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HeLa细胞中期染色体(簇)、非洲爪蟾卵提取物和ATP再生体系混合温育,能够促使细胞核自发重建。在此非细胞体系中重建的细胞核处于一般细胞核大小范围,具有典型的双层核膜,核孔复合体、染色质、核纤层、核骨架等结构,核重建具有一个明显的过程;发现环形片层通过与核膜融合方式参与核膜和核孔复合体组装。  相似文献   

2.
将HeLa细胞中期染色体(簇)、非液爪蟾卵提取物和ATP再生体系混合温育,能够促使细胞核自发重建。在此非细胞体系中重建的细胞核处于一般细胞核大小范围,具有典型的双层核膜、核孔复合体、染色质、核纤层、核骨架等结构;核重建具有一个明显的过程;发现环形片层通过与核膜融合方式参与核膜和核孔复合体组装。  相似文献   

3.
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介导了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穿梭运动。NPC定位于核膜,形成一个疏水通道,使得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与转运受体结合,进行跨膜转运。这种经核孔复合体进行的跨核膜转运在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以及个体发育等生命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核孔复合体     
真核生物间期的细胞中,可以观察到由二层核膜围绕的细胞核。核膜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膜体系,而是由内外二层核膜局部融合形成许多小孔,称为核孔,核孔及其周围的复杂结构统称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以下简称NPC),有时人们也把核孔作为NPC的同意词。NPC担负着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繁忙的运输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任务,而小分子和离子的通透主要是由核膜调节的。在快速生长的细胞中,每分钟要把约10~4个核糖体大小亚基从细胞核的核仁运到细胞质中以满足蛋白质合成的需要。在S期的细胞中  相似文献   

5.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高等动物细胞核主要由双层核膜、核孔复合体、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等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期,细胞核呈现去装配和再装配等动态变化.在细胞分裂间期,核膜、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构成细胞核的外周结构,为遗传物质在染色质和核仁中的代谢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转运,在细胞增殖、分化、个体发育和细胞衰老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高等动物细胞核膜和核纤层结构、功能及动态变化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吕学龙  祁燃  吕全龙  张传茂 《生命科学》2011,(11):1069-1075
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呈现高度的动态性:在细胞分裂的前中期,核膜崩解并分散到细胞质中;在细胞分裂的后期,核膜开始在染色体的表面重新装配,最终形成完整的核膜结构。近期的研究发现,Ran GTP酶、物质转运蛋白importinβ、内层核膜蛋白LBR(lamin B receptor)以及核孔复合体蛋白nucleoporins在核膜重建的过程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并受到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34cdc2激酶的调节。LBR是一个八次跨膜的膜蛋白,主要定位于内层核膜。在细胞分裂的早期,随着核膜崩解,LBR与核膜崩解而生成的小膜泡一起分散到细胞质中;在细胞分裂的后期,通过LBR与importinβ相互结合,含有LBR的膜泡被importinβ携带至染色质的表面参与核膜重建。目前已知p34cdc2激酶对LBR与importinβ介导的核膜重建起重要调控作用。Nucleoporins是核孔复合体主要组分。随核膜崩解,核孔复合体解聚成nucleoporins,分散到细胞质中,或结合到其他亚细胞成分上。细胞分裂后期,核孔复合体伴随核膜装配而组装。  相似文献   

7.
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层连蛋白能改变核膜的结构,对细胞核内外大分子的分布起调节作用。核孔复合体是调节细胞核-胞浆大分子运转的主要作用部位。核苷三磷酸酶位于异染色质中,能为某些致癌物所诱导;亲核蛋白依靠自身所特有的运输信号穿越核膜。  相似文献   

