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云南的冬虫夏草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初步研究了云南冬虫夏草及其寄主昆虫的区域分布和生态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定量描述了该虫草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认为,冬虫夏草的分布呈明显的地带性及垂直分布规律,集中分布在4000—4600m海拔范围,虫草及其寄主的垂直分布相一致。最适生长温度是8—12℃,最适相对湿度是80—98%。分布坡向对其生长亦有一定影响。以6月份采集的虫草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冬虫夏草,通称虫草。是我国名贵的真菌药物和高级补品。在我国明代以前,人们已知道应用虫草。从明代中叶开始,就受到东南亚人民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冬虫夏草是子囊菌寄生于虫草编幅娥等昆虫体内而形成的。冬天在感染的昆虫内形成菌核,外表仍保持原来虫形,到次年夏季温暖潮湿时适于菌体生长,从虫体头部长出一根棕色有柄的律状子座,长4~11cm,粗约3mm,形似一根野草,为此而得名“冬虫夏草”。由此可见,虫革既不是“冬为虫,夏为草”,也木是“既为虫,又是草”,而是一种虫和菌的结合体。由于冬虫夏草所处的生态环…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蒋毅  姚一建 《菌物系统》2003,22(1):161-176
文献调查结果表明与冬虫夏草有关的无性型菌种已报道有22个学名,涉及13个属。针对些命名称上存在的命名问题本文展开了讨论,并评述了不同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及其有关菌种的研究进展。在已报道的分离菌种中,作为新种正式描述的名称有8个,其中6个为合格发表,其余2个未能满足名称合格发表的条件;还有4个名称在文献中作为新种提到,但没有合格发表的出处,也有一例只提到名称而无其他要素;另有5个名称则只有属名,尚未鉴定到种的水平。中国被毛孢为多个独立的研究证明为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还有3个无性型名称已被证明不可能是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其他无性型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文中对与冬虫夏草有关的菌种定名、无性型分离和验证方法、复无性型现象,以及有关学名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梁焱  吴华  韩日畴  曹莉 《环境昆虫学报》2020,42(6):1446-1457
冬虫夏草Chinese cordyceps是食药两用的传统名贵资源。其人工培养需要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的优质芽生孢子。为获得高产量及高感染力芽生孢子,本研究测定不同糖类培养基对冬虫夏草菌芽生孢子产量及毒力(对小金蝠蛾Thitarodes xiaojinensis幼虫的存活率、携菌率和僵虫率)的影响。两个冬虫夏草菌株于含6种糖(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麦芽糖、蔗糖和海藻糖)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培养30、45和60 d,计数芽生孢子产量并将收集的孢子注射感染两个品系的小金蝠蛾6龄幼虫,置于不同温度下观察幼虫的存活率、携菌率及僵虫率。结果显示:不同糖源培养基中芽生孢子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含麦芽糖培养基中芽生孢子产量最高;注射菌株和幼虫品系对被注射幼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不同糖源培养基获得的芽生孢子对蝠蛾幼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对携菌率和僵虫率产生影响;以含麦芽糖为糖源的培养基、芽生孢子培养时间显著影响被注射幼虫的存活率与僵虫率,其中培养30 d的冬虫夏草菌所注射的幼虫的存活率、僵虫率显著高于60 d的;温度也显著影响被注射幼虫的存活率、僵虫率,10℃的幼虫存活率和僵虫率显著高于14℃、18℃的。研究结果为培养优质冬虫夏草芽生孢子,提高被侵染蝙蝠蛾幼虫僵虫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是具有食药用价值的传统名贵生物资源,其研发历史贯穿从实验室到产业的全过程。低海拔人工培植成功开创了传统资源现代化的壮举,对科学和产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从冬虫夏草菌、蝙蝠蛾寄主昆虫、冬虫夏草活性成分和药理药效作用、安全性等方面综述我国冬虫夏草70年研发进展、现存问题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
7.
冬虫夏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虫夏草□蒋冬花(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321004)冬虫夏草又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等,属球壳目(Sphaeri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是虫草菌菌丝体侵入昆虫体内后形成的真菌与虫尸共存的...  相似文献   

8.
9.
冬虫夏草菌是珍稀濒危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菌种,是侵染蝠蛾幼虫的唯一菌种,其侵染后形成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菌在不同营养及条件下生长形态不同,主要有丝状体和菌球体两种生长形态。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能够侵染蝠蛾幼虫,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接种体被广泛应用;但丝状菌体对营养要求苛刻、生长缓慢、菌丝体得率低的特点,阻碍了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作为侵染蝠蛾幼虫的接种体的开发及应用,从而阻碍了冬虫夏草人工培殖产业化的进程。为了提高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的生物表达量,本文对营养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最佳条件为:葡萄糖质量浓度40 g/L、酵母粉质量浓度65 g/L、培养温度17℃、MgSO_4质量浓度3 g/L、KH_2PO_4质量浓度1.5 g/L、培养时间12 d,按最优培养条件,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干重得率15.67 g/L,为下一步新的接种体的制备提供菌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冬虫夏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 ,由于其自身独特的药用价值而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其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已经阐明 ,从先前的天然采集到现在的菌体人工培养 ,这种根本性的过渡也极大丰富了它的产量和应用。目前对其药用机理已研究清楚 ,药用范围也十分广泛。挖掘和开发这一名贵中药 ,在我国乃至世界医药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4年8~9月,对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资源进行了抽样调查,见到有鳄活动痕迹的洞口104个,用光点计数法实见鳄77条,访问法计数为253条,由此分析保护区内有鳄667~740条,其种群年龄锥体为上宽下窄,反映出扬子鳄在野外生存形势严峻。该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存鳄4376条,其中种鳄248条,孵化幼鳄1542条,其它不等龄鳄2586条,种群年龄锥体为上窄下宽,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种群,生存形势良好。  相似文献   

