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志》2018,(3)
目的观察复合保温护理措施预防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69例,实施常规保温措施;实验组69例,实施复合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毕时体温变化及术中低温、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基础体温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后30min、麻醉后1h、术毕时的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温、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保温护理措施有利于保证腹部手术患者体温相对稳定,且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预保温措施对胆道闭锁患儿手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收治入院需要行肝门空肠吻合重建肝外胆道术的100例胆道闭锁患儿,按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采用普通盖被覆盖保温0.5 h,试验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采用充气保温毯进行预保温0.5h,手术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和术中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入室体温、入室室温、麻醉时室温、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液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为3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8%。对照组术中患儿体温变化较大,体温下降较明显(P0.05),而治疗组体温变化相对稳定(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应用充气保温毯预保温有利于胆道闭锁患儿行肝门空肠吻合术时保持相对稳定体温,是预防胆道闭锁患儿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陈云超  蒋英 《蛇志》2014,(2):255-256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对5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全程应用综合保温措施,观察患儿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麻醉复苏期各时段体温的变化及寒颤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各时段体温均能维持在(36.8±0.3)℃,无1例发生寒颤。结论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腹腔镜手术患儿低体温的发生,从而减少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寒颤的发生,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丙泊酚注射液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以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5分钟、15分钟以及30分钟后的镇静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60分钟时的镇静状态接近(P0.05)。此外,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镇静深度高同时镇静时间短,麻醉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对0℃以下低温对果蝇麻醉效果及低温麻醉对果蝇繁殖能力的影响规律进行探索。利用冰盐混合物创造不同温度环境,观测果蝇的麻醉时间、麻醉率、苏醒时间、苏醒率、24 h生存率、繁殖能力、寿命及攀爬指数,探索低温麻醉对果蝇的影响。冰盐浴所提供的低温环境,可以在3 min内使果蝇麻醉,与乙醚麻醉相比,低温麻醉方法对果蝇的寿命、运动能力及繁殖能力未见明显影响。低温麻醉为以果蝇为研究对象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实验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咪唑安定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遗忘效果.方法:将200例ASA Ⅰ~Ⅱ级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30分钟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和0.9%生理盐水2mL.观察用药前后病人镇静情况,镇静分级,对麻醉和手术操作的遗忘程度和病人的心理状态.结果:根据Ramsay分级标准对患者镇静程度进行评判,两组患者都能维持5分以下镇静.A组患者镇静程度于切皮后5分钟、手术进行30分钟和手术结束时镇静程度显著优于B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随访结果发现:A组患者不产生遗忘、不完全遗忘和完全遗忘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0、3%和97%;B组分别为7%、25%和6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顺行性遗忘作用优于B组.结论:给予患者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有助于提高患者术中镇静程度和术后遗忘率.故咪唑安定作为妇科手术麻醉前用药效果明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咽喷射通气在无痛胃镜检查的应用安全性.方法:将94例自愿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抽样分为3组,A组鼻导管给氧;B组患者不给氧,SPO2降低至90%时面罩给氧;C组患者行鼻咽高频喷射通气.比较3组患者麻醉前后SPO2、呼吸频率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2分钟与麻醉前比较SPO2降低,之后逐步回升至麻醉前水平;其中有6例病人SPO2降低至90%需面罩给氧.B组患者从2分钟开始SPO2下降,直到8分钟开始回升,10分钟后仍未达到麻醉前水平;其中17例患者SPO2下降至90%需要面罩给氧.C组患者SPO2平稳,麻醉前与麻醉后相比未发生明显降低.麻醉后所有患者的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8分钟开始呼吸频率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三组患者均为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无痛胃镜应提前给氧以避免危险发生,鼻导管通气有一定的缺点.鼻咽高频喷射通气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水合氯醛、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在SD大鼠麻醉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在大鼠模型制备的麻醉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水合氯醛和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进行麻醉实验,比较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死亡率,并将相同剂量的1:1混合液应用于SD大鼠模型制作时的麻醉中,比较其与非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水合氯醛和乌拉坦混合液麻醉大鼠的起效时间2.5±1.5分钟,与单用水合氯醛无差异(P>0.05),比单用乌拉坦起效时间短(P<0.05);维持时间107.4±4.1分钟,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长(P<0.01);麻醉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低,总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低。模型组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2.9±1.6分钟,维持时间108.9±4.4分钟,零麻醉死亡率,总死亡率为2.5%;与1:1混合液非模型组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水合氯醛+乌拉坦1:1混合液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死亡率极低,适合用于2小时左右的SD大鼠手术或模型制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水合氯醛、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在SD大鼠麻醉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在大鼠模型制备的麻醉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水合氯醛和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进行麻醉实验,比较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死亡率,并将相同剂量的1:1混合液应用于SD大鼠模型制作时的麻醉中,比较其与非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水合氯醛和乌拉坦混合液麻醉大鼠的起效时间2.5±1.5分钟,与单用水合氯醛无差异(P〉0.05),比单用乌拉坦起效时间短(P〈0.05);维持时间107.4±4.1分钟,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长(P〈0.01);麻醉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低,总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低。模型组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2.9±1.6分钟,维持时间108.9±4.4分钟,零麻醉死亡率,总死亡率为2.5%;与1:1混合液非模型组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水合氯醛+乌拉坦1:1混合液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死亡率极低,适合用于2小时左右的SD大鼠手术或模型制作。  相似文献   

10.
