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类资源信息微机管理系统是将先进的微机技术应用于鸟类标本及有关资料的管理。为鸟类分类区系的研究及有关地区(省、地、县)的鸟类资源情况提供快速、准确而有效的咨询服务。因而为鸟类分类区系的研究工作以及鸟类标本资料的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 本系统以郑作新(1976)编著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为鸟类的分类系统进行科学的编码,建立了中国鸟类分类的名录代码库(FLDM.DBF)从而使系统包含了分布于我国各地有记录的所有鸟类资源的名录,共计有21目、81科(4亚科)、1176个种。(数据库中补入了未被录入1976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名录》而为昆明动物研究所收藏的新纪录10种)。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利用样线法和同步调查法对江西省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开展了调查,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鸟类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差异.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3科169种.丰水期鸟类有36科96种,枯水期鸟类36科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结合保护区日常监测到白鹤(Grus leucogeranus)、灰鹤(G.grus)、白头鹤(G.monacha)和白枕鹤(G.vipio)的分布记录,该保护区鸟类累计达173种.保护区枯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鹆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分别占枯水期鸟类种类总数的47.4%、13.3%和9.6%;丰水期鸟类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鹳形目为主,分别占鸟类种类总数的58.3%、8.3%和10.4%.枯水期和丰水期鸟类物种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换.枯水期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最高,其次是草洲、沼泽和水体,泥滩生境鸟类多样性最低;丰水期农田和水体生境鸟类多样性基本相同.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枯水期的优势种为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丰水期为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八哥.  相似文献   

