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苏省的华枝睾吸虫病流行区,经常发现鱼体寄生有后睾科吸虫的囊蚴,例如:在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与棒花鱼(Pseudogobio rivularis)中的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jentalis)及台湾次睾吸虫(Metorchis taiwanensis)的囊蚴。为分离这  相似文献   

2.
于云南一平浪镇无指盘臭蛙Rana grahami Boulenger膀胱内检获单殖吸虫多盘科双睾虫属l新种,以宿主名命名为无指盘臭蛙双睾虫Diplorchis grahami sp. Nov..检查36只无指盘臭蛙,感染率为19.4%,感染虫体1~94枚,平均感染强度为31,相对密度为6.02.新种模式标本具有典型双睾属多盘吸虫的特征:消化道两侧均未形成肠盲突,末端不形成联合,不延伸进入后吸器.阴道孔隆起明显,子宫具升支和降支,向后延伸至后吸器内.卵黄腺发达,滤泡状,沿肠管两侧分布至后吸器内.生殖棘7枚排列为冠状.本双睾虫体长平均4.627 mm,虫体最宽处平均1.611mm,与黑斑蛙双睾虫、拉氏双睾虫和杭州双睾虫均属于大型虫体,但新种的几丁质结构与上述3种已记录的双睾虫存在显著差异,其后吸器相对较小,平均为0.681 mm×1.178mm,吸盘直径平均284.22μm,大钩较小,平均295.87μm,X/Y为1.255;但与小型的石林双睾虫比较,大钩X/Y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华支睾吸虫的实验宿主,所见报告有猫、犬、豚鼠、家兔、仓鼠、海狸、大鼠及小鼠等。Wykoff(1958)及Yoshimura等(1972)对大鼠华支睾吸虫病模型进行过一些研究。国内有关大鼠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系统资料尚未见到。我们对大白鼠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获虫率、载虫数及虫体发育情况进行了一些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选体重约120克的健康大白鼠,雌雄各半。主要来自本所动物房,少数来自重庆市。囊蚴由本病流行区的麦穗鱼体内分离。选择蚴虫活泼,排泄囊黑,颗粒明显的囊蚴,按每鼠所需感染数量放入凹玻片中,用少量清水保存备用。用玻璃…  相似文献   

4.
不同龄期华支睾吸虫囊蚴对猫寄生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捕获于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的麦穗鱼,隔离饲养,用不同日龄囊蚴感染猫,感染后30d做解剖,收集成虫做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日龄寄生力分析。结果表明,0、379、762、1038日龄囊蚴感染的获虫率分别为43.07%、85.45%、4.51%、9.80%。结合国内资料,建立了计算华支睾吸虫囊蚴对猫寄生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1979—1980年,作者在江西抚州地区剖检家鸭时,于胆囊内获得一批吸虫。经鉴定为: 企鹅次睾吸虫Metorchis pinguinicola Skrjabin,1913 企鹅次睾吸虫隶属于后睾科Opisthorchiidae,为我国新记录。作者此次发现的虫然形态与Skrjabin氏的标本很相似,现描述如下(测量单位为mm);虫体中型,白色,体棘止于睾丸前。虫体大小为4.464—5.709×0.693—0.957mm。口吸盘大小为0.330—0.363×0.297—0.330mm。腹吸盘圆形,位  相似文献   

6.
1989年3—9月,用分离白雅安淡水螺体内的棘口吸虫囊蚴按100—150个/只人工感染小白鼠15只,在小白鼠的胃和肠道共检到5种棘口吸虫,现报道于下:(测量单位:mm)1曲领棘缘吸虫Echinoparyphium recurvatum第二中间宿主为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2接睾棘口吸虫Echinostoma paraulum Dietz,1909(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 Ishii,1932)第二中间宿主为尖口圆扁螺Hippeuties cantori。3鼠真缘吸虫Euparyphium murinum第二中间宿主为赤豆螺和中华圆田螺。4移睾棘口吸虫E.cinetorchis第一中间宿主为赤豆螺;第…  相似文献   

