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卫生部药审(91)特申体第02号文件,本品纯化灭活双价疫苗92年完成了Ⅰ期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91001批双价疫苗以0,1,2月和0,14,35天程序免疫,91002批以0,1,2月程序免疫,各接种15人。接种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与Ⅰ型,Ⅱ型单价疫苗相同,是安全可靠的。两种免疫程序,二针次免疫后皆能产生较高免疫抗体,接种后半年仍保持一定抗体水平。中和抗体(PRNT)均在1∶10~1∶20,ELISA1∶478~1∶549(GMT),阳转率100%,再次证明本型纯化疫苗安全有效,并具有较高免疫活性,本型疫苗也可采用二针次(0,1月),总量2ml免疫。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转基因细胞B43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经纯化制成的87-4批重组疫苗进行临床接种观察的结果,同时用8723-1批血源疫苗作对照。疫苗接种采用0、1、2月各接种1针的方案。重组疫苗共接种111名8~13岁儿童,分为20μg、10μg及5μg 3组,血源疫苗分为20μg、10μg 2组。所有儿童接种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及核心抗体均阴性.20μg组1针后1个月,重组疫苗阳转率60.5%,血源疫苗为31%;2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阳转率分别为100%和72.4%;血源疫苗3针后1个月阳转率也仅79.3%。3针后1个月两种疫苗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492.7和207.4mIU。但重组疫苗6个月后血清抗体的GMT为628mIU。10μg组1针后1个月的阳转率重组疫苗为21.7%,血源疫苗为20.9%;2针后1个月分别为87%及62.8%;3针后1个月分别为100%及81.4%。抗体GMT分别为163.7和129.6mIU.5μg组的重组疫苗免疫后6个月100%阳转,其GMT为56mIU。结论认为无论从阳转率或几何平均滴度分析判断,重组疫苗均优于血源疫苗。  相似文献   

3.
伤寒Vi多糖结合疫苗和Vi多糖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分离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血清中特异性IgA、IgM、IgG及其亚类(IgG1、IgG2a、IgG3)的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免疫一针后,Vi多糖结合疫苗组的IgG抗体GMT值明显升高,第二针有加强效应(P<0.01);所测3种IgG亚型中IgG2a抗体滴度升高明显;Vi多糖和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后,血清中IgA和IgM抗体滴度均有显著升高,但无加强应答。显示Vi多糖结合疫苗在诱导小鼠血清IgG应答方面有加强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上海市200名18~60岁健康成人进行疫苗接种后临床安全性指标(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的监测。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HI抗体,比较血清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和增长倍数。结果接种疫苗72 h内局部反应率为7.00%;全身反应率为12.00%,其中发热反应率为7.50%,其他全身反应率为4.50%;均以轻度反应为主。H1N1、H3N2和B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3.49%、74.07%和56.08%,抗体GMT分别为1∶170.10、1∶128.85和1∶446.79,免疫后比免疫前分别增长到6.93倍、8.72倍和4.90倍。结论此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一段戊型肝炎病毒(HEV)结构蛋白NE2,纯化后以弗氏佐剂,按0d,10d,30d的方案10μg/针的剂量免疫3只恒河猴,在第2周抗体阳转,第6周时1只滴度达1∶100 000,另2只滴度1∶20 000,此时以106 PCR滴度的HEV病毒粪悬液攻击。对照组3只均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升高,抗体阳转,粪便持续排毒1月以上;疫苗组无一发病,未检出非疫苗来源的抗体,其中1只始终未检出粪便排毒,另2只仅出现短暂排毒。以一份NE2免疫后猴血清(滴度1∶20 000)与103 PCR滴度的病毒混匀后感染2只恒河猴,结果对照组2只均持续排毒3周以上,抗体阳转,1只ALT明显升高;而抗体中和组2只猴始终未检出粪便排毒,抗NE2抗体缓慢下降,ALT正常。这些结果表明NE2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戊肝疫苗。  相似文献   

6.
