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oto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主要依赖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raft-versus-leukemia,GVL),可以清除残存肿瘤细胞,达到完全治愈恶性血液病的目的。然而,GVL与allo-HSCT的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紧密相连。通过合理调节一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以达到降低GVHD、保留GVL的目的。该文就GVHD与GVL发生机制中相关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徐全晓  吴广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861-1863,F0002
目的:观察供者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探讨利用imDC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Ak健康供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培养4d,诱导其分化成imDC;培养7d,分化成mDC。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采用MLR方法,构建GVHD发生机制的模型,比较供者imDC和m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培养4天后细胞具有典型的imDC特征,CDla、CD83和双抗分别表达为55.79%、64、67%和46、67%,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低;培养7天后具有典型mDC特征,CDla、CD83和双抗表达分别为61.56%、82.40%和64.12%,成熟标志CD83表达较高。(2)MLR法共孵育72小时后,加入CCK-8检测OD值,imD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1.00);mDC组与对照组、imDC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能够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SI〉2.00)。结论:供者imDC能够诱导自体T细胞低反应,有望用来防治GVHD。  相似文献   

3.
目的:IL-10在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取BALB/c实验小鼠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分别输注于BALB/c小鼠(设为A组)及BALB/c裸鼠(设为B组),建立TA-GVHD模型,观察小鼠症状,HE染色判断小鼠肝、肺、小肠、皮肤病理变化情况;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小鼠血清IL-10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移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0的表达。结果:A组中2只死亡(12.5%),B组中3只死亡(18.75%),共5只死亡,29只存活,两组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小鼠累及肝、肺、小肠和皮肤病理损伤程度较A组严重;存活小鼠IL-10浓度较死亡小鼠明显升高(P2<0.05);存活小鼠IL-10 mRNA表达阳性率96.55%明显高于死亡小鼠(20.00%)。结论:IL-10在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中发挥负向免疫调节--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例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在原有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4次为1个疗程,每次间隔1周。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移植相关死亡、输注相关不良事件和复发率。结果:5例患者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2例获得完全缓解(CR)、2例获得部分缓解(PR),1例患者死亡。2例CR患者分别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368、452d后停用免疫抑制剂,随访1~1.5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复发;2例PR患者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84、96d后开始进入免疫抑制剂减量阶段,目前病情仍稳定并存活。1例患者死于原发病无复发性肺部严重感染。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未观察到与治疗有关的副作用。新鲜制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力(92%~95%)高于液氮冻存37℃水浴复苏细胞活力(72%~76%)。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治疗可以改善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症状且不增加恶性血液病复发率,新鲜制备间充质干细胞活性高于液氮冻存复苏细胞。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较稳定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参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鼠,雌性Wistar大鼠为受鼠,受体大鼠随机分成A、B、C、D、E 5组,移植当天所有受鼠均接受8.5 GY的全身照射(TBI),于照射后4~6 h内,A组回输等量培养液,B组经尾静脉输注供鼠骨髓细胞(2×10^8个/kg),C、D、E组分别回输供鼠骨髓细胞(2×10^8个/kg)+不同比例的脾细胞。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期、外周白细胞计数、及有无aGVHD的临床及病理表现。结果A组大鼠于15d内全部死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减低,骨髓病理示造血组织减少,提示死于造血衰竭。B、C、D、E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恢复,B组大鼠8只存活超过50 d,C、D、E组大鼠均于50 d观察期内死亡,并有aGVHD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但C组大鼠aGVHD的程度较轻且时间不集中,其中D、E组大鼠可于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观察到典型aGVHD临床及病理。结论TBI预处理的方式是可行的,单纯输入异基因骨髓细胞不能引起明显的aGVHD,骨髓细胞与脾细胞1∶1及1∶1.5混合组均可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理想的aGVH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重要并发征。供者T细胞在输注入受者体内后迁移进入淋巴组织,识别受者同种异基因抗原,被受者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激活,进而活化、增殖分化,介导急性GVHD的发生。