8.
细胞质内信号分子的核转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XH  Tang CS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2):147-150
细胞外信号通过受体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细胞核反应。进入细胞质内的信号分子及其活化产物必须经过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NPC),在核定位信号的介导下,由特异性的载体转运入核,该过程涉及小分子的GTPase Ran蛋白及多种可溶性因子。本文简要综述细胞质内信号分子通过核膜向细胞核内转运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核孔复合物(nuclear pore complex,NPC)位于核膜,是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蛋白质和mRNA等大分子物质转运的唯一通道.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核孔复合物由30多种多拷贝的核孔蛋白(nucleoporins,NUPs)构成,根据它们参与形成的亚基可分为外环、内环、连接、跨膜、中心FG(phenylala...  相似文献   

10.
穿梭蛋白是一类可以在细胞核与细胞浆中穿梭往返的蛋白质。目前发现的穿梭蛋白都为多功能蛋白,它们进行核/浆穿梭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在胞核及胞浆之间充当运输载体及进行信号传递。穿梭蛋白的跨核膜转运均通过核孔复合体进行,然而不同蛋白质的出入核机制却各不相同。对这类蛋白的研究将使我们加深对蛋白擀完全生物学功能的理解,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核孔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及精密性,同时也为我国寻找将靶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的  相似文献   

11.
黑脊倒刺鲃卵子发生中生殖质的产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尤永隆  林丹军  苏敏 《动物学报》2004,50(2):231-239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黑脊倒刺的卵原细胞和各期卵母细胞中生殖质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仅在卵原细胞和Ⅱ时相卵中观察到了生殖质的产生过程 ,在Ⅲ、Ⅳ时相卵中未观察到生殖质的产生过程。生殖质来源于核仁。它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 ,进入细胞质。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产生生殖质的方式不同。在卵原细胞的生殖质形成过程中 ,生殖质的前体物质先移到核膜内侧 ,核膜解体 ,形成囊泡 ,随后 ,在生殖质前体物质所在处的内侧重新形成核膜 ,这样 ,细胞核表面就形成一个凹陷 ,生殖质前体物质位于核表面的凹陷之中 ,就这样被隔离于细胞核之外而进入细胞质中 ,成为生殖质。生殖质形成后 ,在细胞质中与线粒体相结合。生殖质的这种形成方式与精原细胞中拟染色体的形成方式相似。而在卵母细胞的生殖质形成过程中 ,生殖质的前体物质移到核膜内侧之后 ,核膜并无囊泡化 ,核孔明显 ,生殖质的前体物质通过核孔离开细胞核 ,位于细胞核表面 ,形成生殖质。生殖质产生之后也与线粒体结合。以后 ,生殖质连同线粒体离开细胞核。生殖质最终与线粒体分离 ,分散于细胞质中。在Ⅲ时相卵中 ,生殖质细小 ;在Ⅳ时相卵中 ,几乎见不到生殖质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入核转运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核膜是由外膜和内膜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同时镶嵌一些核孔复合体(NPC).核孔复合体是胞浆和胞核之间主动和被动转运的生理屏障.核内功能蛋白在胞浆内合成后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胞核,这个过程除了需要NPC上核孔蛋白、胞浆内核转运受体和RanGTP等蛋白的参与外, 货物蛋白本身的结构特征在其入核转运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就蛋白入核转运的机制及近年来取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生物学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由外向内(从核膜、核孔、染色质到核仁)的教学顺序,引领学生通过资料分析、电镜观察、模型构建等环节,针对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主动生成概念,最终实现预期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09,(12):I0001-I0001
最新出版的《细胞》杂志上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好像步履蹒跚、动脉栓塞和健忘贪睡还不够劲儿,新的研究又为我们找到了年老体衰的另一出令人烦恼的变化一一只允许某种分子进入或离开细胞核的核孔开始出现渗漏。这一新发现给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自由通行的”核孔触发了一些与年纪有关的身体衰退过程。核孔并非只是一些简单的小孔。每个核孔大约由30种不同的蛋白质一名为核孔蛋白,负责控制进入以及离开细胞核的物质一构成。这些支架核孔蛋白组成了穿越核膜的通道,同时外围的核孔蛋白则形成了核孔的外部结构。  相似文献   