12.
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许超德 《菌物研究》2006,4(2):60-64
冬虫夏草是著名的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用功效。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冬虫夏草在无性型的确证、液体发酵、活性成分分离分析、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俞永信 《菌物研究》2004,2(2):42-46
冬虫夏草 [Cordycepssinensis (Berk .)Sacc .]是名贵中药和珍稀滋补品 ,是由其无性型中国被毛孢 (Hir sutellasinensisX .J .Liu ,Y .L .Guo ,Y .X .Yu&W .Zeng)侵染蝠蛾属 (Hepialusspp .)幼虫形成的菌虫复合体 ,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和甘肃等地的海拨 35 0 0~ 5 0 0 0m高寒灌丛草甸。自 1980年至今持续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研究 ,分离获得了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菌株 ,经鉴定为中国被毛孢新种 ,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试验 :在培养基上能产生子座 ;低海拔环境下规模化室内饲养寄主昆虫成功 ,人工条件下 1年可完成寄主昆虫一个生活周期 ,且幼虫个体大 ;室内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冬虫夏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对冬虫夏草 [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 .]的无性型鉴定、人工培养、深层发酵、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冬虫夏草无性型—中国被毛孢固态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麦角甾醇含量为指标间接测定固态发酵产物生物量的方法,对冬虫夏草无性型—中国被毛孢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固态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大米5g,玉米粉2g,蚕蛹粉1g,麸皮2g;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20℃、料水比1:1.5、料层厚度2cm、无光照时对菌体生长较为有利。发酵条件优化后,菌丝体中麦角甾醇的含量可达0.5911mg/g,比优化前提高了38.6%。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油混悬剂独有的剂型特性可提高人工培育冬虫夏草中的接种侵染率, 因而研制高活力冬虫夏草菌种油混悬剂可推动其产业化的发展。根据油混悬剂的特殊性, 对MTT法进行改进及优化, 结果为: 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37°C、以甲苯为萃取剂, 活细胞量与琥珀酸脱氢酶活力线性相关。依据该方法筛选制剂中助剂的种类及浓度, 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 获得冬虫夏草菌种油混悬剂高活力配方为: 菌种量0.15 g/mL、硬脂酸铝60 mg/mL、司班-80 50 μL/mL。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制剂在4°C下保  相似文献   

17.
全基因组基因-基因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薇  胡晓菡  师咏勇 《遗传》2011,33(8):820-828
复杂疾病目前正在全球范围流行, 极大地影响人类的健康。研究发现, 复杂疾病的性状受到多个位点的相互作用影响。目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仅仅解析单个SNP位点对疾病易感性的贡献, 单纯依靠这一种策略并不能在寻找复杂疾病的病因上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基因-基因相互作用可能是复杂疾病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点, 科学家已经提出了一些检验基因相互作用的算法, 包括惩罚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子降维(Multifactor dimensional reduction)、集合关联法(Set-association approach)、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随机森林法等。文章首先对目前这些方法做了综述, 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包括计算复杂度太高、假设驱动、数据会过度拟合、对低维数据不敏感等, 进而简述了一种由笔者所在实验室开发的基于GPU的研究基因相互作用的算法, 该算法复杂度低, 不需要任何假设, 没有边际效应, 有很好的稳定性, 速度快, 适用于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基因-基因相互作用计算。  相似文献   

18.
王敦 《环境昆虫学报》2021,43(4):779-787
本文系统综述了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主要化学组成和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重点对冬虫夏草多糖、核苷、肽类和甾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针对有关冬虫夏草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客观评述,为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与虫草相关新药物研发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提回流离心的方法,提取分离人工培殖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用高碘酸钠与甘露醇反应产生黄色的3,5-二乙酰-1,4-脱氢二甲基吡啶,在波长412 nm处测定其最大吸收.甘露醇浓度在10~50 mg/L之间时,与吸光值(OD412)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C=79.172x-0.0713,相关系数r=0.9999.人工培殖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分别为89.64 mg/g(2005年)、91.86 mg/g(2006年)、94.71 mg/g(2007年)、98.98 mg/g(2008年)、97.50 mg/g(2009年)、94.71 mg/g(野生)和96.84 mg/g(野生).人工培殖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D-甘露醇的含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由于其多功能的药用价值而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冬虫夏草遗传多样性、冬虫夏草系统发生、冬虫夏草的酶和文库的研究做了综述,并对冬虫夏草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