7.
外睾吸虫幼虫期的早期发育及贝类宿主淋巴细胞的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崇惕  舒利民 《动物学报》2000,46(4):457-463,T008
日本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也是外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本文报告外睾吸虫早期幼虫在钉螺及窄口螺的寄特发育形式及贝类宿主的反应情况。贝类宿主吞食外睾吸虫虫卵后12天,毛蚴体体中的胚细胞已穿过宿主胃肠壁分散在其外围组织中。螺体在其头颈部产生大量血淋巴细胞并下行到内脏团包围虫体的胚细胞。生存的虫体胚细胞分散地通过宿主循环系统被送到消化腺及生殖腺的间隙中发育成早期雷蚴胚球。在雷蚴胚球周围尚有开始消退的宿主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的宿主及感染情况曾明安,屈振麒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华支睾吸虫的发育过程中,需经尾蚴→囊蚴→成虫三个阶段,它们分别借助淡水螺、鱼和哺乳(啮齿)动物来完成生活史。现就我省从1961-1990年以来对其宿主及感染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人工感染获得的纤细背孔吸虫Notocotylus attenuatus(Rud.,1809)成虫的体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虫体不同部位的体被有着不同的被式。口吸盘处为放射状条索;虫体腹面口吸盘后至中列第一腹腺前为无棘区,呈石板条块状,其余部分均为银杏叶和尖叶形体棘所覆盖。虫体背面边缘一圈为有棘区,其圈内为珠状突起结构。  相似文献   

10.
1.本文详细描述了福州地区胡子鲶肠管中极常见的一种真马生尼亚吸虫的形态构造,由于福建标本在虫体的大小,围口棘圈中棘的数目、大小,腹吸盘位置,前咽及食道的长度,肠管盲端到达的位置,卵巢、睾丸所在的位置,以及其相关的大小,前列腺管基部的构造,以及排泄囊的形状等,和文献上已记述的虫种差别很大。因此我们为其定名为福建真马生尼亚吸虫Eumasenia fukienensis sp.nov.。 2.本文详细描述了本种吸虫虫卵、毛蚴以及在三种扁螺类: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 Hutton;肯氏圆扁螺Hippeutis cantori Benson和半球隔扁螺Segmentina hemis-phaerula (Benson)体内发育的二代胞蚴、尾蚴以及囊蚴等各幼虫期的形态。 3.本文对本种吸虫在系统发生上和斜睾科吸虫的亲缘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华枝睾吸虫后尾蚴的形态结构是研究虫体在终宿主体内发育过程的形态学基础。过去一些学者通过光镜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在电镜方面,迄今只见Fujino et al.(1979),Lee et al.(1982)和Ho.L.Y et al.(1983)的报道。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华支睾吸虫后尾蚴的形态结构,我们进一步作了扫描电镜观察。 1.材料和方法 从麦穗鱼体内分离华枝睾吸虫囊蚴,取自然逸出的后尾蚴,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按常规制备电镜标本。送日立S-450型扫描电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12.
双睾吸虫自由生活的幼虫(钩毛蚴)是由寄生在沼蛙(Rana guentheri Boulcnger)膀胱内的成熟虫体所产的虫卵孵化而获得。按常规的方法清洗虫体后,于2%戊二醛和1%锇酸中双重固定,然后在各等级浓度的乙醇和丙酮中脱水,用618~#环氧树脂和Epon 812包埋剂浸透和包埋。经超薄切片后用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最后在JEOL,JEM-100CXI,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显微摄影。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的宿主及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明安  屈振麒 《四川动物》1994,13(1):171-172,170
华支睾吸虫的发育过程中,需经尾蚴→囊蚴→成虫三个阶段.它们分别借助淡水螺、鱼和哺乳(啮齿)动物来完成生活史。现就我省从1961-1990年以来对其宿主及感染调查资料整理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4.
报道寄生于福建海水养殖鱼类高体蜥的玫氏新本尼登虫(单殖吸虫纲,分室科)的扫描电镜观察。虫体体表无棘,前吸器和后吸器盘状。副甲片、前钩和后钩位于鞘内,副甲片尖状,前钩和后钩弯钩状,边缘小钩呈辐射状排列于后吸器边缘。  相似文献   