现有的研究已表明,活化的异体效应性T细胞经淋巴组织迁移进入黏膜组织以及实质性靶器官,如消化道、肝脏、肺脏和皮肤,进而造成这些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因此,分子间相互作用尤其是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效应性细胞的迁移是GVHD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一步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为靶标,亦可能形成有效的免疫生物学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SIL-2R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观察20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0例患者的外周血,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细胞因子IL-21、SIL-2R的浓度。结果: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及血小板恢复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天及18天。2.发生aGVHD的患者,IL-21、SIL-2R浓度较移植前明显升高,IL-21、SIL-2R浓度在aGVHD阳性组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P0.01)。结论:1.细胞因子IL-21、SIL-2R在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清的IL-21、SIL-2R水平有助于预测aGVHD的发生。2.IL-21、SIL-2R与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慢性抗thy1抗体肾炎模型由于其疾病过程与人类IgA肾病及其他的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疾病进程相似,可以用作研究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慢性抗thy1抗体肾炎模型的建立方法、病理演变过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激素耐药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胃肠道aGVHD 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一线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反应分为激素敏感组(13例)和激素耐药组(7例)。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移植类型、供者年龄、供受者关系、供受者ABO血型、输注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CD3+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CMV及EB病毒感染、胃肠道aGVHD发生的时间等与激素耐药胃肠道aGVHD的关系。观察激素耐药患者治疗后的转归,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激素耐药及敏感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20例胃肠道aGVHD患者中7例存在激素耐药。胃肠道GVHD发生时间<1个月,激素耐药的风险增加(OR=13.500,95﹪CI=1.197~152.211,P=0.035),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MRD、移植类型、供者年龄、供受者关系、供受者ABO血型、输注的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D3+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CMV和EB病毒感染均不影响激素耐药(P>0.05)。7例激素耐药胃肠道aGVHD患者均接受二线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治疗后5例有效,2例无效死亡。与激素敏感组比较,激素耐药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64﹪比52﹪)降低及无进展生存率(28﹪比3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胃肠道aGVHD激素耐药可能与其发生时间相关,发生时间越早,越容易出现激素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小型猪慢性胰腺炎(CP)模型。方法西双版纳小型猪28头,随机分两组,6头为正常对照.22头经剖腹行胰管不全结扎。术后2~12周处死取出胰腺,同时取出正常组胰腺行组织学检查,进行病理分期,观察分期与喂养周数间关系。结果胰管结扎的22头小猪存活18头,15头胰腺体尾部形成CP,成功率68.2%。CP严重程度随胰管结扎后喂养周数增加而增加(r=0.39,P〈0.05)。结论小型猪胰管部分结扎能形成CP.其严重程度与胰管结扎后喂养周数间呈部分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毒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来阐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从而使得对其防治的研究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纯化的3型鼠肝炎病毒(MHV-3)经腹腔注入近交系C3H/HeJ小鼠体内,小鼠感染MHV-3后,约63%存活,存活的小鼠一般情况较正常对照组差,肝脏组织呈现持续炎性改变,血清ALT、AST升高而TP、ALB有所下降,与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极为相似,可作为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比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苯肼建立小鼠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已经成熟,但用苯肼建立慢性溶血性贫血模型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试图应用苯肼口服法建立慢性溶血性贫血动物模型并探索最适建模的苯肼浓度。方法:4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通过口服不同浓度的苯肼溶液,于口服后的第0,1,2,3,4,5,6周目内眦采集小鼠外周血检测,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筛选出最佳慢性溶血效果的给药浓度。结果:口服苯肼溶液浓度在250 mg/L以下时C57BL/6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贫血状态,当浓度调至250mg/L-350mg/L时可使C57BL/6小鼠在5-7周内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各组小鼠的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外周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降低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但是当浓度达到350 mg/L时小鼠贫血情况过重且达不到慢性贫血的要求。当浓度为300 mg/L时小鼠各项血液指标平稳下降。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新的小鼠慢性贫血模型,且通过实验发现小鼠口服苯肼致慢性贫血的最佳浓度为300mg/L。