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在知情同意下,对河南新乡地区在校汉族大学生采用油墨拓印法,按捺男生100例、女生206例的十指指纹,于放大镜下观察分析.研究该地区汉族在校大学生群体的指纹纹型特点,为医学、遗传学和人类肤纹学等领域提供基础皮纹学参数.结果表明,指纹纹型及频率表现为W(54.48%)>L(43.46%)>A(2.06%),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对应手指各种指纹组合格局总体表现为斗型/斗型最多见,对应手指同型组合频率为78.44%,指纹纹型分布具有对称型.说明河南新乡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指纹纹型与其他地区有共性,也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汉族ABO血型的皮纹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对芜湖地区382例(男220人;女162人)汉族ABO血型的皮纹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中O型130人,A型113人,B型101人,AB型38人。分析比较了指纹类型、指纹组合格局、指嵴纹计数、掌嵴纹计数、atd角,掌部真实花纹,掌褶纹和拇趾球纹等项参数,结果表明,ABO各血型的皮纹参数间有若干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掌指纹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对166名健康赫哲族人的掌指纹进行了研究,其中男性86名,女性80名。本文列出了58个赫哲族掌指纹参数,将其中52个掌指纹特征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了相关及主成份分析。并且,将赫哲族的掌指纹特征与汉族的掌指纹特征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赫哲族的掌指纹特征是与汉族相似的,并且有自己的特征;双手同名指的相关系数大于非同名指,单手相邻指的相关系数大于相隔指;在有关掌指纹特征的研究中,指纹的重要性大于掌纹。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人肤纹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荣枝  孙慧 《人类学学报》1990,9(3):223-230
本文报告1000名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人12项手纹参数正常值,对达斡尔人男、女性及左右手的肤纹学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达族与汉族及新疆其他民族的肤纹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分析了宁夏回、汉族掌纹样本共计614份,回族262人(男性129人,女性133人),汉族352人(男性206人,女性146人).结果表明:1)宁夏回族tPD值显著高于汉族(P<0.01),两民族tPD与atd均呈高度相关;2)两民族间手大、小鱼际出现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左手出现率显著高于右手(P<0.01);3)宁夏回族左手掌主线指数显著高于汉族(P<0.01),两民族均表现C线发育不良的出现率显著低于C线缺失的出现频率;4)宁夏回、汉族五种掌褶纹类型的出现率在两民族间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5)不同地区回族大鱼际出现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西藏藏族青少年体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藏族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 本文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2530名藏族青少年体型进行评价。结果发现, 藏族青少年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2.40—3.29—3.72),女性为中间型(3.65—2.87—3.32); 男性的体型以外胚层系体型为主(58.52%), 女性体型以内胚层系(32.62%)和外胚层系为主(35.40%); 随着年龄的增长, 藏族青少年的体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男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又发展回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 女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历均衡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均衡的内胚层型。因此, 本文认为,藏族男性青少年身体的线性程度高、外形上比较瘦削、肌肉较发达; 藏族女性青少年较男性身体的脂肪含量多、线性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冀南地区汉族人群皮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冀南地区健康汉族医学生1020例(男性510人, 女性510人)的皮纹, 探讨了冀南地区正常汉族群体皮纹特点。结果发现: 冀南地区群体指纹频率顺序: 尺箕纹>斗形纹>弓形纹>桡箕纹; 十指指纹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性斗形纹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手弓形纹分布有差异但不显著; 指纹纹型分布有极高对称性; 同名指指纹组合频率排序为L/L>W/W>L/W>A/L>A/A>A/W; 五指的FRC有显著差别、两性的TFRC有差异, 但不显著; 两性T/I、III、IV的真实花样出现率有差异。因此, 本文认为指纹分布具有同型组合极高亲和性、异型组合不相容性; 皮纹发育形成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 也受性别影响; 冀南地区人群可能与山东省、辽宁省同属中国汉族北方群同一亚群。  相似文献   

8.
山西上党地区汉族肤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中国中原山西省上党地区汉族群体肤纹模式样本的参数。样本包括500名男性和500名女性。技术分类用《ADA标准-CDA版本》, 项目参数用《CDA标准》。分析了指纹总嵴线数(TFRC)、指三角a和b间嵴线数(a-bRC)、手掌轴三角t到指三角a和d角度(atd)、轴三角t百分距离(tPD)、指纹、指间纹、手大小鱼际、猿线、指三角等项目的二级模式样本。还分析了同名指指纹对应的情况,非随机组合的现象。山西东南部自古称为"上党", 地处黄河流域中下游广大的中原地带的中心区域,在远古时期就有原始人类聚集生息, 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是研究中原汉族肤纹参数的较具代表性地域。我们建立中原汉族肤纹的模式样本, 为体质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提供较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汉族人群指纹综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海国 《人类学学报》1988,7(2):121-127
汉族人口数占世界第一,汉核人群的指纹参数是肤纹界关注的重要项目。对17个汉族群体的分析可知汉族人群的指纹总参数及指纹在人群分类上的作用。聚类分析证明:依指纹参数可确定一个较均质的南方群和一个北方混合群,他们以北纬33°线为界,南方群为长江畔或长江以南各群体;使人注意的是北京群体也归入南方群,这与北京人口迁移量大有关。汉族内各群体有多态性。汉族作为蒙古人种,与高加索人种比较,汉族各群体又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质测量法以天津汉族正常者310例(女性231例, 男性79例)为对照, 分析天津汉族抑郁症患者202例(女性140例, 男性62例)的皮纹特征。经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 抑郁症患者组双手a-b嵴线数、小鱼际及各指间区真实花纹出现率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指端斗形纹出现率增加(P<0.01); 掌部a-b嵴线数波动不对称性(FA值)增加(P<0.01)、atd角偏大(P<0.01)、桥贯型及皱褶掌出现率增加(P<0.01)等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皮纹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云南拉祜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本文对232例(男127人,女105人)成年纯血统拉祜族的体质特征调查结果作了报道。分析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拉祷族属蒙古人种,具有当代古羌族后裔的体质容貌特点:即在较狭的头宽和面宽的容貌上配合较阔的口宽,体轻身矮瘦体型,其头面部10项均值聚类分析和8项主要均值比较结果表明,拉祜族与阿昌族和傈僳族最接近。与基诺族最远。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族、汉族人手指指毛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宁夏回族316例(男性166例,女性150例)、汉族542例(男性253例,女性289例)手指指毛的分布。结果表明,手指近侧指节除回族中有2例女性没有指毛外,其余均生指毛;中间指节指毛出现率在同一民族男女间、回汉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中间指节指毛出现频率的排列顺序为4>3>5>2;每指两侧指毛分布不对称;左、右手同位指指毛分布基本对称。比较分析了11个民族共13个群体有中间指节指毛的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3.