3.
鸟类栖息地研究的取样调查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栖息地或生境(habitat)是鸟类生活和繁殖的场所,即鸟类生活的环境条件。在鸟类生态学及资源保护利用研究中,为了充分了解某种鸟类的生活史、适应性以及演化过程,都必须定性或定量地了解该种鸟类的栖息地性质,因为这些特性对鸟类有深刻的影响。例如,生态位(niche)理沦要求我们在研究鸟类及其它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状况, 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 对保护区鸟类种类, 生境、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保护区有鸟类251种, 隶属16目52科; 其中, 留鸟128种(51.00%)、夏候鸟80种(31.87%)、冬候鸟27种(10.76%)、旅鸟16种(6.37%)。区内以繁殖鸟类为主, 珍稀濒危鸟类种类多, 鸟类资源的保护价值高。(2)鸟类区系中, 东洋界物种141种(56.18%)、古北界物种71种(28.29%)、广布种39种(15.53%), 以东洋界占优势, 并呈现与古北界、广布种相混杂的格局。(3)各生境类型中的鸟类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地>灌丛>河湖湿地>草地>村落耕地; 林地与灌丛之间的鸟类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 林地与河湖湿地的最低。(4)保护区鸟类空间分布格局, 在垂直方向上呈单峰模式, 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区段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 y =-2.7976x2+ 22.631x + 32.75(R2=0.954, P<0.001); 在水平方向上全部鸟类丰富度呈现两端较低中间较高的分布格局。通过调查分析既丰富了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武陵山系的鸟类资料, 也为保护区进行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冬季鸟类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繁殖和越冬鸟类,对于了解鸟类地理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动物地理区划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鸟类的深入观察,还可以提供某些生态学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David(1877)、Sowerby(1914)、La Touche(1914—21)、Wilder & Hubbard(1924—38)、寿振黄(1936)、包桂浚(1956)等人曾对北京及临近地区的鸟类区系作过研究,但有关生态区系的报导很少,冬季鸟类的生态区系资料更缺。Hemmingsen(1948—51)曾报导了1941—45年冬季北京鸟类的某些生态学问题,但他的工作主要是局限在北海、中南海以及西山游览区内进行的。此外,如果考虑到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解放十多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用地需求增加,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并急剧下降。为探讨农业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 对广西大瑶山、大明山、十万大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农田区域内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选取森林、近地农田(距离森林较近的农田)、远地农田(距离森林较远的农田) 3种生境, 布设样点共计180个, 并在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对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 3种生境物种累积曲线呈先快速上升, 后变为渐近线或增速放缓趋势, 各生境实际调查鸟类物种数与预测值比例均大于60%, 表明鸟类调查充分; (2)共记录到鸟类196种, 隶属于14目54科, 其中雀形目鸟类占比最高(71.4%)。不同生境记录到鸟类种数从多到少依次为: 森林(103)、近地(101)、远地(94); (3)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 森林与近地农田和远地农田间鸟类相似性差异都较大, 近地与远地间鸟类群落更为相似; (4) 3种生境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季节里均表现为: 远地 > 近地 > 森林; (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 两种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显著高于森林, 而近地和远地农田生境间鸟类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森林鸟类多样性较低, 但对其特有种具有较高的保护作用; 尽管鸟类对农田生境表现出更高的喜好, 但农田内人为干扰较为频繁, 缺乏相关的保护措施, 应加强对农田鸟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鸟类是植物种子的重要传播媒介, 它们的形态和取食行为特征是影响种子传播的主要因素。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属樟科(Lauraceae)润楠属的常绿阔叶乔木, 依赖鸟类取食传播种子。2019年6—8月于南京中山植物园, 开展了鸟类对宜昌润楠果实的取食和传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共有14种鸟类取食宜昌润楠果实, 乌鸫(Turdus mandarinus)和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是主要取食鸟类, 两者取食频次分别占43.8%和17.9%; 总取食量较高的鸟类依次为乌鸫、红嘴蓝鹊、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 这5种鸟类的取食量存在明显差异, 乌鸫的平均取食量(6.1±0.3颗/次)显著大于其他鸟类; 不同鸟类取食后的飞行距离存在显著差异, 体型较大的鸦科、鸫科鸟类具有相对较大的飞行距离; 鸟类取食后停栖生境类型主要包括乔木林、灌木丛和草地, 以乔木林中停栖的鸟类种数最多, 占总利用频次的54.6%。研究表明食果鸟类对宜昌润楠种子具有潜在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8.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等所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文版)是一本很好的识别中国野生鸟类的工具书。全书记录分布于中国的鸟类1329种,是目前记录中国分布的野生鸟类种数最多的一本书。郑作新(1987)《中国鸟类区系纲要》记录中国鸟类1186种;郑作新(2000)《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记录中国鸟类1253种;颜重威等(1996)《中国野鸟图鉴》记录中国鸟类1253种。均未超过本书的记录。本书所记录鸟种的地理分布区域,包括中国地图上的所有陆地与海疆。所以,从地域范围而言也是最为全面的一本书。书中所记录的1329种鸟类都绘制…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斑鱼狗(Ceryle rudis)、白斑军舰鸟(Fregata ariel ariel)、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 schach)、乌鸫(Turdus merula)4个北京鸟类的新分布记录.以上鸟类未记载于<北京鸟类志>、<北京脊椎动物检索表>和相关文献中,为近年来北京地区新发现的鸟类,在<中国鸟类...  相似文献   

10.
1994—2014年,中蒙俄达乌尔国际保护区科研人员对克鲁伦河流域的鸟类开展了多次实地考察,共记录到鸟类18目52科288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7目30科166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57.64%,为本地区鸟类主体。克鲁伦河流域的鸟类以夏候鸟(147种)和旅鸟(66种)为主,占本地区鸟类总物种数的73.70%。本地区鸟类以湿地鸟类为主,共192种,占鸟类总物种数的66.43%。另外草原鸟类主要由隼形目猛禽白头鹞Circus aeruginosus、白腹鹞Circus spilonotus等种类和雀形目鸟类组成。  相似文献   

11.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优势鸟类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晶  赵成章  任悦  李雪萍  雷蕾 《生态学报》2018,38(6):2213-2220
鸟类时空格局影响下鸟类种群生态位的变化是认识鸟类环境适应机制的理论基础。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采用样带法研究了冬春季节5种优势鸟类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时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更替,5种优势鸟类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赤麻鸭(Tadornaferruginea)、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麻雀(Passer montanus)、白骨顶鸡(Fulicaatra)的最高值出现在1月分别为1.601、1.415、1.627、1.771,大白鹭(Ardea alba)的最高值出现在3月为0.556;不同月份间鸟类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存在差异,3月、11月生态位的重叠值最大,1月份最小;优势鸟类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湿地公园时间尺度上的鸟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的差异与湿地食物资源及隐蔽条件、鸟类群体迁徙规律、鸟类种间的竞争密切相关,反应了湿地鸟类适应生境变化的可塑性机制。  相似文献   