15.
海南大绿臭蛙寄生双睾虫属一新种(单殖吸虫纲,多盘虫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南五指山的大绿臭蛙Ranalivida膀胱内检获多盘科Polysto matidae双睾虫属Diplorchis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种名命名为大绿臭蛙双睾虫Diplorchis lividae sp.nov.。新种以肠支侧突明显而区别于蛙双睾虫、拉氏双睾虫和无指盘臭蛙双睾虫;与石林双睾虫的区别是本种的肠支末端进入后吸器;本种中央大钩的形状与杭州双睾虫的大钩基部具深裂的缺刻明显不同;与黑斑蛙双睾虫的区别是本种中央大钩的内突上附有向前延伸的长条形肌腱,另本种卵巢较小、长度与卵相近,而黑斑蛙双睾虫的卵巢长度超过卵长的一倍。本种为海南多盘类单殖吸虫的首次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许多报道表明,斑点ELISA用于单克隆抗体Ig型别和IgG亚类的鉴定及寄生虫病的检测,不仅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而且快速、简便。我们以此法试用于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兔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如下。材料及方法硝酸纤维素膜:浙江黄岩人民化工厂产。华支睾吸虫抗原:冻干成虫可溶性抗原,1:200。检测血清:(1)华支睾吸虫兔血清:采自经口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40—50天粪检虫卵阳性之兔;(2)免疫兔血清:以华支睾吸虫抗原免疫。方法按余等(1982)皮内免疫法进行。血清IgG提纯按北京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1980)方法分别用50%和33%饱和度(NH4)2SO4盐…  相似文献   

17.
草鱼生长与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伯平  廖翔华 《动物学报》1998,44(2):144-149
通过对草鱼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研究发现,随着草鱼的生长。其感染率,下蚴的平均密度都下降,其感染强度也呈下降的的趋势;草鱼鳃上囊蚴的频率分布,表明有大量的囊蚴寄生于少数草鱼鳃上,多数草鱼感染少量的囊蚴;囊蚴在草鱼不同组鳃片上的分布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国内已报告的微茎吸虫只有三种,作者(陈心陶,1944)首先描述由家鸭肠腔取出的二叶肉茎吸虫(Spelotrema pseudogonotyla)。不久叶英、吴光二氏(1951)在蝦体内发现小微茎吸虫(Microphallus minus)的囊蚴。最近蔡尚达氏(1955)又报告一新属新种——陈氏假拉吸虫(Pseudolevinseniella cheni)——其囊蚴寄生于蝦体内,但成虫可通过实验方法感染家鸭及苍顶夜鹭。  相似文献   

19.
复殖类吸虫的生活史通常要经过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及囊蚴几个阶段。随大便排出的虫卵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卵内已含有成熟的胚胎(毛蚴)。有的虫卵在子宫内孵化(如棘口科并睾吸虫属的一种Parochis acanthus),有的要经过体外发育后才孵化(如姜片虫),有的成熟卵进入螺体后才孵化(如华枝睾吸虫),但大多数吸虫卵落入水内,经发育后,孵出毛蚴,若侵入适当的中间宿主后才能继续发育。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软体动物,通常是腹足类,有时是瓣鳃类或掘足类,但未见于头足类和双神经类。在软体动物体内大多数都要经过胞蚴阶段,有的还有子胞蚴(如日本血吸)。由胞蚴或子胞蚴产生雷蚴,但也有的没有雷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寄生于鱼类的斜睾科Plagiorchis吸虫一种新,长形斜睾吸虫Plagiorchislongiformissp.nov.。采自四川省雅安市的唇Euchiloglanisdavidi(Sauvage)肠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