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描述了产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呼和勃尔和剖面伊尔丁曼哈组底部砂岩中的3种仓鼠类化石:内蒙古祖仓鼠(新种)Pappocricetodon neimongolensis sp.nov.,中条祖仓鼠(相似种)Pappocricetodon cf.P. zhongtiaensis和祖仓鼠(未定种)Pappocricetodon sp.。P.neimongolensis的特征是有P4或者DP4;M1前附尖细小,前叶小,原尖前棱通常至原小尖横向延伸,再转向前颊侧与前附尖相连,无原尖后棱,原小尖与前尖通过前脊相连;M2原尖后棱较为发育;M3次尖不退化;m1下后尖比下原尖位置靠前;m2下原尖后棱完整,连接下后尖或直达下后尖基部;m3不退化,下外脊S型。新种形态与早期仓鼠类Pappocricetodon antiquus接近,但又略显原始。同时,在该层位还出现有M1前叶已经增大的Pappocricetodon sp.和中脊发育的Pappocricetodon cf.P.zhongtiaensis,表明当时仓鼠类已出现多样化,其起源可能要早于中始新世的伊尔丁曼哈期。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脑木根地区渐新世啮齿类及相关地层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描述了脑木根敖包顶部岩层中所产的啮齿类化石:阿尔泰查干鼠(Tsaganomys altaicus)和中间圆柱鼠(Cyclomylus intermedius)。脑木根敖包顶部地层最初被归人巴润索组。研究表明该层共含5种哺乳动物化石(Tsaganomys altaicus、Cyclomylus intermedius、Paracerotherium tran-souralicum、Ardynia kaxachstanensis和Etelodn gobiensis),其时代为早渐新世晚期。巴润索组的层型是巴润索平台顶部的砂砾岩,其时代为晚始新世。脑木根敖包顶部岩层不应归人巴润索组,而与额尔登敖包顶部的上脑岗代组在岩性上接近,时代相同,因此应归人上脑岗代组。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新采集的保存较完好的冠齿兽类化石。基于牙齿特征的比较认为:Eudinoceras kholobolchiensis Osborn&Granger,1931、E.obailiensis Gabunia,1961、Metacoryphodon luminis Chow&Qi,1982和M.?minorQi,1987的个体大小、上前臼齿前尖V形脊角度、原尖前后棱发育程度、上下臼齿脊形化程度和尖脊形状及位置等特征与E.mongoliensisOsborn,1924一致,应视为后者的次主观异名;M.xintaiensisChow&Qi,1982应归入Eudinoceras属,变更为E.xintaiensis;Metacoryphodon为无效命名,应予废除。厘定后的Eudinoceras属共含有6个有效种:E.zhichengensis Lei etal., 1987、E.youngiXu,1980、E.xintaiensis Chow&Qi,1982、E.mongoliensis Osborn,1924、E.crassum Tong&Tang,1977和E.sishuiensis Wang,1994。修订了Eudinoceras属和E.mongoliensis种的齿列特征。将二连盆地冠齿兽类化石的产出层位对应至该盆地重新厘定的地层框架中,E.mongoliensis集中在阿山头组,能确定的最早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底部的AS-1层,最晚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上部的AS-5层,其时代为早始新世中期,约为53~49Ma。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依和苏布晚始新世兔形类(英文)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记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脑木根乡附近依和苏布地点产出的 4种兔形类上下颊齿化石。依和苏布位于脑木根乡东南约 1 8km处 ,乌兰希热平台北缘 ,地理坐标为N42°36.1 1 4′,E1 1 1°34.5 96′。依据化石组合 ,该点地层年代初步定为晚始新世。 4种兔形类分别是 :Gobiolagusmajor、Hypsimylusyihesubuensissp .nov.、Desmatolaguscf.D .vetustus以及Desmatolagussp .。新发现的Gobiolagusmajor下颊齿和该种产自沙拉木伦地区乌兰戈楚层的正型标本(AMNH 2 60 98)在大小和形态上很相似 :齿冠较低 ,侧沟不伸入齿槽 ,三角座唇侧较舌侧短 ;m2跟座明显大于m1跟座 ;舌侧有釉质脊连接三角座和跟座。根据个体大小和相对低冠的颊齿 ,我们将一块带P3~M2的上颌骨归入Gobiolagusmajor,成为该种上臼齿的首次记录。上颌骨腭面门齿孔后缘与P3前缘齐 ,硬腭后缘止于M1与M2间位置 ,无前臼齿孔。P3~M2均具三齿根 ,唇侧两齿根小。P4非臼齿化 ,前后脊完全 ,封闭一V形新月谷。M1嚼面椭圆状 ,舌侧内沟短浅。后脊与舌侧的磨蚀面相连 ,其前方的横向谷应为三角座凹。前、后脊唇侧端应分别相当于前、后尖。Hypsimylusyihesubuensissp .nov .是继北京长辛店北京种后该属的第 2个记录。新种较H .beijingensis大 ,齿冠较低 ,m1较宽。下颊齿高冠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来自内蒙古二连盆地的戈壁兔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戈壁兔新种Gobiolagus aliwusuensis sp.nov.。化石产于额尔登敖包剖面中阿里乌苏地点,传统地层划分中的下红层,时代约为中始新世。