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副反应和抗体应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的副反应和抗体应答。按0、1、6月免疫程序,分别应用2批重组汉逊酵母疫苗和2批重组酿酒酵母疫苗,免疫221名6至12岁儿童,其中汉逊酵母疫苗1批(A)接种102人,另一批(B)接种26人,重组酿酒酵母疫苗1批(C)和另1批(D)分别接种74和19人。观察每次接种后的副反应和全程免疫一月后(T7)的抗体应答。儿童接种汉逊酵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个别出现发热反应,但均低于37.8℃,且为一过性。T7时4组儿童抗HBs血清阳转率均在96%以上,GMT范围在229.98~338.83IU/L之间。免疫A批疫苗儿童组抗体滴度(GMT)显著高于免疫C批疫苗组(270.33、229.98IU/L;P<0.05)。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免疫儿童抗体应答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7.
2002~2004年兰州市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每年9~11月在兰州市对我省使用流感疫苗进行血清学考核,3年用血凝抑制试验(H I)分别检测44、52、49人疫苗免疫前后不同4种血清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接种疫苗者30~35 d后流感病毒4个血清型流感病毒H I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H1N1、H3N2、B(Yam agata)、B(V ictorian)保护率(≥1∶40)分别为91.72%、91.72%、81.63%和59.38%;免疫后人体H I抗体滴度的几何均数(GMT)分别为1∶221.76、1∶189.58、1∶71.04和1∶43.04;较接种前H I抗体滴度≥4倍的分别占53.79%(78/145)、58.62%(84/145)、75.51%(37/49)和58.37%(56/96)。血清学检测表明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随机、盲法的原则,评价疫苗免疫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抗体阳转率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将606名健康观察者分为2~5岁、6~12岁、13~17岁、18~60岁四个年龄组,结果显示,该疫苗全身反应发生率2.64%,局部反应发生率1.32%,四个年龄组疫苗免疫后杀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9.3%和100%,免疫后A群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250.47、1:190.61、1:144.22和1:205.79,免疫后C群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273.33、1:551.18、1:788.26和1:809.81,冻干A+C群多糖疫苗在≥2岁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建议推广使用A+C群MPV。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评估分析梅州市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现场调查资料、评估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麻疹发病率的变化;随机对辖区内1~12岁健康儿童21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强化免疫前及完成二次强化免疫后麻疹lgG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监测人群完成二次强化免疫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100.00%(216/216),2009年强化组、2010年强化组麻疹IgG抗体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82.08%、87.62%和1958.83、2050.26,均显著高于强化免疫前;2009年强化免疫后麻疹年发病率由强化免疫前五年平均发病率1.71/10万下降至0.22/10万,下降率87.13%,2010年强化后麻疹年发病率再次下降(0.039/10万),下降率82.27%。结论梅州市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均大幅度降低了麻疹发病率、提高了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2月龄婴儿中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并探讨母传抗体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疫苗(IPV)免疫效果的影响。对416名2月龄婴儿分别接种OPV和IPV,采集免疫前后血清,用微量中和法检测血清中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评价抗体GMT水平及4倍增长情况。检测结果显示,2月龄婴儿母传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45%、38.2%和17.5%,抗体GMT水平为9.0、8.1和5.2。经接种两组疫苗后,母传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免后抗体GMT水平相比,OPV组无明显差异,IPV组阳性者略低于阴性者。在免前抗体滴度<1∶32人群中,OPV组免后抗体滴度4倍增长率及几何滴度增长倍数分别为:Ⅰ型93.6%、71.2;Ⅱ型98.2%、43.7;Ⅲ型91.7%、47.9;IPV组免后抗体滴度4倍增长率及几何滴度增长倍数分别为:Ⅰ型82%、9.4;Ⅱ型62.8%、5.1;Ⅲ型95.6%、11.7;在免前抗体滴度1∶32~1∶128人群中,OPV组Ⅰ型92.3%、23;Ⅱ型86.4%、13.9;Ⅲ型55.6%、4.1;IPV组Ⅰ型48%、2.5;Ⅱ型15%、0.9;Ⅲ型55.6%、2.7。目前中国2月龄婴儿免前脊灰抗体阳性率较高,尤其是Ⅰ、Ⅱ型。脊灰母传抗体对两种疫苗免疫效果有一定干扰,对IPV疫苗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从未接种脑膜炎奈瑟菌疫苗的健康儿童人群抗体水平。方法采用血清体外杀菌试验检测来自2013年河南省3月龄~6岁儿童的1 944份血样中抗A、C、Y和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抗体水平,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和易感人群比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A、C、Y和W135群流脑血清抗体GMT为1∶0.66~1∶1.74,易感人群比例为91.82%~97.63%;不同性别人群血清抗体GMT和易感人群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受试者A、C和W135群流脑杀菌抗体GMT和抗体滴度≥1∶8人群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23月龄受试者中Y群流脑杀菌抗体GMT(1∶3.42)和抗体滴度≥1∶8人群比例(17.51%)显著高于3~5月龄和2~6岁两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月龄~6岁儿童A、C、Y和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均较低,为减轻儿童免疫负担,建议对这类易感人群接种多价流脑结合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简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原则,采用0、21天免疫程序,选择3岁及3岁以上健康者1 202人。