6):605-612
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是细胞遗传学的3大经典染色体之一,从1934年至今因其具有显著的特点已经作为一个优异的模型用在不同的遗传学研究中。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最大的贡献就是为研究间期染色体结构和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了一个非凡的视角;另外,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还可以用于解释一些特殊的遗传现象,例如剂量补偿效应和花斑位置效应。文章一方面就以上进展作一简要总结,另一方面尝试将这一典型案例系统地用于遗传学教学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分析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并建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阐述如何组织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