该种具有中等个体,P3主尖前壁具有小的附尖,P4颊侧有两个明显的尖。这些化石材料保存了戈壁兔材料中仅有的完整上齿列,其中的P2和M3形态是首次报道,为了解亚洲早期兔形类的演化增加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辽宁凌源及相邻内蒙古南部宁城地区义县组发现多个重要脊椎动物化石地点,通过岩 石地层、脊椎动物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对比,建立了该地区义县组地层层序。凌源一宁 城地区义县组有 2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下部道虎沟层含 Lycopteraer Ichthyofauna, Psittacosaurus Fauna和Confuciusornis Avifauna等3个动物群,可以与北票尖山沟层的四合 屯脊椎动物化石群对比,层位相当于义县组一、三段;上部大王杖子(大新房子)层含 Lycoptera Ichthyofauna和Liaoxiornis Avifauna等2个动物群,为义县组中部沉积,在四合屯地 区缺失。冀北丰宁四岔口-森吉图地区义县组脊椎动物化石层对应于凌源大王杖子层;滦平 大北沟组为义县组最下部沉积,其上覆的大店子组相当于宁城道虎沟层和北票四合屯义县组 一、三段。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发现3个连续的鸟类群;义县组下部Confuciusornis Avifauna、义县组中部Liaoxiornis Avifauna和九佛堂组Cathayornis-Chaoyangia Avifauna。义 县组和九佛堂组Lycoptera I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二连盆地努和廷勃尔和始新世的Uintatherium sp.和Gobiatherium mirificum两件较破碎的下颌标本。Uintatherium sp.下颌粗壮,下颌突明显,下门齿双叶形,m3下后附尖很小且紧靠下三角座,下次小尖膨大,不与下跟座后脊分离,不具下次小尖脊和下内尖脊。新标本的产出层位在脑木根组的顶部,时代为早始新世早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Uin- tatherium的代表。Gobiatherium mirificum标本产自阿山头组底部,其下颌水平支长且浅,无下颌突,整个下颌显得纤细,m3下后附尖和下后尖距离较远,下后附尖有一脊延伸到下后脊。到目前为止,在内蒙古该种仅分布在阿山头组。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部新近纪动物群的演替与生物年代   总被引:9,自引:15,他引:9  
内蒙古中部地区陆相新近系出露广、含化石丰富。对这一地区新近纪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瑞典地质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法国古生物学者德日进(P.Teilhar de Chardin)和以美国探险家安德鲁斯(R.C.Andrews)为首的美国自然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分别对二登图、高特格和通古尔的考察与化石采集。他们的开拓性工作使这些地方成为中国十分重要的新近纪经典地点。特别是通古尔,由于其产出的化石丰富、具有中中新世动物群的特征, 已引入中国地质年表,作为新生代中一个“阶”的名称。最近20多年对这一地区新近纪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发现了数个不同时代的化石地点和层位,同时采集到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内蒙古中部各地点化石层的厚度一般不大,但所含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多、材料丰富。由于具有这一特点,使其化石组合能比较接近地反映短期内动物群体的结构面貌,较客观地指示沉积时期的生态环境。利用这些组合进行动物群相对时代的确定,以及对其生态环境的恢复无疑都会很有意义。但是,这里的地层缺乏测试绝对年龄的材料,化石组合间少见有直接的叠置关系,使得在这一地区建立独立的动物群时间顺序,确定动物群的演替序列和生物年代只能更多地依赖于对动物系统发育和动物群体变化的研究。本文对这一地区各地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进行了审定,提供了最新的动物群名单;根据默尔根地点上部层位产出的化石组合特征,提议把该组合命名为铁木钦动物群;通过对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将动物群进行先后排序,并阐述了这些动物群在各生物年代的演替特征;同时展示了各动物群与有关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的关系。文中进一步认定了苏尼特左旗的嘎顺音阿德格动物群为内蒙古中部地区现知新近纪动物群中的最早代表,其后依次为推饶木动物群、默尔根动物群、铁木钦动物群、阿木乌苏动物群、沙拉动物群、宝格达乌拉动物群、二登图动物群、哈尔鄂博动物群、比例克动物群、高特格动物群。内蒙古中部被认为是新近纪生物年代学研究的重要地点,在地质时代上这一哺乳动物群系列跨越了新近纪中新世至上新世的大部分时段。其中的嘎顺音阿德格动物群具有中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山旺期的典型持征;推饶木动物群、默尔根动物群、铁木钦动物群构成的广义通古尔动物群,正是定义东亚中中新世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依据;阿木乌苏动物群、沙拉动物群、宝格达乌拉动物群和二登图动物群符合保德期动物群的含义;比例克动物群和高特格动物群具有榆社期动物群的性质。