分组为3~11岁、12~17岁、≥60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和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18~59岁组按照人数基本为1∶1∶1的比例随机分别接种7.5μg、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观察各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前后血凝抑制(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受试对象的安全性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4%(48/549)和13.88%(74/533),其中Ⅱ级反应率分别为0.36%(2/549)和1.13%(6/533),未观察到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2剂接种未见不良反应叠加现象。7.5μg或15.0μg试验疫苗首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13%(395/464)和90.77%(413/455),保护率分别为85.56%(397/464)和91.43%(416/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36.1倍和52.6倍。2剂免疫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7.84%(454/464)和99.12%(451/455),保护率分别是98.06%(455/464)和9 9.56%(453/455),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增长63.3倍和96.0倍。4个年龄组(3~11岁、12~17岁、18~59岁及≥60岁年龄组)7.5μg和15.0μg组HI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大于70%,GMT较免疫前均增长2.5倍以上,结果显示7.5μg和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1剂后抗体水平已达到研究方案中设定的预期标准,免疫2剂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试验表明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且接种1剂15.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可在3岁和3岁以上人群中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国产浓缩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与法国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接种人体后中和抗体产生情况。分别用两种疫苗接种 1 0人 ,用小鼠中和试验方法检测中和抗体滴度。国产疫苗五针全程免疫后 30天 (第一针接种后 6 0天 )可 1 0 0 %达到保护水平 ,法国疫苗在第一针接种后 30天 1 0 0 %达到保护水平。第一针接种后 1 4、30、6 0天时 ,前者抗体平均滴度分别是 0 0 6IU /ml、1 .0 2IU/ml、2 .0 7IU/ml;后者抗体平均滴度分别是 0 2 5IU /ml、3.2 4IU/ml、1 1 .86IU/ml,后者比前者产生抗体的滴度高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用于水痘疫苗接种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法,并对接种水痘疫苗后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评价北京株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细胞作为抗原制备成固定抗原玻片,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建立FAMA法,并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验证。运用此法对不同剂量北京株水痘疫苗接种后儿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并与Oka株水痘疫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FAMA法敏感性可达0.0196IU/ml,特异性好。应用此法检测300名观察者免前免后双份血清样本中抗VZVIgG,易感者中北京株水痘疫苗原苗(39810PFU/0.5ml)、2000PFU/0.5ml、500PFU/0.5ml接种组儿童血清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98.77%、85.4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36.4、34.3、18.6,原苗与20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原苗与500PFU、2000PFU与5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国产、进口Oka株水痘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35%、96.97%,抗体GMT分别为13.3、16.0,不同剂量北京株疫苗抗体阳转率与国产、进口Oka株疫苗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北京株疫苗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和细胞病变中和试验(cPENT)两种方法对出血热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扩大人体免疫后的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水平检测。根据两种方法对总计74人份的免疫后血清检测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水平(GMT)。CPENT法均高于PRNT法,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免疫组的中和抗体水平比较结果,注射三针的阳转率(n=10,100%)高于两针组(n=10,20—30%);接种加氢氧化铝佐剂疫苗(n=13)较接种不加佐剂的两种疫苗(n=26)的抗体水平高,阳转率为92%—100%GMT为22—69;皮下途径(n=15)和肌肉途径(n=13)注射无明显差别,阳转率分别为87—93%和92—100%,GMT分别为29—46和22—61。以上结果进一步肯定沙鼠肾细胞疫苗的人体免疫性  相似文献   

16.