范伟杰  杨志明 《四川动物》2006,25(1):168-170,17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猪创伤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的麻醉方法。方法实验分两部分,一是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的麻醉,将14只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氯胺酮肌注加水合氯醛静滴麻醉、氯胺酮加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二是换药中的麻醉,将64次麻醉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单纯戊巴比妥钠腹腔、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观察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呼吸频率、心跳频牢、麻醉效果。结果皮肤创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3组麻醉比较结果显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显效时间快,维持时间可以控制,麻醉效果最好,安全可靠。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显组肌注显效时间比较快,麻醉时间较短,效果好,动物容易苏醒。结论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戊乙奎醚与咪唑安定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前用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病种包括子宫肌瘤、宫外孕、单纯卵巢囊肿)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分别静注戊乙奎醚0.01 mg/kg (A组)、咪唑安定0.01 mg/kg (B组).记录并比较注药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并比较患者注药前10分钟(P1)、注药后10分钟(P2)、患者意识消失时(P3)、手术开始时(P4)、手术开始后1小时(P5)、手术结束时(P6)、苏醒后1小时(P7)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并比较术后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量、动脉血乳酸(ABL)含量.结果:对两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分别注射0.01 mg/kg戊乙奎醚和0.01 mg/kg咪唑安定,结果显示B组患者在给药后5分钟,10分钟,20分钟心率较A组相同时间点心率有显著升高(P<0.05),口干程度VAS评分B组显著高于A组.手术期间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为B组注药后血压、心率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注药前后脉搏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B组气管及口鼻腔分泌物的量明显多于A组,且术后测定动脉血乳酸含量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于麻醉诱导前20分钟静注戊乙奎醚0.01 mg/kg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而不致心率增加和血压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对患者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逆灌注法与常规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应用于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灌注法对新肝期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下腔静脉逆灌注法;B组(30例)采用门静脉正向灌注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温、内环境的改变等情况。结果:①分别在新肝开放即刻、新肝期5分钟及15分钟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肺动脉压楔压、心率变化程度及心脏指数,A组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别于新肝期5分钟及15分钟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A组低于B组(P0.01);③观察开放时两组患者的最低温度,A组高于B组(P0.01);④观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中,采取逆灌注方法可减少术后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两种灌注方式均需要加强对血流动力学、体温、酸碱平衡的监测与调整,做到针对性的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13.
磁场麻醉     
磁场麻醉简称为磁麻,我国于197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是在磁场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行的,目前磁麻效果尚无统一评定标准,故磁麻效果均参照1975年全国针刺麻醉效果的评级统一标准。为了促进磁场麻醉研究的发展,对近几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应用敷磁法进行磁场麻醉体穴磁麻行五官科手术手术前将磁片贴敷于合谷、内关、东风穴,以剥离圈套法摘除扁桃体16例;又以磁片贴于四白、迎香穴行鼻息肉摘除3例,中鼻甲切除2例,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1例,青光眼手术1例。15分钟后即可按常规操作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咪唑安定和丙泊酚分别复合舒芬太尼用于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PRFA)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需行PRFA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30例,分别复合舒芬太尼静注行全身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分钟(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分钟(T3),15分钟(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进行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丙泊酚组T1时的MAP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且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患者T1时的HR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丙泊酚组患者T1时的Sp O2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咪达唑仑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咪达唑仑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比较,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全麻具有对循环影响小、苏醒迅速,患者舒适无痛等优点,是较为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5.
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麻醉医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麻醉本身的安全性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尚存提升的空间。对于围术期安全而言,麻醉科定位应该是“保障全行业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提高麻醉安全性应该从更新麻醉观念、规范医疗行为和加强系统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6.
何丽芳 《蛇志》2012,(4):410-411
输卵管结扎术是计划生育手术中的一种安全、永久性节育措施,手术时间短,一般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但对部分担心疼痛、精神过度紧张而无法配合完成手术者,本站采用咪达唑仑配伍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下进行输卵管结扎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磁场麻醉     
应用脉冲电磁法进行磁场麻醉何兴隆〔16〕报告,应用国产磁疗机,采用手术部位对应区域(如腹部手术置腰部、颈部手术置颈后)。两极头的同名极向上,左右或上下排列。诱导时间最短者7分钟,最长时间45分钟,一般为20~25分钟。均采用脉冲电流产生的磁场。频率为20~80次/分。磁场强度0.6T。术中交替使用脉冲和渐强两种波型的电流。磁场强度可依手术刺激的强弱、病人反应予以增减。手术时间最长者达3小时45分钟,亦未见特殊反应,见表1。表1手术种类及磁麻效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合计腹式女扎管术8213137250…  相似文献   

18.
比较各麻醉方法——乙酸乙酯、乙醚、乙醇、二氧化碳和低温(0℃)对果蝇的麻醉效果及苏醒情况.结果表明:乙醚麻醉时间短、果蝇苏醒慢;乙酸乙酯麻醉需时较乙醚长、果蝇苏醒快;乙醇麻醉需时最长、果蝇苏醒最慢,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果蝇接触二氧化碳和低温即行麻醉,相同作用时间,二氧化碳较低温麻醉,果蝇苏醒慢,2种方法苏醒率100%,证明其安全性极高.对照5种麻醉方法,低温麻醉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对操作者和果蝇伤害小,为最优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七氟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情况的测量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麻醉后10分钟内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后10分钟到20分钟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水平,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时,需要将病人的体温由正常体温降至25℃左右;手术完毕以后,又需要迅速将病人的体温回升到35℃~37℃左右,才能维持人体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严格控制病人的体温变化,是心脏外科手术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一、研制目的心内直视手木后,为了缩短升温时间,在采用血液升温的同时,配合进行体表升温。在通常情况下,使用只有一个出口的橡皮袋,放在病人的躯干下面,从出口处向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