SNP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of rs10903129 near the TMEM (transmembrane protein) 57 locu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C (total cholesterol) in a previous GWA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but the association of TMEM57 rs873308 SNP and serum lipid levels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curr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ct the association of the TMEM57 rs873308 SNP and seve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with serum lipid profiles in the Han Chinese and Mulao populations. The genotypes of the TMEM57 rs873308 SNP in 865 individuals of Han Chinese and 902 participants of Mulao nationality were determined by PCR and RFLP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 combined with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then confirmed by direct sequencing. The T allele frequency of TMEM57 rs873308 SNP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Han and Mulao (23.18% versus 25.72%, P>0.05), but different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the two ethnic groups (P<0.05). The T allele carriers had lower serum TC, Apo (apolipoprotein) B, H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ApoA1/ApoB ratio in Han; and lower TAG (triacylglycerol), LDL-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poA1 levels and the ApoA1/ApoB ratio and higher HDL-C levels in Mulao than the T allele non-carriers. There was also different association of the TMEM57 rs873308 SNP and serum lipid profil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the both ethnic groups. Serum lipid parameters in the two ethnic groups were also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association of the TMEM57 rs873308 SNP and serum lipid levels was different in the Han Chinese and Mulao populations and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the both ethnic groups. There may be a sex-specific association of the TMEM57 rs873308 SNP and serum lipid levels in our study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怒江大峡谷及下游地区的独龙族、怒族、僳僳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和傣族7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为对象,利用PCR分型法筛查Y染色体特异区YAP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显示:怒族的YAP^ 频率为1.82%,景颇族为12.50%,傣族为10.00%,其他4个民族群体均为YAP^-。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漳州地区调查了322例男性(城市男性为149例,乡村汉族男性为173例)和357例女性(城市女性为164例,乡村女性为19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对闽南人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1)闽南人有皱褶率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眼裂多为狭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直鼻背,颧部突出度多为微弱型;鼻基部男性多呈水平,女性多呈上翘;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较宽;男性耳垂多为圆形,女性多为三角形;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男性薄型率、中等型均较高,女性薄型率最高,发黑,肤黄、眼褐。2)总体说来,闽南人头面部测量指标值介于北亚、南亚类型族群之间。3)从指数均数来看,闽南人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狭面型,狭鼻型。城市女性为狭头型,城市男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为中头型。闽南人头面部指数值更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4)从体部指标值和体部指数来看。闽南人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闽南人体质介于南亚与北亚类型族群之间,男性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女性相对接近于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珞巴族正常人群的12项肤纹参数.样本包括了142名男性和190名女性.参数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作了比较,用聚类分析法算出各民族间的距离,并绘制了聚类图.结果提示民族间的肤纹参数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8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临床诊断和胃镜确诊的280例GERD患者进行临床和风险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论汉族还是维族,男性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汉族患者高发年龄段早于维族患者(z=-2.939,P=0.003,);汉族和维族患者占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比例分别为42.4%、81_3%及56.5%、18.8%,其中汉族患者Barrett食管比例较高(X2=14.358,P=0.000);肥胖、习惯性便秘、重体力活动者、饮食习惯不良在维族患者中的比例较高(P〈0.001)。结论:GERD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男性多于女性,汉族患者发病年龄高峰旱于维族患者;汉族患者Barrett食管发生比例高于维族患者;肥胖、习惯性便秘、重体力活动、饮食习惯不良可能是GERD尤其是维族人群GER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云南纳西族的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相似文献   

19.
甘肃东乡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6,他引:17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广东汉族皮纹密度的基本参数, 在知情同意原则基础上采集18—21岁在校学生掌纹307例(男157人,女150人), 体视显微镜下测量掌纹嵴线, 计算皮纹密度。结果表明a-bRC、b-cRC、c-dRC、a-dRC和t-dRC分别是36.19±5.58、25.86±5.21、32.83±5.57、75.43±13.11和90.66±13.50,除c-dRC外,都是男>女。a-bDD、b-cDD、c-dDD、a-dDD、t-dDD和ΔatdDD分别是16.76±1.98、17.68±2.39、16.89±1.85、14.49±2.24、14.42±1.67和5.54±0.75,均为女>男。广东汉族皮纹密度与江西汉族和西藏藏族有一定差异。广东汉族皮纹密度有自己的特点, 这与民族渊源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