CpG对乙型肝炎基因重组(CHO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PN)作为佐剂对乙型肝炎基因重组(CHO细胞)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以乙肝疫苗加Al(OH)3、疫苗加CpG和疫苗加Al(OH)3与CpG3三种配伍方式,通过腹腔、皮下或肌内3种不同途径免疫Balb/c小鼠,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和不同配伍的免疫效果.同时又将疫苗与CpG混合后在4℃存放6个月再免疫小鼠,观察CpG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3种免疫途径中以肌内注射效果最好,这在使用CpG的实验组尤为明显,在该组肌内免疫的ED50比腹腔的低了10倍,而诱发的抗体滴度提高了3倍;②疫苗与CpG、Al(OH)3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最好,在肌内免疫时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比疫苗+Al(OH)3提高4倍,比疫苗+CpG提高7倍;③疫苗+Al(OH)3免疫时,表现为IgG1抗体亚型占优势,而再加入CpG后则IgG1和IgG2a均升高,以IgG2a最显著;④疫苗与CpG混合后4℃保存半年,不影响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实验中比较了以不同糖蛋白比结合的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以氨还原法制备的不同糖蛋白比的5型多糖结合疫苗分别经腹腔注射NIH小鼠,共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2周后采血分离血清,以间接ELISA测定血清抗体,t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R组)无免疫原性;5型荚膜多糖组(H组)免疫原性低,无免疫加强效应;结合疫苗M组、N组第1、2针有免疫加强效应,第2、3针无免疫加强效应,而F组和Q组的两针次间均有明显的免疫加强效应。说明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疫苗的糖与蛋白比较高时能获得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鉴别试验的方法。方法:取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以1:10比例加入lmol/L盐酸调节pH值,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同时设以氢氧化铝、未处理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狂犬疫苗、出血热疫苗,以及试剂盒的阴、阳性作为对照。结果:狂犬疫苗、出血热疫苗及氢氧化铝对照为阴性,直接检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呈弱阳性,加入盐酸调节pH值后原倍样品呈弱阳性,10倍稀释后呈强阳性。采用该方法检测5批疫苗均呈强阳性。组内平行试验,组间重复试验。结论:将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调节pH值后10倍稀释,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呈阳性,而且稳定可靠,该方法可用于该疫苗的鉴别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共有序列候选DNA疫苗pVAX1-cE80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及其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利用pVAX1-cE80 DNA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和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PRNT)分别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登革病毒的4种血清型(dengue virus serotype 1-4, DENV1-4)IgG抗体和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 nAb)效价;利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检测小鼠脾细胞分泌DENV1-4特异性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能力;通过攻毒试验评价疫苗对DENV1-4感染的保护作用。结果接种疫苗的小鼠可产生针对DENV1-4的四价抗体,其中抗DENV2抗体水平最高,IgG抗体和nAb效价分别为1∶1 086和1∶120;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在DENV1-4抗原刺激下均可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疫苗免疫可为小鼠提供针对DENV1-4的部分保护作用。结论单一共有序列登革病毒候选DNA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四价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并为小鼠提供部分保护作用,为登革病毒共有序列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将出生时接种过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131名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种COMVAX^TM,另一组接种单价乙肝疫苗和单价流感嗜血杆菌偶联疫苗,出生时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后,应用2,4,13月程序免疫,在2,4月免疫后,接种COMVAX^T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中无一例发生重度副反应,接种COMVAX^TM组新生第一针免疫前(2月)和二针免后一个月(5月)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3.73%和95.00%,抗全GMT分别为104.10和56.29,均与接种单价组无显著差异,第二针免疫后一个月接种COMVAX^TM组96.00%新生儿抗-PRP抗体达到长期保护临界值(1.0ug/ml)水平,而接种单价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组新生儿为95.20%,结果表明,对于健康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接种COMVAX^TM疫苗,抗-HBs和抗-PRP抗体阳转率及滴度均不低于接种单价疫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