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使用苯肼建立慢性贫血的动物模型,此模型对研究人类慢性贫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稳定的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并初步了解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以BALB/c(H-2^d)雌性小鼠为受者,接受8Gy致死剂量的。Co全身照射后,输注雄性C57BL/6(H-2^b)供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细胞,观察受鼠的体征、造血功能恢复及生存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嵌合体和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查。结果:模型组小鼠在移植后出现了典型的GVHD症状;肠、肝、脾、皮肤的病理学分析均属于Ⅳ度GVHD;嵌合体植入成功;以7、14和21d为检测时间点,发现模型组鼠体内T细胞亚群移植后较移植前CD3^+CD4^+T细胞数量减少,CD3+CD8+T细胞显著升高,CD4^+和CD8^+T细胞比例严重倒置,随着时间变化比值会逐渐升高,但仍然处于较显著的倒置水平;血清中IFN-γ、TNF-α在移植后+7d表达显著增高,尤其是IFN-γ的表达在+7d达峰值;IL-4和IL-10的水平在移植前后几乎没有变化。结论:建立了稳定的GVHD动物模型;此模型发病过程中,CD8^+T细胞介导的CTL细胞毒性作用可能要大于CD4+Th介导的细胞因子效应;IFN-γ、TNF-α炎症因子在GVHD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IL-4、IL-10的低水平分泌与急性GVHD的高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已有脊髓压迫建模方式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好模拟慢性发病的颈脊髓压迫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采用聚氨酯薄膜包裹吸水膨胀性材料聚乙烯醇构建改良慢性膨胀物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行为学运动功能(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BBB scale)评分;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d T-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损伤段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手术后模型组大鼠的BBB评分逐渐降低,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见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组织损伤反应。TUNEL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一种改良慢性脊髓压迫模型。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我国常见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造成沉重社会经济负担。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方案并鉴定潜在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重要工具。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慢阻肺相关靶点及基因的不断发现,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慢阻肺的研究。通过检索PubMed中已发表论文,分析了慢阻肺相关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及造模方法。然后通过文献检索及数据库挖掘等方法,分析了主要的慢阻肺易感基因及在不同物种中的区别。最后总结了慢阻肺基因工程小鼠和大鼠模型的信息和研究进展,供科研和临床人员参考使用,以便更好地开展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烟雾暴露所致肺气肿小鼠模型建立及病理学、气道炎症及肺功能评价,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技术的改进。方法 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及烟雾暴露组,烟雾暴露90d并观察30d后行小鼠肺功能检查、应用改进方法留取BALF行细胞计数及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烟雾暴露组小鼠气道阻力(Raw)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动态肺顺应性(Cdyn)降低;BALF中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巨噬细胞数(AM)、中性粒细胞数(N)、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N%)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观察示烟雾暴露组肺泡腔扩大、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腔融合、肺气肿形成,气道上皮排列紊乱、部分气道上皮增生、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平滑肌增生;形态学计量分析示烟雾暴露组平均内衬间隔(MLI)及肺泡破坏指数(DI)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应用改进技术行BAL成功率100%,回收率高达90%。结论单纯烟雾暴露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肺气肿模型且稳定可靠,与人类慢性阻塞性肺病相似性好,经BAL技术改进后该模型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8.
李群  张勇 《生物磁学》2009,(13):2543-2545
目的:探讨臭牡丹根伍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本文采用臭牡丹根伍用小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慢性肾炎16例,其小剂量CTX用量为200 mg/日,采用静脉滴注的连续给药方式,其总有效率为93.75%,且BUN、Scr明显下降,复发率为6.25%,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果:臭牡丹根伍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肾炎疗法疗效显著,肾功能改善明显,复发率低,且该单味中药来源广泛,使用方便。结论:臭牡丹根伍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肾炎,不失为一种治疗慢性肾炎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胎羊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探讨其病理、影像学特点。方法取12只单胎妊娠75-85 d的健康山羊,采用宫内手术的方法造成胎羊左侧输尿管不完全梗阻。对羔羊进行影像、病理学研究。结果12只孕羊中有3只流产;有9只孕羊顺产羔羊。超声检查:梗阻后的第3周内胎羊左肾显著增大、积水及实质变薄。放射学检查:羔羊左肾积水并且功能受损害。病理学检查:左肾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扩张明显,未见肾发育不良。结论对山羊单胎妊娠中期胎羊进行宫内手术建立胎羊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的胎儿肾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