15.
黑脊倒刺鲃生精细胞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黑脊倒刺把生精细胞中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拟染色体在初级精原细胞中形成。在初级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先附着于核膜内侧,该处核膜崩溃并在拟染色体前体物质的内侧,新核膜形成。新核膜将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分隔出细胞核之外新核膜呈凹陷状。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集中于该凹陷中,并聚集成拟染色体。新核膜上有较大的空隙核内还有少量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通过该空隙进入核表面的凹陷中,并结合到拟染色体上黑脊倒刺鲃生精细胞拟染色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认为的核内物质通过核孔排出核外的方式不同,似可表明核内物质向外运输存在着另一种机制。拟染色体形成后不久就与线粒体结合,并离开核凹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拟染色体又与线粒体分离。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非洲爪蟾精子染色质和卵提取物在体外重建细胞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健  张传茂 《动物学报》1995,41(2):196-200
应用非洲爪蟾去膜精子染色质和卵提取物成功地进行了细胞核本外重建。当精子染色质加入卵提取物后,首先发生染色质去浓缩作用,染色质整体结构膨胀;膜泡在膨胀的染色质外周聚集并逐渐彼此融合成双层膜;核孔复合体以某种未知方式组装入双层膜而形成核膜结构,并逐渐完全覆盖膨大的染色质,最终形成典型的间期核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间纤维与细胞核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火鸡红细胞作为研究材料,首先用细胞分级抽提结合免疫印迹反应显示火鸡红细胞中间纤维蛋白为波形纤维蛋白。然后,我们采用细胞分级抽提结合包埋前免疫胶体金标记的方法显示胞质中间纤维被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蛋白A-胶体金特异标记。同时,我们显示结合于核孔复合体上的胞质纤维被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蛋白A-胶体金所特异标记。本文结果表明,结合于核孔复合体上的胞质纤维是波形纤维,并且提示波形纤维可能通过与Nup 180的结合附着在核孔复合体上,为进一步探讨中间纤维与核孔运输的关系提供了初步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中拟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拟染色体在初级精原细胞中形成。在初级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先附着于核膜内侧,该处核膜崩溃。并在拟染色体前体物质的内侧,新核膜形成。新核膜将拟染色体前体物质分隔出细胞核之外。新核膜呈凹陷状。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集中于该凹陷中,并聚集成拟染色体。新核膜上有较大的空隙。核内还有少量拟染色体前体物质通过该空隙进入核表面的凹陷中,并结合到拟染色体上。黑脊倒刺Ba生精细胞拟染色 体的形成方式与通常认为的核内物质通过核孔排出核外的方式不同,似可表明核内物质向外运输存在着另一种机制。拟染色体形成后不久就与线粒体结合,并离开核凹。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拟染色体又与线粒体分离。  相似文献   

19.
核钙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冀珑  卢青  陈大元 《生命科学》2001,13(1):41-44,17
尽管核周隙与内质网的腔相通,核膜上存在钙信号分子的受体等事实表明,细胞核存在一套相对独立的钙信号机制。作为核钙的贮存库,核被是核钙信号的发源地。核被中钙离子的充盈状态影响着核孔复合体的构象,从而调节核质间物质交流。已有证据显示,核钙信号与胞质钙信号在基因转录中的作用有所区别。核钙信号在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钙蛋白酶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核钙信号研究为完整理解钙信号的生理功能开辟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的形态结构.方法:收集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胎儿4例,胎龄6~7个月,常规灌注固定,取三叉神经节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①光镜下节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可见大的尼氏颗粒,细胞核近圆形,呈空泡状,核仁基本居中;②电镜下节细胞的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可见大量线粒体、发育较好的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核膜凹凸不平,核孔多.结论:胎龄6~7个月人胚胎三叉神经元显示为成熟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