12.
郑光美 《动物学研究》2004,25(5):377-378
《云南鸟类志·上卷·非雀形目》 (杨岚等编著 )、《云南鸟类志·下卷·雀形目》 (杨岚、杨晓君等编著 )已分别于 1994年 12月和 2 0 0 4年 8月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鸟类分类和区系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 ,对于推动我国鸟类学的发展和促进国内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全书记述了云南省有分布记录的非雀形目鸟类 18目 4 1科 340种 ,雀形目鸟类 2 8科 5 0 8种 ,共计 84 8种 (10 74种和亚种 )。所记录和描述的云南鸟类种数 ,比彭燕章等 (1987)《云南鸟类名录》增加 75种。所记录鸟类种数 ,占中国鸟类种数 12 5 3(郑作新 ,2 0 0 0 )的 6 7 6…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杭州湾鸻形目鸟类群落季节变化和生境选择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长江口南岸杭州湾北岸滨海滩涂进行了鸻形目鸟类的资源调查,以及鸟类栖息地选择模式分析,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共统计到鸟类25种,春季优势种为大缤鹬(Calidris tenuirostris)、尖尾缤鹬(Calidris alpine)和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夏季为环颈(Charadrius alexandrinus)、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和蒙古沙(Charadrius mongolus),秋季为环颈、红颈滨鹬和青脚鹬,冬季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环颈和泽鹬(Tringa stagnatilis),鸟类总体数量呈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海堤外(自然滩涂)和堤内(人工湿地)鸟类种数四季大致相等,但鸟类平均密度季节差异显著。通过对样点内鸟类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分析,初步总结出堤外滩宽和光滩宽是影响鸟类栖息的最关键因子,海三棱草(Scirpus× mariquete)覆盖比例和潮上坪宽度的影响程度次之。堤内浅水塘比例和裸地比例是影响形目鸟类分布的关键因子,海三棱草覆盖比例也起正向作用。而人类干扰大、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密植和高水位的区域不利于鸟类利用。  相似文献   

14.
鹏鸟(Pengornis)是早白垩世已知体型最大的反鸟类,其骨骼兼有反鸟类和今鸟类的特征。报道了辽西九佛堂组新发现的一件鹏鸟的亚成年个体标本,代表了该属鸟类除侯氏鹏鸟(Pengornis houi)正型标本外的已知第二件标本,暂归入鹏鸟未定种(Pengornis sp.)。该标本头骨与头后骨骼近乎完整保存,并附有羽毛印痕,仅缺失部分右前肢和部分左后肢。新标本首次提供了鹏鸟胸骨与基干反鸟类原羽鸟(Protopteryx)及基干今鸟类古喙鸟(Archaeorhynchus)相似的形态特征,肯定了鹏鸟的基干位置,并讨论了其在鸟类胸骨演化中的意义。新标本对前肢和后肢(特别是脚趾)等的许多特征也有补充,表明其应当属于树栖生活的鸟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鸟类愈加依赖园林植物提供的栖息环境。与此同时,外来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比例逐渐增加,成为城市鸟类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是城市鸟类的主要夜栖场所,其合理配置可以为鸟类提供适宜的夜栖环境,并维持城市鸟类多样性。研究城市鸟类对夜栖植物的利用,可以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2021–2022年,我们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观察北京城市鸟类夜栖行为,并对夜栖植物的种类、胸径、树高、冠幅和鸟类的栖枝高度进行测量与记录。共记录夜栖鸟类12科23种1,865只次,夜栖植物22科45种。调查地的本土植物数量占45.08%,外来植物数量占54.92%。夜栖于外来植物的鸟类数量约为本土植物的4倍。夜栖鸟类数量最多的植物为圆柏(Juniperuschinensis),之后依次为美国红梣(Fraxinus pennsylvanica)、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旱柳(Salix matsudana)等。夜栖鸟类稀有度加权丰富度(rarity-weightedrichness,RWR)最高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苗秀莲  赛道建 《动物学杂志》2017,52(6):1079-1080
<正>作者近年分别在山东临沂、泰安等地拍摄到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同时,在山东鸟类工作爱好者搜集的野外照片中也多次发现该鸟(表1)。经查阅《山东鸟类分布名录》(赛道建2013)、《山东省鸟类调查名录》(纪加义等1988)、《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郑光美2011)、《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  相似文献   