虽然目前还无法根据这些动物群对我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时限进行精确界定, 但依某些动物阶元(主要为科和属一级)的最早迁入或在该区的最早出现,以及在该区地层中的最后出席,概述了内蒙古中部地区新近纪动物群所指示的哺乳动物年代特征,并分别把通古尔期和保德期细分为3个和4个非正规亚期。深入的研究,包括在这一地区发现新的化石层位和材料,不仅会为内蒙古中部地区生物年代的厘定提供更多的资料,而且有助于完善中国新近纪地质年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内蒙古二连盆地伯姆巴期Gomphos层的啮齿类新材料并命名了一个新属种:周氏原鼠(Yuanomys zhoui)。新属种与其他早始新世的梳趾鼠区别在于颊齿具有纤细且孤立的齿尖和小尖,前尖与后尖横向延伸,面对三角座盆的齿尖面陡直。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alagomyids类似。依据古地磁与生物地层对比,这些啮齿类的出现表明,现代类型的啮齿类最早的辐射演化,很可能位于中古新世到最早始新世这个时间段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内蒙古大青山地区脑包沟组中首次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边缘大青山兽(Da-qingshanodon limbus)。它具有翼骨腭上枝、基蝶骨小侧架、卷曲的鳞骨等独特构造。依其颅基中轴长、翼间窝长、翼间孔窄,眶前部分短,泪骨与隔颌骨分离等特征,以及在较高层位中发现的大鼻龙类、兽头类等化石,确认大青山兽属典型的晚二叠世二齿兽类型。文中还讨论了二齿兽类鼻区、蝶筛区、翼骨区等构造的演变,“萨拉齐系”与“石千峰群”的岩性和生物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通古尔(Tunggur)台地作为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中亚考察团研究过的一个经典的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在亚洲晚新生代陆相哺乳动物学和生物年代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通古尔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工作,发现了数个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的动物群,建立了从早中新世至上新世哺乳动物演化序列的框架。这一框架有可能成为东亚新近纪陆相哺乳动物群对比的标尺。通古尔地区动物群的演替,对于深入认识这一地区古环境和动物地理的分化也十分重要。2005年8月的野外工作,主要在通古尔台地的两个地点——奥尔班和阿勒特希热进行,目的是寻找新生代中晚期的脊椎动物化石和根据古地磁极性年代标尺确定化石的时代。最厚的古地磁采样剖面在奥尔班(Aoerban,43°20′21.6″N,113°54′48.6″E)。取样点起自43°20′36.4″N,113°54′48.6″E,终于43°20′52.7″N,113°54′23.1″E。测试结果显示,剖面上50 m的粘土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的互层,除近底部5 m厚的褐棕色粘土岩外均为负极性时。负极性段大致可与国际标准古地磁柱的5Dr或6r对比,相当于18—20 Ma。该剖面上同时进行了小哺乳动物化石的采集;据初步鉴定,化石组合包括了晚渐新世和大量早中新世的成员。因此,奥尔班动物群极有可能代表内蒙古中部地区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序列中时代最早的一个新成员。阿勒特希热(Aletexire,43°47′21.6″N,113°05′25.0″E)采样剖面始于43°47′53.6″N, 113°04′51.1″E,终于43°47′52.9″N,113°04′42.2″E。剖面厚约13 m,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含有与推饶木动物群相同的成员。测试结果显示,整个剖面记录为正极性时。这便与王晓鸣等于2003年把阿勒特希热剖面古地磁测试的结果与默尔根剖面的对比产生了一些矛盾。原因可能是阿勒特希热的采样间隔过大,或两剖面根本就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同样的问题似乎也出现在与推饶木剖面的对比上。看来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古地磁测试作更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产自内蒙古晚始新世地层中的3属5种仓鼠化石(Pappocricetodon antiquus,Pap- pocricetodon sp.,Pappocricetodon?sp.,Eocricetodon borealis sp.nov.和Oxynocricetodon erenensis sp.nov.),建立了Eocricetodon和Oxynocricetodon两个新属。Eocricetodon属的特点是:齿尖较钝,横脊较细;M1前叶中等大小,前边尖单一,原尖前臂伸达前边尖,原脊与原尖后臂连,后脊与次尖连;m1三角座特别短而窄等。Eocricetodon borealis的特点是:M1前叶相对更细窄,具明显的原小尖。m1下原尖和下后尖位置彼此相对,m1和m2的下次脊与下次尖连等。Oxynocricetodon属的主要特征为:颊齿具相对较细锐的主尖和较细长的横脊;上臼齿原脊和后脊均为前连;M1前叶较大;前边尖孤立;原尖前臂不伸达前边尖等。Oxynocricetodon erenensis的特征主要是:M1前边尖为较大的新月形;无中脊和中附尖;M1和M2无原尖后臂;M3较少退化等。对早期仓鼠的演化趋势作了归纳和补充。讨论了产仓鼠化石地点的地层的时代,认为额尔登敖包的乌兰戈楚组的"下白层"的时代较二连浩特的呼尔井组的稍早,为晚始新世的较早期,而呼尔井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的较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