17.
繁殖期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阶段,掌握繁殖期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对鸟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6—2020年,采用样线法在湖南浏阳大围山于每年5月和7月分别开展1次系统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鸟类100种,隶属于10目38科。其中,留鸟73种、夏候鸟22种、冬候鸟2种、旅鸟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种,即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等12种。2016—2020年依次记录到鸟类64种、68种、63种、56种和57种。鸟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2018年最高(3.421),在2020年最低(3.062)。年际间鸟类物种组成周转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依次为77.27%、81.68%、84.87%和94.69%。调查期内5月的鸟类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数均值略高于7月。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灌丛是大围山繁殖鸟类最主要的生境,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鸟类群落的Sha...  相似文献   

18.
南京中山植物园鸟类对香樟 果实(种子)的取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是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树种,其果实数量多、果期长,可为鸟类提供大量食物资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借助Safari 10×26变焦双筒望远镜,采用焦点扫描法对南京中山植物园内访问香樟果实(种子)的鸟类行为进行观察,详细记录鸟类的种类、取食基质、取食次数、取食时间、取食数量和取食方式等信息。研究期间有效记录达48d,累计记录到27种鸟类1021次取食香樟果实(种子)行为,存在2种取食基质(地面和树上)和3种取食方式(整吞果实、啄食果肉和取食种子)。T检验显示,不同鸟类对香樟果实(种子)的取食次数存在显著差异(t=3.096,df=26,P 0.01);不同月份间鸟类对香樟香樟果实(种子)的平均访问只数、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取食时间和取食数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乌鸫(Turdusmendarinus)和灰喜鹊(Cyanopicacyanus)是访问次数及取食量最多的3种鸟类。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表明,上述这3种鸟类的取食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F3, 598=25.219,P 0.001)。按照时间统计,11月份访问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多,1月份鸟类的取食次数、时间和数量最多。鸟类的形态特征(体重、体长和嘴峰长)与取食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体重和体长对取食数量的影响比嘴峰长的影响更显著,但嘴峰长影响鸟类对果实的取食方式。在鸟类常活动和停歇的树木下方地面往往散落着较多表面洁净、无果肉包裹的香樟种子,且园内人工林和自然更新林地可见许多香樟幼苗,表明鸟类对香樟具有潜在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雀科(Fringillidae)鸟类,主要由食植物性鸟类所组成,与农、林业有较密切的关系。研究其生态,了解其数量和地理分布,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而且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鸟类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国内雀科鸟类的专题研究,苏造文(1959)、贾相刚等(1963)、赵正阶(1983)等曾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20.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5目53科260种,其中,留鸟169种(65.0%),夏候鸟57种(21.9%),冬候鸟18种(6.9%),旅鸟16种(6.2%);东洋界物种161种(61.9%),古北界物种70种(26.9%),广布种29种(11.2%)。保护区分布有IUCN红色名录鸟类6种,其中濒危(EN)1种,易危(VU)2种,近危(NT)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0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分析表明,秋季优势物种4种,春季5种。秋季的鸟类多样性低于春季,但无论秋季还是春季,中低海拔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最高,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次之,河谷灌丛最低。秋季和春季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以及不同生境之间鸟类物种相似性指数皆低于0.50,说明时间和空间上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在保护区鸟类保护与管理中,建议注重维持多样的生境类型,同时应当重视保护中低海拔阔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